·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院团 > 正文
天津大剧院钱程:为什么“好戏在天津”?| 领先剧院访谈
2016-03-26 02:18:36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上周五,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暨第六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如期在天津大剧院开幕。短短几年,去天津看戏突然成了圈里的时尚,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戏剧发烧友都对天津大剧院上演的剧目给予高度的肯定。同时,作为演出场馆,天津大剧院也是“2014年剧场综合体活力10强”获得者,到底“好戏在天津”是怎么播撒进大众心里去的?天津大剧院又是如何运营的?为此,我特地从北京打高铁去拜访了天津大剧院的钱程院长,让我们来看看钱程是怎么说的吧。
 
 
打着高铁去看一个年年亏损的戏剧节
 
到2016年,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已经第三年了,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更是迈入了第六个年头。现在一节一展绑定在一起,一个作为天津的符号,另一个则成为测量当代戏剧高度的标尺。
 
据钱程介绍,戏剧节的受众来自全国,天津本地观众占六成以上。“4月下旬上海戏剧学院就会有团过来看戏。过去两届戏剧节,像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中戏、国话、北京人艺等都会组团来。现如今地域已经不是障碍了,只要有好戏,哪儿的人都会来。”
 
钱程介绍说,好戏扎堆来天津,直接得益于天津政府实施的“高端演出、展览补贴办法”。天津市目前每年有三十二场经过专家评审,财政部门核算的的世界顶级演出,包括外地观众都可以享受政府半价补贴,降低了观赏门槛。
 
当我问到今年的戏会不会也到北京演出时,钱程表示由于成本问题,今年不会在北京演出了。“我们当初在北大演《朱莉小姐》的时候,两千多个座位爆满,就这样票房全部卖光,我们还欠了北大五万块钱场租,最后人家给免了。像场租、运输、交通、住宿等成本光靠票房根本承担不起。”
 
 “那么回过头来说节,像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政府都有几千万的直接补助,还有间接支持,比如宣传费用减免。而我们的两个节,戏剧节和歌剧舞剧节,节目含金量这么高,我们的资金、宣传或赞助支持目前是零。” 
 
 
天津大剧院全年有戏剧类、古典音乐类、歌剧舞剧三个大类别的节,分别是曹禺国际戏剧节、国际歌剧舞剧节和青年古典音乐节。另有六、七个贯穿全年的演出系列,如:小剧场戏剧展、双周舞蹈剧场、钢琴总动员、亲子剧场、音乐下午茶、哏都青年欢乐坊、当代学者大讲堂。
 
大剧院的收入来源有三方面:第一是票房;第二是租场;第三是教育培训,目前没有找到长期战略合作的企业。
 
宣传方面,主要还是通过平面媒体、广电媒体以及新媒体推进,新媒体占比越来越重,户外广告大多通过票务置换的方式合作。另一种方式是经常举办线下活动配合线上进行宣传,比如今年在戏剧节上演的《战马》将会在天津各处进行快闪活动。
 
票务方面,现在大剧院的电商售票率占到总体的60%以上。微信订阅号大约有四万粉丝关注,每天7条推送,文内会附上购票链接;票务号大约有一万粉丝,可以直接点击购票。天津大剧院还可以通过自有APP以及官方网站进行购票,但由于票务系统近期换代升级出现问题,观众普遍反映不佳。
 
 
“去年底 我们搞了个晒票活动,各种各样的晒法,我记得最有意思的一个人是用秤去秤那个票,说有多少多少千克。昨天还有一位天津城管戏迷给我发微信,说他今年选定八十场要看的演出。”说着,钱程还翻出微信记录给我,“你看,戏剧节之于这座城市有多么重要啊。”
 
 
天津大剧院的个性:与世界艺术发展同步
 
到2016年4月29日,天津大剧院将迎来自己4周岁的生日,钱程用一个词概括了它4年来的成长轨迹——“异军突起”。作为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全权管理运营的的大剧院,钱程表示天津大剧院之所以能受到全国的瞩目,在于其独特的发展方向。
 
 

 

哈姆雷特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剧院都有自己的做法,比如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它就做音乐剧,也引起了全国的瞩目;再比如国家大剧院,主打就自制歌剧,它是个巨无霸,谁也赶不上它;又或者北京人艺,就专门做老北京话剧;还有,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就专心做交响乐,所以才有了‘听交响到东艺’。现在整个演艺市场都在进一步细分,每一座剧院的发展路数都不一样。而我们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跟世界艺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同步,所以才引起了全国瞩目。”钱程说,“原先提到天津,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戏曲、曲艺,但自从天津大剧院开业运营以来,全国的观众都在慢慢感受到这座城市文化的变化,不仅是外在改变了城市形象,更在于改变了城市内在性格。”
 
“艺术,改变城市性格”这句濮存昕抄写在小本本上的格言,其实正是出自钱程之口。好在这句话并没有成为他“口头上的豪言壮语”,而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天津。
 
 

 
 
不过最吸引我关注的,当然还是天津大剧院上演的那些“难得一见”的剧目,《假面·玛丽莲》、《朱莉小姐》、《伐木》、《哈姆雷特》等等作品皆曾引起过圈内轰动,对此,钱程表示:“很多剧目在最著名戏剧节上演之前会先到天津。基本上你在天津大剧院看到的就是世界上当下最高水平的东西。戏剧如此,歌剧如此,舞剧也是一样的。所以,天津大剧院仅凭这一点就受到全国业界的瞩目了。”
 
“比如2015年五一假期在天津上演的《伐木》,实际上是2014年12月底在波兰古城克拉科夫首演的,因为他们被选中参加2015年7月份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做开幕演出,如果5月来中国演出之后再运布景到法国时间上来不及,就提出让我们延后一年演出。我说‘不行,咱都签约了,我也通情达理,你给我图纸,我做一套景。’然后我就做了一套,保证了演出。今年的《英雄广场》是2015年12月在克拉科夫首演,又遇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又做了一套景。同样,去年在阿维尼翁的另一台大戏《理查三世》,今年7月1、2日在天津演出,但是他们7月下旬要去英国爱丁堡戏剧节,又是布景运输时间不够的问题。但这个戏的景又十分复杂,剧组那边说必须在德国做,我们就做了。等于他给咱直接做一套运过来,那套就直接运到爱丁堡了。而包括这次要来的瓦里科夫斯基的《阿波隆尼亚》,也是之前在阿维尼翁戏剧节大热的作品。《殉道者》实际上就是去年首演的新戏,《前线》也是这两三年内的。”
 
听这么多的幕后故事,我才真正了解什么钱程口中的“同步”是什么意思,能做到如此水准,紧跟国际戏剧发展的节奏,天津大剧院成了戏剧爱好者看世界的窗口,如此一来想不引人注意也难了。
 
 
 
娱乐和艺术不分是大问题
 
“中国文化市场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娱乐和艺术不分,你播种的是艺术,那么最后收获的将是人们对生命和未来的思考,对社会来讲是金钱买不来的;播种娱乐,收获的是票房,是轻松也是空洞浅薄。像开心麻花,它显然是娱乐,这用得着政府去推动吗?很多观众现在看戏剧去减压,但是你以为观众真的只需要减压吗?他们也许更渴望思想。所以把娱乐和艺术两种完全不同功用的东西如何发展混在一起讨论是不对的。”说起国内的演艺市场,钱程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
 
 
登陆天津大剧院的官网,便可以看到这样一行字:“有歌剧的城市”。2014年,一部堪称史诗级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引起了业内的轰动,台上齐聚600人的“壮观景象”也让人印象深刻。对于为什么要引进这样一部歌剧,钱程解释道:“大家一听到当代歌剧,下意识的反应肯定就是黄色的、粗制滥造的、无调性的、暴力的,但是我说不是这样的,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当代歌剧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所做的就是把这些顶尖的剧目引进过来。比如《战争与和平》,它在莫斯科只演过10场,2014年到我们天津这儿演出是第11-16场,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第17场。台上有600人,太大了。而且这个景在俄国演出的时候是19米的台口宽,我们的台口是18米,为了这个我们也重做了一套。”
 
“今年有两部歌剧,其中一部叫《The Passenger》(《旅客》),是英、美、波兰三国刚刚联合打造的出来的,在这三个国家演出之后,第四站就是天津大剧院。经过一百年的摸索实践,歌剧有突破性的发展,而咱们根本都不知道。我们第一年办林兆华邀请展的时候邀请了汉堡塔利亚剧院的《哈姆雷特》,那会儿在首都剧场演。演出之后陈丹青他们都在台阶上抽烟,我说‘丹青,看了这戏才明白,咱跟人家差了四五十年呢。’陈丹青说‘不能这么说,问题是再给咱四五十年,咱也整不出来。’每一部戏都让人震惊,震惊的背后是确实差距太大,原来咱们是多么的封闭保守自得其乐。所以过士行就说‘钱程,你们做的这事儿让许多中国的制作人和导演很尴尬。’我觉得这很中肯,既然咱们制作不出来,不如老老实实先做引进。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写字一样,不临摹、不描红,上来就独创行吗?所以我说现在中国当代的戏剧、歌剧还处在描红阶段,首先要知道好戏长什么样才行。”
 

 
 
剧院工作的重心应落在增加场次和提高演出水准上
 
暂且不说钱程个人的传奇经历,在其手下风生水起的天津大剧院的运营方式也备受业界关注。
 
据资料显示,去年天津大剧院演出了500场左右,今年将会达到600场,在这之前,每年则是以20%的量递增。天津市领导在前不久一份天津日报内参上批示“三年来,天津大剧院取得了市民满意、专家盛赞、全国瞩目的好效果,要给予充分肯定。”为什么政府这么看好天津大剧院?钱程表示:“无论是从数字上与其他剧院和其他艺术节的投入产出比较,还是就剧院为一座城市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来看,天津大剧院的成绩都是个奇迹。”
 

天津大剧院  歌剧厅
 
就我所知,起初与钱程创立的驱动传媒竞争天津大剧院运营权的还有业内知名的保利院线与中演院线,那为什么最终胜出的偏偏是一家民营公司呢?我认为这与钱程所坚持的运营理念密切相关。
 
“到现在还有很多的人认为,体制外公司只会追求经济利益。”提到这样的说法,钱程表示并不赞同,从其运营理念上来讲,由于机制灵活少有掣肘,民营公司反而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做北京音乐厅的时候就有一个概念,艺术经营独特的规律是社会效益带来经济效益。而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认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能两全的,是矛盾对立的。那么对于国有院团来讲,他秉持着这个理论,就能向政府要钱,会说你如果想要经济效益就别要社会效益。但是我们不行,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解’。这就是以社会效益带来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不能是空泛的口号,应该落实在演出场次的增加和演出水准的提高上。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剧院运营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在二十多年前被证明是正确的,在当下也依然是超前的。我认为真正正确的理念是不为时间所湮灭的,能够经住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剧院运营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而是观念
 
目前国内剧院运营通常有三种模式:第一是自建自管模式,第二种是委托运营模式,第三种是合作运营模式。而天津大剧院则属于第四种“异类”:民营模式。
 
“零编制,零补贴”是天津大剧院的一大特点。据钱程介绍:“天津大剧院运营团队即驱动文化传媒所有员工加起来不过150人,没有一个国家编制。其建筑面积近11万平米,仅次于国家大剧院。而国家大剧院要用2000名员工,每年财政拨款更是达到了2亿6千万元。天津大剧院的演出量是每年500-600场,国家大剧院是每年800-900场。如果这么对比的话,民营其实不是在占政府便宜,反而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效益,对于政府来说,节省资金也是一种经济效益。我们之前演出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妮娜》的时候,财政部楼继伟部长来了解过我们的运营模式,他说我们这样的运营模式是最聪明、最好的。”
 
但这样的模式结果却又存在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天津大剧院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戏剧节更是年年赔钱,而就我所提出的“运营中最大的困难是否是资金”这一问题,钱程却有不同的观点:“最大的困难就是观念。我们现在还略微亏损,但我们不应该亏损,亏损的原因是落后的观念制造出的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壁垒至今无法冲破。”
 
 
假如政府把天津大剧院用体制内机构去管理或委托给物业公司管理,政府支出会是多少呢?钱程拿着计算器当面给我算了一笔账:“以目前市场物业管理平均价格,起码是每平米10元。天津大剧院有11万平米,即便按每平米2元来算,对政府来讲,不演出,光养物业就要22万元一天,乘以365天,一年就是8千万。”对比来看,政府把天津大剧院委托驱动传媒运营,每年获得500-600场高水准演出,除了承担能源费之外,再无其他负担。
 
除此之外,天津大剧院的平均票价仅仅是北京的三分之一,上海的一半。为了节约支出成本,大剧院的行政管理部门聘用了不少退休人员,领位服务全部聘用在校大学生,但几十名保安却一水儿都是三军仪仗队转业战士,也是工资最高的。“要在该花钱的地方花钱,该省钱的地方省钱。”钱程说。
 
 
说到此,还有一个小插曲。在采访的前日,钱程正好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参加了“中英艺术中心&剧院管理高端对话”,参加对话的有钱程的两位老朋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广州大剧院院长张宇、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李志祥等,但主持人王洪波介绍的时候却唯独称钱程为天津大剧院总经理。钱程则立马半开玩笑的反驳说“不对,我是天津大剧院的院长。”钱程认为尽管驱动传媒是民营企业,但在他们运营管理下的天津大剧院和其他国有剧院享有平等的权益和主张,创造着相同的效益。
 
在实际运营中,钱程表示民营的身份确实为大剧院带来很多“只能吃哑巴亏”的歧视。比如政府每年出资四千万元的天津惠民卡,实际上却是不允许民营企业参与的。对此,钱程举例:“就好像你买了张月票后却发现只许上国有的1路公共汽车,不许上民营的8路公共汽车,这公平吗?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则就是公平正义,我相信如果打破壁垒允许我们参与竞争的话,起码有一半的钱会跑我们这儿来买票。”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怎样和空调水电人员工资都由国家支付,每演一场还另外享受超场次补贴的的国有院团竞争?怎么生存?但如果把民营都灭了的话,光靠那几家节目几十年不变的国有院团,文化产业能发展下去吗?”钱程虽然头疼却没有失望,“我曾经向上面反映过这个问题,实际上高层是明白的,但是往下推动的时候会有一个窒息期,既得利益者顶着不办。这个事儿吧,第一,不是老百姓不喜欢我们的演出;第二,不是领导不支持。”
 
虽然民营公司的运营在短时间内还会面临许多困难,但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限制的壁垒必将有被冲破的一天,也许不久的将来民营公司就能迎来“春天”。
 
 
 
最后,谈到对天津大剧院未来发展的期许,钱程别有深意的一笑:“我们大剧院每年都有一个主题,第一年是‘艺术﹒改变城市性格’,第二年叫做‘有歌剧的城市’,第三年则为‘更美好的可能’,到今年第四年了,我们的主题是‘开放的眼界’。这四年来每一年的主题连起来,不正是我们对剧院的期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