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活动专题 > 音乐会演出 > 正文
一人拨动古琴弦 千人凝神聆天籁
2015-11-05 04:25:00 发表 | 来源:新民晚报

一束亮白的光顶天立地于舞台右侧,远景则是黛蓝的山。古琴演奏家龚一气定神闲地落座,还未开弹,“高山流水”的意境已经弥散开来……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唯一一台民乐演出——由上海民乐团打造的《大音华章》大型民族音乐会,昨晚在上海大剧院亮相。
 

 
  音乐会名 别有意蕴
 
  这台演出并非简单的民乐演奏集成,而是以民乐为元素或载体,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演出名为“大音华章”,别有意蕴。“大音”既来源于老子“大音希声”,也有“黄钟、大吕”之意。所谓“大音希声”,意为真正美好的音乐并不喧哗,甚或接近自然的寂静。秉承这种传统美学观的乐器就是古琴。当龚一拨动古琴弦时,能感受到千人剧场为一人而屏息凝神。而“华章”则寓意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和新时代辉煌的发展。
 
  音乐会以“风、雅、颂”的结构,解析了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脉络和艺术特色,意在表达“天地人和”。“风、雅、颂”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部分。其中的美好字句,也被谱成由民歌手领唱、伴有小组和声的架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一个节目的舞美设计都颇具匠心,由灯光或多媒体影像形成的大面积抽象色块上,点缀着朵朵白云或离离原上草,视觉设计与音乐风格统一于现代与民族的水乳交融中。
 
  五个篇章 意境深远
 
  怎样用一场音乐会的时间来展现积淀数千年的中华音乐文化?这是本场音乐会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一个大难题。经过反复推敲和探讨,主创团队一致认为,音乐会不能做成音乐编年史,尽管可以呈现历史的感叹,但更多的应是“风”的浅唱、“雅”的低吟、“颂”的高歌。音乐会通过“古韵”“大曲”“风雅”“大道天籁”“大梦东方”五个篇章,以古老乐器和当代乐队,全面诠释“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的深远意境。团长罗小慈表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新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创新,以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构建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家园。《大音华章》正是我们的一次尝试。”
 
  重写《丝路》 精益求精
 
  当青年作曲家陈哲第一次满怀信心地把作品《丝路》交给艺术总监时,得到的却是“重写”的结果。理由是,作品虽然充满了西域音乐的风格,也十分好听,但缺乏一种感动和震撼,丝路文化不仅是多元和交流,更是文明的融合、精神的共鸣。音乐不仅是风格的呈现,更需要深层次地展现这种文化的辉煌。为此,陈哲多方查找资料,并与艺术总监反复沟通。最终,原先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融入了多民族乐器的演奏形式。艾捷克和二胡、弹布尔和琵琶、热瓦甫和柳琴、巴拉曼和管子,这些分别代表不同民族的拉弦乐、弹拨乐和吹管乐器依次结伴出场、和谐共奏,不仅具有同根同源、一带一路的寓意,更用音乐奏响了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动人篇章。
 

 
  多方打听 定制乐器
 
  为了在音乐会上演奏好一些几乎失传的古乐器,有些演奏家们还亲自参与乐器的定制工作。打击乐演奏家王音睿,经多方打听,得知苏州一家乐器厂能制作乐器陶鼓,于是立即前往,恳求师傅加急定制。竹笛演奏家李宛慈邀请在江苏的师傅特别定制了一支古老的吹管乐——篪。虽同为吹管乐器,但与笛子不同,吹奏篪时右手需要反过来,为适应这一演奏方式,李宛慈增加了练习时间。
 
  此外,音乐会还邀请了10位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演奏家,他们分别来自新疆、延边、贵州、迪庆和内蒙古,他们带来了热瓦甫、朝鲜唢呐、芦笙、弦子、马头琴等各种民族乐器,观众从他们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各民族最纯正、地道的音乐风格,领略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记者 朱光 图片作者:郭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