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活动专题 > 音乐会演出 > 正文
容世杰师生音乐会:朴实、真诚、纯粹的审美体验
2015-10-26 14:28:25 发表 | 来源:中国文艺网
\

  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的音乐厅内,舞台布置非常简洁,一架斯坦威三角钢琴立于中央,与其他隆重、绚丽的舞台相比,显得宁静、典雅,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坚持呈现一场干净、纯粹的学术性音乐会,这应是容世杰的本意。
 
  近期,正值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教师、歌唱家容世杰从艺25周年,他带领李杨、邓曼丽、郭建超、付茜、赵明5位国际声乐比赛获奖高徒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师生音乐会。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两位已过而立之年,最小的只有19岁。他们在音乐会上演唱的14首中外声乐作品中,既有外国歌剧选段、中国歌剧选段,也有俄罗斯民歌、中国地方民歌,还有创作歌曲。
 
  这场音乐会也是一场人声色彩丰富的独唱音乐会。演唱者虽然只有6位,却涵盖了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5个声部,这也体现了容世杰在教学方面的广度,他身为一名低男中音,并没有在教学上局限于所属声部的探索,而是进行了多个声部的教学探索。
 
  容世杰在这场音乐会上分别演唱了《伏尔加船夫曲》《狐狸与乌鸦》《苏萨宁的咏叹调》《跳蚤之歌》等歌曲。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曲调朴实,格调忧郁、深沉,充满了生活气息,是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船工们劳动时的真实写照,20世纪时因著名的前苏联男低音夏里亚宾、米哈伊洛夫等人在音乐会上的精彩演唱而流传于世界各地。容世杰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一开始由弱音进入,逐渐推近、增强,刹那间把观众带到伏尔加河岸纤夫劳动的情境中。音乐上连贯、刚劲又不失张力,由远及近的情境之后,再由强逐渐变弱,直至消失,描绘慢慢远去、最后消失的情景,让人不禁联想到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这首作品最难的乐句是第一段和第三段两个高音的延长,一般的演员延长至十二拍已属不易,最理想的处理方式是当年大歌唱家男低音夏里亚宾所独有的,即一气呵成,由弱到强并延长至十六拍,容世杰正是自如地运用了这种高难度的处理方式,也凸显出他在声音技术方面的超强控制力。
 
  《狐狸与乌鸦》是根据伊索寓言创作的歌曲,词作者是容世杰的启蒙导师——男低音歌唱家马子兴教授。这首歌一直是容世杰的保留曲目之一,当晚,他诙谐幽默、绘声绘色地演绎了三个角色:讲故事的人、狡猾的狐狸、愚蠢自大的乌鸦。台下观众时而会心微笑,时而开怀大笑。《苏萨宁的咏叹调》是非常难的一首咏叹调,戏剧性强、高音密集,对声音的强弱处理要求高。容世杰把苏萨宁这位俄罗斯老英雄对祖国最后的告别表现得深沉、壮烈,现场的俄罗斯观众给予热烈的掌声。《跳蚤之歌》是俄罗斯伟大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于1879年创作的一首作品,其歌词选自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原作借剧中魔鬼梅菲斯特之口,讽刺德国封建诸侯以及他们豢养的宠臣,而穆索尔斯基借此来讽喻沙皇的朝廷。这首歌很多歌唱家都唱过,演唱者处理不当容易有两个结果:一是过于夸张,表演流于浮华、媚俗;二是太注意声音,唱成一个傻大笨粗的呆子。容世杰处理这首歌分寸拿捏到位,不温不火、语言清晰,是演唱此曲不可多得的范本。
 
  整场音乐会朴实、真诚、纯粹,给人印象深刻。演唱者严格遵循作品的风格与内涵,音乐表现张弛有度,将声音与角色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和谐统一,使人轻松、自如,获得一种不可多得的美感享受与体验。

                    (作者: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