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青年音乐家 > 正文
音乐的重点在于“关系”|对话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刘天宇
2023-06-20 19:08:0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中国音乐网青年音乐家系列专访


 

刘天宇

青年小提琴演奏家。1999年出生于湖北武汉。5岁开始跟随原武汉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谢凡学琴,2011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熊赬老师。2017年,刘天宇被美国查尔斯顿学院以高额奖学金录取,跟随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萧丽君教授学习。2018年,天宇在北卡罗莱纳州赢得了罗纳德萨克斯国际音乐比赛大奖 (Ronald Sachs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并于同年4月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布鲁特沃尔特礼堂举办了美国首演。在校期间,刘天宇多次被提名为优秀学生,并获得Marion and Wayland H. Cato, Jr.,Lee Harwood, Rebe Kinne Huge音乐奖学金。2018年11月与查尔斯顿学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2016年,刘天宇在小提琴家萧丽君的指导下赢得了意大利克雷莫纳国际弦乐比赛一等奖和最佳帕格尼尼演奏奖。2018年12月刘天宇成功入围并参加世界著名的迈克希尔国际小提琴大赛。2020年四月天宇赢得了全美音乐教师协会(MTNA)年轻艺术家弦乐大赛第一名,同时他也是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南卡罗莱纳州小提琴家。2021年5月天宇参加了世界著名的梅纽因国际小提琴大赛。

 

2021年4月,刘天宇被世界最高音乐学府茱莉亚音乐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跟随茱莉亚四重奏前第一小提琴Joseph Lin(林以信),攻读音乐硕士。在校期间曾受多名大师指点,包括前Emerson Quartet大提琴家David Finckel,钢琴家Robert Levin, Emanuel Ex等。在茱莉亚乐团2022-23乐季,刘天宇考上乐团首席职位。刘天宇将于2023年秋季前往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攻读音乐博士学位。

 

 

专访刘天宇

 

 

你为何走上音乐之路,有什么“决定性事件”吗?

刘天宇:从小是受我爸的影响,一开始上大课,之后大课上了一年,他感觉上小课我进步的会快些,然后就开始跟原武汉爱乐乐团前中提首席谢凡上小课,就坚持下来了。当时太小了,五六岁的样子,记不太清,但自己也挺喜欢的。我爸就属于那种我上课他都会陪着,然后他他听久了,就听得出来好坏,他也听得出来音准,小时候挺烦人。久而久之就长大了,去读音乐附中之后,之后就越来越喜欢了,然后就坚持下来了。

 

你爸爸最开始他是为什么会很喜欢古典音乐?

刘天宇:我记得我爸爸小时候去学过吉他,但是他们那个时候没有条件继续学,但他就很喜欢,除此之外他自己也喜欢听唱片,那种黑胶唱片,他就一直坚持不懈让我学,因为他自己听得懂,所以当时他说的话,基本上就跟老师说的话没太大区别。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感谢他。

这个有趣。对,然后我比较好奇你的就相当于是说你自己反观以前练琴跟现在练琴,你觉得什么时候开始你对于拉琴这件事情有一个转变?有没有哪一件事情促使了转变,或者是什么样的东西,它自然而然让你对练琴或者说音乐这件事情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刘天宇:我想应该是我遇到我第一个美国的就是我本科的专业老师,萧丽君老师 (Leechin Siow)她是七八年前在武汉有开大师课之类的活动。然后这个老师有一段时间是来中国,在苏州大学有交换项目,就是交换了三年,然后当时我在武音读高中,根据我当时的老师熊赬引荐,每周会去苏州找萧老师上课。当时遇上我第一个美国的老师之后,就慢慢觉得音乐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会对音乐有不一样的见解与启发然后开始对音乐的感觉越来越深。

然后再一个转变是来了茱莉亚后,感觉跟自己身边的人接触越来越多了之后,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也逐渐被启发,会更open mind一些,不像以前可能还是偏技术多一点。包括音乐氛围这边肯定也是更好,在纽约就是听音乐会,看歌剧,接触多了之后,对音乐自然而然有一种不一样的理解。包括我现在茱莉亚的老师,他以前是拉重奏的,跟他上课会有一种open mind的思想,他从来不会就是说跟我说这个地方你要多点揉弦,他很少说这种 very specific的这种让你怎么去做,他一般都是就是说通过整个的曲子的调性,或者是通过曲子的 pulse,或者通过这些很宏观的一种思想去引导你该怎么自己去想。他有一个很让我感触很深的一句话,就是说无论是音乐还是说是在生活中,他就说 everything is about relationship。音乐就是relationship between chords,relationship between phras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vements,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oser and players,everything is about relationship。没有这些meaningful relationship,individual notes doesn’t mean anything。Of course, individual doesn't mean anything这种感觉,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单独的个体放在社会里面它是毫无意义的,当然每个人都是有一个自己的meaningful relationship with everybody else。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你的观众,这都是meaningful relationship,没有这些relationship之后,就算你在台上拉的在very showy,你没有建立一个relationship的话,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我很感激在学琴路上碰到的所有老师,我的启蒙老师谢凡,附中时期的老师熊赬,本科时期的萧老师还有研究生时期的林老师。他们都是不遗余力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没有他们的教导与支持,我无法走到今天。

 

演奏独奏时候的你和演奏重奏时候的你,是否是不同的?有什么样特别的地方吗?

刘天宇:我觉得会不一样。独奏的时候,自己的思想会比较多一点,当然会更为主观,比如说巴赫的solo sonata,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思想,你要把你自己想说的表现出来,每个人的巴赫都是独一无二。奏鸣曲还是跟solo不一样,你还是要跟piano去合作去建立relationship。重奏就完全不一样,你会需要更多的讨论,需要更多的去倾听,你不仅是要去听别人怎么样去拉,去适应别人的因素,有些时候也需要别人来迎合你(比如你有first violin melody的时候)。有些时候我觉得拉重奏都不需要停下来明说,你可以从声音里面去展现,去沟通。

 

你在茱莉亚除了练琴演出之余,你还会做一些什么呢?(不论是从专业方面,还是说从自己的对待整个世界的这种态度或者人生观这种 general的也可以。)

刘天宇:茱莉亚就像一个小纽约,哪儿的人都有,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性格。第一眼看上去这个人印象给你是什么样子,他可能他拉琴他就是那个样子,比如说你看到这个人又比较开朗外向,就能够跟你建立起很强的connection,比如说算了。我也遇到过生活中也非常有趣,然后演奏出的音乐也非常有趣的人,也会遇到生活中比较循规蹈矩的人,然后音乐也比较循规蹈矩。我跟不同经历的人相处过之后,才会知道我更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做什么样的类型的音乐。见识的更多了,整个人和心态也就慢慢open up了。

 

你给到我了一个很生活当中的一个答案,我觉得特别巧妙。

刘天宇:艺术毕竟来源于生活,无论我们拉的所有东西,艺术家写的东西,都是写人的或是写自然的,也就是你身边的事情。起码是我们目前standard repetoire和新音乐,它很多都是描写人与人,人与物,或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世界上所有great musician,都是great human being。所以说我觉得学音乐还是先学做人,不是说要成为很圆滑很心机的人,而是你要找到一个你理想中的自己,你理想中的音乐,一步一步的前进。

 

你有什么你有没有最喜欢的作曲家,或者有没有哪个作品是让你印象最深刻的。

刘天宇:我最喜欢的作曲家应该是贝多芬。无论是他的交响乐,还是钢琴奏鸣曲,都是跨时代的艺术品。不仅仅是指他是古典跟浪漫派中间的那个人,他的音乐很多时候听起来会让你觉得很“简单”很纯粹,没有什么复杂的,但是贝多芬的音乐有他独特的浪漫之处在音乐的更深层次。就像贝九欢乐颂,有一种博爱的美,不单单是作曲家细腻的情爱/情感表达。他的作品无时无刻有一种就是说很励志,不服气,绝境中的希望那种感觉。

贝多芬他不仅仅是一个有人格的人,他的身体里面有一部分神格,神格就会导致他的作品里面有的时候有那种神性的光辉,你在不论他的哪一首作品都能体现出就像你刚才说的那种不服输,然后就算很悲惨,但是还会有光,包括欢乐颂都是同样的感觉。

 

你对于这一次朝音弦乐四重奏的一个曲目有什么样的一种期待,或者是说对整这一周的行程,或者说对朝音有什么期待吗?

刘天宇:我最大的期待是以年轻人的思想,或者说是年轻人的理解,去诠释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这种感觉。我也希望能有更多很欣赏音乐的观众来听,同时跟各位优秀的音乐家们合作愉快!

 

文案 | 林怡佑


 

 

“起与终”朝音弦乐四重奏音乐会

时间:6月24日 14:30

地点:上海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

 

媒体支持:中国音乐网

 

演出曲目

莫扎特《狩猎》

贾达群《云起》

舒伯特《死神与少女》

演出曲目以现场为准

 

本场音乐会其他三位演奏家介绍

 

颜鲲 旅美青年小提琴家

 

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多伦多交响乐团二提副首席。自5岁起学习小提琴至今,2011年考入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李丹副教授。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专业优秀奖,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2017年考入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师从Ayano Ninomiya,2019年在校组建Blanche String Quartet赢得NEC Honors Chamber Competition, 该重奏组2020年受邀在哈佛大学演出。颜鲲在20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Academic Honors拿到本科文凭,同年考取美国茱莉亚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跟随茱莉亚小提琴系主任,茱莉亚弦乐四重奏成员Ronald Copes深造。

 

 

王雨琦 旅美青年大提琴家


 

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在读,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荣誉学士。先后师从于林应荣,秦立巍,Richard Aaron,Ralph Kirshbaum。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2016 年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招生考试大低竖系第一名。

荣获2022古斯塔夫·马勒大提琴比赛一等奖,维也纳国际艺术家大奖一等奖,赛伊赫拉瓦马勒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家提名奖,2018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学院协奏曲比赛一等奖等奖项等。2020年被提名成为皮亚蒂戈尔斯基国际大提琴音乐节青年音乐家之一。曾任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南加州大学,阿斯本音乐节与学院大提琴助教,室内乐助教。在校期间任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乐团首席。

曾受美国著名配乐工作室 Bleeding Fingers 邀请与 Extreme Music 合作录制电影配乐专辑 《EXT018 Plants》,《EMI AWARDS》。曾与大提琴家秦立巍一同为上海音乐出版《中外大提琴曲选》 录制 CD。

 

 

曹澜 旅美青年中提琴家

 

青年中提琴演奏家。2018年以全额奖学金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022年,再次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科尔本音乐学院(The Colburn School)攻读硕士。先后师从刘洋老师,盛利教授,张曼琴教授与Tatjana Masurenko教授。

曹澜目前担任朝音学院创意总监,中国音乐网、《音乐家》杂志特约撰稿人(记者)、新加坡阅读会社群合伙人。多次受邀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也多次受邀举办古典音乐普及讲座。作为采访者,曹澜为洛杉矶歌剧院音乐总监James Conlon、耶鲁大学中提琴教授Ettore Causa、洛杉矶街头交响乐创始人Robert Vijay、格莱美获得者Rachel Podger、法国大提琴家Marc Coppey等多位世界顶尖音乐家撰写个人采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