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青年音乐家 > 正文
旅美青年钢琴家陈博威:伟大的作品来自于谦卑的心
2022-11-27 18:55:0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燕尾服,钢琴凳,锃亮的三角钢琴静静伫立在空旷的舞台中央。一束聚光灯打下,便见手指在黑白键上飞扬,音符从指尖流出——这是很多人在想到“钢琴表演”时会联想到的画面。而提到“中国著名钢琴家”时,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也往往是许多钢琴独奏家的名字:傅聪,郎朗,王羽佳……相比之下,在专业领域同样受人尊敬的钢琴伴奏家们则并不那么为大众所熟悉。那么,什么是钢琴伴奏家?钢琴伴奏家和钢琴独奏家作为职业选择有何不同?成为一个钢琴伴奏家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付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钢琴伴奏家?今天,我们邀请了资深钢琴伴奏家陈博威和我们分享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体会。

     旅美青年钢琴家陈博威博士是一个活跃的资深钢琴伴奏家,拥有丰富的伴奏经验,成功举办过多场深受业内人士好评的声乐、民乐、西乐、歌剧的伴奏演出,发行有多支国内外获奖录音与专辑。格莱美奖提名获得者,美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Malinda Haslett评价陈博威先生的钢琴技艺和匠人精神是“无法超越”的。前哈佛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音乐学家、指挥家David Lawton先生评价陈博威是“作为钢琴家合作的最佳人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成员,资深作曲家刘宇先生以 “富有开创性的音色处理”评价陈博威先生的演奏。




2013 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建团二十周年音乐厅演出(与吕思清先生谢幕)


 

      配角还是主角?被误解的钢琴伴奏家

      钢琴音域宽广,音色变化丰富,有“乐器之王”是美称,可演奏各种不同风格、不同艺术要求的乐曲,但有着极为复杂的演奏技巧,对演奏者有着极高的要求。钢琴伴奏作品的呈现对演奏技巧的有着什么样的不同要求呢?在培养钢琴人才时,为何要把钢琴伴奏单独分类和独奏加以区分?是否可由钢琴独奏家来完成钢琴伴奏家的工作?此外,考虑到伴奏钢琴家的表演总是和其他表演者共同完成的,在一场有多种器乐或声乐共同出现的表演中,钢琴伴奏与其他表演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钢琴伴奏又在表演里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对于这些问题,陈博威是这样解释的:

      “钢琴’伴奏’这种叫法通常会给人一种钢琴家永远作为一个“陪衬”的角色出现在室内乐或声乐的音乐中。实际上钢琴在一个音乐组合中的作用远远不只是提供和声和衬托独奏这样简单。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钢琴家要承担的角色和任务量更近似甚至更甚与指挥家。

      “在西方音乐史上,器乐的奏鸣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除钢琴独奏的奏鸣曲之外,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曲家们都写过非常多的弦乐或管乐的奏鸣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有所谓的钢琴伴奏参与。实际上从作曲家的角度出发,在所有这些作品中,钢琴和所谓的“独奏”乐器其实是重奏的关系,钢琴家经常还要承担更多的“主角”部分。诸如贝多芬,舒曼等作曲家更是将这些器乐奏鸣曲如此方式命名:’奏鸣曲—为钢琴和小提琴而作’,而不是’小提琴奏鸣曲’。在三件或更多乐器参与的室内乐组合中,钢琴则毫无疑问的是团队的核心。在演奏中不仅需要准确把握作品本身的内涵,还要时时刻刻关注其它乐手的演奏部分,确保钢琴的声音不会掩盖其他乐器,并精准的依据演出场地的音响环境控制音色、速度等繁琐而精细的临场应变,最终使乐曲的演奏更具整体感。能做到这些的钢琴家不仅需要过人的音乐天赋和钢琴技艺,还要拥有足够的合作经验,以及熟知其他所有乐器的特点和技术。

      “作为钢琴伴奏家除了与器乐演奏家的大量合作外,与歌唱家和合唱团的合作也同样广泛。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是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声乐舞台表现形式。被称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一生创作过600 余首艺术歌曲。同前面赘述的器乐奏鸣曲类似,在艺术歌曲的世界里,钢琴和声乐部分以重奏的形式一同向观众展示每一首作品所刻画的场景。钢琴家不仅需要熟练准确掌握钢琴的演奏部分,还必须要熟知声乐家的气口,甚至还要精准的记忆每一个歌词的大意和发音,并根据歌词和音乐内容做出音乐上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作为钢琴伴奏家在后台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熟悉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语言的发音和语法,以及拥有足够的声乐知识和基础。如果钢琴伴奏家有幸成为歌剧院的’排练伴奏’,那么在如上所述的能力之上还要再加入一条—会看指挥。”

      说到从事钢琴伴奏对演奏者的高要求,陈博威分享了一个非常难忘的演出经历。这是他在美国演出的法国作曲家普朗克于1958年创作的歌剧《La Voix Humaine》。整首全法语时长40分钟的歌剧只有一幕,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一台钢琴,一部道具电话。这首歌剧绝大多数时间采用“宣叙调”的形式,大量的歌词以近乎日常对话的语速配合音乐呈现给观众。而在场的女高音歌唱家则是要独自在舞台用法语表演和电话另一头的人争吵的场景和内心的独白,难度可见一斑。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将钢琴“伴奏”用一种近乎“拟声”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当女高音在台上发问,钢琴则通过一些契合的声音效果来“模拟”电话另一头的回音,也就是说钢琴在这部剧中其实扮演的是隐藏的第二个角色。这样的一部难度如此之高的作品意味着演奏者需要承担同样高风险的演出。在当天演出进行到一半时,陈博威敏锐捕捉到了女高音歌唱家出现歌词记忆混淆的情况。根据他的回忆,当时女高音一边用自己在舞台上的肢体动作和拼凑的歌词继续演出,一边慢慢靠近在台上的陈博威并且利用歌词空当小声说到“help!”。陈博威说:“在她靠近我之前我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个突发状况了。这种情况在排练当中从来没出现过,所以大家都是在临场应变。她(女高音)在台上边继续演边求助,我这里也早就准备好回应她。当时我也是眼睛紧盯乐谱,手上配合她的声音弹着伴奏,嘴里小声念出接下来的法语歌词。好在她经验丰富准备充分,四五个词之内就成功回到正轨了。本来有可能会出演出事故,结果不但顺利演出完成,在场观众还反响强烈并且几乎无人发觉中间我们这一出不符合剧本的’即兴表演’。”陈博威继续感慨道:“深层次接触到我眼里的钢琴伴奏以后,我发现其难度和工作量相比专攻独奏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3 与格莱美提名女高音Malinda Haslett

 

      追求艺术需要遵从内心热情

      在了解到钢琴伴奏作品的成功呈现对演奏者的要求之后,我们发现成为一个杰出的钢琴伴奏家不仅不比独奏家容易,很多时候甚至还更有难度。除了和杰出的独奏家们一样要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具备优秀的音乐能力之外,优秀的钢琴伴奏家往往还要涉猎多门语言以及具备高超的视奏能力。然而与之能力并不匹配的是,相对于钢琴独奏家而言, 钢琴伴奏家往往只会获得少得多的荣誉和关注度。对于优秀的钢琴伴奏家而言,其实是有能力同时成为一个很好的钢琴独奏家的。事实上,就在今年,陈博威还斩获了“美国奖”钢琴独奏专业组第二名,在与一众已经小有名气的钢琴独奏家的竞争中证明了他强劲的钢琴独奏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不选择成为一个受到更多关注的钢琴独奏家,而要坚持专攻钢琴伴奏呢?

      说到为何坚持专攻钢琴伴奏时,陈博威则强调了只有遵从内心真正的热情,才有可能在艺术上不断完善,日臻化境。他提到了Gerald Moore就是一个很好的因为遵从内心的热情进而成为了不朽的钢琴伴奏家的例子。 他还回忆道自己最初热爱伴奏是因为从小与北京儿童合唱团的经历。“从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伴奏很酷,用一双手就可以烘托和影响整个合唱团的演唱状态。拥有了伴奏的点缀和和声支持后,感觉整个合唱团的演奏都会变得更立体”,之后又“进而发现了对室内乐,歌剧等等钢琴伴奏家的必修课的热情。尤其是接触到那些经典的重奏、歌剧、合唱作品的时候,感觉热情相比儿时只增不减。至于说是否自己的工作会被大众发现,是否会像独奏演员一样站在聚光灯下受人追捧等等这些我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我觉得练琴演出乐在其中还是最重要的。”
 

2014卡耐基演出  与古筝大师周望教授

 

      忘记背后才能努力向前

      自8岁破格选入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14岁开始正式的钢琴伴奏生涯后,陈博威先后获得了和国内最顶尖的民乐家合作,在中国、韩国、日本、欧洲多地演出的机会。这一切让陈博威在还年轻的时候便拥有了不俗的成绩和不低的起点。但在2009年,陈博威还是选择了暂时忘记已经取得的荣誉,离开已有的平台,前往美国进一步深造,在异国他乡重新开始。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

      事实上,当时的陈博威已经萌生了想要以钢琴演奏作为终身职业追求的想法。而在具体到钢琴表演的细分领域时,他又对钢琴伴奏尤为感兴趣。最终之所以选择出国,陈博威认为:“钢琴伴奏家在很多时候的合作者是其他西洋乐器的演奏者或者歌剧表演者等,这些都是指根植于西方文化传统的艺术。留学的经历必然会加深对这些音乐传统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表达水平”。“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平台固然感到惋惜。但一味地留恋曾经的成绩,不舍得忘记,也容易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固步自封。拥有忘记昨日荣誉的勇气,才能更好地努力向前,着眼于取得明日更大的进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美国期间,陈博威一路深造到钢琴表演博士又进入高校任教。经过多年的打磨历练,他在钢琴伴奏上的造诣尤为业内人士称道。其导师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成员,格莱美奖四次提名获得者Gilbert Kalish评价他是自己“多年教学和表演生涯中所知道的最好的钢琴伴奏之一”。作为钢琴伴奏,陈博威还先后受邀于美国著名格莱美提名女高音歌唱家Malinda Haslett,著名指挥家,音乐学家,前哈佛大学博士生导师David Lawton,著名歌剧指导,指挥家Timothy Long等知名艺术家,与他们共同合作演出。他在卡耐基音乐厅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著名古筝演奏家周望等多位国内顶级民乐演奏家伴奏的演出则被当地媒体评价为“难得一见”、“含金量十足”。那么,陈博威是如何一步一步打造起自己作为一个优秀钢琴伴奏者的口碑的呢?

      对此,陈博威也分享了他的经验:“我会尽最大的可能扩充曲目量,并尽全力将每一场演出做细做精。我想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实际上,抛开功利心,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面对每一次合作,接触每一首新曲目,踏踏实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便是到达目的地的最快方法。“
 

      伟大的作品来自于谦卑的心

      为了完成出色的艺术呈现,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在技术上需要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全面的音乐素养和高超的视奏能力。然而陈博威同时也谈到“并不是所有具备这些技术的人都有能力完成成功的钢琴伴奏作品”。这是因为“完成这些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洞察力”。他提到“作为一名钢琴伴奏,需要满足合作者提出的各类要求。为此,优秀的钢琴伴奏家会通过观察和思考摸清每一个合作者,每一件乐器,每一种声音的配合方法。以上的这些综合在一起才可能对作品做出成功的诠释,贡献出出色的表演”。而要做到这一点,“发自内心的谦卑,良好的合作态度是极为重要的。为了最终的演出效果考虑,很多场合需要钢琴伴奏家来满足合作者们多样化的要求,勇挑重担而不计较名利得失。如果一个钢琴家只有优秀的技术而没有发自内心的谦卑,那么钢琴伴奏对他来说可能就不是一个适合的领域。对一个钢琴伴奏家来说,他之所以能够完成一件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得益于他拥有一颗足够谦卑的心。”

      陈博威的分享让我们对钢琴伴奏家和钢琴伴奏这个专业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令人获益良多。相信在当前国内钢琴演奏艺术蓬勃发展,培养体系日臻完善的背景下,将来不仅会涌现出越来越多鼎鼎大名的钢琴独奏家,也会出现越来越多像陈博威这样的广受赞誉的钢琴伴奏家。衷心祝愿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奔走,热爱钢琴表演的每一个青年都能像他们一样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