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青年音乐家 > 正文
王羽佳:我只是音乐和听众的中间人
2022-10-26 19:29:10 发表 | 来源:《marie claire》杂志

【注:本文为法国时尚杂志《marie claire》上个月采访王羽佳的记录】

 

王羽佳的名字在古典音乐界享负盛名,其钢琴演奏以技巧高超著称,经常获乐评家形容为“完美无瑕”,风格大气硬朗,纤纤十指每次都能在黑白琴键上迸发出强大力量。

 

另 一方面,她在台上的的穿著打扮也是圈内圈外的老话题,对此她多年来都是一笑置之, 甚至曾言:“如果表演时我的情绪是如此赤裸,为何不能穿我平时的衣服做自己?”

 

孤独的钢琴家

 

从对衣著的选择,到爽朗的语调,还有一头飒爽短发,以至挥洒自如的豪迈演奏风格,王羽佳那份忠于自我的独立个性,由内至外都十分鲜明突出。

 

“我从14岁之后,就一直是自己一个人生活,我觉得这可能影响我在生活上变得比较独立。”

 

那年她只身前往加拿大皇家蒙特音乐学院当交换生,然后15岁就赢得美国阿斯本音乐节协奏曲组大奖,获著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师从Gary Graffman。

 

现在的她定居纽约,但疫情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全球各地巡回演出。

 

 

“钢琴家在两个方面跟别的音乐家不太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器,我们钢琴家永远是一直在适应一件新的乐器,所以适应性比较强。”

 

她又举例说弦乐和管乐手大都与乐团一起演奏,即便是弦乐独奏,也都是与钢琴一起演奏。

 

“所以钢琴家非常独立,练琴时也就只有你和钢琴。听起来是挺孤单的,但其实也不是,算是一个自我了解的机会,令自己可以很喜欢自己。独奏的这种『隔离感』能让我感受自我,同时这种『孤独感』也令我更想与别人交流,无论是从音乐上、从生活上。”

 

「我只是音乐和听众的中间人」

 

若说王羽佳没有天赋是不可能的,虽然父亲是打击乐手、母亲是舞蹈家的成长背景,让她自小就活在音乐氛围当中,但其早年的访问已透露出她恍如与生俱来的「特殊技能」。

 

音乐记忆力超强的她,能随时演奏出200多首钢琴曲和30多首协奏曲

 

“指挥会不跟我商量就随便点一首曲,仿佛我是个iTune播放器。”

 


 

 

跟绝大部分的钢琴家一样,她日练最少8小时,而且从未感疲惫,非常乐在其中,因为对她来说,「音乐本身就是一股能量」,而这股能量足以赋予她力量,并同时将这份力量传递给听众。

 

即使昨天(受访前一天,王羽佳刚于欧洲知名夏季音乐盛会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表演完第一场)连续弹了两个小时,我也没有感觉疲累,投入音乐当中,让我有一种身心得到释放的感觉,同时也有一种吸收感情的状态。」

 

她形容音乐于她就如同冥想一般。

 

“有时比较孤单的时候,听音乐令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她说自己只是音乐和听众的中间人,协助将音乐演绎出来,让听众感受到旋律当中那股澎湃力量。

 

有时候不光是感动,也有比较野性的释放。

 

当你在音乐会上沉浸在音乐中很久,your brain wave is different afterwards,你不会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有甚么变化,但会不自觉地对生活产生新的看法。

 

她认为自己的音乐路算是顺利的,而这么多年来,她对古典乐都保持著一颗好奇心,不断突破自己,而这正是她对古典乐拥有无穷热情的原因。

 

 

“每次表演的时候,我都会努力去构思如何去丰富每一段曲目。我每天都能从古典音乐中学习、吸收、创造,当它变成了我的乐趣、一种生活状态,就自然而然地充满热忱。”

 

她觉得音乐家在台上是很外在的,但是需要很多内在的力量,而这份力量,她可以透过读书、看电影、冥想得到。

 

王羽佳又特别提到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语带钦佩。

 

“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引导我思考音乐对社会有甚么贡献,音乐对人类有甚么贡献,这类比较宏观的问题,也从微观的角度思考具体哪种曲目、甚么方式更能吸引观众,或是能让观众更了解自己、更了解音乐,更了解社会,更了解自己为甚么要存在。”

 

美好之事都需要时间

 

王羽佳成名早,名气之大让她在2009年就获邀成为劳力士代言人。

 

说起腕表,她认为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时间。

 

“像是古典音乐或是去一个现场演出,都是需要时间的。现在社会上大部分出现于Instagram或是TikTok这些平台的事物,都是几秒钟之内发生的事情,随时都能跳到下一首曲子,仅会有瞬时注意。

 

但是音乐会就截然不同,生活上有价值的东西是需要时间去酝酿的。”

 

 

有品质的一天,我觉得就是每一刻都是有意识思考,每分钟都不能荒废。

 

从想到做,然后养成习惯,继而寻求可以奉行一生的生活方式。

 

然而,当谈到艺评界有声音认为就是在这时间碎片化的节奏急速时代,大众对于音乐和艺术的感知正逐渐退化,她对此种说法却非常不以为然。

 

“我觉得每个年代大家都会有歌颂过去、讽刺当下的现象,这是一个很负面的而且也不正确的想法。以我的感受看,从去年5月我重新演出开始,大家对古典音乐的需求更多了,无论是钢琴音乐会或者是管弦乐,抑或是歌剧、舞剧,大家都更想去现场感受音乐。”

 

她认为关键是有没有敢于突破。

 

如果一直以一个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方式展现音乐,听众可能会失去兴趣。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在突破,以十足的热爱投入古典音乐的丰富与创新中,相信也会得到听众非常热情的回应。

 

从突破中再探世界

 

也许因为又再重启全球巡回表演的生活模式,亦也许因为从小就是一位“空中飞人”钢琴家,一向热爱阅读的王羽佳,最近的选书似乎也透露著她所关注的事。

 

“我最近在看跟移民相关的书籍,米兰.昆德拉的《Ignorance》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对于移民来说,你在别的国家永远觉自己是外国人,但是你过了很长时间回到自己的国家,也会觉得自己是外国人。”

 

她也表示最近看了不少跟音乐相关的书籍,像是《舒伯特冬之旅》,还有德国钢琴家罗伯特.舒曼的著作。

 

 

“以前我不想让语言来表达音乐,现在我倒觉得,如果有合适的语言能做表述的话,它表达的音乐,可以让我看到新的世界。”

 

自己在表演过后会询问业内人士意见,但从不看网上乐评。

 

看来王羽佳不但在古典音乐中不断寻求突破,也在探索这些突破的过程中,突破以往的自己,在新的世界中获得更多力量,再于台上以昂扬乐韵向知音人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