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TIANXU
安天旭
光鲜亮丽的服饰和闪耀缤纷的舞台是音乐家呈现给大众的一面,而背后的孤独和艰辛却往往不为人知。与其他职业音乐家一样,日复一日的练习早已成为钢琴新星安天旭生活中的一部分,充实而重要。从国内著名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及素有“独奏家摇篮”之称的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再到选择位于纽约的茱莉亚音乐学院今秋继续求学之旅,这位年轻音乐家一直都在执着追求音乐梦想并不断进行自我修炼。不论是在音乐技巧还是个人艺术涵养上,安天旭都透露着着胜于同龄人的谦卑、条理与成熟。
8月16日,安天旭即将首登东艺舞台进行钢琴独奏。日前,我们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直至访谈前,他还在剧院投入地练习。
访谈中,这位大众眼中“憨厚”、“老成”的95后钢琴家,展现了日常生活中有趣、可爱的一面。他的单纯、执着,以及对音乐的热爱,都让这位立志要成为更全面的钢琴家的年轻人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Q:本次音乐会以“冰火幻想曲Fantasia”为主题,是想给观众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
这跟我2019年去俄国比赛时的个人感受有关系。我去了之后,就感觉俄罗斯人在音乐表达方面真的是很热情,包括他们观众和演奏者之间的互动,比如观众会在小短曲跟小短曲之间鼓掌,或是观众进音乐厅时那种非常热烈簇拥进去的感觉,都给人一种感觉——对于音乐文化的热情。
我一直在想这种热情实际上可能源于他们生活环境。因为那冷,饮食种类也不那么多,他们各方面物质生活,实际上是一个冷峻的氛围。我想音乐文化这样特殊的媒介,是他们进行人跟人之间最直接的一种交集或者共鸣的方式。所以这个环境就跟他们音乐活动的输出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
大体上就有点像是“冰”和“火”的这种关系。包括俄罗斯一些大艺术家的演奏特色,无论是拉赫玛尼诺夫、霍洛维茨,包括里赫特在内,他们弹琴外表上很多时候给人是很冷的感觉,但是真正弹出来的时候他们是很有激情的。
“幻想曲”是因为我觉得不管是哪个时期的俄罗斯音乐,演绎它们都是需要投入很大的想象力,无论是幻想一幅画面也好,一个故事也好,还是一种印象也好、意识流动也好,它都需要借用很多幻想的思维,而不是说像德奥音乐,很多时候要求的是一种逻辑思维,强调是一个很具体的结构感。
Q:本次音乐会选曲大部分来自俄系浪漫派作曲家,在技巧或是风格处理上,你认为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最大难点是自身对俄罗斯作品的风格处理。他们钢琴学派有一个特点,强调歌唱性,擅长抒情线条的塑造,并用具体的发声方法做到这一点。他们造句的理念有一点特殊,比方2个音或者4个音的一个小的造句,它往往是第一个音就给予一个呼吸上的能量。这跟德奥派音乐的造句就有些不同。
因此,演奏俄罗斯派这种造句方式需要本身有一个浪漫的情怀,否则就较难演绎出理想的效果。另外很多俄国作品本身过分强调旋律的歌唱性,底下的伴奏织体,不管是和声性的还是线性的,给人的感觉会不那么重要。而我自己希望能够做到强调音乐的多线性。
我个人觉得实际上还是有必要借鉴德奥派的一些东西。德奥派大师弹琴伟大的地方在于他们对各个声部的平衡和处理方法都很特别。各个声部平衡之后凑在一起形成一个交响化的效果,这种思维实际上是可以放在俄国作品内的。这样音乐就不是单线条的,它可以有一种更加复杂精密的效果。当然这样做的话本身就有一个挑战,因为俄派的东西本身音就很多,所以如果要将它各个声部都照顾到,还要分出层次的话,实际上这对脑力的消耗是比较大的。但是真的能做到的话,效果应该是挺好的。
Q:相比柴科夫斯基典型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旋律抒情性和舞蹈性来说,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三者体现出了一种革新,包括音乐的不协和性、调性的肢解等。能否从音乐性谈谈本次选曲安排?
其实我一开始是想致敬一下斯克里亚宾,今年是他诞辰150周年。但是在所有俄系作品当中,个人感觉斯克里亚宾的作品整体还是比较晦涩,可能是最不好理解的一个。相对来讲他可能更游离于体系之外,他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作曲家。
所以在考虑可听性的问题上,我干脆就从这一个作曲家延伸到整个学派或者流派的各个方面,本质上还是为了提供在同一个大体系下,尽可能去展现这个体系的多样性。我还是很看重与观众间的共鸣,所以音乐会的选曲,不是说光我喜欢,它一定要客观上能够对观众产生吸引力。
另外这三位作曲家有他们相似的地方,我还是想要去强调一下。当然柴科夫斯基的东西可能会少一点,但是无论是斯克里亚宾音乐当中的狂喜,还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浪漫式的释放,或者普罗科菲耶夫《第六奏鸣曲》第一和第三乐章,它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会以某种方式把情感的力量推向极致。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个东西是很有吸引力的。
相对而言,德奥派作品很少单纯地把某种情感的力量推向这种极端,这是俄国作曲家民族性的体现,那种血液里带的东西会使他们最终把这种音乐以一种感性的爆发给表现出来。
Q:在演奏这种需要输出复杂、变幻的情感音乐时,你通常是如何处理的呢?
这是理性和感性的一个结合,感性是在有抒情旋律线条出现时,或是情感推向极致高潮片段之后,内心当中那种激动或者冲动。但是在推动过程中,每一个音的发声,它的颗粒性,它的扎实度以及包括深度、和声走向,和弦哪些音应该要突出,哪些音是主要,哪些是次要的,这个还要想得很清楚,所以我认为是一个理性与感性交战的过程。
也就是说你的内心不能够完全朝着某一方向去倾斜,它要在这两者之间达成一个平衡。当然这个平衡本身我觉得还是挺困难的。有时候跟场地也有一点关系。因为俄国作品音比较多,所以在音响回响比较大的厅里时,实际上是较难弹清楚的。尤其是作品中半音化的线条,较难把控。所以说像面对不同的音乐厅,对理性和感性的比例分配也会随之有所变化。
安天旭与俄罗斯指挥大师捷杰耶夫
Q:今年上半年从柯蒂斯毕业,9月即将入学茱莉亚音乐学院,并前往瑞士加入盖扎·安达基金会的演奏指挥大师班,未来的规划大致是怎样的?
我没有过多的设想,在我这个年龄阶段还是谦虚地去接受各种各样的音乐养分比较重要。参加这次大师班也是想去近距离接触和体会米哈伊尔·普莱特涅夫这种俄系音乐家身上宝贵的音乐才能。
后期计划的话,比方说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多去欧洲参加一些音乐节,包括去美国纽约。因为纽约是一个多种文化融合的大都市,歌剧、交响乐,包括博物馆也都是世界一流。
希望自己从单纯的一直在练习钢琴这一件事情上面,以某种程度解放出来,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全面的音乐家,为这个事情做铺垫。
安天旭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前留影
Q:今年4月你也发布了个人首张钢琴独奏专辑,能否分享下录制过程的趣事和感受?
过程可太有意思了。这是我个人第一次录制专辑,所以当时也挺紧张。演奏会的思维都是向前看,但是录唱片的思维是向后看。你总是在弹的过程当中,就已经开始考虑说我刚才弹得是不是行,是不是有错音,我觉得这个是难免的,就是有内心的计较,或者说纠葛,就算是一种干扰。
我学习到了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尽量把自己投入在一个自己想表达的音乐氛围当中。因为我觉得既然能录专辑了,肯定是要把自己的风格表现出来。当然你要有自己的标签,但是又要在一个大的、合理的、高级的美学体系里,而不是说离经叛道。
目前来讲,我想以后可以积累更多这样类似的经验,在表达个人意愿上可以更充分一点,因为有不少时间是为了把音都弹出来而忽视了更大意义上的情感表达,这些以后可以继续去改进或尝试。
还有我发现录音要求你对这个曲子准备的细致程度和对音的控制要求非常高。平时可能考虑自己可以靠耍小聪明混过去的地方(笑),在录音里是听得一清二楚,所以这也是给我自己的一个反思,任何细节都不要放过,虽然说这样很难,但是这样才能出精品。我觉得自己还是做到了一个程度,但总是可以更好。
安天旭在某次录制现场尝试掌镜
Q:专辑收录的曲目包括这次音乐会选曲都是来自俄罗斯派作曲家,你好像也十分着迷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文学对我来讲有一种冲击力。首先他们对于大场面描绘得既精准又令人震撼,好比《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在描绘非常浩瀚的大场面的同时,他们依旧能够兼顾到细节。
另外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些小说,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层层推进的戏剧层次,这些都跟他们的音乐非常像,能够最终把人推向一个情感的爆发。
这种能力似乎是俄罗斯艺术家他们天生的。整体来讲我认为他们的文学还是有一个大的叙事性目的。
Q:在专业方面,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许?
我觉得谈不上期许,只能说我希望我能坚持到最后。
我感觉我最崇拜的那一代钢琴家,他们都是到老了之后,艺术又往上上了一个台阶,就是在技巧和美学完善的同时,他们最终到了另外一种境界。你能清楚地听出他们弹出来的乐句就是他们流淌在心田里的,他们已经把钢琴弹成讲话一样。我就是年轻人弹琴,琴还是琴,没有弹成我自身的叙述。
我觉得是岁月的洗礼,最终出来一个这样真知灼见的东西。所以,我希望我能坚持到最后,我相信这在我们这个时代实际上特别不容易。
Q:有没有想要挑战的钢琴演奏曲目?
太多了。比方说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曲》、贝多芬奏鸣曲OP. 106或OP. 111、舒伯特晚期奏鸣曲D958、D959,都是这种大作品。
我最近突然意识到梅特纳的作品很不错。从某种角度来讲,他比拉赫玛尼诺夫更懂钢琴。我想未来我可以试一下他的作品。相比斯克里亚宾,梅特纳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家都没有那么看重这位俄国钢琴家,但实际上他写了14首钢琴奏鸣曲。
Q:如果可以穿梭回去,希望自己是哪位音乐家?
我可能不太希望。还是活在当下吧。其实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历史上难得的幸福时代。物质上这么发达,每个人衣食住行都比较丰富。
那个时代的音乐家经历都十分艰辛,我在想这些大师他们得是经过多么想不开的事,才能把音乐写得那么深刻。所以,我觉得还是享受当下的幸福就好。
Q:会觉得自己有些少年老成吗?
我的某些人生观、价值观是来源于较为传统的文化体系,但也许这个东西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冲撞的。可能就一两年以前,我觉得“少年老成”是特别正确的一种表现,现在我也去敞开心扉,感受我们现在时下一些新的东西,首先心态要包容。而且,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跟不同的人去认识、去交流特别的重要。
Q:如果选择一种颜色形容自己,你认为是什么颜色?
我最近好像在改变。我本来喜欢棕色,但是最近我突然开始喜欢大自然的绿色,我现在有意识地希望自己不要被枷锁框住。我越来越觉得蕴含希望、新生的这种力量才是最重要的,而绿色就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没有什么比带给人希望更重要的事情,特别是作为艺术家,这是艺术家最重要的使命。
*采访人:东艺/陈文静
《有点艺思》是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推出的一档有趣的、思辨的、包罗万象的对谈栏目。我们将邀请业内知名艺术家们轮番做客分享与艺术有关的有趣视角、脉络和趋势,聊聊他们关心的世界与生活。将斑驳流溢的声光魅影折叠成一次酣然尽兴的对话,揉进花与云。足迹吻开角落尘泥,看草虫漫步,听鸟儿呢喃,希望你与我们一起,通过这档栏目关注当下文化审美,拓展对艺术认知的新边界。
冰火幻想曲 Fantasia
安天旭钢琴独奏音乐会
AN TIANXU PIANO RECITAL
演出时间:2022年8月16日(周二)19:30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票价:VIP380/280/180/80元
扫描二维码购票
曲目 PROGRAM
△▽上下滑动查看
古拜杜丽娜
恰空
柴科夫斯基/普列特涅夫改编
《胡桃夹子》组曲,作品71a
进行曲
糖果仙子的舞蹈
塔兰泰拉
间奏曲
俄国舞曲
中国舞曲
伟大的行板
斯克里亚宾
B大调前奏曲,作品16之1
降D大调音诗,作品41
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42之5
第五钢琴奏鸣曲,作品53
拉赫马尼诺夫
c小调音画练习曲,作品39之1
c小调音画练习曲,作品33之3
降e小调音画练习曲,作品33之5
降e小调音画练习曲,作品39之5
普罗科菲耶夫
A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作品82
Gubaidulina
Chaconne
Tchaikovsky (arr. Pletnev)
The Nutcracker Suite Op. 71a
March: Tempo di Marcia Viva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Tarantella
Intermezzo
Trepak (Russian Dance)
Tea (Chinese Dance)
Andante Maestoso
Scriabin
Prelude in B Major, Op. 16, No. 1
Poeme in D-flat Major, Op. 41
Etude in c-sharp minor, Op. 42, No. 5
Piano Sonata No. 5, Op. 53
Rachmaninov
Etude-Tableau in c minor, Op. 39, No. 1
Etude-Tableau in c minor, Op. 33, No. 3
Etude-Tableau in e-flat minor, Op. 33, No. 5
Etude-Tableau in e-flat minor, Op. 39, No. 5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6 in A Major, Op. 82
*曲目以现场为准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入场温馨提示
入场前需要您配合完成必要的防疫核验流程,请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提早到达,以免耽误观演。
* 如因个人原因造成不符合入场防疫要求的情况,恕将无法予以退票。
* 入场注意事项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行业指南等动态调整,以现场公告为准。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祝您观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