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青年音乐家 > 正文
钢琴家张佳佳:“绿叶”也需有生命
2022-04-22 22:45:56 发表 | 来源:北青网


音乐家专访系列

 

第一次听张佳佳老师的琴声是5月20日,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彭康亮教授的“中国民歌独唱音乐会”上,她担任钢琴。至今还记得:音乐会进行到下半场,那首由她配伴奏的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当彭教授演唱完毕,音乐还在佳佳老师的指尖潺潺延续;这是她诠释的月亮,不禁让我想起那句古话,“水利万物而不争”。

她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师、青年钢琴家张佳佳,她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际歌剧教育学会理事,新加坡中国声乐国际艺术节艺术顾问兼评委会委员,在“钢琴艺术指导”领域斩获颇丰:她是中国音乐届最高等级三大声乐比赛(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比赛文化奖)“优秀钢琴伴奏奖”获得者;她曾多次受邀担任国内外室内乐比赛组委会钢琴伴奏并多次荣获“优秀钢琴伴奏奖”。

 

佳佳老师不论琴声,还是颜值都雅致清丽,她为何不作“红花”,却当“绿叶”呢?我是心里揣着这个问题来拜访她的。

至此,或许你已经忍不住自己的傲慢——“钢琴艺术指导”不就是彼此都熟悉的钢琴伴奏吗?果真如此吗?待读完此文,你定会有新的答案。

她说:艺术殿堂里,“绿叶”也有生命、也会呼吸,也需要音乐家“呕心沥血”去呵护。

 


 

她婆娑着大波浪卷发,微笑着与我回忆自己的学琴经历:“我也是琴童出身,不过并没有把钢琴练得那么苦。成长中对于自己专业的“定位”也迷茫过,中学时光,在一次国际顶级歌唱家的独唱音乐会的现场,她沉醉在歌声的同时,合作钢琴家吸引了她更多的目光,她感受到,“合作艺术”是更有魅力和吸引力,更为丰富而灵动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对话”。从那一刻开始,她便对声乐艺术、作品更多的留心与关注了,同时在大大小小的音乐会中与歌者磨合积累…也就是说,从中学时期到工作,这近二十年的“积累”逐步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我感叹这究竟是一座怎样难及的高峰;她却摇摇头说,“声歌系钢琴艺术指导要求我们在舞台上利万物而不争…”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她对每个学生都会强调这样一句话:“你考进的是中央音乐学院,不是中央“技术”学院!”在她眼里能考入音乐学院的学生,无论从自身嗓音条件到演奏(唱)技巧方面都是可造之材,在磨砺他们技巧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表达与本能的爱,教与学的最高境界是:在技术为依托的前提下,从容而优雅的表达乐音,“畅”我所“唱”。

演奏技巧是前提、是音乐家的表达方式——舞台上你不能一招鲜吃遍天,孤单到像那头叫Alice的鲸鱼,只用52Hz来“歌唱”;你也不能为技巧所累,像是梭罗《瓦尔登湖》里那句感叹,沦为“工具的工具”。如今AI在各个领域对人类进行辗轧式的攻城略地,或许艺术是人类最后的阵地:我们不会为一个音乐软件打出来的完美三连音节奏型而痴迷——尽管无论多快的时值,它都能不差毫厘;相反我们会为维也纳独特的华尔兹节奏型而狂喜——哪怕所有人都知道它并不平均。为什么?因为维也纳的华尔兹有呼吸,有呼吸就有生命……

 

 

至此,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明白:什么是钢琴伴奏?什么是钢琴艺术指导?什么是合作钢琴家?

回到音乐,从巴洛克音乐到现代音乐,她说自己喜欢两个“两极”:“巴赫、亨德尔,工整的美感,或者说是一种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美,好像登上从不脱轨的列车,安心的欣赏沿途美景;现代音乐恰恰相反,自己的魅力在于意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小节会邂逅什么…”

 
 

“Life will find its way(生命自会找到出路)” 她敏锐的捕捉到我脸上泛起的疑惑,对我这样解释:“这是电影《侏罗纪公园》里一句经典台词;同样有生命的艺术也会自己找到出路。榴莲你究竟是爱还是恨,只有自己咬一口后才知道,如果连去尝试的勇气都没有;有又有什么资格去品头论足呢?”

她说,“面对现代音乐,你应勇敢迈出第一步,然后坚持跟它走下去。某刻当你驻足回眸时,定会感激当初那个勇敢迈出第一步的自己,因为你和音乐都成长了——这就是生命未知的魅力。”

佳佳老师出生在射手和摩羯交汇那一天,自称是假摩羯、真射手。所以她为何钟情的音乐是“巴洛克”和“现代”这两极?因为心中一半的摩羯可以令她安静地“站(正)在城楼观山景”,另一半的射手早带着她身未动、心已远了。

她说在“传统”与“现代”音乐语汇融合的今天,“中国标志”已成为世界音乐的旖旎风景,音乐家们都在突破、寻找如何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诠释“新语汇”,为此“添姿加色”、“洋为中用”!当下自己要做的就是以歌剧、中国原创歌剧、作曲家原创声乐作品为主要方向,普及高雅、经典作品,推广新人新作。所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不论是舞台中央参天的“云杉”,还是角落里鲜为人怜的“夕颜”,都需要艺术家去赋予其生命……

 


 

访问结束,佳佳老师执意顶着六月午后颇为热辣的斜阳送我到校门,道别时刻我脑中的定格是那场音乐会,舞台上她的微笑和她诠释的“月亮”……

全世界都会爱这样一个“佳佳”吧!?因为不论音乐内外,她都用生命去附以真诚。要知道:

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

真诚本就是通向一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