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媛
“世界同行们,请注意,中国来了!”7月5日,带着四名学生全力备战俄罗斯塔里维尔季耶夫国际管风琴比赛的沈媛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本该最轻松的暑期里,中央音乐学院管风琴系副教授、管风琴演奏家沈媛带着她的“管风琴梦之队”,进行了最为严酷的训练。最终,两位学生包揽了该比赛评委会特别奖的前两名。如果说2017年沈媛一举拿下加拿大国际管风琴比赛第四名,是代表中国攀上了管风琴界奥林匹克的高峰,那么,如今代表着中国管风琴未来的“梦之队”,又登上了世界管风琴界的另一座高峰。
好消息坏消息接踵而至
在2019年北京国际管风琴音乐节上,应沈媛邀请来参加音乐节的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管风琴系主任丹尼尔·泽拉塔斯基(Daniel Zaretsky),对中国管风琴专业学生的水准赞不绝口,于是他向沈媛发出了邀请,希望她能出任下届塔里维尔季耶夫国际管风琴比赛的评委,并希望沈媛能带领中国学生参赛。“塔里维尔季耶夫”是俄罗斯文化部惟一官方管风琴比赛,也是和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同级别的国际性大赛。
高含金量也意味着极高的参赛门槛。它要求参赛者每一轮都要呈现完整的管风琴各时代作品:必须演奏巴赫和北德意志的作品,浪漫派的德国作品和浪漫派的法国作品各一首,以及一首现代作品。此外,还要演奏学生们并不熟悉的塔里维尔季耶夫的作品。在沈媛看来,塔里维尔季耶夫是具有哲学思考的音乐家,演绎有如此深度的作品并非易事。于是,沈媛逐一给学生们讲述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找大师的演奏CD,邀请全世界各大学院管风琴专业的教授在网上连线给学生们上大师课、抠曲子。两年之间,沈媛带着全体学生克服了疫情期间上网课的困难,牺牲了无数个假期全力备战。为了锻炼学生们的临场发挥能力,沈媛还在每个学期为学生们安排了四场风格各异的音乐会并进行网络直播,还因此得到了国内权威乐团和剧院的演出邀约。
沈媛为学生上课
疫情期间,好消息和坏消息都接踵而至。好消息是,尽管中俄两国间派发的签证不断减少,但沈媛带着学生经中央音乐学院国际交流处上报签证申请需求,拿着俄罗斯文化部的邀请函带着成堆的资料去申请,最终顺利拿下了签证。坏消息则是,原本希望全员参与(本科与研究生管风琴专业的全部学生),随着比赛的临近,参赛学生的人数却越来越少。有父母担心疫情参赛不安全而退赛的,有因为身体状况不佳无法赴赛的,还有学生因为护照过期无法更换。最终,进入塔里维尔季耶夫国际管风琴比赛决赛的只剩下四位学生。
赛前基训,夜幕中挥汗如雨
沈媛每天给每个学生进行3小时单独辅导
期末考试结束,学生们正式展开大赛前的最终集训。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梦之队”卡着琴房开关门时间疯狂练琴,沈媛每天给每个学生进行3小时的单独辅导,1小时录像,1小时解决演奏问题,1小时重录。“有的时候学生们在演奏时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我就给学生们现场录像,弹完我们一起看回放,找到薄弱和欠缺的地方,再逐一改正。”
沈媛与学生们的跑步打卡
为了让学生们储备体能,疏解比赛压力,琴房关门之后,沈媛还会带着学生们在校园里跑步半小时。没有大暴雨的日子,总是能看到“梦之队”在夜幕中挥汗如雨。临近比赛沈媛再次调整了集训方法,她让每个学生不间断地把三轮曲目弹奏下来,并进行全程录像。“有一下子弹好三轮曲目的能力,才能具备每轮弹好一首曲目的体力。”经由这样整体宏观的审视,学生们也就知道应该在哪里“喘口气”保存体力,哪里需要全情投入。比赛集训让他们更像是一个奥运战队,枯燥但充实的生活让大家拧成一股绳。
北京又有某个小区因为疑似新冠封闭了,河南洪水成灾……两个月的集训中,每当看到这些负面信息,学生们还是不免受到影响。但好在今年是奥运年,练琴间歇,同学们也会拿出时间来关注奥运赛事。看东京奥运会女乒半决赛,孙颖莎对战伊藤美诚,原本大比分落后的孙颖莎,后来却稳扎稳打,步步紧追,最终零封日本选手伊藤美诚大获全胜,学生们也发誓要复制孙颖莎的“外表可爱,杀气腾腾”。看到女排失利,节节败退,“铁榔头”郎平的职业生涯也就此告终时,大家一起被郎平的一席话感动,“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知道有时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
3小时曲目一镜到底
然而,当大家准备好全套防护服准备买机票赴赛时,意料之外的事情再次发生。俄罗斯疫情愈发严重,中俄两国的航班也因为出现了病例而被迫熔断。沈媛一边安抚学生,一边积极做着最后的努力。沈媛与组委会沟通是否可以用每轮交录像的形式参加比赛,组委会却认为,如果多次录像并挑选这一轮最佳视频,会对现场比赛的其他选手不公平。最终,沈媛提议让中国选手连弹三轮共3小时的曲目,一镜到底。她告诉组委会,中山公园音乐堂租借场地时间有限,因此无法多次重录并挑选视频。在沈媛的努力坚持与高难度的提议之下,组委会终于同意让中国选手参赛。
比赛的录制视频在决赛前递交到了评委们的手中。因为担心同学们压力太大,沈媛给学生们放假休息,自己扛着压力,一个人收看了比赛的全程直播。当评委宣布黄羿俊获得评委会特别奖第一名“最佳艺术成就奖”,许晴获评委会特别奖第二名“最佳艺术视角奖”的时候,沈媛开始默默流泪,在寂静的深夜里给自己和学生们鼓掌。当听到评委在颁奖中特地用一段话来介绍中国选手的遭遇和努力时,沈媛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放声痛哭。
“管风琴梦之队”取得了好成绩,沈媛想要感谢的人有很多,但她最想感谢的还是参赛的四位学生,“同学们真的很乖,从不叫苦叫累。刘增杰练琴练到手腕滑膜炎,贴着膏药坚持练琴。苏雨禾到集训的后半程经常无缘无故发烧,各种检查都做了,最后发现是紧张压力造成的。我感谢学生们的坚持、对勤奋的信仰,感恩他们的付出、汗水和泪水。他们在用行动告诉年轻人,勤奋,才是这个时代的时尚。”
支撑沈媛这样拼搏的动力是什么?在沈媛看来,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一直保持着管风琴强国的地位,在古希腊发明了水压管风琴之后,一段时期管风琴在西欧消失,反而在东罗马帝国得到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管风琴风靡意大利,随后以巴赫为代表的巴洛克时期的德国,成为彼时的管风琴强国。浪漫主义时期,德国管风琴的创作题材更多是继承而鲜有创新,此时经历过大革命的法国反而在文化断层后革新了管风琴作品的创作,并由此成为管风琴强国。之后受移民浪潮影响,北美继承和移植了管风琴文化,成为管风琴的新文化阵地。“我希望下一个管风琴强国是中国,这是我的终极目标。”也因此,沈媛正在大力推行“中国管风琴原创力”计划,每学期她都会选出10首作品出专辑,作曲系学生们的各种奇思妙想也会带入到管风琴的创作中,汇聚多元文化的管风琴创作作品将形成新的中国特色。
张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