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青年音乐家 > 正文
【环球音乐家访谈】人生短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旅美中国青年小提琴家钟倩!
2019-03-01 10:52:00 发表 | 来源:环球音乐工作室

卓别林说:“人生短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每位音乐家的音乐人生亦是如此。小时候被学校老师经常教(误)导,暴风雨后便是彩虹,可老师并没有和我们说过这场暴风雨会有多长多久。真正的人生,暴风雨后还是暴风雨,暴风雨后还是暴风雨,暴风雨后还是暴风雨,能见得到彩虹的人其实只是习惯了并懂得欣赏暴风雨罢了。

那两年,每周末清晨四点,湖南溆浦火车站都能看到倩和爸爸匆忙的身影。爸爸把倩高高举过头顶,挤上绿皮火车,一个半小时终于到了怀化赶早上8点的小提琴课。两年内没有一次迟到,没有一次旷课。

一点一点的努力,从未放弃。要说为什么小提琴对钟倩这么重要,不如说,做一件事的坚持和韧性是成功的重要标准。

 

 

本期嘉宾

钟倩
 

钟倩,湖南省溆浦县人,七岁学琴。溆浦县第六中学原音乐教师何宗宪、怀化市歌舞团原小提琴演奏员解文霞为先、后启蒙老师。

2001年钟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小接受专业学习,2003年进入附中,均师从冯雁教授。期间,还先后跟随中央音乐学院王红教授、童卫东教授、谭力韦教授学琴多年,并成为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林耀基的大师班学员。2009年钟倩以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并同时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几经权衡,最后进入杨秀桃音乐学院,成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左军教授的弟子。2013年钟倩再次以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印第那大学雅各布音乐学院,成为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Mauricio Fuks教授的弟子,攻读硕士学位及演奏家文凭。在校期间,成功在新加坡,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举办个人独奏及毕业音乐会,并作为优秀学生赴台湾交流演出。还接受过Glenn Dicterow, Davis Kim, Robert Chen, Alexandar Kerr, Kathleen Winkler, Jorja Fleezanis, David Takeno, David Chan, Ilya Grubert, Keng Yuen Tseng, 胡坤, 薛伟, kurt Sassmanshaus, The Australian String Quartet, Shanghai quartet, The American string quartet 等一系列大师的指导和专家课。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考入Columbus India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erre Haute Symphony Orchestra; Substitute Carmel Symphony Orchestra and Owensboro Symphony Orchestra等乐团。2016年加入Civic Orchestra of Chicago,并成为第一小提琴演奏员(马友友是当时此团的创意顾问)。在整个月季演出中,与著名指挥Riccardo Muti, Marin Alsop, Jesus Lopez-Cobos, Esa-Pekka Salonen, Ken-David Masur, Nicholas Kraemer, Edwin Outwater, James Gaffigan, Larry Rachleff, Paolo Olmi, Takuo Yuasa等多次合作演出。2017年考入中国深圳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 随团在全国各地及欧洲北美巡演,2017年底,应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邀请,随深交室内乐团赴欧洲巡回演出,并受到中国驻法国大使的接见。毕业后两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舞台及乐队演奏经验。2018年放弃现有的工作, 接受了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音乐学院的高额奖学金,成为David Salness 教授的助教,攻读博士学位至今。期间,多次担当室内乐第一小提琴,交响乐小提琴副首席。

 

 

01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小提琴的

因为是独生子女,成了掌上明珠,爸妈立誓,要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说起小提琴,可以说是我爸和我两代人的情结。听我爸说,在他很小的时候隔壁邻居有一个会拉小提琴的老大爷,他是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回来的。夏天乘凉的时候就拉琴,我爸听得如痴如醉。我出生后,我爸就经常给我描述小提琴那美妙的音色和震憾的表现力。那时我还小,虽然没有见过小提琴,但使我对小提琴充满了想象。

当我七岁的时候,爸妈就把我送到了当时县城最好的一所小学读书了。那时学校重视素质教育,除文化课学习外,学校还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如器乐班、舞蹈班、书法班等等。可惜学校没有小提琴老师,我爸就四处打听,最后在县第六中学找到了能教小提琴的音乐老师何宗宪。就此,何老师成了我学习小提琴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芝加哥城市交响乐团室内乐团与艺术顾问马友友
 

02

学琴过程最难忘的是哪段时间?

我跟着何老师学琴一年,一次何老师对我爸说:“你女儿进步很快,我是教不了啦。我建议你去怀化找一个更好的老师。”于是,我爸就在怀化找到了原市歌舞团的小提琴演奏员解文霞,解老师就此成了我学习小提琴的第二位启蒙老师。我跟着解老师学琴两年,要说最难忘的时段,这两年算是其中之一吧。最主要的是难忘学琴路上的艰辛。两年里,不管春夏秋冬,每到周六,我爸和我都是凌晨四点起床,赶往火车站搭一个半小时的火车到怀化,匆匆吃过早点后赶上上午八点的课程。一个小时的课程结束后又往回赶,生怕耽误了下午的练琴时间。记得一年夏天,天气实在太热,我正在上课时突然流起了鼻血,吓坏了解老师。我爸赶紧把我带到水龙头边,用凉水洗鼻子才止住了血,然后继续上课。还记得一年的春运期间,车上车下人山人海,我们下不了火车,是我爸举着我挤了下来,我当时有种从人头上飞下来的感觉。唉!那时候的那个难啊……但我没有耽误一节课程。

还有一个最难忘的时段就是我在武音读附中时,每到周末就要去北京上一次课。我的课老师都安排在上午,所以就只有坐晚上的火车才能赶上。那时没有高铁,从武昌到北京要整整一个通霄,第二天上完课后还得赶回来,又是晚上的车。那时我觉得自己从来就没睡足过。当时我只有十四、五岁吧,开始我爸陪我跑过几次,后来因为费用太高,我爸就让我自己去。也许是因为长安街太宽太大了吧,我一个人走在路上举目无亲,觉得非常孤苦寂寞,甚至还有几份害怕。那种感觉,我至今都不能忘记。


 

与亲爱的爸爸妈妈
 

03

都说学习小提琴的初级阶段非常难熬,你是否有同感呢?

当然有同感。因为演奏小提琴和演奏其他乐器在身体姿势方面的要求就不一样。像演奏钢琴、二胡等乐器,只要身体保持自然放松状态就行,而且都是坐姿。而演奏小提琴则不同,左右两臂都得向上抬,时间一久,就会酸痛发麻。而对初学者来说,为了保持姿势不变形,一般都要求站姿。长时间练琴,手臂、腰、腿都是挺难受的。还有小提琴使用的是固定唱名法,必须先识五线谱,这也是挺枯燥的一件事。其实最枯燥的还是练习运弓,分下半弓、上半弓、长弓,最终目的就是把弓拉直,不能成为推磨式的弧形状,这就要求肩关节、手肘、手腕、大臂、小臂、甚至指关节恰到好处的配合,整天“吱——吱——”地响个不停,确实非常难受。不过,熬过了初级阶段,当你养成了正确的演奏姿势,掌握了持琴持弓和运弓的正确方法后,学琴就算是进入了培养兴趣、热爱专业的阶段了。

在西班牙与著名二胡演奏家高韶青
 

04

您觉得启蒙老师的水准对于不想学习专业的孩子影响大吗?

对于不想学习专业的孩子来说,启蒙老师的水准再高,对其也不会有影响。不过我觉得,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对任何一个事物都还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我反对把孩子说成是神童,说是一生下来就对音乐着迷,就对节奏有特别的感觉。我觉得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孩子的兴趣得靠启蒙老师去引导。至于如何去引导,这跟启蒙老师的水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启蒙老师的水准高,孩子会很快渡过初学时的难熬阶段而喜欢上小提琴,反之亦然。水准高的启蒙老师会善于利用家长的配合。要知道,孩子最信任的人是家长,这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凡是家长要求孩子做的事,孩子一般会认真去做,这就有了让孩子学好琴的前提。有的启蒙老师在给孩子上课时都要求家长在一起旁听,我觉得是可取的。水准高的启蒙老师不仅自己,而且也会要求家长不吝啬对孩子的鼓励。孩子做事,最喜欢听到的就是爸妈和老师的鼓励,这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水准高的启蒙老师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能把桔燥的东西讲得生动有趣,能让孩子学得生动活泼。


 

音乐节与纽约爱乐小提琴首席Glenn Dicterow
 

05

在学琴过程中听说你的父亲付出了很多,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下父亲陪伴对你的影响?

其实,我的父母对我的付出都很多,只是有些事情我对我的父亲印象更深刻一些。我进入音乐学院附小以后,在专业学习上如鱼得水、进步很快。但我毕竟只有十岁,远离父母环境不适应,晚上睡不着,我父母很是担心。于是,我爸就每个月来武汉看我一次,有时两次,对我进行安抚。用我爸的话说,他跑武汉就跟赶场一样勤快。进入附中以后,我妈就干脆提前退休,到武汉来陪读,使我喜出望外,心理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学习也更刻苦、努力,多次被学校授于“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称号。可是我们的开销也大了,如学费、生活费、房租,经济负担非常重。我爸一个人在家里一边上班,一边保障我们的供给。他节衣缩食,宁肯亏待自己也不愿我们受委屈。我妈也是,平时做些好吃的,都给我吃,说我需要补充营养,她自己舍不得吃。我说我对我爸的印象更深刻一些,主要是两件事,一是我进入音乐学院以前,我每次上课他都在场旁听。进入音乐学院以后,只要他到武汉、到北京来也都在场旁听,并且课后帮我分析、总结和消化。二是我进入音乐学院前后,我的所有专业老师都是我爸为我找的,如启蒙老师何宗宪、解文霞、武汉音乐学院冯雁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童卫东教授、王红教授、谭力韦教授,这些都是很好的老师,其中有的还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我挺佩服我爸的,他只是一个小县城的公务员,那时从未出过省。但为了我学好琴,他一个人敢带着我赴武汉、上北京去拜访那些从不认识的大教授。我对我的父母非常感恩,这种感恩又化着我不断前行的动力,使我一直走到了今天。


 

在印第安纳大学与师哥Noah Bendixbalgley(柏林爱乐小提琴首席)同台演出
 

06

在同时获得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录取通知的条件下,你为什么选择了杨秀桃音乐学院?

这两所大学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学院。当时确实难以取舍,最后选择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成为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左军教授的弟子。这次选择是我自己决定的,当时我已十八岁,有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我想小提琴是一种西洋乐器,小提琴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真正懂得小提琴演奏的真谛,就必须尽量多了解西方文化。而新加坡虽然地处东南亚,但该国接受西方文化的程度较深,与国际接轨非常紧密,对我学习小提琴有很大的帮助。再者,杨秀桃音乐学院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学院,这里有很好的软、硬设施,全英语教学,乐理,音乐史也是都是用的西方国家最广为使用的体系和教材,是每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音乐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从软件方面来说,师资力量雄厚,这里有世界著名的演奏家、教育家,比如小提琴教授左军,钱舟,大提琴家秦立巍。而且学校还经常从外面请来国际知名的教授或者活跃在国际舞台的著名演奏家给我们上大师课或举办音乐会,受益匪浅。从硬件方面来说,这里有世界一流的图书馆、音乐厅,是实现音乐梦想的理想之地。最后,经济考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杨秀桃音乐学院给我的是全额奖学金,不仅学费全免,住宿费和生活费也全免。这对于减轻我父母的负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深圳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派对
 

07

你最难忘的老师是谁?他(她)们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回首走过的历程,每一位老师他们都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对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和指引。要说最难忘的可能是Mauricio Fuks教授,也许是因为在Indiana那三年压力最大,练琴最刻苦吧。Mauricio Fuks教授沉迷于音乐和小提琴教育所以对学生要求极高,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他要求学生从作品里找到“自己的声音”,指从音色上和音乐上能找到自己的有辨识度的风格。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在音乐上和音色上要有细腻而且丰富的想法(前提是不能违背作曲家在谱面上给出的信息)然后在演奏上要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最后才是从技术层面如何去把这些东西更好的传达给观众。他总是强调“playing with your inner voice” (译:用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演奏)。所以在每堂专业课前,我都感觉压力很大,需要做大量的功课,而不能只是无脑的练习。他会带领学生成长为一个独立且有想法的艺术家而不只是演奏者。同时,他又是一位对学生的生活照顾的的无微不至的老师。刚来美国的第一个寒假,他打电话让我去上专业课,由于放假懒散了些,课上的不理想,在课上直接被骂哭,正当我收琴准备灰溜溜的回家练琴时,Mr.Fuks 拉起了生日快乐歌,师母端着蛋糕走了进来,因为那天是我生日。我感动的又哭了(这次不是被骂哭的^_^)没想到居然还记得我生日,我可从来没说过。然后Mr.Fuks 给了我大大的拥抱告诉我,课上我会对你很严格,不会心软,课后我们还是家人! 我心想,老师翻脸真是比翻书还快。


 

研究生导师Mauricio Fuks的生日派对
 

08

刚刚喜得贵子的你以后也会严格要求孩子去练琴吗,即使不学专业?你会让他学什么乐器?

谢谢对孩子的关心。我想,我和我的先生肯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去学一门乐器。至于学什么乐器,我们的建议当然是小提琴最好。因为小提琴我自己就可以教。最主要的是,小提琴有乐器之皇后的美称,它音色亮丽、优美、表现力强。小提琴还特别开发智力。凡是小提琴拉得好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都不会差。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袁隆平的小提琴都拉得不错,所以他们都是大科学家。当然,学习包括小提琴在内的所有艺术,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加强人的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高雅的人。我们的孩子今后要学琴,我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而提出一些不同的要求,不一味地严,主要是让孩子学得有趣,学得他自己想学。也不一定非走专业这条路不可,这要看他的志趣。但一定要有业余爱好,要通过这种爱好来修心养性。


 

出访西班牙与驻西班牙中国大使
 

09

嘉宾刘敏提出的问题:你所擅长的这项音乐技能,给你带来了什么?

音乐会让我脑洞大开,拓宽想象,更容易释放自己的情绪而变成一个更感性的人。音乐里面情绪是非常丰富而且细腻的,某一瞬间或是某个音符,音乐会触及到我内心深处最细腻的那些部分,那是平时常常会被自己忽略掉的感受。当这些东西被唤醒时,内心会有一种满足感。当我自己在演奏时更是如此。


 

印第安纳研究生音乐会
 

10

环球音乐工作室给所有音乐家提供一个平台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希望大家都有机会认识对方,所以请为下一期嘉宾提出一个问题(题材不限)?

音乐中,很多素材来源于生活或者自然的声音,那么“音乐”和“声音”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与纽约爱乐指挥Alan Gilbert
 


 

 

欢迎大家也参与进来,把想问的问题列出来。我们会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环球音乐工作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