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6-10-13 22:23:09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中青在线北京10月1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实习生 沈杰群)据诺贝尔奖官网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3日下午1时,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75岁的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该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颁奖理由是“在伟大的美国诗歌传统内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将文学奖颁给摇滚歌手,评奖结果一时令公众大呼意外。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Sara Danius)说,75岁的迪伦是“英语文学传统中的伟大诗人”,她将迪伦的作品与古希腊两位诗人荷马和萨芙相提并论。“如果回到2500年前,你会发现荷马和萨芙创作诗歌本身就是为了让别人听到,也就表示这些诗歌是为表演而作,有时还会用乐器,就和现在的迪伦一样。”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美国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1941年,鲍勃·迪伦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1946年全家移居到希宾镇。上高中时组建了自己的摇滚乐队,取名“金色和弦”(Goleden Chords),他担任主唱。1959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在读大学期间,鲍勃·迪伦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作为艺名。1961年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62年推出处女专辑名为《鲍勃·迪伦》,里面多数为翻唱的老民谣。1962年,他以一首《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引起轰动,成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反战运动的圣歌,后来也出现在电影《阿甘正传》中。1963年8月28日,鲍勃·迪伦在著名的“进军华盛顿”民权运动游行中演唱,奠定了他“民权运动代言人”的地位。
 
  鲍勃· 迪伦对当代流行文化影响深远,在摇滚音乐方面,他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的领军人物。在上世纪60年代,他以抗议歌手身份成名,被当时一代青年视为民权和反战的代言人,之后凭借饱含深刻寓意的歌词与突破性的音乐创作,不仅创造唱片销量的神话,其影响力横跨半个世纪一直延续至今。而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飘》《手鼓先生》《时代在变》等,至今仍在广为传唱。
 
  音乐为鲍勃·迪伦赢得无上荣光,闻名全球,而他的文学才华也一直受到认可。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主流评论开始推崇迪伦文学方面的造诣,有人称他为现代美国继卡尔·桑德堡、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后最伟大的诗人。1990年,法兰西文学院向迪伦颁发“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
 
  1971年鲍勃出版了一本片面的、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2004年,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出版,登上《纽约时报》年度榜,被提名美国国家图书奖。他曾写下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行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构的国家首脑。我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你可以说出它是什么。我无法撼动它。”
 
  1996年,在艾伦·金斯堡的大力举荐下,鲍勃·迪伦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金斯堡的推荐信里写道:“虽然迪伦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联系。”2006年再获提名。两次无缘,但在又一个10年后,他终于获得该奖项。

  2011年4月,70岁的鲍勃·迪伦曾连续在台北、北京、上海、香港举办演唱会,这也是迪伦首次在中国登台演出,令中国音乐人和广大粉丝兴奋不已。有人评论鲍勃·迪伦在北京的演出现场“放弃了一切华丽的包装和掩饰”“把5000多人的工体演出弄得像个酒吧”。
 
  “所有伟大的表演家都拥有一双饱含深意的明眸。就是从那里,我看到了你看不懂的东西。我就想成为这样的演奏者。”这是鲍勃·迪伦的名言。他的人生注定是一部传奇,今天,传奇又多了一条注脚——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目前在国内出版的鲍勃· 迪伦中文版著作有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年史》。《编年史》是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家庭生活片段,点燃灵感火花,打破界限……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往昔岁月,将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国内有售的还有4本与鲍勃·迪伦相关的在售图书,分别为鲍勃·迪伦自己创作的《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回忆录》,包括中文版和原版进口图书,以及英国作家霍华德·桑恩斯写的《沿着公路直行:鲍勃·迪伦传》和美国畅销书作家戴维·道尔顿出版的《他是谁?探寻真实的鲍勃·迪伦》。
   值得注意的是,鲍勃·迪伦的其他相关图书也在迅速筹备,其中掌阅正考虑引进鲍勃·迪伦的文学作品,而重庆大学出版社则正紧锣密鼓推出鲍勃·迪伦的另一本传记《迷途家园》,该书由他的伯乐、著名乐评人Shelton执笔,鲍勃·迪伦的个人纪录片也是根据此书拍摄的。
 
 
 
 
玩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荣获该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不仅是名歌手,更因其歌词中所具备的诗歌韵律和质感,是一位出色的民谣诗人。“虽然他(迪伦)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联系。”
 
来欣赏一下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吧:
 
My Back Pages 
 
Crimson flames tied through my ears 
深红色的火舌舔舐我的双耳
Rolling high and mighty traps 
纵有重重陷阱我仍翻滚前行
Pounced with fire on flaming roads 
奋不顾身扑向燃烧着的前路
Using ideas as my maps 
只因有信念将我指引
"We'll meet on edges soon" said I 
“我们很快就会到达胜利的彼岸。”我这样说着
Proud 'neath heated brow 
眉宇间意气风发
Ahh, 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啊,昔日我曾苍老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如今才风华正茂
Half-wracked prejudice leaped forth 
那些残留的偏见总在脑中闪现
Rip down all hate, I screamed 
“把所有憎恨的东西都撕碎!”我咆哮着
Lies that life is black and white 
宣称“人生非黑即白”的谎言
Spoke from my skull, I dreamed 
不过是一时脑热脱口而出的呓语
Romantic facts of musketeers 
“三个火枪手”般的浪漫故事
Foundationed deep somehow 
不知为何,总是深入人心
Ahh, 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啊,昔日我曾苍老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如今才风华正茂
Girls' faces formed the forward path 
前路上只见女孩们的面容
From phony jealousy 
出于那虚伪的忌妒之心
To memorizing politics 
应记取那些久远的
Of ancient history 
政治斗争的历史中
Flung down by corpse evangelists 
布道者尸骸枕籍
Unthought of, though somehow 
但不知为何,我竟视而不见
Ahh, 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啊,昔日我曾苍老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如今才风华正茂
A self-ordained professor's tongue 
端着一副自以为是的教授似的腔调
Too serious to fool 
故作严肃其实愚不可及
Spouted out that liberty 
信誓旦旦说着的所谓自由啊
Is just equality in school 
不过只存在教科书里
Equality, I spoke the word 
我口口声声念叨着“平等”
As if a wedding vow 
就像念叨善变的婚誓
Ahh, 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啊,昔日我曾苍老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如今才风华正茂
In a soldier's stance, I aimed my hand 
像个斗士一般,我将矛头指向
At the mongrel dogs who teach 
那些高高在上的鼠辈杂碎
Fearing not that I'd become my enemy 
在夸夸其谈地说教的时候
In the instant that I preach 
哪怕推翻自己也毫无所畏
My existence led by confusion boats 
我的人生像一条迷途的航船
Mutiny from stern to bow 
开始桀骜不驯,终究还是弯下身躯
Ahh, 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啊,昔日我曾苍老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如今才风华正茂
Yes, my guard stood hard when abstract threats 
是的,感受着那些虚无的威胁,我总是斗志昂扬
Too noble to neglect 
道德上的优越让我忘乎所以
Deceived me into thinking 
让我误以为
I had something to protect 
我有着保护什么的责任
Good and bad, I define these terms 
不知为何,善与恶,我将它们区分得
Quite clear, no doubt somehow 
明白无误,泾渭分明
Ahh, 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啊,昔日我曾苍老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如今才风华正茂


No.1 《时光慢慢流逝》
 
山中的时光静寂缓慢,
我们坐在桥畔,在泉水边散步,
追寻野生的鱼群,在溪水上漂浮,
当你置身尘外,时光静寂流逝。
我曾有个心上人,她娇小、美丽,
我们坐在她家的厨房里,她妈妈做着糕点,
窗外的星辰闪烁高悬,
时光静寂流逝,当你找到你的心爱。
 
No.2《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
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
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
才能在沙滩上长眠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
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No.3《暴雨将至》
 
你到过哪里游历,我蓝眼睛的孩子?
我亲爱的孩子,你到过哪里游历?
我曾在那十二座迷雾山旁踟躇
我曾沿着那十二条蜿蜒的高速公路慢行
我曾走进那七座伤心森林的深处
我曾面对那十二汪死海
我曾进入墓地中一万里
暴雨、暴雨、暴雨、暴雨
暴雨将至
 
No.4《永远年轻》
 
愿你能够梦想成真
愿你为永远帮助别人
也接受别人的恩惠
愿你可以造一把采摘繁星的云梯
然后摘下属于你的那颗
愿你永远年轻
永远年轻,永远年轻

 
 
他们眼中的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越是不代表谁,他的影响越大,那些总是想代表时代的人,越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影响,那个时代过去了,他们就过去了。鲍勃·迪伦的低调,他一直在坚持做演出,从他的第一首歌到现在,这中间一脉相承的音乐形式,反而给了我们深远的影响。
 
——歌手崔健
 
他让音乐真正变成表达人生观和态度的一个工具。
 
——歌手郑钧
 
鲍勃·迪伦颇具创造力的作品为美国文化甚至整个世界的文化界做出了很多贡献。
 
——美国唱片工业学院的首席执行官尼尔·波特
 
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我哭了出来。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给一个民谣歌手?


    腾讯娱乐专稿(文/沈河西 责编/许云泽)是的,诺贝尔官方今年又“调皮”了,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世界著名的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官方授奖词是: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

获奖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巨大关注,《纽约时报》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给了一个音乐奖”,更多人都说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给了一个歌手。吃瓜群众则一脸蒙圈,纷纷调侃下一个拿奖的应该是泰勒。实际上,这恰恰暴露了我们对于鲍勃·迪伦认识的狭窄——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是把鲍勃·迪伦当成一个民谣歌手,而忽略了作为一个诗人的他。

歌词能算文学作品吗?

如果歌词不能算文学?估计苏东坡第一个不同意。

让我们来看看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标准——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富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你看,也没有一个字限定了文学的形式。

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迪伦的歌词艺术能否作为一种文学?而更根本的一个问题是:好的歌词是文学吗?

有一点,相信大家都会达成共识,即迪伦创作的歌词无疑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在他的《暴雨将至》里,你能看到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痕迹,能看到兰波式的幻象,能看到波德莱尔式的颓废。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有呼声说迪伦要问鼎诺奖。当时,有人把这个说法当笑话看——一个民谣歌手拿文学奖?但如果我们稍微查查资料,就会发现,鲍勃·迪伦从1998年到2002年,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给一个民谣歌手?

当然,歌词具有文学性是一回事,能不能被列入文学正典又是另一回事。且不说西方文史,仅以我们熟知的国文学史来看,歌词当然是被视为某种文学正典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宋词。但是,宋词最初也不被视为文学正统,放到当年,柳永这样的大词人并不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宋词高度依赖于曲,充其量不过是文人骚扰、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逸致而已。八千里路云和月,要到时过境迁之后,词才被纳入到文学正统。

那么,鲍勃 ·迪伦的情况也是如此。在主流的文学界,我们会把歌词当成一种正经的文学体裁吗?不论你填的是阳春白雪歌剧的词,抑或是红遍大街小巷的情歌歌词,歌词似乎永远无法独立存在,它只有和音乐捆绑,才能获得自己的意义。且不说鲍勃·迪伦,就拿我们最熟知的林夕来说,我们会为他极富文学性的歌词而击节赞叹,但很少有人真正把他视作一个文学家,即便是文学家,也是和写小说、写诗的文学家不一样的文学家。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给一个民谣歌手?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给一个民谣歌手?

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文学奖有歌词奖这一项吗?没有。因为在大多数文学奖评委看来,歌词评奖是音乐奖的事情,与我们文学奖不搭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规矩。规矩从根本上说就是一套排斥和准入机制。以文学这套机制来看,它规定了什么样的题材可以被纳入,什么样的题材则需要排斥出去。同时,文学这套体制本身,长久以来,也存在一个内部的“鄙视链”,有人说过去是诗的时代,如今是散文的时代,言外之意是说诗高于散文,如此来看,即便纳入文学,歌词充其量只能算末技了。

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文学家

对于迪伦来说,创作过无数经典歌词的他究竟能否被称为一个诗人?

实际上,几十年来,一直有一小部分人在为迪伦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正名而努力。鲍勃·迪伦的铁杆提名者之一,加拿大多利大学教授斯蒂芬·斯考比已经研究迪伦的歌词25年了。英国大学学院的教授卡林写信给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即便是在最细微的层面,他也已经把许多难忘的习语带到我们的语言中,自吉卜林以来,还没人能比得上他。”迪伦歌词的表达也很丰富,反战、平权都是他的主题,有知乎网友认为他深刻的塑造了60年代以来的美国精神。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给一个民谣歌手?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给一个民谣歌手?

如果我们把文学看成一个知识场域的话,那么迪伦的获奖表明,诺奖评委会正在打开这个场域,而不是试图将之封闭,他们在打破以往文学奖只有传统作家能得的固有印象,扩大文学的边界。其实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传统文学圈外的人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曾有过历史学家、哲学家和记者。顺便一提的是,今年另一位大家比较熟知的候选人是“文学界莱昂纳多”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原因大家也都分析了好多年了,比较主流的说法是社会价值上的现实缺失导致了他不对诺奖的胃口。

插一句题外话,方文山周杰伦填写的歌词已经进入语文教材,这已经在事实的层面向世人表明,歌词当然可以是文学。不论中外文学评论家们如何看迪伦拿诺贝尓文学家,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他应该改变人们对于文学范畴的理解。

对了,这个新晋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还拿过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和普利策......一个全能型选手。


 

多才和多产的音乐诗人鲍勃·迪伦



新华网洛杉矶10月20日电(记者张超群)年届75岁的鲍勃·迪伦一周前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自创立以来首位获得该殊荣的音乐人。

  瑞典文学院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其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13日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揭晓诺贝尔文学奖。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迪伦因为“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而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

  达尼乌斯说,迪伦将他的诗歌通过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与古希腊的诗人荷马和莎孚通过音乐表达的经典作品别无二致。鲍勃·迪伦的作品虽然是让人“听”的,但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诗歌来“读”。 文学院评点说,迪伦是一位标志性人物,对当代音乐的影响深远,同时“也是亚文学不断追随的人物”。

  迪伦1941年5月24日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真名为罗伯特·齐默尔曼,他是美国流行乐坛最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被视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他所创作的《答案在风中飘》等歌曲曾在美国反战抗议和民权运动中广泛传唱。

  迪伦是一位高产的音乐人,就在宣布他获诺贝尔奖的当晚,还在拉斯韦加斯进行表演。

  除灵感之外,持之以恒的坚持是迪伦高产的秘诀。不论心情好坏,他都坚持每天固定写作。

  迪伦2004年出版的自传《像一块滚石》曾位居《纽约时报》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19周之久。迪伦获得诸多荣誉,包括美国总统自由勋章、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普利策特别荣誉奖、格莱美音乐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等,并于2013年成为首位入选美国艺术文学院的摇滚音乐家。

  除了大量音乐专辑,迪伦还于1971年出版了实验性著作、散文诗集《狼蛛》。瑞典文学院评价说:“他的多才多艺令人惊奇,画家、演员和作家领域都有他的足迹。”

  对于迪伦,音乐已成为表达人生观和态度的工具。从1962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他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的影响已超过50年。有学者认为,他把民谣变为犀利的揭示现实的寓言诗,写出了上世纪60年代甚至整个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数首诗篇。
 

 





猜不透的诺贝尔文学奖

把文学奖颁给摇滚歌手,这件事真真实实地在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上发生了。
 
“他在伟大的美国歌谣传统中,创造了崭新的诗意表达。”这是诺贝尔奖委员会在13日给本届文学奖获得者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的评语。
 
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现年75岁的迪伦从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已叱咤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逾半世纪,他沙哑老成的嗓音和脖子上架着的布鲁斯口琴曾改写了美国音乐史。与此同时,无论是超1亿的唱片总销量,还是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均证实了他演艺生涯的绝对口碑。
 
那么,在歌坛取得绝对成功的迪伦又是如何被文学界瞄准的呢?
 
首先来看一下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准则:把奖项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值得注意的是,身为音乐人的迪伦在艺术上的最大贡献通常被认为是他的作词。其实在最早的时候,迪伦的音乐是作为歌词出现在大陆受众视野当中的,因此大家知道迪伦也称得上是一个很不错的现代主义诗人。台湾诗人、音乐人钟永丰曾如是评价迪伦的作品:他超越了美国民谣的地域性与本位主义,将其关照拉大至国际主义的视野,将批判的高度提升至基督教文明,“迪伦吸收、回应现代主义文学的能力已远远超出任何流行音乐的范畴”。
 
其次,抛开迪伦的文学造诣不谈,诺贝尔文学奖真的仅以文学争高下,不以出身论短长吗?
 
事实上,文学奖的评选比较复杂,当中囊括多个环节:每年2月起,瑞典文学院会从全世界数百份书面提名中初步筛选确认一份大概20多人的名单,然后在3个月内逐步将这份名单缩减至5人,之后瑞典文学院所有18名成员将集中阅读这5名候选人的作品并于9月中旬确定最终人选。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严格保密50年”的,这意味着外界绝对无从得知文学奖的候选名单。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曾经刊登一篇名为《谁能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当中作者揭秘了全球最大博彩公司之一的Ladbrokes赔率编制人员的工作:并非熟读作品、分析作者、揣摩评委,而是将行业评价、作家国籍、历届获奖者信息等进行综合评估之后,预测获奖人选、编写获奖赔率表。如此看来,至少在博彩公司眼中,获奖者的当选与其是在“用实力说话”,不如说更加是数字的运算与集合。
 
当然在最后的最后,别管这次跨了文学和音乐两界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过程是否“实至名归”,连续八年“陪跑”的村上春树终于又成了最失意的那个。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初晓彤







 

除了奖金以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还会获得什么?
 

   众所周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将得到来自世界的关注和一笔丰厚的。但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有哪些“待遇”?
 
 最普遍:作品销量“突破天际”
 
 对于作家而言,诺贝尔奖带来作品销量的增长大约是没有悬念的,尤其是中国读者,十分买账。
 
  根据亚马中国在今年9月底发布的数据,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在亚马逊中国的销量获奖后一个月比获奖前一个月增长了近74倍;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销量在奖项公布后的一个月内呈现240倍的增长;而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作品的销售表现更为突出,她的作品在获奖后一个月销量比获奖前一个月增长了近1500倍。
 
   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在亚马逊中国公布的2016年1-8月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不过,新鲜出炉的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Bob Dylan),不知道唱片界买不买账?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歌手鲍勃·迪伦
 
   最特别:命名一种甲虫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 mer,1931-2015)于2011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4月15日,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80岁生日之时,瑞典昆虫学家Michael S rensson宣布在瑞典Gotland岛上发现一种未知甲虫,并将其命名为“mordellistena transtroemeriana”(Transtr mer s Tower Ram),以此为诗人庆生。
 
   同年,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还展出了托马斯童年时期收藏的昆虫标本。
 
以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默命名的昆虫
 
  最“值钱”:发行纪念银币
 
  艾丽斯 芒罗(Alice Munro,1931- )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加拿大国籍作家,2013年获奖后,加拿大政府于2014年发行了她的纪念银币,2015年发行了纪念邮票。(注:1976年的诺奖得主、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索尔·贝娄由于年幼时迁居美国,因而被视为美国作家。)
 
  艾丽斯 芒罗纪念银币。
 
   瑞典学院给艾丽斯 芒罗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主要作品有《逃离》、《快乐影子舞》、《爱的进程》等。
 
   最声势浩大:“莫言旧居乡村文化体验区”
 
   2012年,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位于山东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的莫言旧居很快成了热门旅游景点。据莫言二哥管谟欣介绍,自从莫言获奖后故居就没断过游人,甚至有游客称把砖墙土片抠走,称回去撒在家里可以沾沾“文气”。2008年筹建、2009年对外开放的莫言文学馆,坐落在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内,原本“门可罗雀”,莫言获诺奖之后每天要接待上百人。据报道,高密县方面拟围绕莫言旧居打造一个莫言旧居乡村文化体验区,除故居以外还拟修建莫言纪念馆,并投资数亿人民币弘扬红高粱文化。2014年,山东省还成立了莫言研究会,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商讨莫言研究和齐鲁文化复兴等事宜。
 
莫言旧居
 
 
一本编辑记录莫言在诺奖期间的每日活动、演讲、采访以及感想的书面市,书名为《盛典——诺奖之行》,由一个叫做“莫言文学村”的团体编著出品。
 
  最“拉风”:国家荣誉勋章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于201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舆论普遍认为他的获奖有些出人意料,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文的不多。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彼得·英格伦(Peter Englund) 也在采访中表示,法国以外的读者恐怕并不熟悉莫迪亚诺和他的作品,“他在法国很有名,但在别的地方不是这样。”莫迪亚诺获奖后,耶鲁出版社火速推出了三本他的小说的英译本。
 
  2015年,莫迪亚诺被授予法国荣誉勋位勋章(L gion d'honneur)(费加罗报2015年1月1日),这是法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是法兰西军事和平民荣誉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勋章之一。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最“高冷”:拒绝领奖
 
  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他说:“我拒绝荣誉称号,因为这会使人受到约束,而我一心只想做个自由人,一个作家应该真诚地做人。”
 
萨特






鲍勃·迪伦为何能获诺贝尔文学奖? 汪峰称其是“神”




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资料图)
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资料图)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 张曦)延迟了7天揭晓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3日下午1时终于揭开谜底。来自美国的民谣歌手鲍勃•迪伦摘得这一荣誉。为什么获奖的是他?这也成为广大网友关心的问题。

“他在美国歌曲中注入了创新的‘诗意表达法’。”这是瑞典学院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美国民谣歌手、艺术家和作家鲍勃•迪伦的理由。

鲍勃•迪伦生于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在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1959年高中毕业后,他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并在大学期间,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演出,首度以鲍勃•迪伦作艺名。1961年,鲍勃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

在获奖方面,鲍勃•迪伦完全可以被称为“拿奖专业户”,他曾得到过包括格莱美、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还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布的总统自由勋章。

图片来源:汪峰wei
图片来源:汪峰微博截图

鲍勃•迪伦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令中国音乐圈为之振奋。高晓松就第一时间在微博再度转发自己早前听迪伦现场的照片,他直言对方是“伟大灯塔”。

作为粉丝,汪峰更是十分激动,在微博写下:“我的神,对于你来说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他同时称赞鲍勃•迪伦的文字“能将所有执迷的灵魂唤醒”。“再过几百年,你那些不朽的诗句依然会在空中飘扬。”

对于鲍勃•迪伦的词,郑钧也十分钦佩,他坦言最初并没有觉得歌曲特别好,但认真研究了迪伦的词后肃然起敬,“再后来读了迪伦叔的自传、看了迪伦叔的现场就服了”。

“对于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不是很惊讶,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迪伦的歌在音乐性(旋律,和声,编曲)和歌词的文学性,传达的思想性,甚至大众流行性,都达到了极高的层次,这是大师的高度。”知名音乐人戈非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他早期的很多歌都是民权运动时代的精神启蒙,呐喊,抗议之声,虽然他后来很反对人们赋予他时代代言人的身份,但在当时,他用一把吉他,一把口琴,一副并不悦耳的嗓音深刻影响了60、70年代的青年人。”

戈非最喜欢鲍勃•迪伦的一首歌是《blowing in the wind》。

这也是鲍勃•迪伦最经典的曲目之一,与欧美乐坛重视旋律不重视歌词的风格不同,迪伦对歌词十分看重。

早前,鲍勃•迪伦的6000页私人档案被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两家机构以大约15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这些档案包括迪伦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草稿,展现了他对歌曲创作的严谨。哪怕像《尊严》(Dignity)这样的小歌,迪伦都经过几十遍的反复创作。

作为忠实粉丝,媒体人小李坦言从中学就开始听鲍勃•迪伦的歌,“最早听的就是《blowing in the wind》”。小李告诉记者,他最喜欢迪伦的一首歌是《shooting star》,“歌很简单,但听着有一种悲伤的感觉”,最喜欢的歌词是《gotta serve somebody》,“歌词言简意赅,不管贫贱富有,都要向生活低头”。

事实上,鲍勃•迪伦的才华早就被诺贝尔文学奖盯上。1997年,弗吉尼亚军事学院(VMI)的英语与美术教授戈登•鲍尔代表竞选委员会为鲍勃•迪伦正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的1998年到2002年间,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文字能力很强,歌词也充满了文学性,文字表达能力非常特别,而且境界高度,对很多事情的观察和表述超出普通人音乐人。”戈非提到,鲍勃•迪伦的笔触有电影的感觉,不仅梦幻而且角度十分奇妙,“我非常推崇他的个人传记《像一块滚石》,那是我看过最好的自传,充满了诗意和魅力”。

《像一块滚石》是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回忆录,曾被《纽约时报》等全球数十家著名媒体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

“一个男人必须走过多少路,在他被称为男人之前。”就像《blowing in the wind》的歌词,鲍勃•迪伦已注定是个传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