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活动 > 音乐演出 > 正文
预告 | 京城最美古戏楼里的雅乐之声《夜深沉》董晓琳琵琶独奏会
2023-10-09 10:39:49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夜深沉》

董晓琳琵琶独奏会

# 京城最美古戏楼里的雅乐之声 #

 

你有多久没有抬头

看一看天上

那轮阴晴圆缺的月亮

或如裂帛,或如游丝

或千军万马、昂首问天

或珠玉落下,暗香浮动

 

一人四弦中

恢弘交响、潮州音乐

江南丝竹、京剧曲牌……

琵琶声声里

 

是难能可贵的静谧

是偏安一隅的独享

 

演出预告 2023.10.15 19:30

北京 正乙祠

 

 

夜深琵琶声似裂,一曲霓裳一庭月。

琵琶演奏家董晓琳承传统(艺术)之文脉,扬现代(音乐)之风骨,将带来一场穿越古今的琵琶专场音乐会《夜深沉》。

通过演绎传统和当代的优秀琵琶作品,展示琵琶丰富多元的表现力,传达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情趣,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审美情操。

 

一人,四弦

将潮州音乐、江南丝竹、京剧曲牌……融于一件乐器,呈现出琵琶音色与技艺的多彩样貌。

更有现代音乐大师思古幽情、开创琵琶新境界之作。

或如裂帛,或若游丝,或千军万马,或昂首问天!

珠玉落下,暗香浮动;十指纷飞,怆然高歌。

传统音乐在创造创新中展现出旺盛的活力与生机!

 

 
 

节 目 单
 

《秦俑》

刘德海 作品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吸引着全人类的注目,更震撼着 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面对庄严威武势不可挡的祖先形象,艺术家的血 沸腾了,他们苦苦寻求我们中华民族之魂。

 

《小霓裳曲》

传统乐曲 朱荇菁传谱

扬琴:袁可

《小霓裳曲》原为杭州丝竹曲,旋律温润典雅,清丽飘逸,是描写月色 的精品之作。《小霓裳》原名《霓裳曲》,为有别于李芳园编辑的同名 琵琶曲,故改称《小霓裳》。

 

《玉》

朱践耳 作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历来被人格化、美誉化、理想化。玉既是珍贵的 美石,也是高尚人品的象征。古人用“金声玉色,久而弥彰”表达对人品操 守的赞美,用“珠落玉盘”“金声玉振”等表达对艺术作品的褒奖。琵琶独奏 曲《玉》作于 1995 年,朱践耳先生想借此曲表达玉的自然本色与人格化 的精神气质,表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骨气。

 

《夜深沉 》

京剧曲牌 董晓琳改编

司鼓:朱剑平

改编自京剧曲牌。曲调由繁至简,在快板段落作了较多发展,加入京剧 马腿其中有大鼓的独奏及鼓与琵琶的竞奏,使原曲的精华--刚劲且优美的 音乐在琵琶技巧的诠释下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表现。

下 半 场

 

《平沙落雁 》

潮州音乐 刘德海改编

2016 年琵琶大师刘德海将潮乐《平沙落雁》改编为一首琵琶独奏曲,承 潮乐平沙之风格,重“情”不重“形”,采用 E 调,色彩青紫,更具潮乐高古 挺拔之风格。

 

《天地歌》

张朝(zhao)作品

钢琴:计璐

作品受两部传奇爱情故事影响而作,一部是充满美好理想、崇尚英雄精 神的传奇诗篇《召树屯与婻吾婼娜》,另一部是沈从文最具人性美的小 说《边城》。一个为了“美”与“爱”敢于用生命去挑战巨大的灾难。一个为 了“美”与“爱”敢于用一生去等待美好的爱情。这感天动地的精神与情怀, 成为熔炼作品灵感的主要来源,作品也因此不重描写故事情节,而重于 情感的表达与升华,并呼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演奏家介绍
 

琵 琶  董晓琳


 

 

董晓琳,琵琶演奏家

董晓琳,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CCTV“十大琵琶演奏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师承于琵琶大师刘德海教授。

7岁启蒙于随刘锡钢和田毓理老师,199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于 吴俊生、周慧、任宏和董楠老师。1998-2005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师从于刘德海教授,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央民族乐团。

董晓琳的演出足迹遍布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独奏家,她曾与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捷克广播交响乐团、保加利亚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河南交响乐团、河南民族乐团、天津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和高雄市立国乐团等乐团合作,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林肯中心、日内瓦联合国中心音乐厅和卡内基音乐厅成功演出。她在叶卡捷琳堡,日内瓦联合国总部等多个国际舞台上,与国内外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经典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董氏在北京音乐厅世界首演著名作曲家张朝创作琵琶协奏曲《天地歌》获得巨大成功。近年来,她应邀在北京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江苏大剧院、长沙音乐厅和泉州大剧院等国内知名剧院和音乐厅成功举办《董晓琳琵琶独奏音乐会》和《董晓琳琵琶艺术公益讲座》。

2017年董晓琳入选 “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项目,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并发行了“中国当代优秀音乐家系列-《指尖芭蕾-董晓琳琵琶演奏专辑》“,受到了听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并被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收藏;与此同时,她还改编创作了琵琶作品《昭君怨》和《夜深沉》;2023年董晓琳在《人民音乐》发表了论文《刘德海音乐中的旧曲新弹模式》,多年来她一直不断尝试琵琶作品编创和深入理论研究。2021年她开始与管风琴演奏家沈凡秀合作,探索琵琶与管风琴中西合壁的音乐形式。2023年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十周年,董晓琳与郎朗、吕思清等中外艺术家共同登上2023年兔年春晚的舞台献演《一带繁花一路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交响音乐会上献演琵琶与乐队《白月亮随想》。

董晓琳是刘德海先生多部作品的首演诠释者,代表作品《昭陵六骏》、《指尖芭蕾》、《乡村八景》、《晚霞情趣》、《白马驮经》和《喜庆罗汉》等,特别是刘先生倾入十年心血完成的琵琶武曲大作《昭陵六骏》,此曲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及深刻的音乐内涵是琵琶音乐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董晓琳对音乐有着独到的见解,演奏风格严谨细腻,沉稳大气,演奏技巧高超,音色纯美,音乐内涵表现深刻,充满内在的张力,是当代活跃在舞台上极具实力的琵琶演奏家之一。
 

 

司 鼓

朱剑平
 

 

朱剑平,国家一级演员,打击乐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打击乐首席。

活跃于国内外音乐演奏舞台以及创作领域,演奏风格跨越传统中国民族古典与当代流行风,形成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打击乐演奏及舞台表演风格。原创打击乐作品《鼓动风尚》 《新凤阳花鼓》 《圣鼓》 《亚洲风情》等,融贯中西音乐文化元素,常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中播出,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与喜爱。并为国内外知名打击乐团体创作打击乐作品,担任艺术指导。
 

 

扬 琴

袁可

 

袁可,扬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

曾获首届香港龙音杯民族器乐比赛第一名。1996年参与录制《扬琴名家名曲》。2008 年被编入《中国音乐家词典》。2022年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发行《秋叶三则-袁可扬琴演奏专辑》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袁可的艺术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曾多次出访美、法、德、奥、义、日、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作为独奏家,曾赴俄罗斯圣彼德堡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演出与学术交流,并在国家大剧院与中央民族乐团成功演出扬琴协奏曲《狂想曲》。此后,相继受邀与河南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贵阳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音乐季协奏曲的演出。

袁可的演奏技术精良,音质独特,音乐诠释内在细致,对作品结构把握严谨。是当代极具实力的扬琴演奏家之一。

 

钢 琴

计璐

 

计璐,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钢琴艺术指导,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钢琴学会会员,曾获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专业青年组优秀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金奖伴奏。香港国际音乐节钢琴比赛专业组二等奖,韩国大邱世界音乐剧节组委会最高奖项——DIMF特别大奖。2008年受邀参与著名音乐人三宝原创音乐剧---《蝶》,担任键盘手,并进行全球巡演;受邀与《妈妈咪呀》原版艺术指导Mike合作,担任《妈妈咪呀》音乐剧中文版艺术指导;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参与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潘德列斯基--演出季,任钢琴演奏和celesta演奏;多年来一直参加北京市惠民系列演出暨中山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系列音乐会的演出;多次受邀与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演出,并与中国三大男高音合作专场演出;多年来,活跃于国内外重要音乐会及重大比赛中,多次参加中国最高等级赛事——金钟奖,参与指导的选手均获得优异成绩;近十年来,随王中山教授在国内外进行古筝专场音乐会巡演多达百场以上,受到好评。


 

 

 

 

 

 

 

 

后续大麦网陆续开票,欢迎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