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活动 > 音乐演出 > 正文
“梦桥”致敬港珠澳大桥交响音乐会6月6日国家大剧院奏响
2019-05-30 13:21:01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旭日从东方海面冉冉升起、超级工程的魅力影像点滴重现、成千上万建设者的激情震撼耳畔、坚毅与梦想的步履始终向前……6月6日晚,一场桥梁文化的“音乐盛宴”,大型交响音乐会“梦桥——致敬港珠澳大桥”将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正式举行首演。
 
在中国交响乐团一百多名乐手的联袂倾情演绎下,从多个维度展现港珠澳大桥建设之风采,奏响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踏浪弄潮、奋进新时代的精彩乐章。
 
 
2018年10月24日,“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作曲家方岽清历时3年创作的大型交响组曲《梦桥》也在零点时刻正式发布。《梦桥》是方岽清为港珠澳大桥而作,形式和品质,也和这个全长55公里,带有人工岛、海底隧道及高速路桥的“超级工程”相似、相通。
 
 
 
——
 
 ·  演出信息 · 
 
| 时间 |
 
2019年6月6日 19:30
 
| 地点 |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 演出阵容 |
 
丨方岽清丨李心草丨娜木拉丨吕思清丨元杰丨苏畅丨
 
中国交响乐团
 
——
 
交响组曲
 
《梦桥——献给港珠澳大桥伟大建设者》
 
“海上天路如巨龙,三地至此无西东。”交响组曲《梦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如此大的体量、专门体现中国桥梁建设者的交响音乐作品。
 
这部《梦桥》是著名青年作曲家方岽清经过三次出海、实地采风后完成的一部大型交响组曲。他以作曲家的身份赋予了这部作品无比大气磅礴的力量,又以见证者的身份给予了大桥建设者最崇高的敬意。整部作品由五个乐章组成,互相衬托、相辅相成,承载着桥梁建造中所有被时间刻下的回忆。
 
“写这部交响乐对我来说是情怀所在,年轻一代作曲家有责任、有使命承担起,创作展现主旋律题材作品的责任。”作曲家方岽清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自己也成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中的一员,用音符筑造了一个交响乐中的超级工程。”
 
 
《梦桥》全曲共5个乐章,分别是交响序曲《献给岁月》、古筝协奏曲《献给历史》、钢琴协奏曲《献给建设者》、大提琴协奏曲《献给大海》以及一首引子与进行曲《终曲·献给港珠澳》。
 
第一乐章《献给岁月》中拉开帷幕,配以影像资料展现历史画卷,在充满张力的演奏中,回首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的峥嵘岁月。
 
第二乐章《献给历史》以东方古筝和西方大型交响乐队碰撞出的强势律动,对话历史,对话伶仃,对话港珠澳大桥。
 
第三乐章《献给建设者》用钢琴独出心裁的营造出一种打击乐震撼效果,通过极富变化的节奏,再现了伟大桥梁建设者心怀理想和勇往直前的奋斗征程。
 
第四乐章《献给大海》通过大提琴向自然致敬,利用唯美而感人至深的旋律,呈现大海的自然与博大之美。
 
第五乐章《献给港珠澳大桥》让音乐会进入到主题升华阶段,音乐通过进行曲的律动方式,呈现出三万个日日夜夜,一厘一寸建设而成的港珠澳大桥。
 
 
此外,还将演奏方岽清的小提琴、钢琴双协奏曲《思念》和大提琴协奏曲《使命》,献给所有桥梁建设者及关心桥梁事业的人们。

 
艺术家们将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精彩演奏出每一个与桥梁共鸣的音符,全方位立体呈现了港珠澳大桥从孕育到成功建造的过程,热情讴歌了港珠澳大桥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第四乐章《献给大海》
 
感谢自然的馈赠
 
方岽清,娜木拉 - 献给大海来自大提琴人才培养00:0008:46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大概形容的就是第四乐章《献给大海》吧,这是这部作品中最吸引人、最令人安心又舒适的乐章,诉说着人类对大海的依恋与感激。方岽清在此乐章选择了大提琴协奏曲的体裁,大提琴作为主奏乐器。大提琴的声音具有足够的宽度,能表达非常深沉的情感,厚重饱满,低沉而温柔,正好适合这样具有长线条的抒情乐句,并且大提琴可以让每一乐句的呼吸变得更加的明显,犹如一首有着抑扬顿挫的诗句,娓娓道来对大海与自然的感谢。
 
这个乐章邀请到大提琴家娜木拉来担任主奏,通过娜老师对大提琴音色的处理使大提琴在这首作品中显得张力十足,饱含着感激之情,浑厚的声音在这位女性的演奏下多了一份柔情和婉约,潇洒又不狂妄,正如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态度,既有自己独特的建设,又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娜木拉的琴声大气端庄,恰到好处地展现了《献给大海》想要表达的主题意愿,自然馈赠于我们资源与美景,我们赠于世界一份快捷和幸福。
 
 
 
艺术名家联袂打造听觉盛宴
 
这台音乐会由享誉国际乐坛的著名指挥家李心草先生执棒演出。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加拿大皇家山大学音乐学院常驻艺术家娜木拉女士,被誉为“东方帕格尼尼”享誉世界的中国小提琴大师吕思清先生,获得国际奖项最多的中国“十大”青年钢琴家元杰先生和中国“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苏畅女士等众多中国古典音乐一线演奏家都将在音乐会上重磅亮相。
 
 
 
作曲家及演奏家 
 

 
作曲家 方岽清 
 
方岽清,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摄影家。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头奖第一名;"上海之春"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中国百年经典音乐典藏系列》入选作曲家、亚洲国际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北京大学中乐学社驻团作曲家;美国TCU国际大提琴艺术节特邀艺术家;中央电视台外交事业60周年文艺晚会音乐总监;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澳门大型综艺晚会音乐总监;中央电视台2015"海峡艺术家"音乐会音乐总监;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教师;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常任评委;Leica Artist CN 高级会员;港珠澳大桥官方特邀作曲家。
 
 
 指挥 李心草 
 
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兼首席指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以来,李心草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在国内外成功进行了多场演出,赢得了海内外知名媒体的广泛赞誉。在与大提琴巨匠罗斯特·罗伯维奇合作演出后,得到了其高度评价:“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指挥大师”。2008年,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欧洲首演了中国歌剧“木兰诗篇”。2009年,出任韩国釜山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2011年初,率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进行了历史性的首次出访任务,在首尔艺术中心成功地上演了普契尼“图兰朵”。李心草多次在国家重要外事文艺演出中担任指挥,如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2017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扬帆未来”文艺演出等。李心草还成功指挥了三十余部中外经典歌剧,同时兼任中央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大提琴 娜木拉 
 
娜木拉,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加拿大皇家山大学音乐学院常驻音乐家并获得聘书、中国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系列十大青年大提琴演奏家、中国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音乐告诉你”大提琴课堂主讲嘉宾、墨西哥卡洛斯·普利埃多国际大提琴比赛评委(目前为止亚洲地区唯一)、俄罗斯克努舍维斯基国际大提琴比赛评委、第四届国际柴可夫斯基青少年比赛优秀教师奖、中央音乐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奖、全国少工委青少年优秀辅导教师奖、首届国际爱琴杯大提琴比赛优秀教师奖、受邀担任2015中央电视台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评委和嘉宾评论员;台北青少年比赛优秀教师奖、全国VC杯大提琴比赛优秀教师奖、担任历届全国大提琴比赛评委工作等。
 
2002年第四届国际柴可夫斯基青少年大提琴比赛“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003年获得由中央音乐学院推荐的“全国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获得中央音乐学院颁发的“优秀教师奖”、“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奖,2004年获得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风采大赛“大提琴专业优秀辅导教师奖”。2008年全国VC杯专业青少年大提琴比赛青年组优秀奖获得者,2009年被特邀为第六届Carlos Prieto国际大提琴比赛评委。
 
 
小提琴 吕思清 
 
作为当今乐团最知名的杰出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经常受邀与国外著名乐团合作演出及举办独奏音乐会,他那美妙动听、激动人心的琴声早已遍布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演出场所,如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洛杉矶好莱坞碗型剧场、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蒙特利尔艺术广场、英国巴比肯中心、伦敦皇家歌剧院、威格莫尔音乐厅、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凡尔赛宫路易十四歌剧院、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大会堂、日本东京三得利音乐厅、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阿布扎比酋长皇宫礼堂、中国国家大剧院等。
 
 
钢琴 元杰 
 
旅美青年钢琴家、TNAIM公司旗下签约的最年轻钢琴家元杰,世界乐坛赢得奖项最多的中国钢琴家之一。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兼钢琴系主任。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演奏博士、意大利科玛湖钢琴学院院士、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十大钢琴家”。被传奇钢琴大师凡-克莱本(Van Cliburn)评价为“拥有辉煌的技术、多变的声音和敏感的内心,使人不自觉地沉浸到他的音乐天堂中。”《美国洛杉矶时报》称赞“他的完美的技术和毫无疑问的乐感使他成为同一代钢琴家中的佼佼者”,《日本肖邦杂志》评论他说“又一位崛起的中国钢琴明星”,《法国自由报》称赞他“把观众的注意力完全带入了音乐美的本身”,《日本读卖新闻》评价他是“拥有罕见敏锐度和变化力的钢琴家”,中国的《音乐周报》预言“元杰,将走向世界”。
 
 
古筝 苏畅 
 
苏畅,被中央电视台誉为“新十大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师,启蒙于尹长平老师,1996年师从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曾获得2002年“龙音”杯大赛金奖;第一届文华杯民族器乐独奏比赛金奖;2007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弹拨组金奖;2011年获得美国Youtube交响乐团独奏家比赛桂冠。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乐团古筝首席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金牌组合”成员。



相关阅读:

方岽清:为港珠澳大桥谱就交响组曲《梦桥》,音符筑工程

2018年10月24日,“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天,方岽清历时3年创作的大型交响组曲《梦桥》也通过网易云音乐平台正式发布。

《梦桥》专辑,是献给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组曲

这是一部由多位中国古典音乐圈的顶尖演奏家联袂录制的严肃音乐作品,却并没有故作高深、拒人于千里之外。即便对于古典音乐的初入门者,也能感受到其中鲜明的音乐形象:弦乐回环,如海潮迭起;筝音清切,似文人侠客;钢琴打击乐般的强奏,描摹建设者的齐心协力;尾章的进行曲式,犹言天堑既通,满目壮阔……

全曲超过1000小节、近50分钟,多个乐队声部并行。想要调动如此庞大的体量,不仅需要极深的功力,还要倾注无数的心血。很少有人真的愿意做这件事。

方岽清:为港珠澳大桥谱就交响组曲《梦桥》,用音符筑出超级工程

方岽清创作《梦桥》交响组曲历时3年

作曲家方岽清生于1981年。他的《梦桥》是为港珠澳大桥而作,形式和品质,也和这个全长55公里,带有人工岛、海底隧道及高速路桥的“超级工程”相似、相通。

方岽清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他说自己也是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中的一员,他是用音符筑造了一个交响乐中的超级工程。

结缘大桥

采风座谈时多次流下眼泪

方岽清是北方人,喜欢大海。2015年初,当《桥梁》杂志社社长杨志刚和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韦东庆远道而来,请他为珠三角一座建设中的跨海大桥写一首歌时,他感到新鲜,却并没有立刻答应。

创作歌曲对他而言轻车熟路,但从韦东庆饱含深情的讲述中,他意识到了这项工程的不凡。

“这座由中国自主研发并建造、举世瞩目的跨海大桥,会刷新很多项世界桥梁史的记录,也将改变珠三角的经济版图!”方岽清对南都记者解释,“我觉得,如果没有亲自到那个地方、全身心感受到它的话,我真的不敢轻易创作这部作品。”

几天后,当方岽清穿戴上救生衣和安全帽,乘着快艇来到大洋之中的建设工地时,在湍急的水流和高耸的桥梁之间,他端着手中的相机,迟迟没有按动快门。

方岽清:为港珠澳大桥谱就交响组曲《梦桥》,用音符筑出超级工程

方岽清多次到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采风

眼前这番景象,是他从未见过,也根本无法想象到的。当他下到中铁山桥设在人工岛的一个预制车间,向建筑工人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时,更发现了诸多出人意表的困难和复杂。

工人们要在这里生产大桥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到合适的自然条件,再用重型机械拖装到海上,或是海底。在港珠澳大桥工程中,包括一段全长5664米、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由33个与航母同等大小的混凝土“管节”在水下对接而成,而且要做到“滴水不漏”。为了这项任务,沉管预制车间的工人们足足花费了6年,许多稚嫩的面孔开始变得沧桑。

方岽清:为港珠澳大桥谱就交响组曲《梦桥》,用音符筑出超级工程

2015年8月,方岽清第二次到大桥采风拍下的现场

方岽清说,在与一线工人座谈时,他很多次流下眼泪,“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伟大的工程背后,有那么多人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

采风结束,方岽清对大桥管理局的领导说,他希望创作的不是一首歌,而是一部大型交响乐,将桥梁建设者的壮举、所经受的考验和磨难、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片海域的人文历史全部囊括其中!管理局几位理工科出身的领导听了,竟然很快理解了他的创作意图,和他一样兴奋。

正式接受这个任务之后,方岽清又多次往返北京和珠海,见证了两端的桥面逐渐向中间延伸,直到主塔“中国结”吊装完成。

有一回,他还顺便在工地上为大桥建设者们开了一堂古典音乐普及讲座,原定两个小时的活动,因为过于踊跃的提问,拉长到三个半小时,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也始终坐在位子上,听得目不转睛。“原来经典的艺术,是超越了学科和研究领域的界限的。”这让方岽清既惊喜,又感动。

2016年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全线贯通,方岽清心中的“大桥”也逐渐成型。

他先完成了一首同名主题歌,而后开始着笔这部宏大的交响音乐。如同建一座大桥需要反复推敲设计方案,创作时,方岽清也与管理局领导探讨了很多次,更无数次推翻自己。

方岽清:为港珠澳大桥谱就交响组曲《梦桥》,用音符筑出超级工程

2016年7月,方岽清在家中创作《梦桥》组曲

他先是要确定结构,安排乐章主题和呈现次序,逐一选定曲式;完成主旋律的创作后,最耗时费力的工作来了——此时出现在他脑中的,已然是一个由古筝、钢琴、大提琴担任独奏乐器,涵盖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诸多声部的大型交响舞台。如果说指挥家的角色是调合颜色,那么作曲家就是提供蓝图的那个人。

方岽清说:“在最后的电脑制谱阶段,总谱上的近30行、数十万个音,都是我用鼠标一个一个点出来的。每点一下我都会经过深思熟虑,到底落在五线谱的哪一条线、哪一个间?”

头脑中的乐思是设计图,通过理性、富有规律的劳作,逐渐落实为工程图纸,最后用音符和音乐记号进行浇筑。2017年6月初,全曲5个乐章终于创作完成,按照演奏顺序,依次为:交响序曲《献给岁月》,古筝协奏曲《献给历史》,钢琴协奏曲《献给建设者》,大提琴协奏曲《献给大海》,及一首引子与进行曲《终曲·献给港珠澳》。

方岽清:为港珠澳大桥谱就交响组曲《梦桥》,用音符筑出超级工程

方岽清正在弹奏钢琴,他身后图片便是港珠澳大桥

同年6月29日,该交响组曲在北京和广州进行了首次录音。

4个多月后,方岽清在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的陪同下,第五次造访港珠澳大桥。重新走在桥面上,感受着越洋而来的风,远远望见竣工在即、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方岽清突然无法自制地跃上一个钢筋堆,大声唱起了《梦桥》第三乐章——《献给建设者》。

那种“筑造”的豪情与满怀的骄傲,他又何尝不是感同身受呢?

艺术人生

“没有难度,就没有艺术”

“用音乐筑造些什么”的念头,早在童稚时期,就出现在方岽清的生命中。

他的父亲是中国老一辈戏剧家、戏曲音乐家方辰(笔名肖方),河北梆子名剧《钟馗》《哪吒》的创作者,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曾担任河北梆子剧院院长。戏曲大院里长大的方岽清,几乎亲证了这些力作的诞生过程,名角儿怎么舞刀动枪、唱科怎么合板,桩桩件件怎样“装配”成一台戏,他从小就看不腻。

7岁那年,他正式拜师学习钢琴,在家被父亲用古今中外的音乐“煲耳朵”。他自然而然地开始了碎片化的创作,有时记一些谱,更多时候是在琴键上按自己的意思探索。

1995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面向全国首招作曲专业初一年级学生。刚接触作曲半年的小方,鼓足勇气参与了这场竞赛,并最终成为4名入选者之一,14岁就独自来到北京,接受国内最高水准的学院派音乐创作训练。他的同学也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好苗子,其中就包括如今享誉世界的钢琴家郎朗。

作曲专业尽管功课繁重,却是方岽清梦寐以求的机会。他有太多想法需要用更高的技术来表达。于是他拼命学习,出了琴房就到图书馆查找总谱。为了用便宜价买到古典音乐唱片,还专门坐火车去天津,到洋货市场搜罗瓦格纳、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劳斯、门德尔松这些他最钟意的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

2001年,方岽清升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在导师身上,方岽清感受到了一个职业作曲家的严谨和追求。叶老师要求他记住,写东西一定要有难度,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艺术”。音乐创作者要用高超的技法表达深刻思想,这才有含金量,这才是真本事。

方岽清:为港珠澳大桥谱就交响组曲《梦桥》,用音符筑出超级工程

方岽清师从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主席叶小纲

2005年,方岽清以戏曲为题创作的大提琴曲《手眼身法步》摘得了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金奖空缺),并被收录在《中国百年经典音乐典藏系列(“室内乐”卷)》,那时他还在读本科;2006年,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毫无悬念地得到保送资格,继续追随叶小纲读研究生。

在专业上,方岽清越来越得心应手,他的兴致逐渐转向一个新的领域——摄影,并成了“器材狂人”。他的第一台胶片相机是曾为《河北日报》主任编辑的母亲送给他的,作为考上大学的纪念。

2008年,叶小纲赴西藏采风,方岽清担任随团摄影师。有点感冒的方岽清,到了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突然引发了猛烈的高原反应。被火速送进医院时,他的瞳孔已经散大。四个师弟架着方岽清上了呼吸机,在重症监护室躺了整整7天之后,方岽清才苏醒过来,但他的肺功能已严重受损。

那个“濒死”的体验过去5年了,有一天方岽清在微信朋友圈回首在西藏的日子,说它开启了“第二次生命”。以此为分水岭,从那之后,摄影重新变回了一个理性的爱好,而他的音乐创作探向了复杂的形制与深刻的主题。

连接心灵

用音符筑造出另外一座桥

“重生”之后,方岽清参与的第一部大制作,便是2011年的大型舞剧《亚洲铜·天人合一》,他用音乐营造人与自然的对话。这部舞剧在意大利罗马喷泉剧院上演时,引发了诸多关注。

2015年,他又写了古筝与大型交响乐队协奏曲《禅宗三境》,将天人之思在抽象的层面铺陈、变幻,同样收获了不俗反响。方岽清告诉南都记者,在创作《禅宗三境》时,他养成了打坐、喝茶的习惯,生活越来越简单,心态变得更加沉稳。“只有这样,你的思想才能深入进去,也才能驾驭更大的题材。”

转过年来,他创作的《侠》再一次震惊业界。这一次他写了古筝、大提琴、钢琴与大型交响乐队的三重协奏,长达8个乐章,起兴于诗圣杜甫遭遇安史之乱、在归家途中所作的长诗《北征》,乐队编制则沿用了贝多芬首演于1814年的作品《“大公”三重协奏曲》。

方岽清能用大提琴写《林冲》,也擅用古筝写豪侠。这件被誉为“东方钢琴”的乐器,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像个孤胆英雄,单枪匹马对阵西方大型古典乐团,不落下风。

方岽清:为港珠澳大桥谱就交响组曲《梦桥》,用音符筑出超级工程

2017年11月,方岽清重访港珠澳大桥

新作《梦桥》当中,同样有用古筝担主角的乐章。第二乐章《致敬历史》,是整部作品最后完成的部分。方岽清说:“在这个乐章当中,古筝就是文天祥。”今日港珠澳大桥飞架之处,恰是700多年前,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伶仃洋。

方岽清:为港珠澳大桥谱就交响组曲《梦桥》,用音符筑出超级工程

2017年11月重访大桥时方岽清已完成《梦桥》创作

时移事易,当年被囚解于元军战船上的一代志士,何曾想到科技的发展,会让蓝海变成通途?方岽清用器乐的此消彼长摹拟时空转换,希望今人能与千年的文脉相接,胸中仍存慷慨之气。

也许正是因为用了3年时间才谱出了这部作品,方岽清对“桥”这个意象也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他再一次发现,他创作的音乐,与眼前这座桥梁何其相似!音乐也是一座桥梁——作为人类通用的语言,它连接的是彼此的心灵。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