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北京民族乐团首席演绎经典协奏曲音乐会随笔
2025-11-01 09:25:00 发表 | 来源:宁英杰



首席演绎经典协奏曲音乐会
 

在北京民族乐团建团十周年之际,北京民族乐团推出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经典特色音乐会,在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期间的10月7日晚,特邀香港中乐团指挥家孙鹏先生执棒,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的京演集团“第六届人才演出季”《首席演绎经典》协奏曲音乐会更是高潮迭起,赢得了观众们经久不息的鼓掌喝彩。

 


 

北京民族乐团于2015年正式创建,隶属于北京演艺集团,其前身是北京歌舞剧院民乐团,系北京首都的第一家转企经营模式的职业民族乐团。

历经十个春秋的北京民族乐团如今硕果累累,在李长军老团长的创建领导下,为北京民族乐团营造了很好的艺术基础。不仅委约创作多部原创作品,还首创了第一部儿童打击乐环保音乐剧《最后一滴水》、第一部国乐剧《春江花月夜》,北京民族乐团“玖木乐团” 2019年获得广东卫视、山西卫视联合制作的《国乐大典》第二季 “冠军国乐团”。并打造了《听见国潮》《看见国风》等富有时代气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音乐会,清新靓丽的团风独树一帜,赢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2020年5月,民族管弦乐组曲《新国门畅响》荣获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九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提名,2021年7月,北京民族乐团入选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全国十大民族管弦乐团”。2023年2月,北京民族乐团荣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同年6月,北京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荣获由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2023年6月,品牌活动项目《自古英雄出少年》入选由音乐周报评选出的“中国音乐艺术力量榜”,近期乐团委约作曲家郑阳原创的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又荣获第十五届金钟奖作品奖……

创立了北京国际鼓乐节、弹拨乐节、弓弦音乐节、中华四季、城市之间等项目,不仅提升了乐团的职业水平,同时彰显了以振兴民族音乐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先后培养了宋艺博、张鸣、杜朋朋、周娇、李希睿、李雨涵、王向阳、商钟元、郑杨、黄晓晴等中青年优秀演奏家、指挥家及歌唱家。

也曾多次出色的完成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中央委派的如北京文化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园博园、世博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政治演出任务,更是多次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友谊的使者,代表北京代表中国出访海外多个国家及地区,赢得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在培养民族音乐爱好者方面,在北京首先创立了北京民族乐团青年爱乐乐团后更加生机勃勃,少年弹拨与打击乐团等正在往更高的境界冲刺,这些爱乐者也成为了北京民族乐团最知音的后台。

为了答谢观众们对北京民族乐团的厚爱,由宋艺博副团长导演设计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环节——首先上半场演出的首席们走到台前列成一排向观众们示意表示感谢,引来全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本场音乐会为了突出各声部首席在乐队中的能力,除了不同形式的独奏、协奏、齐奏,每位首席都是从乐队中走出上台表演。

 

 

高胡与乐队《查尔达什舞曲》
 

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模式很大程度参考了西方交响乐的外在模式,将音量较小的弦乐放在台前。而高胡的位置就是小提琴声部的位置,弦乐声部长、高胡首席魏笑妍首当其冲,演奏了小提琴经典名曲《查尔达什舞曲》。乐曲源于匈牙利民间舞蹈,其名称“Csárdás”意为小酒馆,最初是农民在乡村酒馆聚会时跳的对舞形式,19世纪中叶在匈牙利广泛流行。该舞蹈由吉普赛人发展而来,融合了匈牙利马札尔人的民俗元素,19世纪50-60年代成为匈牙利主要的民间器乐体裁。意大利作曲家维托里奥·蒙蒂(Vittorio Monti)于1904年基于这一舞蹈创作了同名小提琴曲,通过音乐再现了匈牙利人民的生活画面,使其成为世界经典。北京民族乐团作曲家李玥锦,特地为本场音乐会编配了民族管弦乐协奏版本。

众所周知的小提琴是四根弦,而高胡是两根琴弦,《查尔达什舞曲》的演奏难度在高胡上则是成倍的增长。在研习近十个小提琴经典版本的高胡首席魏笑妍,演奏这首乐曲时,却是收放自如,举重若轻。快弓清晰快速而不冒进,慢板自由而奔放。结束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表达观众们对她演奏的肯定和喜爱。

 
 





 

竹笛与乐队《喜相逢》《扬鞭催马运粮忙》
 

《喜相逢》原是内蒙地区一首民间乐曲,流传到河北张家口一带被吸收到山西梆子后,又经二人台移植做传统过场音乐。常用于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的伴奏。解放初期经冯子存先生演奏后,成为各种技法灵活多变的作品,曲调上下运行中装饰音点缀的锦上添花,成为当代几十年来竹笛的必修经典之一。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于1969年10月在辽宁盘锦创作的笛子独奏曲,灵感源于秋收劳动中农民喜送公粮的场景,基本以东北民间音乐风格为基础,生动的描绘出丰收喜悦之情。在演奏过程中兼容并蓄竹笛的各种技法,成为新中国竹笛独奏的代表作之一。

为了能够使国家大剧院的观众们在一场音乐会中欣赏两首经典竹笛独奏曲,管乐声部长竹笛首席宁英杰与新秀蒋锦雯连续演奏这两支曲子,在宋艺博副团长的精心设计下,把《扬鞭催马运粮忙》的慢板部分,由宁英杰邀请其声部中的高翔、张嘉伟、罗萌等三位青年演奏家们一同酬唱同奏,在此种形式活泼、气氛热烈的守正基础上,融入创新的时代精神。演奏不但展现出竹笛声部的艺术质感,也体现出精诚团结的艺术风气。

 

中胡协奏曲《若雪临枝》
 

活泼热烈的竹笛搅动了全场热烈的气氛,而中胡与乐队的《若雪临枝》 一下子将观众们拉到了宁静的冬雪之中。 作品分为“一色天地寒,情意总难安。白鹭惊飞雪,梅枝辞旧暖”四个段落。看着窗外的雪花一片片飘落,激发出心中的所念所想,借雪景以抒怀。该曲旋律悠扬婉转,主题鲜明,充分调动了中胡的有效音区,让中胡独有的苍劲、浑厚的音色优势得到充分展示,并在快板及华彩部分中,拓展了中胡的演奏极限。作品采用插叙的叙事手法,刘思嘉用手中的中胡为观众们讲述了一段离别的故事:“相聚欢,明月邀杯向肝胆,痴一盏笑一盏;离别苦,空弦摇指奏音容,咽一度念一度。人间聚散,风雨无常,若雪临枝,山河无恙。”

此曲创作于2022年初,由北京民族乐团中胡首席刘思嘉委约作曲家张艺涛创作并由张嘉阳编配,首演于乐团2022年音乐季开幕音乐会。作品继首演后已被多项器乐比赛及音乐会选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胡独奏、协奏曲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
 

 
 

二胡、笙与乐队《楚颂》
 

《楚颂》将戏曲经典段落《霸王别姬》以历史与当代交织的视角重新架构,以西楚霸王和虞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爱情为支点,在楚汉争霸的大背景中形成强烈对比,将战争的压迫感、爱情的细腻唯美、玉石俱焚的惨烈熔于一炉,深深牵动着听者的心。

在舞台上,霍佳雨与李谦用手中的乐器默契对话,讲述这段传诵千年不绝如缕的爱情悲剧。高音笙的金属质感,将金戈铁马枕戈待旦的戎马生涯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李谦的二胡则似夜空的繁星,闪耀着灵动与缠绵。他们将传统乐器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将观众带入危机四伏的楚汉之争与霸王别姬的绝世之恋当中。

《楚颂》由作曲家李博禅创作于2014年,作品32号。作品在霸王别姬这段历史典故基础之上,刻画出“英雄”与“爱情”两个主题形象,以赞颂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英勇与执着,及忠贞不渝的爱情和信念。此作品一经问世,衔华而佩实雅俗共赏的音乐格调立即受到广泛好评,有着很高的上演率,更是有不同乐器演绎的版本,笙首席霍佳雨和二胡副首席李谦伉俪演绎的《楚颂》则是笙与二胡的大乐队协奏版首演。二胡的演奏难度自不必说,在排练过程中,霍佳雨的演奏也博得了自幼习笙出身的孙鹏指挥的感叹:“佳雨的演奏刷新了我对笙的认识。”同样,他们二人的精彩演绎,在大剧院的演出也博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唢呐与乐队《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原是唢呐著名演奏曲目,定名《十样景》,后多与竹笛、笙等吹奏乐器合奏。在豫剧的前身河南梆子中就已经出现,特别是后来编排《抬花轿》中的出嫁行进表演伴奏,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曲目。而后,经过民乐采风改编成家喻户晓的《百鸟朝凤》,近几十年来经过很多加工整编。因而在众多唢呐曲目中,此曲成为具有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性杰作,也把唢呐的各种演奏技巧表现力发展到极致。整个乐曲声中既有莺歌燕舞的模拟展现,也有鸟语花香的流动自然景象,演绎春意盎然的情绪充满勃勃生机。通过美妙演奏反应出对自由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也能感受到活泼、粗犷的农耕文化生活的喜庆气息。

这次的国家大剧院双唢呐版本当中,唢呐首席樊媛媛和王向阳将唢呐大师任同祥演奏的《百鸟朝凤》融入了当代语言,在《百鸟朝凤》的鸟叫部分结束以后,加入了热烈火爆的《华阴老腔》片段,将乐曲推向了更加热烈的氛围当中。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是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于1972年共同创作的琵琶与交响乐协奏的经典名曲。 开创了琵琶协奏曲的先河。《草原小姐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内蒙古草原上两位勇敢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在一次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英勇事迹。她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强意志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时代的精神象征。这首协奏曲不仅展现了草原的辽阔与壮美,也深刻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小姐妹的敬意和赞美。

在音乐上,《草原小姐妹》巧妙地将传统琵琶的演奏技巧与西方交响乐的元素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语言。琵琶的悠扬与交响乐的磅礴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既深情又激昂的听觉效果。这首作品不仅在国内外广受欢迎,也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交流的重要桥梁。

琵琶首席王晶晶带领弹拨乐声部长周娇配合默契,两人互相唱和,将小女孩的天真烂漫和遇到危险舍身取义超越年龄的坚毅鲜活的刻画,引人入胜。她们的演奏不仅传递了音乐的美,更传递了故事背后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每一位听众。

 

 

二胡与乐队《太极琴侠》
 

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陈军于2009年创作的这首《太极琴侠》二胡独奏曲,乐曲风格鲜明,存在着当前时代的快感与豪放,同时又将柔情寓于其中,与传统印象中二胡的慢与悲的特点形成强烈反差。这首乐曲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太极文化与二胡艺术,通过音乐语言展现了太极哲学中阴阳相济、刚柔并蓄的独特韵味。

作品以二胡独特的音色表现太极的哲学意境:

1. 旋律上刚柔相济,既有快弓表现的“刚劲”,又有慢板演绎的“柔美”。

2. 节奏变化丰富,模仿太极招式中的动静转换。

3. 运用大量滑音、颤音等技法,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

《太极琴侠》融合了武侠与音乐的元素,作品张弛有度,旋律跌宕起伏,既蕴含了武侠的硬朗风骨,又不失细腻温婉的中华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刀光剑影的江湖之中,感受那份独特的武侠情怀。

在《太极琴侠》中间插入崔璨委约作曲家刘卓夫创作的首演作品《梦舞·璀璨》的华彩段落,通过调性的游离,和声色彩的)变化和富有舞蹈性的节奏律动,在太极琴侠的世界增添了一抹色彩斑斓的梦幻意境,令观众耳目一新。

 

 
 

中阮与乐队《山歌》
 
 

《山歌》作曲者刘星先生说:“我的乐曲多以四个字的成语命名。《山歌》的由来,大概是因为此曲的风格与其他乐曲有所不同,是我为数不多、听来较开朗的作品之一,加之慢板部分似有对句的意思”。

乐曲一开始采用对比的主题材料,通过长轮与的技巧,将点与线鲜明地表现出来,如山歌对唱,充满民族风情。快速纵向和声音程的进行一改民族传统乐曲旋律单线条的纵向进行,音响效果丰满。八度跳进音程强化了双挑,富有冲击力。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作为乐句连接,具有华丽的色彩。

在大段十六分音符中,滑音的运用使华彩部分更增添了个性特征。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固定节奏组合、和音与和弦的交替进行使音乐在动荡中向前推进,全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在《山歌》的演奏当中,中阮首席李雨涵选择了小乐队伴奏,自己站立弹奏的表演方式,充满动感,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大提琴、二胡与乐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大提琴、二胡与乐队合奏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将传统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独特的塔吉克增二度音程,为全场音乐会注入了一抹异域风情。该作品最初为1963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原曲通过塔吉克族民歌改编传递边疆军民情谊。在这个版本中大提琴首席杨洁的演奏,其低沉厚重的音色似雪山的绵延雄浑,与黄晓晴富有歌唱性的演奏形成鲜明的对比。二胡以高音区清亮的音色还原塔吉克族民歌的原始韵味;大提琴则通过中低音区的浑厚共鸣,强化歌曲中“燃烧的火”“青春的血液”等意象的厚重感。

 
 

 

打击乐协奏曲《龙腾虎跃》
 

《龙腾虎跃》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节奏,完美地捕捉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烈氛围。也是北京民族乐团的经典保留曲目之一。乐曲以民族管弦乐形式融合了民间吹打乐的元素,通过快速的节奏和变化多端的旋律线条,传递出力量与动态之美,仿佛让人看到龙腾云海、虎跃山林的壮观景象。这首曲子不仅深受中国听众的喜爱,也逐渐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成为展示中国音乐魅力的一张闪亮名片。

为了紧贴时代脉搏,使传统经典焕发新生,打击乐首席宋艺博副团长亲自披挂上阵,还精心设计了打击乐最核心的华彩段落,与打击乐声部长孟宪莹、任鑫悦等的对打呈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她们的鼓声一出便全场震撼,此时似乎唤醒了观众们的中华血脉,激发了中华民族的龙虎精神。

这场音乐会在建团十周年之际,融汇十首观众们多年来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在信而好古守正道的基础上,运用敏而好学求发展的根基创新,又一次为观众们献上一台经典民族管弦乐的视听盛筵。十年以来在李长军老团长的辛勤操持及多方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乐团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突破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我们北京民族乐团成为全国十大民族乐团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我们的下一个十年,在武旭海团长率领下的领导班子定会同心戮力以传承经典国乐为本,用充满活力的底蕴弘扬华韵京腔,在北京市文旅演出中绽放出不绝如缕的民族音乐之魂……

 

 

宁英杰 /文     
本文作者宁英杰,北京民族乐团管乐声部长竹笛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