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创作背后的故事
2021-09-10 14:21:00 发表 | 来源:党的生活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词作者宋青松在讲座中介绍歌词创作经验

图片来源:新华网

 

“这是我对教师认识的过程”

 

1992年,在第二届全国“虹雨杯”歌词大赛上,一首歌颂教师的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引起评委们的注意:“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为了公正,大赛隐去所有参赛作品的词作者姓名,由专家评比。《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被评委一致推举为一等奖第一名。在打开姓名封签之前,评委们纷纷猜测:“是哪位著名的词作家又写出了如此别具一格、生动感人的大作呢?”待公开作者姓名后,评委们不禁大吃一惊——作者竟是一位身在黑龙江省、名不见经传的29岁青年宋青松。

宋青松,1963年出生,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他在山东农村读了小学,后来到黑龙江林区读了中学。宋青松先后就读于牡丹江师范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在穆棱县(今穆棱市)第一中学当了七年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获奖时,宋青松刚刚调到穆棱县委宣传部担任新闻干事。

后来,这首歌由王佑贵谱了曲。在1993年的中国音乐电视MTV大赛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获得金奖。宋青松在看电视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写的这首歌出名了。在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满怀深情地演唱了这首歌。随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词在许多教育刊物上发表。一位老师仔细品读后感慨万千:“这首歌解开了自己的心结。”

后来,记者在采访宋青松时问道:“您是怎样创作出这首歌词的?”宋青松回答:“与其说这首词是创作,不如说是我对教师认识过程的记录。”宋青松坦言,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老师的认识从神秘到清晰,再从淡然到敬重,大致经历了上学、当老师和离开教师岗位后三个阶段。

 

“举起别人奉献自己”

 

上小学、中学时,宋青松对老师的认识是“仰望心中的你”。在偏远的农村和林区,就像歌词中所写的那样,老师给宋青松的印象是“很美丽”“很神奇”“很神秘”“很有力”。

宋青松回忆,当时教政治课的董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工农兵大学生,她讲课时神采飞扬,竟让宋青松对“枯燥”的课程产生了兴趣。教语文的于老师,冬天时常在旧中山装外套件小棉袄,架着副眼镜,不由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于老师教的许多古诗、古文当时并没有教材,是他一笔一笔抄在黑板上教学生背出来的,他也是对宋青松创作影响最大的老师。班主任范老师常常穿一身灰色中山装,蓄着小胡子,喜欢把手臂弯成直角背在后面,显得神气又干练。当时,许多年轻老师都在复习准备参加刚恢复的高考,范老师也是其中之一。范老师各门功课基础都很扎实,人又聪明,因此常有其他老师向他求教。临近考试,别的老师都请假停课专心复习了,唯有范老师还在继续教课。后来,有的老师考上了大学,范老师却意外落榜了。此外,还有数学老师、生物老师、化学老师、体育老师……正是老师们的教育启迪,让宋青松走出了蒙昧。

在七年的教学生涯中,宋青松对老师的认识是“看到真实的你”。宋青松发现,老师有喜怒,也有哀愁;有讲台上的神气,也有分房、评职称等生活中的苦恼。班主任范老师由于没有文凭,在教改时被裁减。宋青松再次见到他是在一次下乡的路上,当时一辆拖拉机陷在泥里,范老师正一身泥水、满头大汗地从拖拉机上卸东西——他在一个很偏远的林场当材料员。宋青松感慨,如果范老师当时也请假复习,或许就能考上大学,如今还会精神饱满地站在讲台上……

当年那个年轻美丽的董老师后来成了小学校长,宋青松回到母校时却没看到董老师和其他师生,只见学校仅有的两间教室里空荡荡地摆着几张桌子。村民告诉宋青松,学校只有两位老师、七八个学生,当天老师都去村里动员辍学的孩子复学了。后来,宋青松在县城的一家小吃铺意外地遇到董老师,而她已是那里的“老板娘”——原来的那个小学被裁撤了,在重新分配工作时,董老师落聘了。

教语文的于老师曾对宋青松说,他退休后要坚持写文章,并踌躇满志地讲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可直到于老师离世,也没有见到他的作品发表……

宋青松又从内心审视了一下自己,七年时间里,他送走了两届高中毕业生,其中还有几人考上了清华大学,但自己仍在偏远的县城,当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当放学后,望着空荡荡的教室,想起每一个座位上曾坐过的学生,宋青松心里说不出是酸楚还是快乐——这也许就是那句“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的最初感受。

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后,宋青松对老师的认识是“回望执守的你”。作为一名新闻干事,宋青松的眼界比过去开阔了。回想自己只做了七年教师,心里就有委屈,而许多老师一辈子都在从事教育事业,特别是那些偏远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更令人揪心,难道他们不委屈吗?一个人能一辈子从事这样清贫的事业,需要多么高尚的精神境界。

“这时我对老师的敬意油然而生,才有了那句‘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时逢儿子出生,宋青松先写了一首《长大后我成了你》,表达孩子出世后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又想起了几年来对老师这一职业的思考,便写下了这首献给老师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艺术地再现了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过程,用教室、黑板、粉笔、讲台等意象,深情赞颂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我心里是酸苦的”

 

有人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很美,很甜”。宋青松却坦言:“写这首歌的时候,我心里是酸的,甚至有些苦。”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农村的生活和办学条件一直很艰苦,教师资源更是十分匮乏。宋青松上小学时,学校没有表,老师就在教室门口钉了三根木棍,以影子转的角度决定上下课时间。不少乡村学校也都是“黑屋子、土台子、烂桌子、破凳子”,坐着一群“泥孩子”。

在宋青松的老师中,有工农兵大学生,有平反后重返讲台的老教师,还有为补充师资力量不足而聘用的民办教师。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早期,中国乡村教育都是靠民办教师支撑着。老师在孩子们眼里是神圣的,但他们也是凡人,也要养家糊口。特别是民办教师,在学校时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走出校门也要像普通农民一样,为了生存而辛苦劳作。乡村教师那些隐藏在土地和山林深处的艰辛,那种不为人知的苦涩,那种笑中带泪的酸楚,宋青松感同身受。

尽管如此,乡村教师们还是选择了“大爱”。他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经营自己的田地,却对学生非常关心,上课时一丝不苟,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当乡村教师已不仅是职业选择,更多的是意味着一种人生信条: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正是几百万忠于职守的乡村教师,带着知识,带着理想,带着最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完成了中国最基层的启蒙教育。

1989年,为了帮助失学的孩子,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一次,孩子们拿着“希望工程”捐赠的一架望远镜轮番远望,一个孩子突然说:“老师,你就是我们的望远镜!”这让在场的人们深受感动。老师让学生的视野开阔,看得更远,成为国家的希望,老师则是“希望的希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尊师重教始终是价值底色。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选择教师这一神圣职业,众多的“灵魂工程师”用言传身教点亮民族的未来。从坚守三尺讲台,到接送大山里的孩子上学;从资助贫困学生,到守护一个人的“轮椅课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老师是乡村和学校的灵魂。”如今,教师已成为受人尊重、爱戴的职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则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名句一样,成为对人民教师的最美礼赞。作为赞美人民教师最好的音乐作品之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入选教科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2019年又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原载于《党的生活》2021年第5期   白亚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