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乐评 | 张听雨:春华秋实,溢彩流光——记“流光溢彩”刘沙与中央民族乐团音乐会
2021-01-07 11:03:53 发表 | 来源:音乐周报

 

文 | 张听雨

 

 

   近年来,我国本土乐坛上呈现了不少原创民族器乐作品。在此背景下,如果基于回顾与前瞻的视角提出一个中国民族器乐目前面临的最亟待探讨的课题,那便是随着中国民族器乐进入当今世界通行的西方演出机制与教学体系后,缺少优秀的新创作品。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历史不过百年,这一新形式对创作的要求较之传统乐器的独奏创作有着更高的标准与更大的难度。当下,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的传播、接受速度甚至快于其他形式的作品,而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除了作曲家的妙笔巧思外,促成作品“孵化”与上演的一众策划者绝不可被忽视。

 

   指挥家刘沙近年来对民族管弦乐新创作的贡献有目共睹,常常身兼委约、演出、推广者等多重角色。而作为指挥,他又有着三重身份。身为指挥家,他作为中央民族乐团的首席指挥与澳门中乐团音乐总监,指挥乐团上演了多场音乐会;在指挥教学方面,他不但亲自排练学生民族乐团,为提高乐团水平付出了心血,还培养扶持了许多青年民乐指挥。客观地说,这两方面的工作许多一线指挥家也都在做,但刘沙在新作品的委约创作上倾注了更多心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他在指挥家中显得更加突出。2020年12月23日,“流光溢彩——刘沙与中央民族乐团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而这场音乐会作为“2020年中央民族乐团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之一,可谓是刘沙的专场音乐会。刘沙于去年9月担任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这场音乐会可以看作对他此前20年在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实践的总结与新的展望。

 

   这次音乐会的曲目与刘沙本人都有很深的渊源。上半场的前三部作品都是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上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刘沙与中央民族乐团经常演出的作品。《春华秋实》是当今活跃于民乐作曲界的作曲家王云飞的代表作品,这部具有现代新民乐特点的作品曾多次作为大型音乐会的开场作品与作曲家专场音乐会的主题。作品创作的出发点即是作曲家对他职业生涯的回顾,与音乐会十分切题,加上歌曲化的旋律辅之以交响式的戏剧高潮推动使这部作品十分适合开场演奏。郝维亚的《秋江花月夜》是选自音乐剧场《西游梦》的一段场景音乐,朦胧的音乐意境来自作曲家具有个人特色的和声配置与音色交接,各声部乐器的演奏均被赋予了最符合自身音乐形象的音乐,但又在旋律上突破程式化,作曲家在音乐与意象上并未停留于对民族音调的仿引与对标题景象的钩摹,而是力图藉此表达中国艺术中的旨趣。赵季平的《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中有着听众耳熟能详的电视剧配乐旋律,这部作品蕴含着指挥家许多的个人情愫,这是他第一次和中央民族乐团合作演出的曲目之一。刘沙对三部作品的演绎也表现出了他对作品隐性部分——整体布局的优先考虑与对民族管弦乐团最难解决的平衡问题的重视,而并非流于表面仅仅指挥基本的旋律与表情。在对《春华秋实》音乐的处理上,他并未过多耽于指挥抒情的旋律,而是注重交代清楚二胡与大提琴的卡农层次;《秋江花月夜》中出色的左手技术点染出作品的色彩变化;《大宅门》中对结构的把握体现在他“抓大放小”地注重层次的推进上,这对于一部“集锦式作品”来说至关重要。

 

   以特性音调与乐器表现地域风情是民族管弦乐的一大特色。王丹红描绘三晋风情的《圪梁梁组曲》、罗紫艺以粤语音调为动机创作的《荔枝红》、张朝融多民族元素的《七彩之和》都是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王丹红的《圪梁梁组曲》是作曲家专门为刘沙改编而成的,其中的音乐选自她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王丹红作品令人惊艳之处在于表现粗犷的音乐之时仍能体现她对乐思与配器的细腻考量。作品第一段《黄河之声天上来》中唢呐合奏的悲凉高亢、末段《晋风》中的宏大再现,令人惊叹民族管弦乐的配器潜力。

 

   《七彩之和》也是作曲家为刘沙改编而成,是一部融合了多民族特色的作品,这部作品中对于人声的运用十分具有特色。刘沙在对作品的处理上强调民族音调的特性,并且深挖作品意涵,拒绝程式化的演奏,如《圪梁梁组曲》中华彩性的唢呐独奏,他并没有如许多指挥一样作太多的拉宽处理与呼吸停顿,而是在紧凑的节奏中求得音乐的紧张度,这对于表现劳动号子性格是十分合宜的。另外,指挥家在大型作品的全奏段中对高潮的恢弘调动与平衡的调配令人叹为观止,技艺再精湛的乐团在演奏大型作品时也需要指挥对音响比例的调配,而不至于顾此失彼,刘沙与中央民族乐团的合作展现出了他在这方面深厚的功力。

 

   正如中国古代绘画常常取象于古人诗思,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也出现了许多根据画作与画意创作而成的作品。《胤禛美人图》的民族管弦乐版是作曲家罗麦朔题献给刘沙的一部民族管弦乐套曲。这部作品所本乃是清宫旧藏的仕女画《胤禛美人图》,胤禛即有清一代的雍正帝,这部作品中有他亲自参与的痕迹,并且受到西方油画技术的影响,画中景物亦包括怀表、浑天仪等西洋器物。用带有隐含着奏鸣性的套曲形式表现带有叙事色彩的屏风画,用中西乐器结合的民族管弦乐队表现一部受到西方绘画技法影响的绘画作品可谓再贴恰不过。这套画作的特点是有着明显的观看视角,即雍正帝本人对美人的凝视与玩味。作曲家使用大提琴作为胤禛的主导动机,强调了作品的这层含义,也增加了结构上的聚合与音乐的整体性。整部作品不只是对画作的再现,且观照到了画作背后的微妙意涵。几年前笔者聆听过刘沙指挥演绎这部作品,较之此前的演出,本场的演绎明显感觉指挥家对乐队的掌控能力更加纯熟,对音乐的处理更加细腻丰富。在技术上,他在保持原有的准确流畅特点之余加入了更富表情的左手运用,流动的分割拍也增强了音乐的句法性,而对于弹性速度的处理也更加随心见性。

 

 

   音乐会结束之前,刘沙上台发表了一段“返场演讲”,他深情追述了自己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的历史,并将鲜花献给了亦师亦友的多年合作者、演完本场音乐会即将退休的高胡演奏家鲁建敏。舞台上的这一幕不禁使人联想到,指挥家的成长、进步与他所在的团体是密不可分的。除了在课堂上跟随老师学习外,许多指挥经验都是在与乐团合作的互相给予、彼此增益中增长的。也正是仰赖于如此默契的合作基础,才能使乐团在仅仅两天的排练后便可以呈现如此一场高质量的音乐会。在演出的最后他亦坦言:“尽毕生精力推广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创作是他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和惟一的关注点。”未来希望刘沙能与乐团为我们带来更为精彩的演出,发掘更多有价值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from: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