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朱慧鹏:与众友商榷明御制“洛象”琴之美
2020-10-15 12:16:37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2020年10月11日下午,朱慧鹏应古琴鉴赏家、收藏家马俊昌先生的邀请在北京九如雅学馆与众友人商榷明御制“洛象”琴之美。参加者有收藏家、鉴赏家、古琴家、音乐家、京剧艺术家、琴人、资深媒体人等等,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朱慧鹏主要从明御制“洛象”琴的文化之源、琴式定名、铭文之美以及解开流传之迷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商榷。

 

图为朱慧鹏先生现场解读文字之美

 

 

关于“洛象”琴名的涵义,朱慧鹏讲到相传伏羲站在邙山顶观洛水入黄河,洛水清,黄河浊,清浊相汇而形成了天然的太极图,伏羲以河洛交汇图形而画八卦。从而又有了之后的《易经》的产生。而在现在的河南省巩义市的邙山顶还有伏羲台的地名,巩义市在黄河南岸,温县在黄河北岸,在这两地之间洛水与黄河在此交汇,交汇处的地名现在就叫河洛镇。这时朱慧鹏与众友人笑谈,说他自己就出生在河南温县的黄河岸边,小时候和发小们背着大人偷偷去黄河里洗澡摸鱼,渡过黄河爬邙山,回家不小心说漏嘴了,被家人追着揍屁股。众友听后引来满堂大笑。

 

河洛交汇图

 

 

接着朱慧鹏讲到,在《易·系辞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清静经》:“天清地浊”,洛水清,黄河浊,清浊相汇太极成。因此可以判定,此琴名也有暗指天象之意,以示御制之尊。

 

龙池两侧的铭文

 

 

接下来朱慧鹏讲到“洛象”琴龙池两侧的铭文。

“地平天成” ,出自《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

“神龟出洛”,传说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又,《汉孔安国传》载:“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

“戢癶禹勋”,戢( jí ),本义为收藏兵器,引申为收敛、止息。癶(bō),《说文解字》,从止。此句主要是赞扬禹的功勋。

“崇德作乐”,《听琴经》,“琴德立以中,明以正,失于过与不及。若琴人蓄养于其身,心性合道,顺随自然,得中和,养正性,禁嗜欲,驱淫邪,所发琴音中正平和,化万物以同和。听闻其乐,德安其位,静生其中,以其返真复朴也。德不足焉,音不至焉。”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抚琴的人为了故意表现自己,哗众取宠,那么焉有德兮?这就是古人崇德作乐的根本所在。

关于“洛象”琴的琴式定名,朱慧鹏讲到时代背景是明代因皇家对琴学的喜好,也引领了那个时代崇琴之风,同时明代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琴形。例如《斫琴法式·琴式篇》:“明代“鹤鸣秋月“琴形制奇特,传世琴学书籍中也没有发现有对此种琴式的定名,因此后人根椐琴名定为琴式,这样似乎并不符合琴式的传统定名习惯。从此琴的主体形状来看,很像八仙之一汉钟离手持的扇子,加之琴在道家有着较深的影响力,所以不排除以钟离之扇为形斫琴的可能,因此本书将此琴式暂定为钟离式。”

 

钟离式

 

 

因此来看“洛象”琴也是形制奇特,史书也没有见到对此琴式的定名,如以琴名“洛象”对“河气”或”河图“,取河洛交汇之形态,用“河洛”文明之名,将“洛象”琴定名为河洛式,是不是更为妥当?此时在坐的友人们听后都频频点头。接着朱慧鹏谈到他年初到挚友闵俊嵘家中做客,俩人谈到“洛象”琴时,兴致盎然十分畅怀,当谈到可以定此琴式为河洛式时,挚友闵俊嵘十分的认可,并表示这是好事,以后大家可以这么用,也是对古人的一个很好的交待。

 

河洛式

 

 

接下来朱慧鹏为众友人解开了“洛象”琴,花押的辨识与是否是因兵乱而流落民间这两个上百年来未曾有人解开的迷团。

 
 

 
 

在文字之美中首先讲到铭文小篆风格特点及与大篆的对比,其次讲到花押的历史记载与特点,最后以草书“龙”字和两个“神”字为例,比对“洛象”琴上的花押,解读明成化帝的书写特点,介绍了其为“一笔书”及“神”字左上侧借“龙”字左上侧一点,这是在书法史上是有不少先例的“借笔”,加上古时称皇帝为真龙天子,明帝也多信奉道教,由以上确定花押为“龙神”二字。

关于“洛象”琴是否是因兵乱而流落民间?朱慧鹏讲到根据《太祖洪武实录》、《明世宗实录》记载,自洪武元年始制十七宝玺,正德九年甲戌,大内遭火,宝玺皆佚。至嘉靖十八年二月始补造,共二十有四宝玺掌于尚宝司。

明 黄道周《博物典汇·卷五·物用·玺节》中记载明代皇帝不同玺印的用处:“玺之大者曰‘奉天之宝’为唐宋传玺,惟祀天地用之。诏赦用‘皇帝之宝’。立封及赐劳,则用‘行宝’。诏亲王大臣调兵,则用‘信宝’。册上尊号则用‘尊贤之宝’。敕谕亲上则用‘亲亲之宝’。祀山川鬼神则用‘天子之宝’。封外夷及赐劳则用‘天子行宝’。诏外夷调兵则用‘天子信宝’。诰则用‘制诰之宝’。勑则用‘勑命之宝’。勑奖臣工则用‘广运之宝’。勑谕来朝官则用‘敬天勤民之宝’。凡宝之用必请而后发。”

从以上史料虽然可以确定“洛象”琴上刻的“广运之宝”是奖臣工时的用印,但是我们还可以在明代皇帝赐给臣工的书画中找到证据。

 
 

明宣宗朱瞻基《武侯高卧图》

 

 

《武侯高卧图》上有宣德帝书写“御笔戏写赐平江泊陈瑄”,上加盖“广运之宝”印。
 

 

赐给臣工的御制书中加盖“广运之宝”印

 

 

明成化宪宗御制“洛象”琴上刻有“广运之宝”印

 

 

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准确的判定,“洛象”琴刻有“广运之宝”印,并不是相传的因兵乱而流落民间,而是当时皇帝将此琴赐给了臣工。

朱慧鹏先生把自已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众友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有:

马俊昌先生: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李凤云女士: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王建欣先生: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薛世清先生: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侯广友先生:昆曲艺术家

侯菊女士:昆曲传人,音乐家

孟慧莲女士:九如雅学馆馆长,孟子第七十七代贤孙,古琴广陵派第十三代传承人

杨飞先生:北京西城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胡中轩女士:九如雅学馆江西馆馆长,江西琴会副会长,古琴广陵派第十三代传承人

萧竹女士:古琴广陵派第十三代传承人,亦师承虞山吴派,荣宝斋画院画家

李可先生:古琴虞山派弟子,师从古琴家任静

等等 ·····
 

雅,在生活中;轻雅,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