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天堂草原——写在交响史诗《草原之歌》全球首演之前
2017-06-15 18:49:54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天堂草原:每一片草叶都会歌唱
 ——写在交响史诗《草原之歌》全球首演之前
  
 
    “一个孩子说:草是什么呢?他两手满满地摘了一把送给我,我如何回答这个孩子呢,我知道的并不比他多。”
    北京五月的最后一天,作曲家叶小纲坐在我的对面,娓娓讲述即将在6月28日国家大剧院全球首演的交响史诗《草原之歌》的创作感受和首演预期。话语之间,我突然想到诗人惠特曼《草叶集》中的这两句诗。
    就如同每一片草叶都会歌唱一样,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纲身上光环闪耀,但是我始终觉得他只是一位抒情诗人,他是在用另外一种符号表达着自己的内心诗情和自然思索。
    对草原文化的重新审视,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从草原文化中汲取和农耕文化不同的精神基因和要素,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在更高境界上的融合和创新,这是我们这次访谈的一个基调。
    “我初次来这宏阔的土地。我是广东人,在江南长大,临渊大海般的草原文化,眩目遥远之地平线,粗粝的旱风抚摩肌肤,两额溢满汗碱与黄尘,方感湮殁之历史难以复活,俨然我已跨进一冷僻陌生异域。”这是叶小纲在谈及《草原之歌》时的创作自述。
    在内蒙古自治区广袤的大地上,有着被誉为“保存最美丽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天堂草原”,也是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
    叶小纲在谈到创作准备时说:“《草原之歌》是在世界草原格局中理解中国草原,因为中国享有世界最壮美的草原。”如此的文化定位让《草原之歌》具备了独有的文化品格和诗性禀赋。
    草原文化因为继承了原始初民心理层次的文化含量,它的宝贵之处在于它能给人一种气质和复合型的精神元素。
    对于《草原之歌》,叶小纲如是阐释:如果你向人描述草原,你似乎只能说到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壮歌热舞,很多的景观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草原的存在似乎是非常单调的。但是,在草原人的心里,草原却无比丰富。在他们的心里,草原上的一切都充满了灵气,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歌唱和梦幻的世界里。这种草原的神奇和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站在山岗上,也许是在敖包旁。他们敲响手鼓,扭动腰肢,他们大声唱诵,人们未必能听清楚什么,但是人们知道他已经和天地间的精灵们通话,日月星辰,山川大地,鸟兽虫鱼,草木藤萝,该来的一定会来,该知晓的一定会知晓,改解释的一定会解释。他们就这样跳着唱着,时间就在这种如梦如幻中度过。在大草原上,这样的声音曾经让多少犹疑的心坚定起来,绝望的心欢喜起来,邪恶的念头温软起来,冲突的感情和谐起来。
    有了这样的文化认知和哲学思考,叶小纲在《草原之歌》中,以彰显草原文化精神为主旨,明确草原文化主体可以用蒙古族作为代表,但作品不能被单一地理解为蒙古族作品,而应该具有北方草原文化的普适性。

 


叶小纲


    《草原之歌》奠定的英雄主义属性是这部音乐作品的核心,这是草原民族之力量、梦想、奋斗、牺牲、悲壮的凝结,草原是一个马来刀去的舞台,草原的历史就是英雄主义的历史。
   《草原之歌》在宏大叙事与细腻表达中达到了艺术的默契,没有宏大无法展示草原的广阔、深邃和活力,没有细腻无法展示草原精神的丰富性,草原美学的张力来自于宏大和细腻的对比性。
    《草原之歌》的哲思性是叶小纲作品的一个特点,更是一个全景式地提升。在全景式把握的同时,采取了散点透视的原则,更加具有了中西方文化的兼顾与融合。作为当代作曲家来说,要想表达对数千年草原文明的理解、追忆和吸纳,没有哲思性是不可能企及的。
   《草原之歌》的诗歌性则是叶小纲作为抒情诗人的天然禀赋之展现。草原文化的悲壮、孤独、明快,色彩的艳丽等都具有强烈的吟诵性和诗歌性。
   《草原之歌》在艺术性上也突破了叶小纲以往作品的艺术边界。在韵律上突出舞蹈感, 在表现手段上尝试把萨满的吟诵、蒙古长调、乐队模拟人声等艺术多方式植入。在乐队乐器编排上,马头琴、萨满鼓等往日交响音乐舞台很少见到的民族乐器将成为演奏时的一道独特风景。同时,柴可夫斯基声乐金奖、银奖获得者巴特尔、王传越,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威、女中音歌唱家朱慧林、蒙古族歌手傲日其楞、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韩牟人、我国著名指挥家胡咏言将携手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包头交响乐团联袂出演。
    对于即将的首演《草原之歌》,叶小纲满怀期待和感慨:“草原上深黛宝石般的夜空,浩大如谶,不见千里滚滚枯黄、粼粼苦碱,或万马奔腾,烟瘴漫地。浩袤无垠却缄默的草原上,盈满低徊悠远的长调,沁透秘而不宣的内涵,漫漶无解的宇宙与生命之疑问。凝望远山,我深感背上的推力。”
    在正午的阳光映衬下,我似乎听见马头琴苍朴弦歌、远古萨满调、天籁呼麦接天摩云而来;似乎看见草原上的人们敬虔祭拜、弯弓赛马、博克摔跤、马背民族英武风采依然灿烂如锦。
   “ 我将亲睹火红的胡杨林,深秋之呼伦贝尔草原,冰封之贝加尔湖,探访横呈天际的鄂温克与鄂伦春部族。大草原遥远的地平线,宛如宇宙浩瀚星空,我欲随风飘化而来……”作为音乐诗人的叶小纲已经诗意勃发,而大型交响音诗《草原之歌》将是中国作曲家第一次全景式史诗性地表达草原文化的大型交响史诗。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预见——这将是一部中国文艺伟大复兴的征兆性精品。
   “哪里有水,哪里有土,哪里就长着草。”惠特曼这样回答了孩子的提问。
    叶小纲和《草原之歌》,一“草”一“叶”,组成新的“草叶集”。6月28日,我们一起去聆听,因为在天堂草原,每一片草叶都会歌唱……
                       
          杨  挺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