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俞一帆丨遗赠保驾护母校 艺海领航破浪行——纪念谭小麟先生110周年诞辰
2023-02-14 00:04:47 发表 | 来源:人民音乐杂志

今年是作曲家、原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今上海音乐学院,以下简称“国立音专”)作曲理论组主任谭小麟(1912—1948)先生110周年诞辰。作为黄自与保罗·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弟子,谭小麟从耶鲁归国执教到猝然长逝虽仅仅不到两年,但对中国音乐事业的贡献却是巨大深远的,他不仅留下了一批现代性的艺术歌曲与室内乐杰作,还将西方现代音乐观念与20世纪作曲技法引入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并培养出了瞿希贤、杨与石、秦西炫、罗忠镕、桑桐、陈铭志、陈培勋等新中国第一代作曲家。欣德米特在谭小麟逝世后曾追忆:“他对西方的音乐文化和作曲技术也钻研得如此之深,以至如果他能有机会把他的大才发展到极限的话,那么,在他祖国的音乐上,他当会成为一位大更新者,而在中西两种音乐文化之间,他也会成为一位明敏的沟通人。”①



20世纪40年代,欣德米特与谭小麟在耶鲁③
 

然而,谭小麟的光热远未在1948年熄灭。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至今留藏了一批“民国三十七年谭小麟先生遗赠”文献(以下简称“遗赠”),数量两百有余,既有中西乐谱又有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作曲技法、指挥技法等各类教材、专著,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默默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音乐学子。

关于这批遗赠,音乐界有过一段生动的回忆,资深乐评家辛丰年先生当年想看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usic in Western Civilization,1941)的原版书,上海音乐出版社退休编辑李章特意请杨燕迪教授从“上音”图书馆借出,当他发现扉页的“谭小麟遗赠”大印时,不禁肃然起敬:一位学者关怀后世艺术发展的心念,由此可见②。90年代,杨燕迪教授组织翻译这部音乐文化史巨著时,就是照着谭先生遗赠的复印稿进行的,那是1941年诺顿公司发行的第一版。

在无声的圆章中,似乎潜藏着一种顽强的民族弘扬精神,超越这图形而永存。是的,花瓣只能枯萎在枝头,但它的芬芳却可以随风远扬、它的鲜艳被人们永记。是的,捐赠存世的书主,有着超越自己生命的莫大功德焉!每个后来的由此得益者都应当深谢铭记。

 

 

 

“谭氏遗赠”缘由

 

1912年,谭小麟生于上海,自幼酷爱中国传统音乐,入读“国立音专”时曾主修琵琶,师从平湖派琵琶名家朱英,后又从黄自主修理论作曲。学业期间,他始终不忘搜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积极组织国乐社演奏活动,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始终秉着初心。他的琵琶技艺和作品《子夜吟》给当时来访的俄国作曲家齐尔品(A. Tcherepnin)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被齐氏在《现代中国的音乐》一文中评价为“重要的中国民族器乐曲”④。

 

 

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图书馆“民国三十七年谭小麟先生遗赠”印、谭小麟签名

 

谭小麟在“国立音专”就读的七年里,不仅亲历当时国内的教学情况,更对萧友梅、黄自等几位先贤创办学校的筚路蓝缕、苦心经营历历在目。尤其是“国立音专”书谱短缺匮乏的窘境以及萧、黄二人对音乐文献的重视,给谭小麟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身为校长的萧友梅不仅亲自负责学院的文献采购,联系德国书商引进乐谱提供给学生,抗战时还亲自出任图书管理员,将校长室与图书室合二为一,立下了“设备完美音乐图书馆”之愿景⑤。谭小麟的老师黄自更是自建家庭音乐图书馆,定制藏书章、目录柜、自拟卡片目录、为乐谱分类编目,鼓励学生们随时到家中借阅。战时,“国立音专”图书馆的原版书谱一度遭窃,损失惨重,谭小麟立刻将威海卫路128号的自家大宅提供给学校,用来保管书谱、乐器。⑥

1939年,谭小麟赴耶鲁音乐学院求学,后有幸进入刚从纳粹迫害下流亡到美国的欣德米特班上,两位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乡相遇,即成相知。欣德米特教学极其严谨认真,他开设的“作曲”“基本原则”“音乐创作技巧”“音乐理论史”等课程⑦,每周授课时长16个小时,尤其是给谭小麟这一班学生讲授的“传统和声学”课程内容成为20世纪经典的和声学教材,后来也由谭小麟引入中国。在纽黑文,谭小麟不仅亲眼目睹了欣氏创作《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1943)、《晚间交响曲》(1946)、《第六弦乐四重奏》(1943)、《第七弦乐四重奏》(1945)等杰作的过程,也得到了这位现代音乐巨擘的真传,完成了《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弦乐三重奏》《鼓浪矶》《鼓手霍吉》等室内乐和声乐作品,甚得欣氏青睐。

1946年抗战胜利后,学成归国的谭小麟接手了萧、黄二人离世后“国立音专”艰难百废、正待重振的局面,出任理论作曲组主任。但雪上加霜的是,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国立音专”图书乐谱为“敌产”而上缴,强迫分与南京国立音乐院和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仅允自留其三分之一。⑧眼看“音专”数十年积累的图书乐谱几乎骤然痛失,谭小麟毅然决定,身后将自己的藏书倾囊捐出,支持教学事业得以维继,以扶助音乐创作的发展。正是这一慷慨之举,不仅让“国立音专”的馆藏获得丰富的现代音乐资讯,也对中国音乐的发展给出了切实的影响。

 

 

“谭氏遗赠”宝藏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音乐学院所藏“谭小麟遗赠”文献共252册,其中乐谱202册、书籍50册。

遗赠中的乐谱,主要为西洋管弦乐总谱(153册)、室内乐重奏谱(31册)、钢琴谱(12册)三类。从作曲家与作品时期来看,20世纪西方作曲家的作品占比大,而且多为弘扬本族民俗趣味的名作。其中不仅有其导师欣德米特的《钢琴四手联弹奏鸣曲》(1938)、《第四弦乐四重奏》(1938)、《双簧管奏鸣曲》(1938)、《小号奏鸣曲》(1939),还有英国作曲家阿诺德·巴克斯(Arnold Bax)的《廷塔基尔》(1919)、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Alban Berg)的《抒情组曲》(1926)、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Bala Bartok)的《小宇宙四重奏》(1942),法国作曲家樊尚·丹第(Vincent d'Indy)的《夏日山景》(1906)、《伊斯塔尔》(1892),美籍捷克作曲家温伯格(Jaromír Weinberger)的《风笛手什万达》(1928)以及古巴作曲家约安奎因·宁(Joaquín Nin)、巴西作曲家海托尔·维拉-罗伯斯(Heitor Villa-Lobos)等人的作品。因新中国成立后与西方的文化往来一度中断,这批文献就成为当时作曲系师生得以了解现当代作品的唯一渠道。


谭小麟先生“遗赠”欣德米特《第一钢琴奏鸣曲》,1936年首版
 

“遗赠”中的书籍以西方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与作曲家传记、音乐教育与鉴赏、歌剧、合唱与指挥等方面的论著和教材为主,大体上又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现代音乐总论类。包含多部概述20世纪音乐全貌的专著,如奥地利作曲家、心理学家格拉夫(Max Graf)的《现代音乐——我们时代的作曲家及其音乐》(Modern Music:Composers and Music of Our Time,1946),美国作曲家玛丽安·鲍尔(Marion Bauer)的《二十世纪音乐》(Twentieth Century Music:How It Developed,How to Listen to It,1933)以及美国音乐理论家巴塞洛缪(Wilmer T. Bartholomew)所著《音乐声学》(Acoustics of Music,1942)等,成为当时学界管窥现代音乐的窗口。

(二)和声学教材。“遗赠”之前“国立音专”原有的作曲技术理论文献,几乎都还是黄自时代所用的教本,和声主要用普劳特(E. Prout)的《和声学理论与实用》、该丘斯(P. Goetschius)《和声学》以及莱曼(F.J. Lehmann)的《和声分析》,当时作曲系学生常自嘲为“普老”⑨,直到谭小麟引入了西方现代和声教材和欣德米特的作曲理论体系。“遗赠”中有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查德威克(George Chadwick)所著《查德威克和声技法》(A Key to Chadwick's Harmony,1902)、欣德米特《传统和声学》,再加上此前犹太专家沃尔夫冈·弗兰克尔(Wolfgang Fraenkel)使用的勋伯格(A. Schoenberg)《和声学》教程,这批教材将当时我国的和声教学体系推向西方同步水平。后来,瞿希贤、秦西炫也将欣氏的和声学进一步推广,中译本由罗忠镕于1950年翻译出版。

“遗赠”中的一部调式和声教材——英国音乐理论家马德莱·理查森(Madeley Richardson)所著《调式及其和声法》(The Mediaeval Modes:Their Melody and Harmony for the Use of the Modern Composer,1933),也是极为珍贵的文献。那是因为在1949年以前,调式和声法在国内鲜有文献介绍,这部教材于1953年由杨与石翻译出版,给我国和声教学和音乐创作带来很深影响⑩。

(三)对位法教材。“国立音专”早期对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有王光祈所著《对谱音乐》。黄自时期的对位课程主要使用他自编的《单对位法概要》,该书虽然讲述严格对位,但其习题却以大小调为基础,对严格对位与自由对位两种风格并未专门论述。谭小麟“遗赠”中留下的严格复调教本却是正宗原本的经典。如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福克斯(Johann Joseph Fux)的经典对位法教程《对位津梁》(又译《通往帕纳索斯山》)(Steps to Parnassus: The Study of Counterpoint,1725)和丹麦音乐学家和作曲家杰普逊(Knud Jeppesen)所著《对位法》(Counterpoint,1939)。据陈铭志回忆,1947年,谭小麟归国后开设的对位课程就是以杰普逊《对位法》为主,讲述对位理论的历史提纲及早期记谱法、中古调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技术特色,而练习则借鉴福克斯的《对位津梁》的分类法,采用中古调式写作。⑪时至今日,这两部仍然是国际通用的对位法经典教材。

“遗赠”中还发现了理查森的另两本经典教科书《巴赫平均律赋格写作指南》(Helps to Fugue Writing Based on Bach’s“Das Wohl temperierte Klavier”,1930)和《基础对位》(Fundamental Counterpoint,1936)以及法国经典对位教本——柯克兰(Charles Koechlin)的《对位法概要》(A Summary of the Rules of Counterpoint,1926),也都是建国以来复调教学的重要文献,其中《对位法概要》的中文译本由萧淑娴于1986年翻译出版。

另有三部美国作曲理论教材与黄自渊源颇深,从部分藏书扉页上的题词还可以了解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一些细节。其一是《严格对位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trict Counterpoint,1940),作者维克多·莱特尔(Victor Vaughn Lytle)是美国最早教授和研究申克音乐分析法的音乐家、欧柏林音乐学院教授,也是黄自留学欧柏林的老师之一。当年黄自在其班上的成绩优异,莱特尔曾给过相当高的分数。⑫其二是伊斯特曼音乐学院教授唐纳德·特维蒂(Donald Tweedy)所著《和声技术法——基于J.S巴赫的实践》(Manual of Harmonic Technic,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J.S Bach,1928),藏书扉页留有特维蒂亲笔题词,赠予友人理查德·唐纳文(Richard Donovan),而这位受赠者正是时任耶鲁音乐学院院长、谭小麟在美的第二位导师。其三是欧柏林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教授希克斯(Arthur E. Heacox)的《键盘和声训练》(Keyboard Training in Harmony,1917),希克斯是黄自在欧柏林留学时的和声教授。1928年,黄自曾以论文《和声教学法札记》(Harmony Teaching Note Book)获得希克斯和声班结业的首奖最高分⑬,因此,这些文献也极有可能是黄自留给谭小麟的。




谭小麟先生“遗赠”唐纳德·特维蒂《和声技术法——基于J.S巴赫的实践》扉页

此外,还有53册留有“福蘭軻”藏书印鉴的管弦乐袖珍总谱,全部为维也纳爱乐版本(Wiener Philharmonischer Verlag)。“福蘭軻”即德籍犹太作曲家沃尔夫冈·弗兰克尔(Wolfgang Fraenkel)当时的中文译名,他于1941年起在“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承担了和声、对位、赋格、配器、曲式与自由作曲等理论课程。国立音专学生曾记得弗兰克尔在讲到现代音乐中自由节拍形态的音乐时带来过二十多本小总谱,其中有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勋伯格、德彪西、克热内克等人的作品。⑭这些乐谱如今都留存在“遗赠”中,应是1947年弗兰克尔返回美国时留赠给谭小麟,又因谭小麟过世,留在了“国立音专”的旧藏中。

 


谭小麟先生“遗赠”《贝多芬第八交响曲》袖珍总谱

 

 

从这批“遗赠”的数量(占到当时“国立音专”馆藏的近十分之一)⑮与学术价值来看,谭小麟对“国立音专”乃至中国当代音乐事业的贡献,理应包括这批遗珍。从抗战胜利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谭氏遗赠给渴望了解现代音乐发展,借鉴创作全新中国气派作品的师生们珍贵而难得的信息资源和巨大的精神支持,延续了谭小麟构建新的作曲理论教学体系和强调民族风格与现代作曲技术结合的创作理念,并且在学术的深层默默地滋养了好几代人,可谓功不可没。

谨以此文纪念谭小麟先生110周年诞辰,追忆母校95年来的风雨历程。

 

注释

① [德]保尔·亨德密特《谭小麟曲选》序,杨与石译,《音乐艺术》1980年第3期,第7页。

② 刘蔚《安达卢西亚浪漫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版,第284页。

③ 图片来源:Paul Hindemith’s Biography, 1939-1945: Yale University - New und Early Musik-Teaching Composition [EB/OL][2022-7-13] https://www.hindemith.info/en/life-work/biography/1939-1945/

④ [俄]齐尔品《现代中国的音乐》,孙海译,《音乐研究》2009年第1期,第103-109页。

⑤ 常受宗《上海音乐学院大事记、名人录(1927—1990)》,上海音乐学院内部发行年版,第14页。

⑥ 同⑤,第63-66页。

⑦ Paul Hindemith’s Biography, 1939-1945:Yale University - New und Early Musik - Teaching Composition [EB/OL][2022-7-13] https://www.hindemith.info/en/life-work/biography/1939-1945/

⑧ 桑桐《往事琐忆——纪念母校成立八十周年》,《音乐艺术》2007年第3期,第7-11页。

⑨ 桑桐《纪念谭小麟——在谭小麟教授逝世4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的讲话》,《音乐艺术》1988年第3期,第60-61页。

⑩ 刘涓涓、杨与石《把时代甩在身后》,《音乐爱好者》2012年第6期,第34-35页。

⑪ 陈铭志《回忆谭小麟先生讲授的对位课纪要》,《音乐艺术》2007年第3期,第14-23页。

⑫ 韩斌《追随黄自的脚步》,《音乐爱好者》2014年第4期,第50-53页。

⑬ 戴鹏海《永远的黄自——纪念黄自先生百年诞辰》,《音乐艺术》2004年第4期,第9-20页。

⑭ 潘光主《来华犹太难民资料档案精编·第3卷:杰出人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21页。

⑮ 注:1946年11月,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在江湾校舍开学 时,图书室仅剩图书乐谱三千余册,唱片八百余张。参见: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级专志·上海音乐学院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原文载《人民音乐》2022年第10期

俞一帆 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