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那魅力无限的圆号艺术世界——韩小明教授访谈录
2022-11-25 00:41:24 发表 |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那魅力无限的圆号艺术世界

 

作者:汪胜付来源:更新日期:2020-01-11

  ——韩小明教授访谈录

韩小明是当今活跃于世界乐坛的著名华人圆号演奏家。现任德国萨尔州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圆号,萨尔州音乐学院终身圆号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德国柏林、科隆、汉堡、波恩、杜塞尔多夫歌剧院及慕尼黑国家歌剧院的客座首席圆号。日前,笔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汪胜付(以下简称汪):韩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中接受采访。首先请您谈一下自己学习圆号的经历和体会。

韩小明(以下简称韩):我的童年是在音乐中度过的。孩提时,我就已经能够哼唱父亲演奏的莫扎特、斯特劳斯的圆号协奏曲了。7岁时,我开始接受父亲的严格训练,继承了父亲正确的发音方法,扎实的训练为日后所从事的圆号演奏艺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我感受到,一定不能给学习者太大的压力,演奏状态要松弛,要全身心投入音乐,要仔细、认真。 

汪:您演奏的圆号音色独特迷人,备受国际同行的青睐。请问您是如何“捕捉”到圆号如此优美的音色的?

韩:优美的音色要靠自如的演奏技巧、良好的艺术感觉和内心听觉来把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色很难训练,而经验很重要。我能够在演奏中把握优美的音色,可能与我从小受音乐熏陶,遗传了父亲良好的音乐感觉有关。

汪:您先在美国师从Richard Mackey学习,后转去欧洲深造,师从Ifor James和Otto Schmitz,请您谈谈欧美演奏学派的教学特点。

韩:Richard Mackey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我到现在仍十分感激他对我专业的指导及生活上的关心。1984年我获国际圆号协会主办的国际圆号比赛第一名就是得益于他的指导。他把圆号借给我参加比赛,连往返的机票也是他买的(笑)。美国教授在教学上并不强迫学生,但训练却很严格,使你不会产生依赖性,学习比较主动,上课的时间性很强,让你非常珍惜。美国很重视乐队训练,每周有4次重奏课,两次交响乐队训练课,两次室内乐训练课,从这些课中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乐队知识。我在美国读了两年的硕士课程后,准备去德国进修一年再返美,但德国浓厚的古典音乐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我。在古堡中听莫扎特的音乐,就仿佛回到了宫廷时代,仿佛置身于音乐的天堂,我决定不回美国了。后来,我在德国的音乐会成为我硕士毕业音乐会,顺利拿到了美国的硕士学位。德国教授以训练严格著称,是正统的德奥派。他们对旋律和节奏的要求非常严格。Ifor James有着精湛的演奏技巧,他能用圆号急速的奏出《野蜂飞舞》,还能使圆号像长笛一样做循环呼吸。我跟他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演奏技术进步迅速,从而为我在欧洲各大著名交响乐团担任圆号首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汪:您创建了德国著名的圆号重奏团German Horn Ensemble,能否谈谈该团的有关情况及室内乐训练的重要性。

韩:这个团由柏林爱乐、慕尼黑广播交响乐团、科隆广播交响乐团等欧洲著名交响乐团的年轻圆号演奏家们组成,是对音乐共同的热爱使我们走到了一起。该团最初得到了德国亚历山大圆号制造公司的一些资助,演出、录制唱片等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由于表现突出,在欧洲影响很大。

汪:您曾多次与世界一流指挥大师和乐团合作并任首席圆号,请您谈谈圆号在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您在演奏中的成功经验。

韩:其实,合作演出只是一件工作,我们合作得很愉快,在友善、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圆号的表现空间很大,既能把木管和铜管的音色有机地“粘合”在一起,又有自身独特的音色魅力,因而在乐队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吹乐队和吹独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经过严格的乐队训练,才能更好地胜任乐队演奏。

汪:作为一名圆号演奏家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韩: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感受最深的是要解决好圆号技艺上的问题,但又不能仅局限在圆号的演奏上,一定要多听多看。当你在演奏上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多听其他音乐,或许你就能从中找到答案。另外,持有放松、平和、自然、歌唱性的心态,对于一名独奏家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

汪:您在欧洲二十年的艺术生涯为世人瞩目,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说明在欧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韩:欧洲是音乐的天堂。

汪:您已被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能否谈谈在国内教学的有关情况。

韩:我被两校聘为客座教授后,每年都会定期回来,累积约两个月的时间,担任圆号教学工作和音乐节的艺术总监,这样做是为了使中国的音乐教育、表演教学更好地与世界接轨。为此,我也做出了较大的牺牲,放弃了一些报酬丰厚的国际演出的机会。然而,我会毫无怨言地去做我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汪:您今后的期望是什么?

韩:这些年我到过很多世界一流的乐团,经历了很多成功的演出,接触了很多当今世界乐坛的泰斗人物,找到了一个艺术家的位置,也感受到了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所以,从现在起,我会更多地从事音乐人才培养和文化艺术交流的组织工作。我更想把当今世界一流的音乐节、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搬到中国来,让中国音乐发展的步伐更快一点、标准更高一些。

汪: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