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专访钢琴家元杰| 是古典音乐让我遇见了世间最美的声音
2022-07-20 23:58:43 发表 | 来源:搜狐

访    元杰

“学习古典音乐是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事,因为这样的学习,我才能理解到古典音乐这特别的美。”—— 元杰


 

他是中央电视台评选的 中国十大钢琴家之一

更身兼“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他的名字是

元杰

Yuan Jie


 


 

四月末,笔者在河南大学巧遇正在这里讲学的钢琴家元杰。提及这个名字,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说并不陌生。毕业于美国茱莉娅音乐学院博士的他,不仅是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十大钢琴家”之一,更是身兼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以及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这些年不仅能在国家各种重要的音乐会上看到他的身影,他更是在许多音乐社会活动中频繁出现。

带着诸多好奇

笔者有幸与这位特别的

与时俱进的钢琴家

聊了聊音乐

以及古典音乐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周:您还记得第一次到郑州是哪一年吗?从第一次来到现在,河南的古典音乐发展给您的印象是什么?(不同于北京、上海这样有着古典音乐传统的大城市,也许类似郑州这样的地方城市,他们的古典音乐的简单现象,更能显现出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真正状态。)

元杰:第一次来郑州是2017年,是郑州国际钢琴艺术节,后来因为音乐会、比赛、艺术节等活动来过很多次河南省。这些年河南的古典音乐是越来越朝着正规的方向在发展,这里有很好的艺术活动主办单位,有许多优秀的钢琴老师,有很好的愿意做古典音乐事业的人,当然大学也一直在培养艺术学子。连续两届的郑州国际钢琴艺术节,我都有参加。能很明显能感觉到,观众的素质是逐年在提高的,相比许多城市,这里有很好的古典音乐观众。这里的古典音乐活动是相当多,大家对古典音乐是有热情的,参与度也很高。


 


 

01

没有什么是比看到一幅动人的画、

听到动人的音乐更治愈、惊喜、欢乐的。

周:您提到艺术节、音乐会,我们从小一直听到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要多听(听唱片、听音乐会),您觉得听音乐会对您的影响大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会?

元杰:我从小父母就会带着我去听很多钢琴的音乐会,因为我是学钢琴的,那时候父母觉得听音乐会是一种学习。但是我每天都在练琴,练完琴,还去听钢琴的音乐会,还是心里会有抵触,不过每一次我都是很认真地坐在那边硬着头皮听完。对于音乐会,听音乐的好感其实是一直到我在广州读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那时候会去音乐厅听交响乐的音乐会,这个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所以整个中学的阶段,我听了很多很多的交响乐专辑,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等等的著名交响乐作品。我会反复对比托斯卡尼尼、卡拉扬、富特文格勒等指挥大师的版本,不停地听。我被交响乐里音乐表达的丰富震惊,被声音、音色的丰富感动。回想起来,那段时期的音乐积累对于后来我弹琴上的帮助是很大的。到了美国学习,我在纽约,林肯中心、卡内基大厅,能选择的音乐、演出的种类就更丰富了,不仅有各种大师的独奏音乐会,有交响乐,有歌剧、舞剧、音乐剧,这些音乐种类和形式,都开阔了我对音乐的眼界,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02

要面包?还是要艺术?

周:不同于国外优秀的演奏家都是很标准的职业类型的,国内许多的优秀钢琴家很多都隐藏在高校、音乐学院任教,您怎么看这个与其他国家都不一样的现象?

元杰:我觉得这个是与我们民族天性有关系,在国外我们很多同学、朋友可以不管明天发生什么,过着今天的生活,不做任何计划、规划地活着。但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包括我们的传统思想,“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等等这些我们从小就接纳、消化的观念,导致了我们对生活的选择。历史上许多艺术大师,梵高、贝多芬等等确实是生活潦倒、不幸,苦难必定会成就艺术,成就艺术家,但是每一个人所要经历的苦难都是不同的,比如勃拉姆斯他没有物质上要经历的苦难,但是有感情上的。所以并不是所有人的艺术家都必须要选择艰难的生活,但是我们都有自己必须要依靠自己走的路。而且成为艺术家,这是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定义的,我们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定义是靠我们的作品,是留给历史来评述的。


 


 

周:这几年我看到您是中国各种音乐节的常客,自己也做了很成功的兰州国际钢琴艺术节,为什么会选择兰州这个西部城市呢?

元杰:首先我是自己有一个西部情怀,当我刚回中国发展的时候,新疆、兰州这些西部城市是最早接纳我,给我机会的地方。当时刚回国的时候,确实很艰难,所以现在我特别想告诉正在努力奋斗的我们的同行、音乐学子,在没有经纪人、经纪公司帮助的情况下,我们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音乐事业经营起来。所以当后来,我有了能力,就想回馈社会,正好也有这样的契机,在兰州做自己的钢琴艺术节。我们每一年都会有一个主题,邀请一些很好的,平时不常能听见的圈内非常优秀的钢琴家来演出。去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所以我们邀请一些了年轻钢琴家们,做了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的一个马拉松式的音乐会。今年也会玩些不一样的内容。

03

网络是把双刃剑,去展现、

去接纳、去选择


 


 

周:我们学生时代,差不多十年前的‘人人网’您写过一些关于茱莉娅音乐学院学习的爆款文章,您算是那个时代的‘网红’吧,您是怎么看现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现象的?

元杰:我觉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一个手机我们就可以看到各种不一样的咨询,那这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好的一方面就是,给我们古典艺术家更多的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只要我们愿意表达、发声,那就是很好的自我宣传的渠道。但是另一方面,资讯很多,有好的有坏的。就像之前我们都刷到过讲乐理讲错得离谱的,弹琴不规范,误导混淆视听的。因为网络这些平台是公开的,我们可能一边接纳着错误信息的时候,也会刷到正确的信息,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这样的平台,总归是好事情。信息、资讯越来越透明和公开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一定是在往更公平、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04

我们不需要那么多演奏家,

但是我们需要更多懂艺术的人。

周:您是一个钢琴家,平时很多时间都在活跃在音乐社会活动中,还要身兼两个学校的教学任务,作为“斜杠”青年的杰出代表,您觉得一个钢琴家可以身兼多职吗?

元杰:我觉得“斜杠”钢琴家,这和钢琴家本身并没有冲突。因为我之前一直是自己经营自己,自己联系演出、讲学等等活动,所以这也正好磨炼了我如何协调时间,协调自己的状态。我并不觉得一个钢琴家是不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的,就像当时波兰总统帕德雷夫斯基,他是伟大的钢琴家、肖邦专家同时,他还临危受命的成为了波兰总统。丹尼尔·哈丁是优秀的指挥家,同时也是职业飞行员,这些完全没有冲突。我一直坚信,一个学习音乐专业出生的人,如果以后改行做了一个管理者或者从事了别的行业,他甚至是可以为世界做更多的贡献。我们朱莉亚音乐学院的老院长,曾经的梦想是成为纽约爱乐的演奏员,但后来他意外当上了朱莉亚音乐学院的院长,并且把学校带入了辉煌的二十年时光,培养了全世界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艺术从业者。纽约爱乐确实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演奏员,老院长也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却为古典音乐行业贡献了自己的意义与价值,这比他成为一个优秀演奏员的意义更加伟大。

05

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民族自信

周:古典音乐发展到现在,作曲者也是演奏者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许多古典音乐作品也并不是那么能让大众,或者说我们做音乐的人也很难理解作曲家在干什么,您怎么看现在和未来的古典音乐创作呢?

元杰:从莫扎特到李斯特,作品风格上,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音乐语境表达的世俗化的过程。所以音乐是跟着时代一直在发展的状态,和当下的生活习惯、经济、政治息息相关。我非常期待未来的我们国家能有好的作品,甚至是未来会发展出一个‘中国流派’,就像当时的俄罗斯一样。因为民族的自信,是通过文化表现的,文化的自信,才是民族自信的真正体现。比如我们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其实我们有一大批很优秀的钢琴作品,也有很多优秀的我们自己的作曲家,比如作曲家张朝,很多年前《皮黄》也是很生涩的作品,但是现在几乎走到任何一个学校的琴房,都有学生在学习这首作品。所以时间也会检验出真正的好作品。未来我的兰州国际钢琴音乐节上,也会给优秀的作品展示的平台,这也是我做艺术的社会责任感。


专访结束的时候,正巧遇到一位钢琴家元杰多年的粉丝,是河南大学生物医学专业的老师,一位博士。音乐走在不断世俗化的过程中,但如今的古典音乐爱乐者、从业群体似乎更多的存在于社会的高知、精英。古典音乐,作为经典,曾经的大众艺术,现在更像是一种精英文化。正如钢琴家元杰所说,“音乐的美,我们随时可以体会;但是古典音乐的美,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需要我们深入音乐的世界,经过很长时间的了解、学习,才能获得。”

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她赋予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力与自由。我们欣赏音乐,以不同方式的感受她,沉浸其中,我们会获得人生最美的发现。





作者简介

 

周笑扬

橄榄钢琴课堂特邀作者

钢琴演奏博士

用文字传播音乐现象,用音乐传递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