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式的现代技巧大师—里奇(Ruggiero Ricci 1918—2012)
翻看一些著名评论家和弦乐理论家的有关论述,被誉为“琴魔”的拉吉罗·里奇与帕格尼尼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英国音乐评论家西蒙·芒迪认为,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小提琴家能够像里奇那样与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建立起如此紧密的关系;美国弦乐理论家塞缪尔·阿普尔鲍姆也同样认为,只有里奇才能与帕格尼尼及他的作品之间有着一种近似神话般的特殊联系。其实,在20世纪的现代小提琴演奏史上,里奇是公认的继承帕格尼尼辉煌艺术传统的演奏大师,这种继承不仅仅表现在技巧范围内的完美展现与发展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实质上所体现出的进一步的延续和升华。
拉吉罗·里奇于1918年7月24日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典型的职业音乐家家庭,身为小提琴家的父亲,同时教导自己的七个孩子学习音乐。里奇在这七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但却是音乐才能最高的一个,不过,他的姐姐和弟弟也是优秀的职业小提琴家和大提琴家。
里奇从五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但是,很快父亲便发现自己不能胜任儿子的老师了,因为小里奇学习小提琴演奏根本毫不费力,他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艰难的技巧和演奏上的基本规律。父亲看到儿子难得的音乐天赋,便开始为他寻访名师。里奇八岁时,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路易斯·帕辛格成为了他的老师,里奇的演奏天才很快得到了尽情的发挥,不久,他便被冠以儿童小提琴家的称号。1928年,十岁的里奇在旧金山举行了正规的公演,第二年,他受邀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出引起了轰动,舆论界称他为“新诞生的又一位神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将他誉为“天生的演奏家”。在这段时间里,他先后与曼哈顿、芝加哥和明尼阿波利斯等许多著名交响乐团一起,举办了一系列成功的音乐会。1932年,14岁的里奇开始欧洲的旅行演出,先后游历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与这些国家著名的乐团合作举办音乐会,包括英国的哈勒乐团、法国的科伦乐团、意大利的罗马乐团、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乐团和捷克的布拉格乐团等,所到之处均受到一致好评。此次赴欧旅行演出,里奇结识了当时的著名小提琴家皮阿斯特罗和库伦坎普夫,并幸运地成为他们的短期学生,一年多的时间,从这两位优秀的前辈大师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此次赴欧,使少年里奇大开眼界,思想上和经验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回到美国之后,他便更加刻苦地跟着老师帕辛格继续学习、深造。
二战期间,里奇在美国空军服役。身为小提琴家的里奇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演奏,以“特种勤务部队”成员的身份,在美国军队的各个兵营中为战士们演奏,赢得了所到驻地官兵们的一致好评。战后里奇
里奇1957年,39岁时进行了一场环球旅行演出,他的精湛技艺再次震惊了世界,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影响力。后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奇以英国伦敦为中心,开展了他的一系列演奏艺术活动。他一生中曾三次访问前苏联,当地的人们对他好评如潮。
步入晚年的里奇逐步将重心转移到小提琴教学上,1970年里奇受聘在印第安纳大学中任教,1975年,他担任了美国著名的纽约朱丽亚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
里奇是一位精力旺盛的小提琴演奏大师,辉煌时期平均每三天便举行一次独奏会,年逾古稀,仍保持着年轻人一样的朝气和锐力。一般来说,里奇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印象首先是一位超级的技巧大师,在整个20世纪,他应该算是一个发展和完善演奏技巧的典型代表人物。演奏时,里奇总是能够处于优质完美和惊人的技术状态中,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那超人的天才素质,当然,科学性的训练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他的左手有着奇快无比的速度和准确性,四个手指之间均衡和富有弹性的力度,使得他演奏出来的快速音符极为清晰且丰满。在这一点上,里奇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每日进行短颤音训练,而且要从四指开始一直练到一指,反复进行伸张指的练习,特别是换指八度的练习,用各种不同的指法来练习音阶等等。
里奇的右手运弓技术也是出类拔萃的,有极强的调整控制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声音要求随时控制弓子的压力和运弓的分配。对于一些像连顿弓和快速跳弓这样的技巧弓法,里奇的掌握更是得心应手,他用手腕运动演奏出的快速跳弓,声音饱满清脆,颗粒性极强,无论中间存在着多么别扭的指法、换弦、换把等困难,他都能以极快的速度,清晰地演奏出来,他曾以极其清脆干净的效果,创造了帕格尼尼《无穷动》的快速演奏记录。
里奇的演奏风格自然、华丽、辉煌并充满活力,他虽然有着惊人的演奏技巧,但从不无目的地过分炫技,尤其是在演奏帕格尼尼的作品时,他既能够干净利落地完成乐曲中的艰难技巧,又能够尽力挖掘出作品的音乐内涵,这种能力,是他区别于一般炫技型的小提琴演奏家而被人们称为超级小提琴演奏大师的根本原因。说道帕格尼尼的作品,里奇身上存在着许多与帕格尼尼相近的素质,人们公认他是最为优秀的帕格尼尼作品演奏权威,而里奇本人对帕格尼尼的认识和了解,存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和看法,他曾这样说道:“我从帕格尼尼的作品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我的任何一位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都要多。”在20世纪中,里奇是第一个依照帕格尼尼的原版乐谱录制那套伟大而惊人的《24首随想曲》的小提琴演奏家。
据资料统计,里奇是20世纪中演奏和录制唱片数量及种类最多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一生中录制了200余首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创造了当时令人惊叹的纪录。此外,里奇不仅广泛演奏人们所熟知的古典及浪漫主义作品,也经常演奏帕格尼尼、恩斯特、维尼亚夫斯基、伊萨依和维切依等人的一些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优秀作品。对于20世纪中创作出的现代作品,里奇同样有着浓厚的演奏兴趣,普罗科菲耶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就是他经常演奏的拿手作品。不仅如此,他还极为热心地为许多新作品进行了首演,1953年他在慕尼黑首演了齐默尔曼的小提琴协奏曲,同年在罗马首演了库比克的小提琴协奏曲,1963年他又在纽约首演了吉纳斯泰拉的小提琴协奏曲。在这方面,里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介绍和宣传现代小提琴作品的出色旗手。
人们有理由相信,里奇精湛演奏艺术所产生出的巨大影响,一定会为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迎来更加灿烂和光辉的前景。
--相关阅读--
鲁杰罗·里奇(Ruggiero Ricci)---演绎“帕格尼尼”的专家
鲁杰罗·里奇---演绎“帕格尼尼”的专家
2012年8月6日,伟大的小提琴家鲁杰罗·里奇(Ruggiero Ricci)因心脏衰竭逝世。离世两周前他刚刚度过了自己的94岁生日。里奇是二十世纪小提琴大师之一,凡是听过他演奏的朋友,都对他的炫技表演赞叹不已,他给小提琴艺术留下的财富不可估量。
鲁杰罗·里奇是意大利裔美国小提琴家,1918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7岁开始跟随珀辛格学习小提琴,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师出同门。10岁即在旧金山公演,被誉为神童。11岁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极大的成功。二十世纪30年代,里奇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前往柏林去学习正统的德奥音乐以及意大利小提琴学派演奏传统,他的出众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在柏林同样得到了认可,并得到了演奏大师的精心指导,他引以为傲的伶俐的手上功夫也正是这个时期练成的,他凭借充满个人特色的演出,被誉为二十世纪演奏大师。
里奇留下的录音,到现在还在被评论家和乐迷们反复聆听、津津乐道。不过,这位直率的演奏家,有着对自己的特殊的坚持,他不喜欢对录音修修剪剪,希望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听众,所以,我们听他的唱片有时就像在聆听现场演奏一样,会发现一些小失误,不过在爱乐者看来,这一点点失误,反而成就了一种真实的缺陷美。里奇演奏的代表作是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作品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熟悉的。通过里奇的演奏使乐曲中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深奥的技巧交织而渲染出来的。
里奇是炫技性的演奏家,他爆发力很强,有着惊人的速度和技巧,他演奏一些技巧性很强的作品,大多是洒脱流畅,极为自如,有着非常清晰的个人特色。他一般采用偏快的速度来处理乐曲,以显示自己无所不能的高超技艺,他对很多高难度快速的乐曲,他都有很好的理解和表现,在煊技的同时,能将旋律牢牢地拉住,听他演奏的确是畅快伶俐的感受。德沃夏克的《E小调小提琴于乐队协奏曲-马祖卡舞曲》加入了民族性的元素,里奇的演奏更能体会在炫技的时候对旋律线条的重视程度。
里奇纵横琴坛75载,以炉火纯青的琴技傲视群雄。作为帕格尼尼的忠实仰慕者,里奇在琴技上继承了意大利小提琴学派华丽、辉煌、快速运弓的技巧特点。他的演奏揉指技巧高深,运弓严谨,动作利落,爆发力强。与里奇同门的梅纽因,斯坦恩,都曾先后受教于小提琴家路易斯.帕辛格,他们都成了美国音乐第一代教父级的大师,三人虽然师出同门,但演奏风格和擅长的曲目却大相径庭。正是由他们三人开始,奠定了美国小提琴家和朱丽亚音乐学院在世界乐坛的地位。
里奇在自己的演绎生涯中,举办了超过5000场次的音乐会,足迹遍布65个国家。从10岁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到85岁淡出舞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音乐大师。纽约杂志曾经这样评价他:“所有小提琴大师应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