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专访|浙派古筝第三代主要代表人盛秧——立足传统,勇于创新
2021-08-08 21:48:06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盛 秧 浙派古筝第三代主要代表人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古筝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2020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创新团队专家。出版发行专辑有《跟我学古筝》、《西楚霸王》、《浙派古筝名曲》、《西泠话雨》、《梦回临安》等多部。在《中国音乐学》、《音乐创作》、《中国音乐》 、《乐器》 、《艺术科技》等核心期刊、大学学报上发表近20篇论文。2003年出版《浙派古筝》一书,为浙派筝首部、也是至今唯一一部专著,荣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进步)奖。

 

从教二十年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古筝演奏人才,所授学生以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为代表的古筝重奏乐团,在诸多国家级与省级专业赛事中获奖。是全国唯一一支获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三大国家赛事优秀奖项的筝团,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几十项;带领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先后在省内外及港澳台举行专场巡演音乐会30余场;受邀参加专题音乐会演出20余场;受邀参加重大比赛颁奖音乐会7场。曾荣获: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五届、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园丁奖”、第五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01 -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盛秧老师成长于一个文艺氛围浓重的家庭,走上古筝学习的道路深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觉得弹奏古筝温文尔雅、很有江南气质。这种音乐审美观念也深深地影响和指引着我,在古筝学习的道路上,我的潜意识里也在不自觉地追寻这样的一种感觉。”

 

当盛秧老师还在中学之时,父母每周送她去上海音乐学院,跟随何宝泉以及第二代浙派古筝代表人物孙文妍学习。自此,她对浙派古筝有了更多的认知与了解。

 

 

盛秧与恩师孙文妍

 

02 -

“茫茫九派流中国”,中国古筝的传统流派众多,古筝在至少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曾形成众多不同特色的地域性筝乐流派,如: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闽南筝,还有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逐渐产生重要影响的陕西筝、浙江筝。

 

《高山流水》是一首大家较为熟知的乐曲,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传说,浙江筝派、山东筝派、河南筝派皆有同名异曲的乐曲,但却各有不同。

 

广为流传的浙派筝曲版本音色纯净雅致、音韵铿锵古朴、绘景写意,由第一代浙派古筝代表人物王巽之先生传谱,以浙江桐庐县赵镇关帝庙虚灵和尚在佛教法要“水陆道场”中吹奏的一首笛曲为原型移植而来,较其他派系的乐曲更贴近原曲高洁脱俗、典雅古朴的深远意境。

 


谈起浙派古筝的曲目与特色,盛秧老师有不少的见解。

 

盛 秧:

 

浙江筝的历史渊源非常久远,在唐宋诗词中就有相关的记载。浙江筝曲和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筝在滩簧中作为伴奏乐器进行一些加花伴奏,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技法。在其他流派的筝乐中也有所采用,但不像浙江筝用得这么突出和明显。“四点”技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经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创作的一些筝曲中也常采用。

浙江筝的传统曲目和江南丝竹有着密切联系,有许多曲目是相同的。比如《云庆》、《四合如意》等比较多的保留了江南丝竹音乐早期的形态,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仿佛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还有一些是优秀的传统古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如《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等等。这些乐曲所表现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演奏手法和技巧也比较丰富,像双手抓筝的技巧,在1814年荣斋所编的《弦索十三套》中,就记录有双手抓筝的手法,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先生和前辈蒋荫桩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使用了这一手法;由于浙江筝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所以曲目的板数与传统的六十八板体有所不同。乐曲呈现出更加复杂的乐曲结构,演奏风格比较明快、秀丽。

 

2003年,由盛秧老师编写的《浙派古筝》一书出版。她总结了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浙派古筝演奏技法、融入介绍浙派古筝形成的历史背景、汇编了浙派传统筝曲与新作。此本图书是浙派筝首部、也是至今唯一一部专著。

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教授在为此书撰写的前言中提到:其与众不同的是,本书作者尚不满足于仅把本派乐曲汇编后再加校订指法,还按照自己演奏这些乐曲的体会,写下了“演奏提示”和“乐曲分析”,这对于浙派筝曲的继承和发扬是大有好处的。

 

03 -

翡翠筝团是浙江省首支专业古筝乐团,由盛秧老师担任团长,周展老师担任艺术总监,自2008年成立以来成果斐然。

 

而其创立的初衷来自于盛秧老师多年教学中的思考。

 

盛 秧:

 

第一个,是我觉得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表演形式上寻求不断丰富和创新;第二个,平时的舞台艺术实践机会非常有限,不太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古筝学习人数需求;第三个,我认为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师资也不太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基于这些考虑,为了使古筝演奏形式得到不断丰富,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演出实践机会,就有了尝试建立一个古筝乐团的想法。

另外,翡翠筝团以“翡翠”命名,除了与演奏王丹红的作品《翡翠》有关之外,也突出了筝团像翡翠之玉般“通透温婉,坚如磐石”,象征了筝团“披荆斩棘,不惧坎坷”的拼搏精神。

 

从左至右为周展、何占豪、盛秧

 

作为筝团主打乐曲《梦回临安》深刻体现了崇古而不守旧,创新而不离根的创作思路。曲作者盛秧与周展老师非常喜爱何占豪的《临安遗恨》与岳飞的《小重山》两首作品,而对杭州对特殊感情也让盛秧老师对《梦回临安》有着别样的创作灵感。

 

翡翠筝团在作品风格与演出形式都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它的大放异彩离不开盛秧老师“立足传统,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

 

盛 秧: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根基是传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常规性知识的系统学习基础上,找到每位学生各自的闪光点,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古筝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毕竟艺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与众不同才能成就未来。而且,以筝团为代表的集体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们彼此协作、互相团结的精神。

 

04 -

 

Q:在您学艺道路上有什么令您难忘的记忆吗?

A:我想每一位有过学琴经历的人都会有一段非常难忘的记忆,对我来说也一样,尤其是那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提升琴技而挥洒汗水的日子。还有为了参加某次比较重要的考试或比赛的时候,更是需要付出比平时还要多的努力,这些都是学琴道路上非常难忘的。

 

Q:对手型的要求是不是不同的流派不一样,您是如何看待的?

A:古筝的手型,的确是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传统流派之间,还有专业学院教育都不太一样,传统流派当中的山东、河南、陕西、客家等大多采用扎桩、夹弹,手腕略微高抬;而潮州筝、浙江筝中就有许多是提弹法为主,较少使用夹弹,偶尔也会有扎桩使用;而在专业音乐学院的古筝教学中,尤其在演奏现代创作型筝曲的时候,大多采用提弹法,偶尔会使用扎桩或夹弹法。

 

Q:周展老师是秦筝的,那么在基础教学上两个流派是否有冲突,是如何平衡和协调的?

A:秦筝也称陕西筝,在弹法上属于北派的扎桩演奏为主,浙江筝多为提弹,有些不同。不过,现在的教学与以往不同,大家学习古筝没有什么传统流派的门第之见,不同流派的传统乐曲与现代筝曲都要学习,所以,不同流派的演奏技法和乐曲是几乎每位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Q:您认为学习古筝对您有什么样的改变?

A:回想我的古筝学习之路,从一开始的好奇、喜爱,到中途觉得有些枯燥、遇到一些困难,再到后来的难以割舍,并成为最爱的专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不仅使我变得坚强,学会坚持,更有毅力。而且,古筝音乐也为我打开了认识艺术、认识世界的大门,让我用音乐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