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努力站上舞台的中央——访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柳琴首席崔军淼
2021-07-10 18:26:03 发表 | 来源:琴童杂志


     崔军淼 中国当代杰出的柳琴、中阮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柳琴首席、独奏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国家职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CCTV全国器乐大赛评委,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柳琴专业教师,重奏组合“中国印象演奏家小组”创始人之一,Iartschool“爱艺术+”全球音乐家艺术网签约艺术家,“柳叶琴韵”柳琴室内乐团创始人、艺术总监。

10岁开始学习琵琶,启蒙于高德亮先生。1980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师从邹轲先生,并随王裕民、孙宪章等老师系统地学习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等京剧伴奏乐器,为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底蕴。198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邝宇忠、张大森、刘星等先生。199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柳琴专业第一人。

曾出版《满族风情》《将军令》《非凡动力》《天下无双》《中国印象》等多张音乐专辑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民族音乐曲库》之《阮、柳琴音乐集》,发表《拨片的控制与音色的变化》《肢体动作在柳琴演奏中的作用》等多篇论文并入选《中国思想宝库》。CCTV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曾为其录制十余首个人独奏作品。

作为独奏家,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重大音乐节及国际艺术活动,与海内外众多职业乐团、著名指挥家合作演出。多年来先后出访了几十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精湛的演奏受到中外观众的赞誉。曾多次获邀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北京广播电台《星空下的女人》等栏目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外文化交流》、《乐器》等杂志和新浪、搜狐等几十家媒体的人物专访。

1995年至今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担任柳琴专业主科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大学培养了大批柳琴专业人才。众多学生在海内外专业器乐大赛中荣获金奖,许多学生也已成为音乐院校的学科带头人以及知名职业乐团的业务骨干和青年演奏家。

近年来相继受邀在全国各地举办柳琴大师课、讲座、《柳琴遇见阮》系列主题师生音乐会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为多家出版社、知名网站录制《国乐雅集柳琴篇》《一节好课》《柳琴名曲讲析》等大量柳琴教学视频。

作为室内乐演奏家,与著名琵琶演奏家缪晓勤、奉朝红,著名唢呐演奏家隋萍萍共同组建了国乐四重奏“中国印象演奏家小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也曾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及多国国家元首演出,被誉为“不可思议的奇妙组合”。

 

 

柳琴,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的一种,在民间曾被称为“土琵琶”,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相传始于清朝中期的拉魂腔,是山东、江苏一带柳琴戏、安徽泗州戏等地方戏种的主要伴奏乐器。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老一辈音乐家王惠然先生对柳琴进行改革创新并创作了大量的独奏曲,才使其成为可以独奏的乐器,被搬上了舞台,更成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团中不可或缺的弹拨乐高音声部乐器。

或许谁也不曾想到,半个世纪后,昔日的“土琵琶”竟然登上了高雅之堂,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柳琴“小演奏家”们济济一堂,共奏一曲,盛大的场面令人动容。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触动了坐在舞台上的领奏者崔军淼的心弦,她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想到为之奋斗几十年的柳琴艺术,她有太多的感慨。

在满满的行程当中,崔军淼老师仍挤出时间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听她讲述她和柳琴音乐的故事,让记者深刻感受到,梦想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我10岁开始学琵琶。因为母亲喜欢这件乐器,她问我是不是喜欢琵琶,我那时什么也不懂,但觉得‘琵琶’这个词好听,就走上了学琴的道路。母亲让我学琴,最初的目的也许是为了延续她未能实现的音乐梦想。当时,我拜到天津京剧三团高德亮老师门下,定期去他那里学习琵琶。那时还不像现在,全社会提倡艺术普及教育,一旦跟随专业老师就要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母亲总是一人带着我去上课,很不容易。我至今还记得她一手拿琴一手领着我的画面。”崔军淼回忆道。

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天津戏曲学校招生,很多考生都是“白丁儿”。年仅11岁的崔军淼凭借着扎实的琵琶演奏功底,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顺利考入京剧音乐班,在她小学还未毕业的年纪便顺利走上了戏曲音乐专业的道路。崔军淼不仅继承了母亲的音乐梦想,也遗传了母亲勤奋刻苦的品格。她聪明好学,努力刻苦,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学霸级人物,在戏曲学校的7年是崔军淼艺术生涯中的第一段“高光”时期。

她说道:“京剧音乐班就是培养京剧伴奏人才的地方。与专业音乐学院不同的是,每一个学生要学习京剧伴奏中所有的乐器,比如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笛子、打击乐器等等。7年的戏曲学校相当于中专职业培训。在这些乐器中,我尤其钟爱琵琶,但学习其他乐器也为我奠定了良好的音乐基础。”
 

崔军淼不轻易服输,坚韧不拔的性格让她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在别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她总能顶住压力,咬牙坚持,让自己在蜕变中华丽转身。

“我从小在各个方面都很要强。几乎每个学期我都能捧回学校的各种奖项,我是别人眼中的榜样。当时学校条件有限,琴房少,抢不到琴房,我就坐在楼梯口练琴。每天早上不到6点起床练琴,7年间从未间断过。付出那么多,但我只能作为京剧伴奏坐在侧幕,永远不能站在舞台中央,当时我是真不甘心当绿叶,于是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考上音乐学院,成为舞台上的焦点,拥有属于自己的鲜花和掌声。”

懵懵懂懂的崔军淼,带着一份纯真的执着,展开了她与命运的角逐。戏曲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剧团开始了京剧伴奏的艺术生涯,但她始终没有放弃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变得更加努力。而点拨她人生的是陪伴了她7年的授业恩师邹柯老师。

“邹老师是指点我人生的贵人。在7年的学习过程中,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不仅在专业指导我,还赋予了我音乐的梦想。在长达7年的学习中,邹老师几乎一天不落地陪着我们练‘早功’,他的付出已经远远超出了老师的职责范围,不仅教我们本领,还引导我们的人生,今天回想起来真是令人敬佩!邹老师认为我的专业比较拔尖,应该往更高的专业道路去发展。在我所学的专业当中,琵琶正好与音乐学院的专业相吻合,于是决心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当我第一次走进中央音乐学院的王府大院,站在古香古色的礼堂大殿门外时,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中央音乐学院!”

 

 

巧遇恩师

谈起巧遇中央音乐学院的恩师、琵琶教授邝宇忠时,崔军淼说起了一段有趣的经历。

“我喜欢听收音机。有一次无意中在收音机里听到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演奏,那水平简直太棒了!听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演奏结束时,我特别留心听了演奏者的名字,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邝宇忠老师。当时,一股强烈的冲动促使我拿起笔,十分大胆地向素未谋面的邝老师写了封自荐信。”崔军淼兴奋地回忆道。

这封地址写着“中央音乐学院邝宇忠收”的信带着崔军淼满怀的期待被邮寄了出去。能否收到回信,她并没有把握,只能怀着强烈的愿望煎熬地等待。老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崔军淼果真收到了邝老师的回信。

崔军淼满怀喜悦地敲开了邝老师的家门,但从邝老师的表情中,她看到了一丝吃惊和失落。“怎么是个女孩?你进来吧,我先听听你的演奏。”崔军淼现在仍清楚地记得邝老师当时说的这句话。后来她才知道,原来,邝老师一直想收个男学生。

“看到我的姓名是崔军淼,还以为我是个男孩呢!”崔军淼笑着说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邝老师给她上几堂课。经历了一段磨合期后,邝老师觉得她是个很好的苗子,便决定正式收下她。

回想从天津到北京经历的“跑学”,崔军淼说,真是在苦中作乐。当时她在剧团上班,只能利用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到北京上课。那时的火车从天津到北京要3个小时,上完课,她就要马不停蹄地赶回天津,第二天照常上班。为了能考上音乐学院,她连续两年没有休息过一天,不是上班就是在学习。“但我又是幸运的,邝老师也从来没有收过我的学费,在音乐艺术上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崔军淼说。

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后,在国内最高的专业音乐学府中,崔军淼忽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在全国各地的尖子生中,本来优秀的她并不显山显水,巨大的心理压力给她带来了重重困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为了追赶上其他同学,崔军淼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来提升自己的演奏。由于太过超负荷的训练,她的手受到了极大的肌腱损伤,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一落千丈。

“为了追赶其他同学,我每天不断地练琴,甚至常常一天练习十多个小时。一个简单的轮指技术,我可以每天练习一个上午。原以为刻苦练习会取得巨大的成绩,可突如其来的伤痛让我措手不及。上大一的时候,我的手就受伤了,这对我来讲是特别重大的打击,我的音乐梦想极有可能就此破灭。”崔军淼回忆,大学一年级是试读期,由于肌腱受伤,她不能再从事琵琶演奏了,摆在她面前有两条路:要么改专业,要么休学。经过痛苦的思考,崔军淼决定改学柳琴。

“选择柳琴是因为我有近10年的月琴演奏功底,而这两件乐器都是用拨片演奏的,演奏方法有相似之处,改起来比较顺手。”从此,崔军淼彻底告别了成为琵琶演奏家的梦想,开始了和柳琴为伴的生涯。

“当时,我们的民乐系主任开导我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并不能体会这句话的深意。直至很多年后,我以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个柳琴专业学生毕业并被学院特聘为一名柳琴主科教师时,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越深入学习就越发感觉到,柳琴虽小但潜力巨大,特别是柳琴当时是新兴专业,既有劣势也有优势。我本身好强、刻苦,把苦功花在这个专业上简直是如鱼得水。”崔军淼说。

学习柳琴期间,几乎没有太多可以直接借鉴的教材和曲目,学校特意为崔军淼聘请了另一位对她有深刻影响的恩师,时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著名柳琴演奏家、团长、指挥家张大森。

“张老师在柳琴艺术的道路上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他不仅为我授业解惑,更是支持我考入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乐团是我的土壤,在这里我得到了成长的机会与信任,可以说没有张大森老师及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就没有现在的我。”崔军淼说,改专业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一路走来她遇到了这些德才兼备的老一辈艺术家们,从他们身上,她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

 

 


在柳琴领域深耕细作

“人生真的很有趣。现在想想,琵琶演奏好的人太多了,多我一个不多,而在柳琴这条路上另辟蹊径,成就了我很多在音乐上的梦想。”崔军淼笑着说道。

1993年,崔军淼毕业两年后,被学校返聘,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柳琴专业教师,她在一边教学一边演奏的日子中,走过了26个年头。

“教学多年,我体会最深的是我和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崔军淼说,最初的教学肯定是相对缺乏经验和方法的,长期的教学逐渐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舞台经验和社会艺术普及工作的经验。

几年前,崔军淼成立了“柳叶琴韵”乐团,成员均由中央音乐学院柳琴专业学生组成。这是在国内第一支专业的柳琴室内乐团,成立时间虽然不长,却在第一届国际华乐室内乐音乐节比赛中斩获金奖及最佳演奏第一名,并获得了最高的奖金;2017年在第二届全国柳琴艺术大赛中再次荣获了专业重奏组金奖第一名。当时,被誉为“柳琴之父”的著名作曲家王惠然先生听了“柳叶琴韵”乐团的演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这种形式是树立了一个新的模式,一定要积极推广”;台湾著名柳琴演奏家、台北柳琴室内乐团创始人郑翠萍女士也给了乐团高度赞赏,她认为“乐团声音平衡,演奏技术平衡,音乐处理细腻,是一支非常难得有发展的年轻乐团”。业内顶级专家的肯定,更加坚定了崔军淼的信心,使她更加坚信,通过民族室内乐来实践教学也是一条特别好的道路。

为了让柳琴艺术后继有人,仅仅在墙内开花还远远不够。除了个人的艺术事业,崔军淼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柳琴艺术的社会普及工作中,她在业界的“劳模”作风也逐渐被更多圈内人认可和佩服。

2016年,当创建第一支柳琴乐团的时候,她意识到,民族室内乐对推动柳琴艺术有很大的优势,让更多人融入柳琴艺术中,是柳琴艺术最大的推动力。一代代柳琴专业学生不仅已经成为传播柳琴艺术的生力军,这些学生也同样需要更多、更大的舞台展示柳琴艺术。渐渐地,“舞台即讲台”的烙印被深深地打在了在崔军淼的教学理念之中。

在中央音乐学院,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站在国内最高的舞台和讲台上,崔军淼看到了柳琴艺术的专业高度。常年跟随乐团到世界各地进行国际化艺术交流,开阔了她的眼界,也使她更深刻地理解到,艺术是如何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

从学习到工作,崔军淼始终没有离开过舞台。在她的教学中,舞台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叶琴韵”乐团的成员都是她的学生,从附中到大学,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在国内,这个柳琴乐团算是比较早成立的,但相较于其他民族乐团发展形势,柳琴室内乐形式还很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崔军淼说。

柳琴室内乐团的成功让崔军淼得到了启发:只有吸引更多的人对柳琴感兴趣,才是普及柳琴艺术的首要目的。基于中央音乐学院柳琴室内乐团的成功经验,她开始在社会培训学校和校园内逐步开展中小学生的柳琴和阮组成的室内乐团,并亲自为这些非专业学生乐团排练,通过有趣的音乐吸引他们,用兴趣带动他们深入柳琴艺术中。

“我还做了很多普及性的教育工作,希望能将柳琴艺术直接推向校园。目前,国内多所中小学都组建了柳琴和阮编制的弹拨乐团,平时有老师带领孩子进行专业学习和排练,而且成绩十分突出。”崔军淼说,除了学习,她还会让孩子登上各种舞台,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有些乐团甚至在国际性的比赛中获得了金奖。

 

 

 

小柳琴中的大文化

几年前,在一次公益讲堂上,崔军淼以“柳琴遇见阮”为讲座主题,向社会宣传民族音乐文化,讲述柳琴和阮的故事,让人们从文化的层面了解这两件乐器。讲座深入浅出,既有历史的资料,又能在现场听到解析化的演奏,做到了雅俗共赏。从此,“柳琴遇见阮”就成了崔军淼的主打品牌,无论是讲座还是师生音乐会,她都会延续这个主题,并在国内很多城市进行了巡演和巡讲,所到之处都备受欢迎。

“柳琴和阮是我室内乐团的乐器编制,而且我也曾经系统地学习过阮。阮是我在中央音乐学院上学期间学习的副课,那时学院为我聘请的是著名阮演奏家、作曲家刘星老师。有趣的是,柳琴和中阮的演奏方式都是用拨片,两件乐器虽不同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乐团里柳琴负责高音声部,阮有中阮、大阮,它们负责中、低音声部,而且两种乐器的音色互补、和谐,因此,‘柳琴遇见阮’这个题目也就应运而生。

新的土壤可以孕育出很多新的东西,所以我对柳琴的未来抱有很大的信心,这也是我努力拼搏的动力。这些年,我总是把精力放在普及工作上,想尽我的绵薄之力多为柳琴艺术做出一点贡献。”

崔军淼把青春和热血都挥洒在了柳琴艺术事业上,弹指一挥间,她已桃李天下,硕果累累。但勤奋好强的她,依然在给自己做着更高的规划,在每一次艺术的高峰上再度启程。

“记忆犹新的是在2019年,我跟iartschool‘爱艺术+’全球艺术家教育网共同策划了一场中国柳琴艺术大赛。当时在颁奖典礼上,有近500人共同演奏柳琴齐奏。当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台上台下共奏《我的祖国》。所有人穿着统一的红色T恤,家长们一起高歌,现场的情景非常震撼。这件事情在柳琴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可能对二胡、琵琶等其他乐器来说,聚齐上百人甚至上千人是很容易的事,但柳琴很难做到,因为本身没有那么多人学。这件事在当时很轰动,相信在柳琴发展史上也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选手,演出的场面被朋友们发到了网上,成了当晚最‘霸屏’的视频。看着这些网上的好评及业内的赞扬,想到其中的困难与坚持,我就激动得哭了一路。”多年的努力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肯定,这让崔军淼如今回忆起来仍激动万分。

“曾经少年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因为一个 “我要站在舞台的中央”的梦想,让崔军淼饱尝了艺途的蹉跎和艰苦。她凭着一股倔强,实现了诺言,站在了舞台中央,享受着鲜花与掌声。或许再多的文字,也不能道出她所经历的种种磨砺与蜕变之苦,或许她根本没有在乎其中的辛酸历程。在她的心里,只有一路向前,迎难而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柳琴艺术得到了高速发展,继老一辈柳琴艺术家开枝散叶,新一代柳琴传承者们一边仰望天空,一边脚踏实地。在当今柳琴艺术行当中,崔军淼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一位极富代表性的柳琴演奏家。她由于突出的个人事迹,入选文化部、旅游部大型艺术文献《艺术中国》第4卷《著名音乐艺术家优秀成就篇》。文中这样描述她:“她的演奏风格细腻且充满激情,是一位集独奏、教学、乐团、室内乐为一身的多栖演奏家。她对中国柳琴艺术的推动发展更是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贡献。”

 

 

寄语琴童

 

坚持不懈是琴者成功的天梯!



 

 


 创刊21年来,《琴童》封面 “大师关注琴童”的主题得到了近两百位知名演奏家、音乐教育家的高度关注和倾力支持。这些名家在关注小琴童成长的同时,还与读者们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在为琴童加油鼓气的同时,还为琴童家长答疑解惑,为一线教师指点迷津。关注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他们无微不至、尽心尽力。感谢他们无私的付出!

 在每期封面拍摄的过程中,这些可敬可爱的专家老师总会忙中偷闲,拿起手中的乐器即兴演奏一段,那全情投入、心无旁骛的演奏和那悠扬悦耳、不绝如缕的琴声是那样令人沉醉,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