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著名钢琴家尚·马龙:“我与中国音乐更亲近”(海客谈神州)
2019-08-04 14:47:31 发表 | 来源:人民日报


在比利时,想跟著名钢琴家尚·马龙约上一面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常常奔波在各地演出,而中国是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去的一站。见面之前,听了很多他的作品,其曲风在古典与新世纪之间自由穿梭,给人以捉摸不透的神秘气质。然而,当他从音符背后走到眼前,原来神秘的另一面是亲切与真诚——会说中文,哼着中文歌,同你分享许许多多他与中国音乐的故事。

“我与中国音乐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我最近学会了炒面。”尚·马龙用一句中文打破了我和他的交流界线。他说,自己已经学了多年中文,虽然读写还有困难,但是现在已经坚持学到了高级教程。“我之所以学中文,是因为经常去中国演出,与中国的艺术家交流合作,还要去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中文总能在工作中派上用场。”他说。

翻开履历,就能发现尚·马龙艺术风格的变与不变。他是学古典钢琴出身,后来转为新世纪风格创作,成为一名著名的流行钢琴家。他还擅长爵士乐、电子音乐的编曲,出版发行了10余张专辑。直到2002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演出,从此他的作品便逐渐展现出浓浓的中国风。

“有时候我觉得我与中国音乐更亲近,尽管我从小受的是西洋音乐的熏陶。”尚·马龙的这句话并不是玩笑。中国传统音乐使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神奇的是,尚·马龙在从未来过中国之时,就十分欣赏五声音阶呈现出的优美旋律,并开始尝试五声音阶创作,“我与中国音乐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尚·马龙认为,五声音阶有它独特的韵味,是属于中国的音乐。说着,他哼唱起江苏民歌《茉莉花》,“你听,这首小调虽使用五声音阶,但旋律富于变化,非常灵动。”

《茉莉花》可以算是他最早演绎的中国乐曲,他将原曲重新改编,注入了新世纪音乐的韵律,在演出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评。“我保留了主旋律,在节奏上做了一些改变,添加了和弦。当时也只是尝试,没想到中国观众非常喜欢这种编曲。每当听到他们熟悉的旋律,都会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在现代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间架起一座桥

如果要问尚·马龙去过中国哪些地方,你可能会得到一长串地名。在上百次中国之旅中,他有过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音乐厅开独奏会的经历,也有深入四川、内蒙古、贵州、云南等地乡村采风的故事。

2008年在一次长途飞行中,尚·马龙结识了一位法国小伙。聊天中,法国人向他提到了在贵州旅行时接触到的侗族音乐。分别一个月后,法国小伙又邀请尚·马龙参加他关于侗族的摄影展。在现场,尚·马龙第一次听到了侗族歌曲,结束后,侗族歌手还向他赠送了她们的专辑。

“这张专辑我一直带在身边,时常在工作室播放。”尚·马龙说,音乐家用耳朵听旋律,用心感受背后的情感,再用自己的音乐方式表达这些情感,“第一次听到侗族大歌,我就被深深震撼了。它散发着原始的生命力,表达着最朴素的人类情感。”

由此,他萌生了将自己的音乐与侗族歌曲融合起来的大胆想法。如果说《茉莉花》是尚·马龙与中国音乐亲密接触的“小试牛刀”,那么专辑《侗融》则是他将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的“大显身手”。

尚·马龙开始尝试将打击乐、低音、钢琴的声音加入到不同的侗族歌曲中,经原音授权后,最终汇成了14首曲目。其中首曲名为《黎平》,他说,这首曲子灵感来源于贵州省黎平县,用地名来命名专辑的首曲再好不过了。快歌与慢歌,乐器与人声,钢琴、萨克斯、小号、贝斯……他用各种音乐风格串成14个故事,将发生在黔东南地区千年侗寨的喜怒哀乐、欢庆离别娓娓道来。

此后,尚·马龙多次去贵州采风。他说:“我一般在村子里住上一周,请当地艺术家为我演唱,我会把声音录下来,回去好好揣摩。当地村民热情地招待我,把最好的歌声送给我,这就是采风能给艺术家带来的无穷灵感。”

尚·马龙热爱中国民歌,他相信最有生命力的声音在民间。为了感受“跑马溜溜的山上”,他一定要走一走四川康定跑马山;亲身在内蒙古大草原汲取灵感,改编出马头琴和钢琴合奏版的《鸿雁》……以自己的音乐表达创作改编中国民族音乐是尚·马龙不变的追求,他想在现代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间架起一座桥。

“我的目标之一就是让西方了解中国音乐”

“我说我喜欢童话,还有遍地的鲜花,彩虹上有我的家,蓝精灵我们会很快乐……”这是尚·马龙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比利时馆创作的主题曲,他与中国歌手合作创作了中文版和法文版。“我喜欢与中国人合作。”他告诉我,当他与二胡、笙等中国民乐演奏家合奏时,大家会努力让自己的乐器与其他乐器更好地配合,找到最和谐的状态,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

对于在艺术创作上天马行空、大胆突破的尚·马龙来说,中国是最好的舞台。“中国是创新大国。中国人的创新意识体现在各个领域,人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勇于探索,乐于尝试,在音乐上亦是如此。”尚·马龙说,中国的音乐家和音乐制作人很有想法,愿意做很多实验性的创作,“只要他们有合作意向,我总是说‘好的’。”

创作理念的相投,让尚·马龙与中国艺术家交流顺畅。他坦言,往返于中国与欧洲,有时也会感到疲惫,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拿起手机给我展示2019年春节在山西平遥的一次演出,由钢琴、琵琶、交响乐与人声共同演绎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由于演出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室外进行,对弹奏是个不小的挑战,“演出前我一直在搓手,担心手指不够灵活。可上场后,我竟忘记了寒冷,因为实在是太过瘾了,只有在中国才有如此奇妙的组合。”

看见中国大地释放出的强大音乐创新活力,尚·马龙希望欧洲也能欣赏和融合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我的目标之一就是让西方了解中国音乐。”他曾经带着侗族艺术家去欧洲演出,“当地观众惊讶于一个比利时人竟然与中国人一起演绎中国的民族音乐。他们甚至把我当作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让我感到很骄傲。”尚·马龙说。

2008年,尚·马龙与昆曲艺术家在上海跨界合作了一场“当爵士遇见昆曲”音乐会,并将演出收入全部捐赠给汶川地震灾区。他说,他不是为了金钱而活,而是与音乐一起生活,希望用自己的音乐为他人带来更多的益处。

临别前,尚·马龙说要弹奏一曲作为礼物,我点了一首《黎平》,他又“返场”为我再奏一曲《茉莉花》。曲毕,唯一可以表达我对他的敬佩的,就是鼓掌,为他感人的音乐鼓掌,为感人的他鼓掌。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4日 07 版)
 

一人一张经典碟——尚·马龙·《关于尚雯婕的十二首钢琴曲》

专辑名称:关于尚雯婕的十二首钢琴曲(douze pièces de piano pour laure)

专辑艺人:尚·马龙(Jean-François Maljean)

唱片公司:黑金时尚

发行时间:2015年07月31日

专辑语种:音乐专辑

    尚·马龙是一位来自比利时音乐王国、毕业于柏克莱大学音乐学院、在欧洲享有盛誉的流行钢琴家,他的拥护者遍及北欧、意大利、北美、日本、新加坡、中国。被誉为新世纪十大音乐大师之一。尚·马龙的钢琴具有难以捉摸又令人在瞬间入迷特质,既有古典的庄重、又有新世纪乐风的人情味,从他率直的落键更透露男性内敛的柔情。时而细雨润物,时而万马齐喑,时而如银河落九天之势,时而又复小楼昨夜听风雨之形。他的演奏风格同时受到德彪西(Debussy)这位革新派古典名家的影响极深,所以在他的演奏里不乏有七和弦与九和弦的装饰音出现,在某些精彩的乐段中尤其突出,使他的演奏显的炫丽无比。尚·马龙从不对任何乐派靠拢或怀有偏见,他认为心才是音乐真正的主人,在演奏会中,可以领教这位身怀学院派技巧的钢琴名家,用音乐和心与您的对话。

    在他的二十几年的音乐创作生涯创作了十余张CD:《真心日记》、《海底之心》、《真爱传奇》、《Piana & Sea》、《Ruisseaux Des Fagnes》等等。这些专集CD发行至全世界,充分体现了他超常的音“他拥有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时尚,拥有艾尔顿·约翰的华丽,拥有雅尼的演奏技巧与节奏,拥有安德烈·波切利的演唱质感,拥有罗伯特·威尔斯的激情与沸腾。他是自弹自唱的乐坛诗人。

    2010年, 尚·马龙先生在偶然的机会下听到中国著名“电子唱作人”尚雯婕的原创音乐,被其独特的电子风格及触及内心的唱法吸引,两人于2010年底首次合作了世博会比利时馆主题曲《我们的歌》,并开始成为音乐上合作无间的伙伴;四年间,尚·马龙先生陆续为尚雯婕制作了《love warrior 战》、《nightmare 魔》、《atypical 异类》、《小星星 the star》等多首经典作品;随着对尚雯婕原创音乐的不断了解, 尚·马龙产生了对其二次创作的灵感,开始尝试用钢琴来表达电子乐世界中的喜怒哀乐,他表示:“我喜欢Laure歌声中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也喜欢她独一无二的创作,她的旋律带给我无限的灵感,我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演绎这种喜爱。”。而当尚雯婕首次听到 尚·马龙二次创作的作品时,便情不自禁地即兴哼唱起来,并选择在最钟爱的《imagination 幻爱》中三次创作旋律,献声加持,两人联袂完成了全新气质的《imagination 幻爱》,惺惺相惜之举与艺术碰撞的火花令这首曲目格外古典唯美,令人动容。

    2014年, 尚·马龙先生正式签约成为BG Fashion黑金时尚旗下海外音乐家,并正式将历年来二次创作的“尚式电子”集结为《douze pieces de piano pour laure 关于尚雯婕的十二首钢琴曲》。谈及尚雯婕, 尚·马龙表示:“Laure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音乐中的她时而冷酷孤独,时而古灵精怪,时而光芒万丈,她写的旋律非常多元,可塑性很强,这次我也以Laure为灵感,创作了两首曲目。我认为用钢琴演绎电子乐的旋律、用我的思维演绎中国电子音乐人的原创作品,赋予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不同以往的气质,这种跨界的音乐魅力是无穷的。这张唱片将成为我的音乐作品中最珍贵的一份礼物,我想把它献给Laure、喜欢Laure的朋友、以及所有热爱音乐、向往爱与和平的朋友们。”

    更令人惊喜的是, 尚·马龙先生毫无保留地将全部创作乐谱公布于众,随唱片附赠,他表示这张唱片里收录的曲目都是尚雯婕历年作品中的经典佳作,也算是尚雯婕原创作品的精选回顾,相信喜欢尚雯婕的朋友会像他一样,希望能弹奏这些音乐;同时也希望喜欢钢琴演奏的朋友都能享受在这绝妙音符谱写的弦音世界里。

 

独家专访比利时著名钢琴家尚·马龙:
会将四川彝族音乐元素融入创作

 

(封面新闻讯 记者陈荷)当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遇上西洋乐,会产生怎样的碰撞?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一位来自比利时的钢琴家担纲侗族大歌《让世界听见黎平》的钢琴伴奏。既保持了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又融入了时代感。

这位钢琴家就是被当代乐迷称为“新世纪十大音乐大师之一”的尚·马龙(Jean-Francois Maljean),他毕业于柏克莱大学音乐学院,因卓越的音乐成就而享誉欧洲。近些年,尚·马龙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充满了浓厚兴趣,频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出。不仅如此,尚·马龙还与中国籍歌手开展了广泛合作。2010年,他就邀约尚雯婕共同创作并演唱了上海世博会比利时展馆主题曲《我们的歌》。

日前,尚·马龙来到了四川成都进行音乐交流。4月3日下午,华西都市报、封面传媒记者在报社对他进行了一次独家专访。舞台上,尚·马龙自信、潇洒,将节奏拿捏得恰如其分。

而在采访时,他幽默,健谈,还哼起了在四川甘孜采风时听到的《康定情歌》。尚·马龙告诉记者,今后他会关注四川的彝族音乐,将彝族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在一部跟关少数民族相关的电影中融入自己的音乐,或者在成都举办一场音乐会。”

中乐西渐

将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带到国外

2008年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尚·马龙在飞机上遇到几个比利时音乐爱好者,他们跟他说,“在中国贵州有很好的音乐,你要不去看一下。”尚·马龙顿时来了兴趣,立马买了一张飞机票,义无反顾就飞去了贵州肇兴,而后还去了凯里等地。

在贵州,能歌善舞的侗族老百姓给尚·马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当时主要到处走走,去采风,将侗族当地的村民,歌唱家所唱的原生态歌曲录下来带回比利时。然后反复地揣摩与欣赏,以此获取音乐灵感,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

当谈到中西方音乐的差异时,尚·马龙连称,当然有很多不同。“中国有很多民歌、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国音乐特别注重旋律性,在演唱或者演奏时,喜欢加很多高音。而在乐器方面,中国的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我之前从来没有在欧洲看到过。”

将中国少数民族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当中,中西方的碰撞产生了火花。尚·马龙此后频频受邀到瑞士、捷克、匈牙利等国家进行交流,参加了很多音乐活动,由此,将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带了出去。“我很想将这些中国特有的音乐带给国外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尚·马龙还打了个比方,“这个过程就像是煮菜做饭一样,将不同的‘菜品’组合在一起,再把这盘菜端给欧洲人。”

除了侗族音乐,尚·马龙还对蒙古族、藏族、布依族的音乐有所接触和了解,在他看来,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各有各的特点。“都不一样,像苗族就很擅长跳舞,藏族的音乐特别原生态,蒙古族的‘呼麦’非常特别。”尚·马龙特地举了例子进行说明。

此前,尚·马龙还去过四川阿坝,甘孜等地采风。“我们做了很久的车到寨子里。”四川少数民族的音乐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知道旋律,但是不清楚具体是哪一首歌曲。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康定情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儿....”随即,尚·马龙哼起了这段熟悉的旋律。尚·马龙还表示,今后还会关注四川的彝族音乐,将彝族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在一部跟关少数民族相关的电影中融入自己的音乐,或者在成都举办一场音乐会,如果能以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就更好了。”

 

 

评价同行

“郎朗、李云迪都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

尚·马龙走过的路与很多音乐家类似。他从六岁开始学习乐器,很小的时候就一心想要成为音乐家。“刚开始的时候,跟着乐队到洛杉矶、加拿大等地演出。后来,年纪稍长之后,再转型做的钢琴家。”

在尚·马龙二十多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共创作了十余张CD,包括《真心日记》、《海底之心》、《真爱传奇》、《Piana & Sea》、《Ruisseaux Des Fagnes》等等。这些专集CD发行至全世界,充分体现了他超常的音乐天赋和对乐曲的内涵非凡感悟力。

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是满满的付出,平日里,尚·马龙如果没什么事,一般会在工作室里泡上一整天。“忙的话,每天还是要保证1-2个小时的练习时间。”每天长时间的练习,尚·马龙也并未觉得枯燥,“总感觉弹琴的时间不够用。”

尚·马龙还分享了一些他的创作心得,“其实,很多创作都是机缘巧合,在成为一个作曲家之前,我首先是一个钢琴家。有时候我坐在钢琴前,会随手将弹的一些曲调记录下来,并没有说是抱着明确的目的去弹。在创作的时候,会将之前的积累给串联起来。”

在中国,郎朗、李云迪是家喻户晓的钢琴家,谈到中国同行,尚·马龙作了一番非常客观的评价,“郎朗、李云迪都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据我所知,中国的钢琴家更多的是偏好古典一点,虽然我是弹古典出身,但是也希望吸收很多新音乐的元素,所以我更偏流行一些。总的来说,我们处在不同的领域当中。”

日前,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主办的“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采访活动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因为工作原因,来过成都多次的尚·马龙也向记者推荐起他心目中文化地标,“当然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胖乎乎的,看上去非常可爱,我特别喜欢!比利时也有成都过去的熊猫,我记得名字叫“好好”,它的父亲是‘灵灵”,母亲是“华美”。“

尚·马龙还打趣道,“我女儿也很爱熊猫,每次到成都我都跟我女儿说要带一只熊猫回去给她,她每次都信以为真,非常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