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环球音乐家访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第一位亚裔钢琴教授刘孟捷
2019-07-01 12:21:00 发表 | 来源:环球音乐工作室

   那年他仅14岁,万人瞩目下,来到美国著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进修钢琴表演。15岁便登上了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在校间获得过多次重量级国际钢琴大赛冠军。21岁那年,因钢琴大师安德鲁·瓦兹(André Watts)缺席,他代替大师完成了整场音乐会。好消息不胫而走,加上媒体的高度称赞,那一夜后,他站在了星光下,找到了本就属于自己的舞台。

   祸福相依, 人生如昼夜交替。一场突如其来的罕见急病后,在钢琴演奏事业上拥有锦绣前程的刘孟捷,一脚踏进了鬼门关,一手死死的扣在了黑白键上。在与病魔抵抗的时候, 他的体重只剩下不到30公斤。医生宣判:他将永远不可能再弹钢琴。他食指被装入钢钉,永远成弯曲状,无名指和小指因为肌腱锻炼,永远做不到向上抬起的动作。

   拼一口气,点一盏灯,灯在,人在。时过境迁,他早已放下了年轻时的荣耀与得失,慢慢地把手放在了琴键上,深吸一口气,随着第一个音的落下,灯尖上的艳火点燃了昼夜之间,点燃了过往尘灰,点燃了被拖延的才华。那一夜,他只为自己弹奏。随着最后一个音的渐渐远去,那黑暗之夜,被照五彩缤纷。

 

本期嘉宾

刘孟捷
 

   荣获艾维理费雪职业大赏(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钢琴家刘孟捷,于1993年以柯蒂斯音乐学院学生之姿,代替钢琴大师安德烈.瓦兹(André Watts)于费城音乐厅演出。这个完美的演出,让刘孟捷首度登上费城当地的新闻头条,赢得许多高度的讚赏。成功演出之后,一场场大型的音乐会邀约接踵而来,包括华盛顿肯尼迪中心的演出、费城的巨星系列音乐会,以及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蓄势待发的刘孟捷,其实早已是一位有许多演出经验与磨练的钢琴家,于1987年,即已登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1991年受邀与纽约少年交响乐团同台演出。

 

   刘孟捷的演奏事业正值蒸蒸日上时,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罕见疾病中断,亢奋的免疫系统侵蚀了他全身的肌肉、皮肤、关节和心脏等组织。在住院一年多期间,历经瘫痪、全身无法动弹等状况的刘孟捷,也让医生一度认为他活下来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使能侥幸存活,也不可能继续他的钢琴演奏生涯。但刘孟捷凭着坚毅的决心与严酷的物理治疗,通过重重考验,奇蹟似的恢覆健康,并继续活跃在他的演奏舞台上。浴火重生之后,刘孟捷以独奏家的姿态重返舞台,除举办个人钢琴独奏会外,也与许多知名指挥和乐团交流,合作对象包含: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 (Christoph Eschenbach)、古斯塔夫.杜达美 (Gustavo Dudamel)、艾伦.吉伯特 (Alan Gilbert) 等大师。

 

   2002年,刘孟捷获颁艾维理费雪职业大奖(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及费城音乐基金会职业成就奖(Philadelphia Musical Fund Society Career Advancement Award),再度肯定他对音乐的执着与专业水准。2008年,刘孟捷也获选为第四十六届十大杰出青年,肯定他在音乐艺术上的成就。刘孟捷的演奏事业相当活跃,除在美国各大城市演出之外,更遍布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大陆、英国、法国、西班牙、保加利亚、委内瑞拉、纽西兰、澳大利亚等地。此外,刘孟捷亦十分热衷室内乐演出,与北美、欧洲、澳洲和亚洲许多音乐家多有合作,其中包含知名华人音乐家,如李心草、林昭亮、胡乃元、曾耿元等大师合作演出。

 

   刘孟捷时常受邀参与世界各地的音乐节,并与各国知名音乐家与室内乐团合作演出,如:小提琴家-阿胥肯纳吉 (Shmuel Ashkenasi)、詹姆士.巴士威尔 (James Buswell)、温迪.华纳 (Wendy Warner)、大提琴家-大卫.索耶 (David Soyer)、伯纳德.格林豪斯 (Bernard Greenhouse),以及巴洛米欧 (Borromeo String Quartet)和圣劳伦斯 (St. Lawrence String Quartet)弦乐四重奏。除了与音乐相关的演出之外,刘孟捷也曾与舞蹈巨星-米夏.巴瑞希尼可夫 (Mikhail Baryshnikov) 和白橡木舞蹈计划等,积极参与跨领域的表演艺术演出。刘孟捷的现场音乐会,时常被电台频道转拨;台湾的电视台也曾将刘孟捷人生故事作成特辑播出。

 

   近年来,刘孟捷的演出足迹,除了曾完整演出录製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外,也于2012-15年完整演出录製布拉姆斯全系列钢琴独奏作品;与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录製了贝多芬第四号与第五号钢琴协奏曲,于台湾发行;2014年底,与北京紫禁城室内乐团合作;2015年与知名中提琴家李腾,合作录製全新专辑「1938」;2016年,首次与国立台湾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刘孟捷积极努力的分享音乐,由衷的期许,藉由音乐,带给社会一股祥和正面的能量。

 

 

   刘孟捷出生于台湾高雄,曾就读于高雄盐埕国小及台北师大附中国中部音乐班,师李金里老师及宋允鹏教授。13岁获台湾区音乐比赛少年组第一名,14岁获得亚太少年钢琴大赛冠军,立刻受到台湾及国际乐坛的瞩目。刘孟捷随即负笈柯蒂斯音乐学院,跟随Jorge Bolet、Claude Frank及Eleanor Sokoloff等大师学习。16岁时荣获米耶克兹洛孟兹钢琴比赛(Mieczyslaw Munz Competition)以及史特拉汶斯基分龄国际大赛(Stravinsky Competition)首奖。

 

   除拓展演奏事业外,刘孟捷在教育传承上也相当顷心顷力,其教学也深获学生们的推崇与肯定。自1993年开始任教于柯蒂斯音乐院,他同时担任过十多年的室内乐演奏教研部主任;2006年受邀至芝加哥罗斯福大学 (Roosevelt University)担任钢琴教授;在2014年秋天加入新英格兰音乐学院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的师资阵容。刘孟捷于2009年加入芝加哥独奏家乐集 (Chicago Chamber Musicians),担任音乐总监一职,其演出被《芝加哥古典乐评》讚誉为「完美无瑕,周衍且均衡的钢琴演奏」。

 


 

01

百忙之中,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邀请。我们特别想了解一下您在世界著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的传奇经历?

   柯蒂斯音乐学院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有着“独奏家摇篮”的美誉。在这里我经过八年的训练,对学校教学宗旨和体系的了解让我在教学上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应该说能够在这里当老师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在1993年因为一个巧合,我选择了留校当老师。其实按道理,那年毕业后我应该去读研究生。但刚好在毕业之前的一个礼拜,因为钢琴家安德烈.瓦茲(André Watts)临时因病缺席,我有了一个代打的机会。整个音乐会也是进展非常顺利并引起了乐坛和媒体的很大关注。因此我的老师们包括加里·格拉夫曼(小编加注:英文Gary Graffman,朗朗,王羽佳,张昊辰的恩师之一)都劝我不用去读研究生了。对于演奏家来讲,其实最主要就是演奏机会。也是由于那次代打的成功和格拉夫曼老师的引荐,我有了很多的演奏机会。所以我那年(1993年)就开始了忙碌的表演,并且格拉夫曼提供给我一个在学校任教的机会。那时候在学校任教也不是直接就当钢琴老师,我那时候还很年轻,刚好有一位年长的老师担任伴奏系的主任,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钢琴家。他那时候得了非常严重的忧郁症,因此最后没有办法上班,后来格拉夫曼就聘请我来代替他的岗位。那时候感觉自己的责任还是很大的。除了本职工作要教钢琴主修学生的大班课,同时还要教管弦系学生的室内乐演奏课。期间也给很钢琴主修的学生辅导一对一专业课。所以在那几年不管是管弦系还是钢琴系学生,不管是辅修还是主修,其实我都有参与管理和教学。格拉夫曼对我的贡献和能力也给予了肯定和信任。在他非常忙碌的时候,我也帮他教过很多著名的钢琴家,比如郎朗和王羽佳这两位钢琴家。到2006年的时候,学校的校长才请我当钢琴系的正式教授。


 

02

刘老师作为柯蒂斯音乐学院唯一的亚裔钢琴老师,您当时的压力感是什么样子?  

   要培养新一代钢琴家,当然会有压力,但是在某方面也时一种责任感。自己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把他们带好。因为每天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每一天的压力其实也是积极的动力。我这个人比较抗压,也比较乐观,喜欢接受挑战。

03

刚才您提到代打,很多有名的钢琴家都是代打出名。那实际上就是说,在水平上他们已经可以和大师相互切磋,只是需要有一个契机对吗?

   因为本来音乐界机会就没有很多。有时候真的是靠运气。通过代打成名时一种巧合,也是对我们平时努力练琴及热爱音乐的验证和肯定。因为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胆量,也没有整套的曲目准备,在意外来临的时候,我们要有临危不惧的能力。我那个时候代打的是整场的独奏会,这样一次大型的演出机会也是很难得的。在安德烈·瓦茲音乐会开始的前三个小时,校长的秘书接到他因胃痛无法出演的电话,于是问了许多柯蒂斯有才华的钢琴系学生,但他们都没敢上去。那时候我很有信心说我可以,也没有顾虑太多,我就去了。郎朗和王羽佳也是因为代打出名,他们都是很努力的钢琴家。我也很感激我的学校能为学生提供这么好的机会。

04

1993年您在柯蒂斯任教20多年, 然后2014年又被邀请到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任教,在这么多年职教生涯里,肯定接触过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我们这个学院有世界上最好的学生。80年代的音乐界还是犹太人的天下,后来好多韩国学生和日本学生也逐渐崛起。2000年中国学生开始涌现的更多,在我教学的这几年,来自亚洲的小孩子还是非常厉害,现在的学生也是亚洲孩子居多。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会影响到小孩子学琴,每个国家的小孩子都有不一样的习惯和特点。所以我们教学久了也会在社会学方面有一些体会,比如社会跟文化怎么影响一个孩子的学琴发展和音乐发展。我们国内比较重视从小培养技能,所以在技术上小孩会特别强。但有时候你也会发现,音乐并没有长在他骨头里。等他再长大一点的时候,弹琴变成负担。这样导致他们并不是因为真正的热爱音乐而去弹琴。然后那些美国以及欧洲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他们给孩子一定的成长自由度,所以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由内而发。他们的成长过程跟中国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脑力开发的年龄段也都会不一样,这也是教学中很有趣的地方。我也是每年在选拔小孩子上有新的感想,比如说我们怎样去看他的特点,如何预估他们10年后会不会真的成为钢琴家。再举个例子,日本的孩子弹琴会像他们的文化一样比较拘谨。由于现在信息时代,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也能学习到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和特点。

05

在音乐专业的道路里,我想替无数学生,家长和老师问一句:一个成功的音乐家,天赋和努力各占多少?

   每个音乐家的志向不是一样的,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音乐圈不大, 但是可做的事情很多,我们在音乐圈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能能找到一个自己很喜欢的职位,肯定要靠一定的努力才会有一个独特的机会落到我们的身上。但天赋在某方面也很重要。如果你没有天赋,你可能不会很透彻的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如果对音乐没有很好的理解,你做这个行业会很痛苦。现在的竞争力很强,一定要靠某种实力,这种实力说的就是天赋,你对音乐有一个直觉,音乐就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你对他就是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就像有人学习了音乐很久,但他不了解音乐到底是在讲什么。所以如果要成为专业演奏家是同时需要天赋和后天的努力。 

06

除了天赋和勤奋以外,在您见过的世界各地的钢琴家里,他们身上有什么共性吗?

   他们的共性就是对音乐的好奇心,不会厌倦。很成功的音乐家不会去抱怨一天工作9个小时甚至更长。他们一天到晚都在工作,都会觉得很高兴。这就是灵性,就是对音乐的兴趣。除了天赋,还要爱音乐,比如痴迷到忘记吃饭,对他来说都OK。

在多伦多演出

07

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学琴的时候都能找到非常优秀的老师,老师找不好会很影响自己以后的音乐之路,如何辨别好老师,您有什么样的意见给家长?

   有远见的家长会不惜任何代价去找好老师,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那什么算是好老师。不一定所有好老师都一定是演奏家,或者大学教授。好老师定义是,刚好对学生当时的状况很了解并且很有兴趣去帮助。好老师应该定义于愿意培养并开发学生潜力,愿意不惜任何时间代价去帮助学生,并且会把学生 引荐到更高级别的老师手里。家长可能会去音乐学院找专业性特别强的老师,他们可能是学院里最好的老师,但他不一定是对这个小孩子最有帮助的老师。小孩子有的时候需要的不是最好的知识,而是最有耐心的老师。很多大牌的老师不一定愿意去解决很基础的问题,这样对小孩子来讲,并不算是最适合他的老师。好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传递给孩子很多正能量。有些老师比较严,当然也要取决于学生的底蕴和学生的抗压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在网站上找到到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第一,自己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第二,也可以对老师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所以在基础技术上,我们不需要有太大的担心,最重要的是如何去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08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像流行音乐,好与坏更加容易区分。除了多听以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大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打个比方,我们看篮球比赛时,很难从专业的角度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但是看的时间久了,难免就会理解出一些东西。你发现有些人做了一些你做不到的动作,就会觉得这个人好厉害。这并不是课本上教你的“他很厉害”,这是自己因为看久了的直觉。古典音乐也是一样的,因为它会触动到内心。流行乐是相对表面的音乐,有些人认为是因为歌词打动了我们。但是真正很高级的古典音乐,就静静地聆听也会打动到你。我们以前读诗的时候,就是在念字。 随着阅历的增长,有些时候你会突然想起这句诗,然后想到我们跟诗人经历了同样的事情。年纪大的人懂得欣赏古典音乐。因为懂得那个情景所以更能进入那个情景。很多非音乐专业人士也会听音乐会,读得懂音乐。真正好的音乐是共通的,是没有国界的,是宇宙性的。即使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我们隔着很远的距离和年代,这也并不会让我们对古典音乐产生理解障碍。

 
 

09

当今社会,有很多形式把古典音乐娱乐化,以包装音乐家或者音乐形式来吸引眼球,您是怎么看的?

   古典音乐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关注是一定会有娱乐化的一部分。这不是不好,在我看来,所有行业都要找到与社会的切入点,才能不会被时代淘汰。如果一件事情的专业性太强,会慢慢的消失。 所以这一群使古典音乐娱乐化的人确实为古典音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只不过我们要分辨的是:这种形式只是一个切入点,把观众引入古典音乐。古典为什么会叫古典,它是需要时间去慢慢的品味。

10

您在24岁时得了一场罕见的病。在被宣告生命可能无法延续,您奇迹般康复,之后又被断言无法再登上舞台,但又一次次重返舞台。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死转瞬,大起大落。对于我来说,往往暴风雨后并不是彩虹,暴风雨后还是无数场暴风雨,可能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彩虹,成功的人只是习惯了暴风雨罢了。这无数个黑夜里,我们想知道您和您自己有过什么样的对话?

   我生病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可以战胜病魔,还可以康复后重返舞台。我在那个时候也是很气馁,按不动钢琴的键,身体很虚弱。那两年,我从来没想过将来能再弹钢琴。那些时候有好多人也问我要不要转作曲专业,放弃音乐演奏这条路,甚至也有人提议让我回台湾去教英语。古典音乐对我来说有一种魔力,我当时就是坚持,很简单地为了开心而去弹琴,并没有在乎他人对我的眼光。我差不多用了3年的时间坚持复健训练,这才让我慢慢地感觉到自己可以继续弹琴。我出院的时候也是因为格拉夫曼的鼓舞,劝导我继续教学生做出能做的贡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示范很奇怪,所以我也是一点一点的恢复练琴。世界上有很多人会告诉你有些事情你不可能做到,但是出于我对古典乐的痴迷和念念不忘,还是最终一点一点把它攻克。毅力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我对音乐的狂热促使我再次走上舞台。小的时候爸爸常常会买给我很多哲学方面的书,所以从小对哲学很感兴趣,也读过很多作品。我生病的时候,很多哲学思想帮助我渡过人生难关。

 

11

在未来的表演和教学生涯里,您对自己有着什么样的期待?

   如果让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一样普及肯定是做不到的。因为古典音乐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需要做很多的功课。流行音乐的组成部分会简单些,简单的旋律和歌词会很快吸引到所有人。但好的古典音乐会给人们带来和流行音乐不一样的感受,是在更深层面上和音乐打交道。能沉淀下来并流传下来的流行音乐还是会比古典音乐少很多。所以从某种角度说,古典音乐更加流行。在以后,我会通过自己的更多的演奏来展现古典,传播古典。

12

上一期翟耀光问: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一次,你还会选择音乐的道路吗?

   表演和教学是两回事。教学上,我们当然希望青出于蓝胜于蓝。表演上,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演出机会,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古典音乐传递下去。自己也是对古典音乐拥有很大的责任心,因为它对整个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环球音乐工作室给所有音乐家提供一个平台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希望大家都有机会认识对方,所以请为下一期嘉宾提出一个问题(题材不限)?

   你在音乐路上领悟的道理,是如何给非音乐专业的人带来帮助和指引的?

 
 

 

欢迎关注 环球音乐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
Universal Music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