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中国近代音乐奠基人黄自诞辰115周年
2019-03-23 00:50:00 发表 | 来源:邮文博览
黄自诞辰115周年

黄自诞辰115周年

黄自诞辰115周年

 

323日是中国近代音乐奠基人黄自115周年诞辰日。黄自是我国在美国大学音乐学院获得音乐学士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位职业作曲家,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19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1929年,黄自学成后回国任教。翌年,应上海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校长萧友梅之邀任教务主任和教授之职。在国立音专初创时期,黄自先生是理论作曲组唯一的专任教员,他教的专业课多达11门,还要同时教音乐史和领略法两门共同课。同时,他更关注的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在这一领域,黄自先生毫无疑问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大师。在1930年代,他最早较为规范系统地运用和声手法来进行音乐创作。把西洋调式与中国民族调式结合起来以及对民族音乐的探索尝试是黄自一生的工作。他经常引用中国的传统音乐曲调,把它们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使西洋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元素充分融合。黄自在使用了国外的教材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后,认为我们不能再完全使用西方的教材,必须编写自己的音乐理论教材。1933年, 6月,黄自与应尚能、韦瀚章、张玉珍合编《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至193510月共出版六册,黄自共撰文54篇,负责全书的设计和编订。他为这套教材呕心沥血,写了72讲“欣赏”,谱了28首歌曲。其中不乏名作如《踏雪寻梅》《花非花》这样的名作。

1937年,黄自辞去教务主任一职,于教学之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和声学》与《音乐史》两部著作的写作中去。“八·一三”后,上海沦为孤岛。音专师生纷纷去内地工作,黄自也随时有被日本特务逮捕的危险(因其写过《抗日歌》)。左冀文艺界曾一再动员黄自到大后方参加抗战音乐工作,但黄自又不忍撇下妻儿老小,始终举棋不定。193848日,没等黄自作出决定,便染上伤寒病住进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住院后几次出现肠出血,由于病势危急加之抢救不及,59日上午7时,黄自离开了人世,遗有一子二女,子德音九岁,长女惠音四岁,幼女祖庚生甫九月。临终前黄自对其夫人汪颐年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快去请医生来,我不能就此死去,还有半部音乐史没有写完呢!”

黄自去世后,田汉在追悼会上发表演说,指出:“黄自是最有青年气的音乐家,他学习音乐的动机是为国家和民族,和一般的学院派音乐家不同。”还说:“三年来自聂耳、王光祈之死到黄自先生的去世,是音乐界一个大的损失。”郭沫若在张曙牺牲后曾作挽联纪念黄自、聂耳、张曙。郭沫若的挽联如下:黄自死于病,聂耳死于海,张曙死于敌机轰炸,重责寄我辈肩头,风云继起!抗敌歌在前,大路歌在后,洪波歌在圣战时期,壮声破敌奴胆寒,豪杰其兴!在哀悼黄自的追思会中,由张昊作词、陈田鹤作曲的《悼今吾宗师》(合唱与管弦乐)表达了弟子们对恩师的衷心哀悼:“先生此去何匆匆,抛下了半篇残著,无数新声犹待谱,满腔曲调埋终古。”

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他完成了《和声学》的写作,1937年底全力编写,完成《和声学》讲稿38讲,未经出版。这部书稿是黄自多年教学实践的结晶,是一本欧洲体系的传统和声学,并没有专门论述民族调式的和声,但书稿中已经注意到和声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切于实用的和声规律,也总结了民歌体旋律配置和声的特殊规律,以及中国作曲家为民族音调配置和声的一些经验。

黄自对于发展与创作我国的传统民乐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我国的音乐也必须尽快发展起来,但是不能全部照抄照搬西方的音乐作品,我国的音乐并不是能完全使用西方的五声音乐就可做成, 这需要将中华民族的精神融入西方作曲技术中才能创作出来。 黄自认为西方音乐也有不好的地方,在这方面要有针对性的接收,对于我国的新音乐要有选择的借鉴与排斥,在发展东方的音乐时可以吸收那些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对我国的旧乐与民谣进行改进,这样我们也就能够发展我们的民族化新音乐了。

黄自对于创造和发展新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族音乐有着自己鲜明的见解和抱负:“我们要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中国的新音乐决不是抄袭外国作品,或如西洋人用五声音乐作旋律的骨干便可以作成的,它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西洋音乐并不全是好的, 我们须严加选择,那些坏的我们应当排斥,而好的不妨多多借重,总之,我们现在所要的是西洋好的音乐的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 黄自曾在《音乐的欣赏》一文中讲道:“作曲家作一曲,必定有所感于心,故发为音。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他必定无意中将自己的个性和盘托出。我们如其能知作曲家的生平、性格及其所已作此曲之理由,那么我们于他的作品,当可以有较深的欣赏。”

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保存着黄自手稿资料3000多页,其中《和声学》达好几百页。黄自先生刻苦的奋斗,广博的学识,强烈的民族自尊,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认真负责、循循善诱的教学精神,高度的责任感,用钱仁康先生的一句话说:“黄自,本世纪华人音乐创作史上的一代宗师。”其弟子贺绿汀曾给予黄自先生的创作以极高的评价和地位,他认为“黄自的作品已经指示出新中国音乐的方向”,“他的功绩跟俄国的格林卡一样。 ”

巨匠简介

黄自诞辰115周年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1926年入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一生留下了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等多种体裁形式的90多首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