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沈湘先生?
2018-05-06 14:17:00 发表 | 来源:人民网
近日,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了“传承声乐艺术经典,展现中国乐派魅力——纪念沈湘先生学术研讨会”。年逾九旬、桃李满天下的声乐教育家郭淑珍,年逾八旬的歌唱家李光曦、胡宝善,已过古稀之年的金铁霖、李谷一、许镜清以及正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歌唱家丁毅等近20位老中青三代音乐工作者,从祖国的天南海北汇聚到北京。

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介绍说,2016年,学校在北京市教委支持下成立“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倡导和树立“中国声乐学派”;2017年,学校获批成为“一流学科——中国声乐”建设高校。此次研讨会,是中国声乐领域又一次重大学术研讨与艺术交流活动,是推动“中国声乐”成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大举措。

5月4日晚,在保利剧院上演的“仰望高峰 讴歌新时代——向沈湘先生致敬纪念音乐会”上,程志、殷秀梅、关牧村、丁毅、刘和刚等54位老中青三代歌唱家携手百人合唱团深情演唱了《老师我想你》,用真挚的歌声和情感向已经辞世25年的中国声乐泰斗沈湘先生表达了缅怀之情。

研讨会和音乐会活动旨在向德艺双馨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沈湘先生致敬的同时,全面展示中国声乐在长期理论梳理、艺术实践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树立和弘扬“中国声乐学派”。研讨会上,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等围绕“沈湘艺术实践及教学”、“中国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声乐学派的建设与发展”等相关议题,探讨了中国声乐领域最受关注的主题,并为中国声乐建设献计献策。

沈湘先生在中国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方面,有着强大的凝聚力。研讨会上,郭淑珍回忆说,自己从小喜欢戏曲,17岁的时候每周都和一群朋友去沈湘家里听唱片,他家里的唱片多得数不清。李光曦记得,当年一个月工资120元的沈湘竟然出30元的天价向归国人员购买外国唱片。他的学生们口耳相传:学校资料室找不到的音乐资料,可以去沈湘先生家里找找。

谈起老师的点滴往事,郭淑珍难掩激动之情。“不管是不是他的学生,只要遇到可造之材,他都会无差别地对待并因材施教。沈湘不墨守成规、视野开阔,他带领学生从曲艺、鼓艺中汲取营养,对于国外的歌唱家密切关注。我从国外演出一回来,他就问有没有带回唱片。”

回忆起沈湘先生,李谷一充满感激之情。1968年经过自己的老师、也是沈湘先生的学生金铁霖的介绍,她每年都跟着沈湘上课。“我的发音位置、气息和声带等的调整都是在沈湘老师的指导下形成的。”

“后来,我出国演出,常有人来问是什么唱法。我说这是民族唱法,他们又追问是哪个民族,这实在是让人有些回答不上来。”李谷一说,“中国民族唱法”这个提法不科学,她赞同使用“中国声乐”。她认为中国声乐应该包括中国歌剧唱法、西洋唱法、民间唱法、民族唱法、戏曲唱法等。其中,仅戏曲唱法就超过上百种,是个很了不起的艺术宝库。在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马秋华看来,“中国声乐”的提法比“中国唱法”更好。“在中国声乐建设中,重点是科学体现民族风格的多样性,同时使创作出来的作品对民族风格的体现活灵活现。”

王黎光表示,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开端,以“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为抓手,继续从历史渊源、文化传承、艺术实践及理论依据四个方面,系统推进“中国声乐”学科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理论研究、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建设工作。“我们将不懈努力,使‘中国声乐学派’成为继意大利、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之后重要的东方声乐艺术学派,从而带动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等支撑学科的全面发展,构建起完善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推动中国音乐学院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人民网 记者林露)

 

 

沈湘教授1921年生于天津,从小喜好歌唱,四十年代同时考入圣约翰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和国立音专声乐系,多次开个人演唱会,当时被誉为“中国的卡鲁索”。从五十年代开始直到1993年去世,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声乐教学当中,先后培养了郭淑珍(女高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金铁林(男高音,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殷秀梅(女高音,国家一级演员)、程志(男高音,国家一级演员)、关牧村(女中音,国家一级演员)、梁宁(女中音,1984年芬兰米丽亚姆· 海林国际声乐比赛女声组第一名)、迪里拜尔(花腔女高音,1984年芬兰米丽亚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女声组第二名)、刘跃(男低音,荷兰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范竞马(男高音,美国露莎庞塞莱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程达(男中音,德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黑海涛(男高音,意大利马里奥·莫纳柯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等音乐人才。同一位声乐教师的男女高低5个声部的学生在国际声乐比赛上获大奖,这在国际声乐界也是罕见的。“沈湘现象”在国际声乐界被公认为是世界音乐界的奇迹。他们称赞道:中国具有世界一流的声乐教授,具有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从八十年代开始,沈湘多次被欧美邀请做国际声乐大赛的评委并举办国际声乐大师班..............

沈湘现象

“沈湘现象”是世界音乐界的奇迹


沈湘教授曾为我国培养出了至今仍然活跃在国际、国内音乐舞台上,深受听众欢迎的歌唱家迪里拜尔、梁宁、黑海涛(1991年意大利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邓桂萍(旅美女高音歌唱家)、范竞马(1988年美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杨宏基、彭丽媛、程志、殷秀梅、关牧村等,在声乐教育界已取得了骄人成绩的著名声乐教授郭淑珍、金铁霖,也出自沈湘教授门下。“沈湘现象”在国际声乐界被公认为世界音乐界的奇迹,他们赞扬道:中国具有世界一流的声乐教授,具有世界级的音乐大师。

夫人是沈湘教授的得力助手

沈湘先生在大学的专业是英国文学,同时兼修声乐,这一点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而正是深厚的语言基础使沈先生在辅导学生的歌剧演唱发音上非常到位。

在沈先生的声乐教育事业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得力助手就是沈湘的夫人李晋玮,这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对学生在声音方面进行了许多教学补充,也正因此使得沈湘先生在声乐教育领域中创下奇迹般的辉煌。在这次音乐会遴选曲目时,作为艺术总监的李晋玮再次针对沈先生的教育特点,为每个参加演出的独唱演员选择了体现自身条件的声乐作品。


名师高徒

范竞马:他是地道的唱片收藏家

旅美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多年来活跃在海外歌剧舞台,曾在四十余部歌剧、交响乐及宗教曲目中担纲男主角。范竞马说:“印象最深的是和他一起整理他的那些宝贝唱片,沈湘教授是个地道的唱片收藏家,每当擦拭整理或拿出来听一听的时候,他就有像孩子般的满足与快乐!”

殷秀梅:他教学总力求完美

殷秀梅回忆说,沈湘教授在给她上课时,非常认真地听她声音的变化,因为殷秀梅嗓音条件非常好,有时即使唱出了不正确的声音,在旁人听来也还是好听的,但这逃不过大师敏感的耳朵。

殷秀梅在本次音乐会上选择了大气磅礴的《长江之歌》和脍炙人口的《桑塔露琪亚》等。

程志:他在病床前为我们上课

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程志说:“沈老师特别的随和,把我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经常留大家在家里吃饭。沈老师的心脏病一直很严重,我们这几个后来跟沈老师学习的学生几乎都曾在沈老师的病床边上过课。”在音乐会上程志将演唱《乡音乡情》和悠远空灵的《牧歌》等。

黑海涛:他把农家娃培养成教授

男高音歌唱家黑海涛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副教授,他与沈湘的师生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黑海涛的哥哥黑海峰曾是沈湘教授极为器重的学生,后来黑海峰发生了意外,他的离去令沈湘教授痛心不已。数年以后,沈湘教授又收下了还是农家男孩的黑海涛,在沈湘教授的倾心栽培下,他最终两次夺得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提起往事,黑海涛说沈湘教授收像他这样对音乐一片空白的学生是一次破例,是沈湘教授成就了他。

 


 

丁毅

回忆恩师,丁毅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博大的胸怀和对学生的无私帮助。1988年,丁毅作为西安音乐学院教师在中央音乐学院研修班进修。他热切希望能跟随声望极高的沈湘学习,却不敢直接开口向先生拜师。某天,借助熟人的引见,他在中央音乐学院见到了下课准备回家的沈湘。一听引荐人介绍时说到“男高音”三个字,爱才的沈湘顿时对眼前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兴趣。当时中国的音乐教育中,好的男高音非常难得。自身就是男高音声部的沈湘非常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好的男高音人才。他忘记了自己要回家的事情,锁车一挥手就说:“上楼,到琴房听听去。”在紧张中唱完了一段莫扎特的咏叹调,又在煎熬中等待了几天,丁毅终于在电话中得到了先生让他“进门”的决定,兴奋之余感觉如做梦一般。第一节课,沈湘就给丁毅留了几大张的“作业”,直接指着上面的外文问他:“能看懂吧,回去好好准备!”上课前还嘱咐丁毅:“你把《弄臣》《茶花女》两部歌剧一定要弄出来。”当时丁毅还不明白为什么非得是这两部歌剧,后来,他初登国际舞台就分别演出了这两部歌剧。那时他才明白,早在收他为徒的第一天,老师就清楚地知道,他的声音是演这两部歌剧的材料。

在拜沈湘为师前,关牧村已是红遍祖国大江南北的知名歌手。1984年,她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跟随沈湘学习。起初沈湘对是否收她还有顾虑,一是她已经有名气,沈湘担心,“她唱得好,是她本来就好,万一唱不好了,反而是我教坏了”;二是担心她经常有演出会耽误学习。对挑选学生有自己一套评判体系的沈湘还托人打听一圈:“关牧村人头好不好?”沈湘是天津人,“人头”即是人品的意思,在天赋与专业技能之外,他同时看重学生的人品如何。由于关牧村唱过施光南很多作品,如《打起手鼓唱起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了解她的施光南就给沈湘“支招”:“您就给她‘量体裁衣’。”沈湘在对关牧村的培养上颇下了一番功夫,第一年给她唱的都是“小歌”,如《花非花》以及国外许多小而精的艺术歌曲;第二年,同学们都开始唱歌剧选段等“大歌”,沈湘还是没有让她唱,还嘱咐她“别着急”;第三年,在全校汇报演出上,关牧村唱起歌剧《卡门》的选段,张口就把全校师生惊呆了,为此,中央音乐学院还专门针对此事开了一个教学研讨会。关牧村感慨地说,老师很少表扬学生,这让她不断知道自己还有欠缺,要不断努力做得更好。即便到了今天,她想起老师的时候,依然会鞭策自己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斯人虽去 余音不散

沈湘在世时,中央音乐学院流传这样一句话:“资料室查不到的就去问问沈老师。”丁毅回忆,每次走进老师的房间,满眼看到的都是书、光碟和一切跟音乐有关的资料,“他就是一本音乐活字典”。沈湘做音乐、做人、做事的胸怀与气度,一直影响着他的学生和与他有过接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