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艺术家的十年浩劫:小提琴家何东访谈
2017-07-10 21:15:26 发表 | 来源:中国小提琴网

何东先生在三十多年前演奏他创作的《黎家节日》(原名《黎家代表上北京》)。电台粤语部记者严九鼎近日采访了何东先生,制作了《艺术家的十年浩劫:小提琴家何东访谈》专辑。访谈介绍了何东的家世,成长经历,文革中的遭遇,以及名曲《黎家节日》的创作经过。
何东出身于广州一个音乐世家,儿时便有“岭南音乐神童”之称,其父何安东为中国知名音乐家。

何东从小耳濡目染的熏陶加上父亲的悉 心栽培,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功颇为扎实。何东10岁那年,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来广州演出,何安东前来看望老朋友,儿子亦随行。这是小何东第一次见到鼎鼎 大名的马思聪,他在前辈面前一本正经地拉了两首曲子,其中一首就是马思聪的《牧歌》,马听毕作了细心指点,又对何安东说:“这孩子不同凡响,你要好好培 养。”……



何东的父亲虽能传授予他对音乐境界的领悟,却也留给他一道浓重的命运阴影,因为父亲1957年被划为右派,导致何东在报考音乐学院时因“政审”而落第,于是转而求其次,何东进入了广州音专。不旋踵,文革风雷磅礴而至。何东记得上京“革命大串联”,他住进中央音乐学院接待站,他有心拜会前辈马思聪先生,然而见到的却是批斗“反动学术权威马思聪”的通告。


何东还闻说,马前辈被毒打,肋骨断裂,还被红卫兵勒令吃草,理由是他“姓马”!诸如此类,都在何东年轻的心中种下了太多的疑惧。


不多久,马思聪已带著满身伤痕投奔怒海,流寓美国;而中国另一位著名小提琴家杨秉荪正在北京半步桥监狱里关押……


1968年,何东被广州音专“校革委”分配到海南琼中县,这是全校下乡知青里最边远荒僻的去处。琼中位于五指山区的深处,举目尽是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琼中县城叫营根,是个小镇。这里有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大抵是一些乡村教师和县城的国家职工组成的,有排练即来,无事即散,不过他们都未曾听过小提琴,何东便改拉二胡,时时到四乡演出。


某日何东和一县干部聊天,说起自己的专业其实是拉小提琴,该干部说,记得六十年代初县机关工会买过一把小提琴,却没人会拉,现在都不知还在不在。于是去找,居然在蛛网层织的仓库角落找出来了。这琴不但蓬头垢面,更缺胳膊短腿,有几个小部件已失落了。何东自己动手,重新把琴装好……这个山中小镇亘古以来第一次听到了小提琴妙曼的乐音。其后,何东到村寨演出,黎苗山民对神奇的小提琴均十分喜爱,何东和这把土洋拼凑的小提琴,就成了宣传队的压轴节目。


故此,在琼中的艰辛岁月,对何东而言,是一种命运的淘洗。五指山荒莽而丰饶,猿啼鸟鸣,蕉风椰雨,这里有取之不尽的黎苗山歌和民间音乐,有憨厚淳朴的民风;这里没人去挑剔他的家庭出身,也没有在乎他去苦练那些违禁的“封资修”提琴曲。

何东在琼中患过黄疸性肝炎,体重一度仅得98市斤,他也不是完全脱产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农忙必得下乡参加劳动,工余还要为山民演出。何东回忆道:那段时光音乐就是他的一切,不管县城宿舍昏黄的灯光还是黎寨的茅寮摇曳的油灯,是音乐使他感到浩茫天地一片明亮。

终于,何东的乐声飘出了群山和丛林,海南民族歌舞团将他上调到海口市。


千锤万击出深山,厚积薄发的何东进入了他创作的高峰期,而《黎家节日》(当时曲名为《黎家代表上北京》)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他把小提琴从高分贝的革命 噪音里解救出来的,以奔放的琴弓,释放出被禁锢已久的音乐的灵性与生命。《黎家代表上北京》虽然不得不冠上略有政治色彩的曲名,但它确然是那个年代罕见 的、真正的音乐。直至今日,它仍是中国乐坛的保留曲目和小提琴教材……

文革四十年过去了,沈淀下来的是苦难和对民族浩劫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