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凤舞筝艺乐飞扬——访西安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樊艺凤
2015-07-01 17:26:00 发表 | 来源:《乐器》

 
 

陕西是中国筝文化的发源地,古语有云“筝,发源于秦,故称秦筝”。但在建国前,筝在陕西几近绝迹。于1956年创立的西安音乐学院筝专业学科,既承载着秦筝千年的历史厚重,亦担负着复兴“真秦之声”的责任。半个世纪,在秦筝流派领军人物周延甲先生的带领下,几代教师努力耕耘,秉承“秦筝归秦”的理念,在理论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作品的积淀等方面均有所建树,为业界所瞩目。
陕西风格筝曲以其善于抒情、善于渲染的独特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听众,并且成为艺术院校教学及全国重大赛事的必弹曲目。1983年创刊的《秦筝》是目前国内筝专业唯一的学术刊物,至今已发行30余期。近几年出版的论著有《秦筝史话》、《秦筝曲论》、《秦筝文谱》、《周延甲筝曲集》、《陕西筝曲》等;策划举办的活动有陕西筝曲研修班、秦筝流派全国学术论坛等。2004年成立的秦筝艺术团多次参加省内外重大演出活动,更加大了这一专业的社会影响力,陕西筝派在当代的显要地位不断凸显。于秋高气爽的某日,记者访问了西安音乐学院秦筝艺术团团长,陕西秦筝学会会长,古筝演奏家,现为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樊艺风老师。
樊老师1989年获论文范文电视台“山城杯”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古筝青年组三等奖,之后于1990年、1994年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曾出访德国、法国、荷兰、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访问演出与文化交流,撰写发表论文多篇。樊老师长期精心致力于演奏与教学研究,其演奏技艺娴熟、演奏风格细腻而富有内涵,音乐表现具有较强感染力;其洽学态度严谨、博采众长。在演奏与教学理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次荣获园丁奖,所教授学生有多人在全国及省级比赛中获奖。
教学之余,樊老师还主持编辑出版西安音乐学院重点学科建设丛书《秦筝文谱》、《古筝考级曲编》,每年出版筝界唯一期刊物《秦筝》两期。近年来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筝与管弦乐协奏曲《骊宫怨》、为论文范文电视台国乐飘香栏目录播独奏节目,策划并组织筝乐和鸣、真秦之声、陕西筝曲研修班、陕西流派名家名曲、陕西流派全国学术论坛、周延甲作品音乐会等多场大型筝乐演出及交流活动,为推动陕西筝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记者:您从事古筝艺术多少年?聊聊古筝对您人生的影响
樊艺凤:我从事古筝艺术学习及教学研究30多年了。这件乐器成为我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我个人的追求和人生紧密相连。伴我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装点了我的豆蔻年华。筝也带给了我对音乐美的向往,与我一起步入了学院艺术殿堂。在西安音乐学院任教后,我又把对筝的理解与诠释传达给了学生们,筝也将伴我走完全部的人生。
记者:从艺、从教数年,最让您难忘的是什么?
樊艺凤:最难忘的当然是我的老师们。最初启蒙于我的父亲,当时我父母在两地工作,有一天父亲回来,带来了三件乐器,琵琶、三弦、筝,这也是河南大调曲子(一种曲艺形式)主要的三件弹拨乐器。父亲让我们兄妹3人各选一件,我看筝的体积最大,又没有见过,想象着这种乐器的声音一定很悦耳,就决定选择了它。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跟著名筝家赵曼琴先生学习,由于不在一个城市,也没有条件每周跑课,通常几个月才能上一次课。一次连着上2、3天,每天上7、8个小时,全部是免费的。不仅如此,还在老师家吃饭,住宿是老师帮助联系的宿舍。在不上课的时候,与老师通信汇报练琴心得与困惑,老师也会回信耐心解答,至今我还保留着几十封老师的授课信。赵老师不仅教授了我的琴艺,更重要的是培育了我的善于分析,善于思索的习惯。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学理念,对我的艺术道路有较大影响。1986年我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遇到我的恩师周延甲先生。他希望我能够较为全面地学习与成长,在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专业老师为我授课,所以我很幸运地在西安音乐学院跟几位古筝届前辈均学习过,如高自成先生、曲云、魏军教授,之后跟随周先生习琴5年。这些学习经历为我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终生的财富。
记者:全国古筝教学的发展现状如何?
樊艺凤:最近20余年,经过古筝界同仁在古筝普及教育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当初仅仅数以百计的弹筝人队伍,由星星之火发展到目前的逾百万之众,成为学习人数最多的民族乐器。在扬州举办的第5次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议,对推动古筝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据我所知,上海每年古筝考级人数已经突破12000人;在近10余年中,学习古筝的风气遍布新疆;其他各省市的古筝教学发展更是如火如荼。这得益于开放的时代背景,得益于经济的繁荣,得益于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更得意于天下筝人的不懈努力。
当然,在古筝教学繁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普及教育师资队伍的良莠不齐,基本技术的教学不规范,对风格流派的认知模糊,对现代高难度技术训练缺乏。凡此种种,极大阻碍着古筝的教学质量,部分地方呈现的是虚假繁荣,这是我们发展中所遇到的硬伤。全面提升全国范围的师资队伍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考级教材的时代特征有所不足。最近10年,短小而可听性强又易于学习的作品数量有限,多数新作品在社会音乐普及中不易被推广。专业院校一对一教学体系与社会师资需求及业余教育在教学体系上不能对接,教学法的教学在专业院校还没有渗透,这些均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古筝教学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入发展。

记者:能否给不同阶段古筝学习者提供一些学习的建议。
樊艺凤:我们通常会把古筝的业余学习按照考级的程度划分为初、中、高3个阶段,初级涵盖1—4级,中级涵盖5—7级,高级涵盖8—10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许多教材在每一级之前均会有演奏提示,这是学习时需要掌握的关键点。
对初级的学生而言,规范性应该是第一位的。从坐姿、发音、左右手基本协调、运指方法,音准、变化等应力求规范合理;中级应关注对作品的结构有较清晰的把握,基本层次分明,演奏流畅、熟练。中型作品的演奏技术无障碍,如四点的颗粒清晰、跳动流畅、摇指过渡自然舒展、左手按颤揉滑风格到位等,双手配合协调。这一阶段很考验学生的耐受力,如果中级基础不稳固,高级则会非常被动,疲于应付。我们见过太多急于求成的孩子,学琴目的扭曲,习琴过程不容易达到理想的目标;高级别是考验学生综合驾驭这一乐器的能力,更强调高难度技巧的熟练完成。同时应注重音乐的表现力,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及审美追求,避免单纯的手动心不动的机械式演奏。学生均需在老师的详细讲解及示范指导下认真学习,不断磨合。

古筝教程:古筝教学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当然,无论处于学习的任何阶段,保有对音乐的热爱,探寻音乐表达事物的特有方式,追求音乐带来的美好体验是很重要的。

记者: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樊艺凤:完成一首作品大致分为3个阶段,技术的无障碍,音乐形象的准确及音乐形象的生动。在技术环节,不仅要做常规基础练习,更要结合作品,把困难片段当实用练习,有目的地各个突破。如《井冈山上太阳红》快速指序的跑动速度,流畅性,运指角度等。许多技术是体现在流畅性及速度上,有时候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练习,多加强慢练。当然,正确的重复次数是前提,方法不得当造成错误的重复练习则会事倍功半。在对风格流派的学习中,关注左手的细微变化,加强左手意识是前提,保持左右手的平衡运力。在音乐表现环节,不仅用脑更应该用耳朵仔细倾听音乐所要传达的意境。一位俄罗斯钢琴家讲过这样的话,“音乐表达表现在两点:你心中的音乐、你的措施

记者:社会古筝教学方兴未艾,但是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家长缺乏相应的知识,所以甄别能力不尽如人意,请您给家长提一些指导的建议。
樊艺凤:古筝教学的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与态度。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古筝教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了解该教师在当地及本行业内的影响力;师资的受教育背景及师承关系等;往年的考级教学成果;行业资格认证。

记者:教学之余您还兼任秦筝艺术团团长职务,可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樊艺凤:成立于2004年10月的西安音乐学院秦筝艺术团是我院民乐系筝专业下设的一个集教学活动与艺术实践为一体的学生艺术团体。创立伊始,艺术团便以实践教学、丰富形式、加强交流、弘扬“仁智”宗旨为笃行准则,并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古训作为团队精神。
目前,乐团编制50余人,其成员由本院大学2、3年级古筝专业学生组成。其主要活动是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有机会参与艺术实践,通过独奏、重奏、合奏、协奏、弹唱等多种形式,全方位锻炼和提高专业水平。艺术团成立6年来,在团长,指挥和指导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以及各个成员的积极努力配合下,艺术团涉猎不同形式、风格和体裁的音乐作品,并积极的参加各类交流演出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筝乐和鸣首演音乐会、陕西电视台海峡两岸庆中秋大型晚会、真秦之声筝乐专场音乐会、CCTV民族器乐大赛西安巡演音乐会、陕西省政府纪念遣隋史1400周年音乐会、中日建交35周年音乐会、陕西流派名家名曲音乐会、周延甲、魏军作品音乐会、2009、2011新年祈福音乐会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活动,团员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舞台实践经验、强化了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并且开拓了视野、磨练了技艺,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记者:作为陕西秦筝学会会长,对秦筝的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樊艺凤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贯彻“高地建设、特色发展”的理念,在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成立了秦筝论文范文,旨在继承与弘扬陕西流派筝乐传统,这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应该承认在前辈们辉煌的业绩之下,我们是面临很多压力的。本着“以传统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以创作为发展,以实践为目标”的理念,我们将合理构建古筝共性化教育与流派传承发展特色化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科研,以理论的再认识和提升来探索多元文化背景论文范文派的拓展方向及传承手段,以有效的措施推动秦筝创作的发展。
2013年是陕西秦筝学会成立30周年,这是一个有着良好传统的群众性团体。前任会长高自成先生、周延甲先生不遗余力地推动了陕西筝艺事业的发展。如果说“秦筝归秦”是历史的选择,未来,“秦筝盛秦”将是前辈们的期许与嘱托。我们将秉承老一辈秦筝学人的学术理念与师德传统,用创新的思维来继续推动陕西筝艺事业的发展!

 《乐器》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