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访谈 > 正文
孟玲:慈母般的声乐教育家
2016-09-12 19:01:45 发表 | 来源:邓中华 冯登宁

孟玲教授与三位爱徒的合影照片

孟玲教授
孟玲教授

  走进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电视艺术中心教学楼,一阵悠扬的琴声从前面传来,循着美妙的旋律,透过玻璃窗向里望去,一位坐姿端正身着紫色毛衣的老师,双手正在琴键上翻飞。 她就是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硕士生导师——孟玲教授。

  孟玲教授八岁参军,十一岁远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她与其他战友为前线将士唱歌、跳舞,用自己的歌声感染着战友们。经历过一年的生死考验后,她回国重新踏入了校园,六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郭淑珍教授。毕业后她先后在西藏歌舞团、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工作,后来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从事声乐教育工作。

  三条铁的纪律和一声“妈”  

  在军艺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孟老师对学生有三条铁的纪律:第一、不许抽烟;第二、不许喝酒;第三、不许谈恋爱。如果有人违反其中一条,就会直接被逐出班级。在这三条纪律的约束下,她先后教出了王宏伟、刘和刚、哈辉、汤灿、泽旺多吉等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青年歌唱家。

  孟老师颇有感慨地说,歌唱是一门最有遗憾的艺术,因此,自己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在我眼里,永远没有凑合,要做就做到完美、做到极致。”她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有困难的时候,第一个伸手支援的是她;学生思想上有动摇的时候,第一个稳定学生情绪的是她;学生不安心学习的时候,第一个过来教育的还是她;她就是这样一位对学生们的生活、学习诸多方面都无微不至的老师。

  在她的琴房里,有很多纸巾、湿巾和零食,孟老师说这些东西都是自己从超市买回来的,学生上课中途有需要的,随时可以在这里取。琴房的水壶永远都是满的,她说不想让学生唱歌累的时候没水喝……听她讲述自己的学生们,你能感受到一阵阵温情。在《实话实话》的录制现场,孟老师的学生泽旺多吉抱着她失声痛哭,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感情,泽旺多吉说,“我的老师,跟妈妈一样。”的确,孟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师生、更像是母子,凡是她教过的学生,都会发自内心地喊她一声“妈”。孟老师说,这让她很感动。

  挖到一株藏族好苗子

  1964年,大学还未毕业的孟老师成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歌唱小组的一员,与才旦卓玛和常留柱两位前辈一起去国外演出。1966年1月回国后,她留到了西藏歌舞团工作,住在拉萨附近的堆龙德庆县的一个藏族同胞家里。

  藏族同胞的热情、质朴、勤劳让孟老师至今难以忘怀, “藏族人要是对你好,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你。”要离开的时候,那户藏族同胞甚至要将天天睡在孟老师被窝里的那个孩子送给她。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给孟老师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也让她产生了浓郁的西藏情结。因此,这些年来,她一直想培养一名藏族男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老师也多次委托她“孟玲啊,你教了那么多的男高音歌唱家,全部是汉族的嘛,你给我们藏族培养一个嘛。”但苦苦寻觅,一直没有挖到合适的苗子。

  2006年,孟老师去四川省做评委。听到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的藏族小伙子泽旺多吉演唱时,孟老师喜欢极了,“这个声音就是我要找的天籁之音,这个孩子将来不简单,没有人能够把他阻挡。”在孟老师的指导下,2006年底,多吉获得“和谐中华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双语声乐大赛”金奖,2007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2008年又获得“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民族唱法银奖第一名。在大学一年级就获得如此高的奖项,泽旺多吉是第一人。

  歌声相伴快意人生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孟老师依然战斗在声乐教育的第一线。谈起家庭生活,爽朗的孟老师声音渐渐低了下来,眼眶也红了起来,她说,这些年来,自己对家人一直很愧疚,母亲过世时她不在身边,两个女儿年少时也曾抱怨她照顾自己的时间太少,先生替她操办家里所有的事。但在她眼里,没有谁能将事业和家庭都照顾得十分完美,在国家、军队与自己的小家之间,她会选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民族音乐人才。

  在与她交谈的过程中,总是听到这样一段话,“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部队给予我的,部队培养了我,我应该为国家、为军队多培养一些人才。”

  日前,孟老师应邀担任第七届“北京新春音乐会”的艺术总监,而她的学生泽旺多吉将接过师兄们手中的接力棒,在新春音乐会上演唱民族歌曲。

  采访过程中,孟玲教授始终给人和蔼可亲、爱岗敬业的印象。她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桃李满天下的好老师,是一位对待学生胜过子女的好母亲,更是一位促进汉、藏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的著名声乐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