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百科 > 正文
音乐指南丨黄自艺术歌曲欣赏指南
2022-05-15 17:28:39 发表 | 来源:搜狐

 

黄自的艺术歌曲赏析

——《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

黄自是我国20世纪上半叶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也是最早把欧洲作曲技术理论传授到中国的音乐教育家。黄自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涉及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质量,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歌曲的创作占据了黄自音乐创作的较多空间,最能体现黄自音乐创作风格和成就的歌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古诗词为题材,另一类以现代诗词为题材。本文所要综合分析的作品――《思乡》(韦瀚章词)、《春思曲》(韦瀚章词)、《玫瑰三愿》(龙七词)属于后者,是黄自专供音乐会演出而创作的独唱曲,这3首抒情歌曲,被收入《春思曲集》,成为其第一本歌曲集,并于1935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3首作品在创作上设计精巧、构思大胆,注重发挥声乐演唱技巧,对音乐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塑造也十分准确。

黄自的艺术歌曲中,精炼的音乐语言不仅能准确地表现诗的意境,同时还能让诗的意境得以升华。《思乡》、《春思曲》是同时期的作品,创作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韦瀚章作词。其中《思乡》为黄、韦二人的处女作。这两篇作品又可以称之为抒情歌曲的姊妹篇。两首歌曲不仅形式相同,且内容都以抒写农人思妇的离愁别恨为主,但诗的意境各异,因此音乐也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手法。


 

《玫瑰三愿》写于30年代,歌曲描写一位柔弱、内向的女子对命运的不甘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歌曲采用附点四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结合,音乐平静而优雅。

黄自、赵元任等人对词曲的处理较为精致,且细心、严谨,他们的音乐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歌词结合得较好,者调、节奏、句法均与歌词的思想吻合,且歌唱时给人一种自然流露的感受。

20世纪20年代,民族和声的探求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已初露端倪。首先,从赵元任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和声探求的雏形。到30年代,黄自等一批学习音乐专业的人留学归国,把中国民族和声的探索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趋于成熟。在黄自的这3首歌曲中,调性与和声运用以《春思曲》最为复杂。


 

作者在调性使用上借鉴西欧的创作技法。黄自在《调性的表情》一文中谦逊地说:《春思曲》中“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音乐用色彩性的转调描写“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调性使用的是舒伯特的歌曲《你是安宁》中“你的明亮的眼睛独资闪烁着光辉”一句的“东施效颦”。

黄自的和声技法娴熟,在20世纪30年代的作曲家中可谓是艺术创作功底极为深厚的音乐家。他在《怎样才能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一文中说道:“文化本来是流通的,外族的文化,只要自己能吸收、融化,就可变为自己的一部分,把西洋音乐整盘地搬过来与墨守旧法都是‘自杀政策’。总之我们所要学的是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那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音乐了。”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在20世纪20年代初诞生,发展至30年代创作技法及和声调性的使用已基本达到成熟期,尤其是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在黄自的创作中有了明显的提升。这3首歌曲中尤以《思乡》的钢琴伴奏简洁明了,对意境的烘托贴切自然。歌曲的上段,伴奏的右手部分运用了持续下行的手法,杨柳随风的轻摆,淡淡的思乡愁绪,得到了最充分体现。作者对歌词“清明才过了,凭栏无语”使用了对位的手法使钢琴伴奏与旋律融为一体,前后呼应。作者在抒发下段的乡愁之情时,对伴奏音型及节奏都做了较大的变动,音区跨度也较大。作者用柱式和弦并加以密集的节奏型,力度渐增,音区向两端延伸,较好地渲染了诗中思乡的激动情绪。

《春思曲》的上段,作者虽采用的也是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但在此曲中由于力度、速度的不同,加之左手重复着抒情的主题旋律,使“潇潇夜雨”的意境更为突出。黄自在《花非花》和《长恨歌・山在虚无缥缈间》中,也用了这种淡朴优雅的织体写法。


 

 

黄自在钢琴伴奏中,较为注重对意境的渲染烘托,不免有一些浪漫派艺术歌曲伴奏的痕迹,显示出其娴熟的写作技巧。他的钢琴伴奏简洁、精练,较好地烘托了诗词的意境,对音乐形象的刻画也极为贴切。尤其是《思乡》、《春思曲》里的鹃啼、潇潇夜雨的意境,都采用了钢琴造型的手法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首作品的钢琴伴奏具有独立的完整性,可与声乐完全脱离,自成为钢琴独奏曲。

黄自不仅具有音乐才华,其文学诗歌功底也颇深,他在创作这3首歌曲时均根据诗词的要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构思,使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相得益彰,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和意境也更为贴切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