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百科 > 正文
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
2020-03-01 23:53:0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近代以来,在众多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创新引领下,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气息的优秀古筝作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于是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尤其是以新疆音乐为题材的乐曲,受到了很多演奏家和作曲家的青睐,新疆风格的作品以独特的调式、节奏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西部主题畅想曲》在新疆曲风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此曲创作紧紧围绕“畅想”这一主题,全曲有比较激烈的旋律线,在演奏技法上不拘泥于古筝的传统演奏技法,把现代的作曲技法与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相结合,充分利用和发挥古筝这一乐器的定弦特点,在音阶构成上凸显出了浓郁的新疆音乐的风格,使得整首作品不仅音乐织体非常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表演性。

     西部主题畅想曲》是由周望女士和黄枕宇先生于2005年共同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特色的古筝独奏曲,是近年来以新疆音乐为主题的古筝作品的代表作,引领了现代古筝的发展趋势,它酣畅淋漓的表现了西部的人文风情和地貌特征,该作品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全曲分七个部分,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舞蹈性旋律和歌唱性旋律穿插进行,音乐语言发挥的相当娴熟,作曲在保留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多种现代作曲技法和一些钢琴演奏的技法,灵活运用多变的节奏,和弦,速度等因素,使得演奏技法得到了丰富,同时也加大了表演的张力,使乐曲有了更浓郁的地方特色.

     西部主题畅想曲》由黄枕宇、周望创作于2005年。乐曲具有典型、浓郁的西部风格特征,通过风格多样的舞蹈性变化和酣畅淋漓的主题抒发,既表现了柔婉细腻的西域风情,也刻画了粗犷豪放的西部地域风貌。在创作技术上,作品善于利用节奏、速度和音域的变化。同时,在变化多样的发展中坚持将基本主题贯穿始终,使得整个作品既有丰富的变化,又保持了很好的统一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将某些钢琴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古筝乐器的表现中,从而丰富了作品的技术演奏。总的看,作品一方面坚持以民族音乐为根基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尝试将一些新的技术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

     定弦:

     西部主题畅想曲》这首作品打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方法,采用人工定弦,具有浓厚的新疆风格,使得乐曲有更多表现的空间,更加贴切的体现新疆地区音乐的特点,在该作品中,小二度音程和增二度音程居多,所有这些音放在一起构成了极具新疆特色的音阶。

     结构分析

     自由地引子:

     分为三个乐句,前3小节为第一乐句,是变化的“题材”,紧接着4小节为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的展开,后6小节为第三乐句,这一部分符合传统的散板起唱,由最初简单的音符最后汇聚成一句连贯的话语,就像一滴滴水汇聚成一条河流。第三句是第一第二句的展开,在F上面稍作停留,最后结束在C音上。

     抒情部分:

     开始小节为弱起小节,左手为固定的节拍音型,右手的旋律抒情并且宽广,双手旋律相互交错补充,推动音乐发展,体现了畅想的主题,其中18小节至26小节为第一乐段,27到36小节为第二乐段,37小节到53小节为第三乐段,第二乐段和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变奏,每个乐段之间都由固定节奏形态衔接得天衣无缝。

     小快板:

     此段落表达舞蹈的段落,节奏明快,歌舞性较强,与抒情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作曲家把不规则节奏和切分音的结合运用的淋漓尽致,左右手旋律互相交替,营造了饱满的听觉效果和独特的意境,整体上做到了意境与旋律的统一。

     如歌的:

     77-91小节右手旋律线条悠长,与单音和三连音相互结合,富了音乐织体,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左手为固定的伴奏旋律音型,节奏较为单一乐句多结束在A音上,以A为主音展开。从92小节开始多为和弦,在前半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乐曲的厚度,乐句与乐句间对比较为强烈,又104-110小节的一串密集连贯的单音结束和弦段进入过度段落,经过111小节到117小节的过渡之后,出现了从118-121小节的再现段,紧接着便是密集的三连音,进入乐曲的一个小高潮,密集的三连音以及和弦营造了欢快的歌舞场景。126-138小节的散板结束如歌段落。

     自由地:

     段落一开始便是紧密的连续不断的三连音和弦,持续了1小节,如歌段落三连音的进一步衍生和发展,写作手法上借鉴了钢琴的作曲技法,对演奏者的技法和手指力度以及准确度也有比较高的要求,紧接着从151开始到169小节是一段自由的散板的过渡,170小节开始由慢渐快进入下一主题,对比乐句逐步递进,推动音乐发展。

     悠扬地:

     此段为主题再现段,相对前面的段落而言,节奏型更为紧凑,再现段到216小节结束,从217小节的和弦三连音带动乐曲的最高潮,到222小节和弦戛然而止,一个气口之后是三小节自由地散板,从226开始由慢渐快再减慢,最后突快结束全曲。

     西部主题畅想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处理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鉴赏能力的提高,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古筝这个古老的弹拨乐器也随之发展,衍生出很多新的乐曲和新的弹奏技法,在原有的传统技法上进行创新,对古筝而言,“意境”就像是一首作品的灵魂,但是有的作品注重于技术的展现而忽略了乐曲本身的意境与美感,而《西部》则是一首集欣赏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作品,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既保留了古筝的传统演奏技法,又加入了新鲜的元素,使乐曲有更大的表演空间,对表演者情感的表达和控制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全曲出现了大量的持续性和弦,这要求演奏者有较强的运指能力和较好的准确度,并且在大量的和弦中做到强弱对比,使听众不觉得聒噪乏味,这对表演者而言则是更大的挑战。

     旋律特点

     西部主题畅想曲》中跌宕起伏的旋律体现了律动和畅想的主题,并且让主题在不同的音高上再现,在全曲中主题材料占据了核心位置。并且在主题旋律多次重复并不是完全的再现,而是进行了进行了扩展和加花等处理之后的再现。这首乐曲整体来说具有强烈的律动性,但是在慢板和快板则呈现出不同的旋法,在抒情的慢板中,旋律具有起伏感,几乎没有较大的音程跨越,整体来说比较细腻婉转,而在较为激烈的快板中则与慢板相反,音程的跳进的幅度比较大,作曲家巧妙地将两种不同的旋法结合在一起,既存在多样性,也使两种不同的旋法相互对比,相互融合。在旋律进行上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民族特色,重点突出了不和谐音程如小二度、增二度、增四度、增五度之间的音程关系,使乐曲呈现了别样的民族风格,并且此乐曲十分强调速度和力度上的对比,这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个特点,在各部分不同的速度中又通过节奏节拍的变化使作品呈现出歌唱性和舞蹈性的特点。这首作品美就美在它的意境,作品中多次运用切分和休止呈现出了动感、欢快的意境,作曲家运用古筝这一乐器音域宽广的特点,强调左右手不同音区的音色对比,不同的音区表现了不同的意境,慢板多是体现“如歌的”,富有歌唱性,而快板则多是体现了热情欢快的舞蹈场面,多是具有误导性,深刻地表现了“畅想”的主题。从多声部的角度分析此这首乐曲就会发现其复调的因素不是集中的,而是分散在全曲旋律中间,主要是以节奏对位的形式。一般来说古筝曲的复调手法对于演奏者的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传统的古筝曲中很少运用复调的写作手法,但是古筝这一乐器具有复调思维,所以在《西部主题畅想曲》中,复调形式的织体旋法配合具有新疆特色的音程关系,使作品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音乐情境。

     技法分析:

     作曲家在创作一个作品的时候都希望情感的表达和技术的体现能够并存,在《西部》这首作品中,技术的展现和情感的表达并不冲突,但是在演奏这首乐曲的时候容易在力度的把控上失去平衡,使得情感不能够完全的表达,因此便要求演奏者做到技巧服务于情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很高的熟练度,这也是这首乐曲的难点所在。在音色和技巧上这首乐曲也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弹奏手法来诠释演绎这首作品。

     1.指腹音:是指用没有佩戴义甲的小指所弹奏出来的音。指腹音出现在乐曲的一开始,音色较佩戴义甲的音色来说比较厚重,通常用来模仿鼓点,打节拍。

     2.泛音:在琴码与岳山的二分之一处是八度泛音,三分之一处是五度泛音,演奏方法是右手弹奏的同时左手小指在泛音点处轻轻地拍打一下,在《西部主题畅想曲》引子结束处运用的是八度泛音。

     3.点弹:古筝中点弹的技法是由扬琴创编而来,由左右手食指在琴弦上交替弹奏,具有比较强的表现力,通常出现在乐曲的快板部分,因此在演奏点弹技术时要保持手指的松弛,在保证速度的基础上做到颗粒分明,同时保持左右手触弦力度相同,听觉上才能做到每个音音量相同,连贯的效果。

     4.游弹:是指在演奏时通过弹奏不同的位置来改变音色,在靠近岳山的弹奏时,音色比较清脆明亮,颗粒感比较强,而在靠近琴码的位置弹奏则音色比较圆润厚重,在古筝演奏中,通常运用游弹的方式来进行前后的乐句对比,相互呼应。

     5.快速三连音的弹奏:在《西部主题畅想曲》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大段的双手和弦三连音,三连音的演奏比较自由,多是根据作曲家的意图和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技术的能力问题自由并且合理的控制其演奏形式,以及演奏时的强弱关系,力度和速度,注意在演奏中的重音的突出,做到张弛有度,层次分明。

     6.和弦的弹奏:在古筝的指法中,和弦的弹奏方法为“撮”,“大撮”是指中指和大拇指同时弹奏两根琴弦,多为八度;“小撮”是指食指和大指同时弹奏两根琴弦,多用于四度或者四度以下和弦的弹奏,在《西部主题畅想曲》中有大量的双手撮弦,而且每只手都是小撮与大撮的结合,这样同时弹奏便形成了多个声部的效果,加强了渲染气氛的功能和表现力,使乐曲具有更浑厚的听觉效果。

     7.刮奏:刮奏在古筝的演奏中是一种很常见的演奏技法,几乎每一首古筝作品中都存在刮奏,在《西部主题畅想曲》中刮奏同样多次出现,在这首作品中,刮奏起到了渲染气氛和连接段落的作用。渲染气氛的刮奏一般根据乐曲速度和刮奏所占用的时值来决定刮奏的长短和刮奏的音区,它在这首作品中多处理为短小明亮的,不占用节拍,如

     8.连接段落的刮奏则应该根据前后乐段的情绪和速度来决定刮奏的方式和长短。如

     9.摇指:用食指抵住大拇指的义甲,晃动手腕使得一个个单音连贯城线的技法,在这首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摇指,但是每个摇指所想表达的意义和意境都不尽相同,以这首乐曲的主体材料为例,在慢板中第一次出现摇指,是在音区比较高的地方,体现了在静谧的沙漠中驼铃忽远忽近的场景,此段表现的情景是缥缈的,神秘的,朦胧的;主题摇指的第二次出现在低音区,表现的是粗犷的,强烈的,描绘的是新疆的强壮的小伙子在跳舞的场景;主题摇指第三次出现是在最后的再现段,这一段的摇指相对慢板的摇指来说是激烈昂扬的,节奏也比较紧凑,这一段则展现的是新疆的少男少女们围在一起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在慢板结束连接小快板的时候作曲家选择了双摇的技法,丰富了听觉效果的同时也对音乐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情感处理

     1.引子部分为散板,节奏较为自由,开始两小节左手为重音,重点突出弹奏,描绘的是开阔宽广的西域沙漠景象,前四小节慢速弹奏,为第一乐句,第二乐句慢起渐快,在最高音F上稍事停留后,快速而清晰地弹奏完这两小节的单音,在弱句结束这一乐句,第三乐句为第二乐句的拓展补充,有更强的张力,在快速的变强之后迅速的弱下来并结束在一个两个泛音上。

     2稍作休息之后便是四小节抒情的小慢板,节奏性较强,四小节的过度之后便是右手连贯的摇指配合左手的固定节奏音型,与手鼓相结合则更加能表现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场景,以第一个乐句为主题材料展开,

     以平稳的强度进入第一乐句,第二乐句弱起渐强,第三个乐句以三连音起句,较第二句加入了附点音符和跳音,保持每个音干净无杂音,并且节奏轻松跳跃,为下一句的摇指展开做铺垫。

     3慢板结束后经过四小节的过渡进入小快板。

     过渡之后的小快板节奏明快,旋律线起伏较为明显。作者在这个小快板加入了更多的附点音符,在左手的配合下,使得新疆风格更加鲜明,左右手旋律交替弹奏,逐渐推进音乐主题的进行,加强乐句的强度,从小快板开始的第54小节处理为强乐句,而从第56小节的重复乐句处理为弱句,在靠近琴中间的地方弹奏,与前面的54小节形成前后对比,58小节再次处理为强句,形成强-弱-强的起伏线条,以此类推到70小节为止。

     4.71小节开始为为点弹,技术性和表现力较强,这一段的演奏应当保持每个音的音量平均且干净,清楚。要求演奏者有拿捏左右手力度控制的能力,做到两只手弹出的音听觉效果相同,指关节要保持放松状态,才能在保证速度的基础上做到每个音干净利落,不含杂音。如图:

     5.从78小节开始便是一段具有歌唱性的段落,右手在摇指技法和附点音符的推动下逐步将旋律向前推进,左手的固定旋律更是突出了右手的旋律线条,配合手鼓,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此段的演奏应当注意右手的摇指要给人连贯流畅的感觉,不能断断续续,不然会失去原有的意境,不能够准确的表达和描述出这一段所描绘的载歌载舞的情景;左手的固定节奏音型也要注意突出重音,才能起到打节拍和推动旋律进行的作用。

     6.结束了一段歌唱性的旋律之后便是更为激烈的和弦,也是快板的精彩片段,在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交替下逐渐将乐曲推向高潮,此段处理为强-强-弱-强,最后一个乐句达到最强,之后的100小节突弱渐强,在两小节的三连音过渡之后进入6小节的连贯的十六分音符,在逐渐推进的音乐情绪中做到层次分明,强弱关系明显,过渡得干净,自然。

     7.紧接着126到138小节是一段自由的散板,前六小节摇指和三连音的结合可以处理地较为宽广,在摇指和三连音之间拉长时值,从132小节开始渐快,在节奏和音的数量上逐步加强,为下一段高潮的来临做好准备

     8.从139小节开始便是此曲的高潮,也是这首乐曲的华彩段落此段有着强大的张力,大段大段的三连音和和弦,虽然节奏看上去比较规整,但是整体较为自由,非常考验演奏者的运指能力和对情感的掌控程度,要求演奏者对手指肌肉的有比较好的控制力,如若是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便会造成肌肉疲劳,产生错音,力度不够的现象,影响乐曲意境情感的表达,因此对于演奏者而言,学会在演奏大段和弦时“偷闲”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每弹完一个和弦之后手部肌肉便要快速的放松,为下一个和弦的弹奏做好准备;因为是较多的和弦,另一方面,演奏这一段的时候容易给听众造成聒噪的感觉,所以演奏者应当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对技法的掌控程度做到层次分明,张弛有度,从139小节的开始部分可以处理为强且慢,第二句则处理为弱且慢,第三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加大表现张力,以此类推,从143小节开始达到最高潮之后重新弱起渐快,在150小节以最强音结束这段三连音的演奏激烈的三连音之后一个大的气口紧接着是一段自由的散板,由151小节到169小节的过渡,进入到下一主题的高潮。  

     9.170小节由单音F进入,由慢渐快慢慢丰富音乐织体,在鼓的配合下逐渐进入高潮阶段,从183小节进入此段的最高潮,富有极强的舞蹈性,节奏欢快,淋漓尽致地展现新疆人民欢度节日,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10.197小节开始便是主题再现段,但是相对与前面的主题来说,这一段的节奏更加紧密,热情丝毫不减,与上一段的高潮衔接自然,加入了更多的休止,加强了乐曲的西域风格,也给伴奏手鼓留出了更多发挥的空间,226小节之后的和弦全曲到达最高潮,经过三小节的过渡之后一段由慢渐快的紧密和弦,最后乐曲在突快中结束。

     西部主题畅想曲》的创新意义新时期作品的创作主要体现在创作手法上充分运用民间音乐素材,从民间音乐素材中寻找创情感,并且创作和演奏上促进新的演奏技法,重视创新型演奏技术的应用。在古筝新作品中,风格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特征,因此在技巧上的运用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一个好的作品的问世不仅需要作曲家有好的创作,演奏者的诠释和演绎则同样不能忽视,两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在演奏中,演奏者不仅要握作品风格特点,更贴切的诠释作曲家的意图,更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西部主题畅想曲》是将现代精神和民族风格融为一体的杰出古筝作品,在旋律中不仅能够深切的体会出民族风格的情与韵,而且赋予了乐曲浓厚的现代气息,在此之前,新疆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的古筝作品是很少的,《西部主题畅想曲》的问世弥补了这一空缺,其乐曲的旋律较传统曲目而言更加浓厚,技巧也更加成熟,为现代古筝的演奏注入了新的元素。很多现代乐曲中多重视左右手对位等高难度的技巧演奏,而忽视了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的特色。但是这首乐曲在创新的基础上并没有失去古筝原有的传统韵味,尤其是在引子部分,左手的揉弦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民族音乐持续不断地在发展的同时古筝作品的创作也展现出崭新的面貌,新时期以来的古筝作品中,不仅地方风格韵味浓郁而又富于新意的作品层出不穷,而且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描绘故事情节和立意深邃的大型作品也不断地出现在演奏舞台上。这些作品不外乎都立足于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所以说民族音乐的元素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些元素不仅启发着我们的创作,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意义,那就是怎样运用好民间音乐的因素对民族文化有着更好的继承,并且相信这种趋势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