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百科 > 正文
回顾2017:古典乐坛情系你我的8件大事
2018-01-01 18:02:00 发表 | 来源:橄榄古典音乐

杜达梅尔首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创造维新最年轻指挥记录(2017年)

文 | 顾超(经典947主持人,橄榄专栏作者)

以自然年的形式来回顾古典音乐界发生的事似乎并不合理,就如绝大多数的音乐季一样,从秋天开始,到初夏结束,遵循着人们生产生活的习惯和轨迹。但到了年关,为大家盘点这一年来古典乐坛的大事件是我们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开门红:易北爱乐音乐厅开幕

1月11至12日,我在现场见证了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的开幕。这座音乐厅花费了7.89亿欧元和近10年时间建造,傲立在河畔的音乐厅不仅好听而且好看,为汉堡吸引了无数游客,里面的演出至今一票难求。

易北爱乐音乐厅第一次录音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亨格尔布洛克指挥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

易北爱乐音乐厅大厅内景

易北爱乐音乐厅第一场音乐会

连续两晚,在德国各级政要的见证下,亨格布洛克指挥NDR易北爱乐乐团演绎了一套“逼格”极高的曲目,跨度从巴洛克早期到21世纪,除了最后的“欢乐颂”几乎没有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可谓是一种宣告。很少能见到一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参加一座音乐厅的开幕大典并且同时接受大量的媒体采访表达支持,德国人对于建造音乐厅的执着认真,以及对于音乐文化的尊重及探索,是值得全世界仰视的。

易北爱乐灯光秀

二. 顶尖艺术家们的首秀

这一年,小提琴女神伊莎贝拉·福斯特,俄罗斯学派的钢琴巨匠艾利索·维萨拉兹等访问京沪两地,精湛的技术和上乘的个人修养让乐迷叹为观止。

伊莎贝拉·佛斯特

艾利索·维萨拉兹

而这其中最为耀眼的恐怕是安娜·奈瑞贝科约纳斯·考夫曼这两位歌剧明星。前者以天价将独家的档期交给了新开幕的江苏大剧院,观众的呼声掀翻屋顶,而比这更让人兴奋的是,安娜确如传说中那样拥有绝美的声音和动人的舞台表现力。而常年受到“取消魔咒”影响的考夫曼也如约前来,巡演所到之处均有不俗的评价。

安娜在江苏大剧院的安可德沃夏克《月亮颂》:

安娜·奈瑞贝科在江苏大剧院

考夫曼在上交音乐厅的最后一首安可《今夜无人入眠》:

约纳斯·考夫曼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在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造访国内,引发了各地市民对交响乐的空前关注,掀起了抢购门票的狂潮,东方艺术中心甚至打开演奏厅给通宵排队的上海市民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维也纳爱乐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图为2017年新任维也纳爱乐主席弗罗绍尔教授与时任东艺总经理林宏鸣合影(2009年)

东艺“示爱”柏林爱乐总监西蒙·拉特尔爵士

而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则请到了8年不见的琉森节日管弦乐团,这支传奇劲旅在新帅夏伊的带领下依旧“独孤求败”,以无与伦比的音效和应变能力在笔者本年度的观演记录中拔得头筹,尤为难忘的是第一夜的理查·施特劳斯之夜,色彩之丰,张力之巨,无出其右。

夏伊与琉森节日管弦乐团© Oliver Becker

这些出场费用不菲的音乐家能够在他们状态上佳的时候来到中国,表明了国内的主办方已经越来越和国际接轨,也能够以国际演出市场惯用的手段去谈判、安排,而观众们对这些初次登场的名字趋之若鹜,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资讯的日渐丰富。当然,能否持续地在国内看到这些音乐家的身影,是乐迷们更为期待的事。

初秋9月,笔者受邀参加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在日本东京的发布会,见证了向来低调的指挥基里尔·佩特连科接受媒体采访的场面©Chao Gu

三. 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名字:陈其钢

在笔者心目中,陈其钢是2017年最应该被更多中国人知道的名字。不必再去谈他和张艺谋合作的舞剧、电影,也不必再说他担任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的经历,现在的他比以往更为真诚、干练。冒着承担巨大风险的压力,他撤回了自己原本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巡演而作的《如戏人生》,如此为自己作品负责、对自己和他人都毫不保留的“真”人,在这世界上是如何难得!

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与指挥家余隆 © BMF

在躬耕书院,陈其钢过着极为纯粹的生活,他也用这种方式去感染年轻作曲家们,让他们在工作坊里畅所欲言,寻找自己的声音,不少后辈在这里找到了真正能够表达自己的通路,这是大城市不会赋予他们的宝贵经历。

秋天,我们在北京也收获了陈其钢的新作《悲喜同源》,这部作品还将成为2018年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指定曲目。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用国际语言写就这样的中国篇章,会以最有效的方式走进西方世界。

正如陈其钢所说,新作品要经过数十年的考验,才能判断其优劣。但创造永远是时代的核心,古典音乐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作,不仅是《悲喜同源》,潘德列茨基受广州交响乐团委约所写下的《中国诗歌》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迈向西方的坚实步伐。从当年上海之春的“外国作曲家写中国”,到今天欧洲的大作曲家创作中国题材作品,越来越多的人对我们的历史、文化、现实感兴趣,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马友友和芝加哥交响乐团世界首演萨洛宁《大提琴协奏曲》©Anne Ryan

四. 他们的伤病与隐退牵动你我

音乐家们的伤病总是让人牵挂。从因病延期指挥上交的迪图瓦,到取消与柏林爱乐演出的小泽征尔祖宾·梅塔,这些指挥名家的动向总是牵动乐迷的心。而今年的伤病中最让人在意的当属郎朗。这位当今世界最受瞩目的钢琴家左手炎症影响到了他频繁的演出日程,除了少量演出可以用右手与后辈钢琴家的左手“合作表演”之外,大量高难度演出被迫取消,其中包括和即将离任的西蒙·拉特及柏林爱乐乐团的亚洲巡演。

郎朗年初为我的专栏题词

另一方面,有音乐家选择在自己状态不错的时候就淡出。2017年初,重视家庭的指挥家水蓝向新加坡交响乐团提交了辞呈,尽管乐团对其恋恋不舍,中国国内也向他不断抛出橄榄枝,他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问题似乎早已有了明确的抉择,所幸我们还能经常在国内见到他的身影。

葡萄牙传奇女钢琴家皮雷斯则是极端的例子。专擅莫扎特、舒伯特、肖邦等作曲家作品的她在DG、Denon、Erato等唱片公司发行了大量录音,她所演绎的肖邦夜曲更是几乎“人手一套”。在年末与布隆斯泰特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以及海廷克指挥的苏黎世市政厅乐团合作之后,她就将专注教育,不再登上欧洲舞台。

2017年12月10日,笔者在现场见证了可能是皮雷斯与柏林爱乐的最后合作©Chao Gu

幸运的是,我在柏林爱乐大厅连续两天欣赏了皮雷斯与布隆斯泰特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皮雷斯的演奏素以温柔轻盈著称。那两晚的演出,她的触键让柏林爱乐的声音也放松了下来,不少团员一边演奏一边露出了自然的笑容,这是何等的感染力!哪怕乐队偶尔露出真容,变得强势起来,她还是做出最轻巧的应答。在观众的欢呼和掌声中,她一再谢幕,却始终没有加演。或许去意已决。

皮雷斯演奏莫扎特《第23钢琴奏鸣曲》慢板乐章:

自从1998年与杜梅、王健组成钢琴三重奏在世界范围内发行了演出录音,皮雷斯就被更多中国观众所认知,作为活跃于CD鼎盛的八九十年代的代表性钢琴家,皮雷斯尽管没有来过中国内地,知名度却不亚于阿格里奇、波利尼这些同辈,也以“暗香”式的独特艺术魅力坐拥一批粉丝。2016年10月,相传她原本将与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访问西安、上海等地,却因某些原因缺席,成为遗憾。而在此后,并非之前网传的消息,她尚有5场在日本的演出安排并未取消,日本主办方也称这是在她个人强烈的访日意愿之下决定的,如果还想听她的现场,或许这是最后的可能。

五. 乐坛传奇活力依旧

让人欣慰的是,不少早已写进历史的老艺术家们还在舞台上活跃。从90岁的指挥布隆斯泰特,到94岁的钢琴家普莱斯勒,他们还在以自己的精神鼓励着热爱音乐的人们,不要放弃,不要轻易地停止。这是古典音乐领域宝贵的财富,传承至今。

11月11-13日,在Kajimoto组织下,90高龄的布隆斯泰特指挥275年历史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在东京演出三场,图为最后一场音乐会结束后,指挥家在观众欢呼声中单独谢幕©Chao Gu

在德国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我和几位中国的留学生一起见证了71岁的花腔女高音格鲁贝洛娃的从艺50周年音乐会。令人惊叹的状态不仅来自她科学的发声方法,我们更能从她身上看到艺术家不向岁月屈服的毅力和对自己职业高度尊重的态度。

格鲁贝洛娃的职业生涯专注于演绎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贝里尼、多尼采蒂等人的作品,却几乎没有碰过瓦格纳。而此次在柏林,她第一次在乐队伴奏下演唱了瓦格纳,带来了《唐豪瑟》第二幕开场的选段。这里放上一段现场视频以满足大家的好奇。

<iframe allowfullscreen="" class="center-iframe" data-src="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j0526irugy3&width=500&height=375&auto=0" height="375" src="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j0526irugy3&width=500&height=375&auto=0" style="border-bottom: 0px; border-left: 0p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auto;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display: block; font-size: 16px; border-top: 0px; border-right: 0px; padding-top: 0px" width="500"></iframe>

六. 一点遗憾:音乐是否被裹挟?

回顾今年古典音乐界整体的态势,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年初易北爱乐音乐厅开张,让人们觉得音乐作为振兴经济和旅游的元素,似乎是未来的新趋势,然而到了年底就“丑闻不断”。先是指挥家马里斯·杨松斯因为说了“女指挥不是我的菜”而被媒体推上风口浪尖,之后则是詹姆斯·列文和夏尔·迪图瓦因为被举报“性骚扰”,多支著名乐团纷纷因此取消了他们的演出,夺回了他们的头衔。

杨松斯、列文、迪图瓦(从左到右)

当然,上述事件性质完全不同。但让我震惊的是,音乐圈似乎在掀起一股运动,不管多少年前的任何细琐小事,只要是被判定为“政治不正确”的,就必须翻出来算账。只要在言论、举止上有任何的阴影,指挥家就没有权利履行他作为指挥家应该做的事。对于这些事,只能交给法律。如果当事人被判有罪,那么他就应该承担自己犯下的罪行,然而在还没有调查、审判之前,应该作无罪推论。但让人心寒的是,只要有一点风声,各大机构就避之不及,“受害者们”越聚越多,似乎也成了见报扬名的机会。

诚然,做人先于音乐,我们希望音乐家们都是清白的,如果他们有罪,那么应当受罚,惩罚者必须是法治社会之法。但把音乐还给音乐家和观众吧!越是扑朔迷离的时代,我们越需要好的音乐。

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广播、通过讲座、通过采访,我接触到了许多音乐家和观众,他们都在关注这个行业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我只能期望未来,我们的舞台与生活越来越美好。别忘了先辈们为我们铺好的路,让我们更加坦荡地走下去。

七. 国内首本古典音乐Mook诞生

什么是Mook?即: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结合在一起的“杂志书”, 它兼具杂志的情报速度、图文并茂和书籍的深度制作、收藏价值。

《橄榄古典音乐01:古典音乐·如何爱》是一本针对古典音乐的从普及到高阶阅读的权威指南手册,分为“人物”、“特辑板块·古典音乐中的浪漫爱情”、“乐器志”、“非典型阅读”四大板块,集最时尚、前沿、有趣和立体的古典音乐资讯与知识于一册,它从生活化的角度切入和展开,无论你有没有音乐专业背景,都能轻松欣赏古典音乐之美。本期内容有大咖、有八卦、有干货,满足你对古典音乐全方位的视听、学习享受。

八. 二〇一七·不忘逝者

朱践耳

Zhu Jian'er

中国交响乐创作的领路人

1922.10.18~2017.8.15

黄飞立

Huang Feili

百岁音乐指挥大家

1917.6.17~2017.2.20

乔治·普雷特

Georges Prêtre

法国音乐的积极推广者、指挥大师

1924.8.14~2017.1.4

尼科莱·盖达

Nicolai Gedda

瑞典男高音歌唱家

1925.7.11~2017.1.8

罗贝塔·彼德丝

Roberta Peters

美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1930.5.4~2017.1.18

维利奥·托尔米斯

Veljo Tormis

爱沙尼亚作曲家

1930.8.7~2017.1.21

斯坦尼斯瓦夫·斯克洛瓦切夫斯基

Stanisław Skrowaczewski

波兰指挥大师

1930.8.7~2017.1.21

库特·莫尔

Kurt Moll

德国男低音歌唱家

1938.4.11~2017.3.5

基里·贝洛拉维克

Jiří Bělohlávek

捷克指挥大师

1946.2.4~2017.6.1

杰弗里·泰特

Jeffrey Tate

英国指挥家

1943.4.28~2017.6.2

恩斯特·奥登萨默

Ernst Ottensamer

单簧管演奏家

1955.10.5~2017.7.22

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

Dmitri Hvorostovsky

俄罗斯男中音歌唱家

1962.10.16~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