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西洋乐 > 最新资讯 > 正文
艺术 | 《栀子花——叶小纲师生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上演
2023-12-01 17:40:00 发表 | 来源:文旅中国

11月30日晚,《栀子花——叶小纲师生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成功上演。这是叶小纲教授教学40余年来第二次以“师生”为主题上演的音乐会。将老师与学生的作品同台竞演是一件大胆的做法,叶小纲却毫不讳言,“如果学生的作品无法超越老师,那说明教学是失败的”。叶小纲秉持着“作曲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谱面,作曲家永远要将作品放在舞台上接受观众的检验”的教学初心,精心策划了这场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上演了叶小纲2014年完成的琵琶与弦乐四重奏《栀子花》,以及跟随其在读的从本科至博士共12位学生近年来创作的室内乐作品。这些作品风格迥异,个性鲜明,彰显了叶小纲在教学岗位上的过人成果。

 


 
 

音乐会整体呈由静至烈的状态,13首作品在顺序安排上花了一定的心思。上半场的作品更多聚焦作曲家的内心。汪司玢作曲的《清醒梦者》为四位打击乐手而作,音响自省而又内敛,以敏感细腻的乐思表现作曲者的内心;郁庭逸的《蝶引》结构清晰,动机抓人,作者对钢琴的音区、音响把控下足了功夫;吴欣宜的《金石诀》张力十足,作品在一个速度、一种音乐气质中一气呵成,在作曲家的巧妙安排之下,笛子与小提琴的精彩对峙与民族打击乐的锣鼓一起将音乐逐渐推向了最高点;《地水序》的作曲者陈佩欣既是作曲家,亦是演奏家,她取材于自己家乡的地方戏种,以现代的古筝技巧和特殊音色,解构了传统地水南音的音乐形象,以颇具现代性的尝试既突破了古筝又突破了观众以往对广东音乐的印象;张书皓的《数学组曲》以多风格混搭的六乐章,配名六种“数学公式”,以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了作曲家对这六个数学概念的理解,许多音色的设计与作品的乐章标题相符合,如用弦乐的滑奏和滑指表现“线性”的代数关系、用弦乐拨弦和钢琴的跳音等表现“点”的拓扑关系等,颇有趣味;叶小纲的《栀子花》是作曲家“植物”系列的代表作之一,作曲家汲取了岳阳地区的民间戏曲和民歌,用琵琶这一中国民族弹拨乐器与西方弦乐器的拨奏与不同的运弓及演奏技巧,在音色、节奏及和声语言上突出了叶小纲的个人特色,琵琶演奏家江洋的技术无懈可击,与无极四重奏的演奏珠联璧合,使作曲家的音乐巧思在琵琶与弦乐器之间相得益彰。












 
 
 
 
 
 
 

 

 


 

下半场则愈演愈烈。胡祉璇的《尼欧塔之影》以富有想象力的音乐语言、多变的音乐情绪,营造了一种多层次和多维度的音乐空间,音符点点光芒,如深深浅浅星辉,充满了跃动的张力,青年钢琴家黄若愚的演奏张弛有度,让听众宛如置身于群星间,聆听宇宙中的恒星之歌;陈柏君是本场年龄最小的作曲家,但作品却毫不逊色,其创作的《神鸟逐日》动机诙谐,公爵四重奏以精湛的表现力发挥了自己的实力,四把提琴时而呼应,时而对话,没有一丝破绽;马晓晴的《深海游戏》充满了戏剧性的节奏设计与重拍转换,演奏家们精湛的技术诠释了“海中追逐”的画面;赵一儒的《湿绿》关注民乐器与西洋乐器不同的声音效果,以逻辑性的音响布局组织了全曲;李子傲近期在杭州现代音乐节上刚刚斩获“艺创奖”国际室内歌剧比赛第二名,此次演出的则是其近期的又一室内歌剧力作,《夏虫语冰》形式新颖,为本场音乐会带来了小高潮,两位声乐演唱家与极具想象力的乐队“新音色”给予观众无尽的遐想;周茵笛的混声合唱《火》想法大胆,将竖琴与原生态女高音结合,为观众带来彝族民歌全新的听觉体验;由高搏远作词作曲的《星火》为本场演出收尾,在这样的场合听到《星火》这样的作品非常意外,但却也不失风趣。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最后两首以“火”为题材的人声作品故意碰撞在一起,却以全然不同的表现方式传达了两位作曲者的迥异。

音乐会结束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郝维亚总结道,“叶老师的此次演出十分大胆,作曲系将老师和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演是十分少见的。但是,正如叶老师在开场前所说的,作曲的学习不将乐谱放到舞台上展示,是永远不够的。因此,我也相信今晚的每一位作曲家,都会经过此次演出完善自己的作品。”

对于学生们的创作表现,叶小纲也十分欣慰,“我非常幸运能拥有这样一批又一批有才华的学生。看到他们的成就,我比他们更高兴。”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