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西洋乐 > 最新资讯 > 正文
叶小纲《消失的银杏》与民族音乐的现代化
2023-04-19 16:40:45 发表 | 来源:橄榄古典音乐

 

4月18日晚,橄榄古典音乐在杭州大剧院歌剧院观看了杭州国际音乐节系列的重磅演出——《消失的银杏》——叶小纲交响作品音乐会暨《玉观音随想曲》的世界首演。

 

我们时常思考中国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做法,是要通过学习西方管弦乐团将个性分明的民族乐器也“抱团取暖”,还是用西洋乐器演奏传统民乐?这些看似是革新的变化其实都未触及现代化的核心。音乐的现代化才是重点,形式及演奏乐器的变化并不重要,我们完全可以用西洋乐器演奏出具有传统民族音乐风味的音乐。《消失的银杏》即如是。这首作品充斥着大量用五声音阶写就的具有民族音乐风味的旋律,然而每段旋律的发展走向却都出乎人意料,它并非是如柴可夫斯基般将每个乐句的“旋律值”都最大化,而是走向了现代审美,用转调和移调让乐句在色彩斑斓之余,泛起一些“微光”。这种尝试,可以说兼有传统与现代之美。


 

随后世界首演的《玉观音随想曲》是叶小纲根据其为电视剧《玉观音》所做配乐改编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独奏由当晚身着华服的黎雨荷担当。在《玉观音随想曲》之前,还有《玉观音组曲》,叶小纲在组曲中使用了大量未出现在电视剧中的音乐片段,丰富了“玉观音宇宙”。在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中,他将几个主要的旋律浓缩并糅合,呈现出组曲音乐中最精华的部分。旋律是《玉观音》系列作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特质,也是叶小纲作曲的特长。

 

下半场压轴的《咏别》原是叶小纲的原创歌剧,在其突发奇想下,他去掉了歌剧中所有的唱段,仅保留乐器演奏段,也就是当晚呈现的《咏别》无词版。这样的举动是少见的,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演奏段落拼在一起,竟也呈现出了完整的音乐故事,尤其在十分扎实的序曲中,能感受到这部讲述京剧戏班故事歌剧的戏剧性。

 

叶小纲中国作品世界首演

卡普松大提琴华丽奏响长三角


 

 

4月18日晚上的杭州大剧院热闹非凡。宏大的歌剧院上演的是中国音乐作品专场:《消失的银杏》——叶小纲交响作品音乐会暨《玉观音随想曲》的世界首演;精致的音乐厅则是法国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与钢琴家杰罗姆·杜克罗斯的大提琴独奏音乐会。

 

自4月11日开幕以来,杭州国际音乐节的演出逐渐进入白热化,作为演出主场地的杭州大剧院甚至还将室内的歌剧院、音乐厅和户外的悦亮四季剧场同时开门“迎客”,让乐迷一晚听个够,而4月18日这两场跨越中西时空的音乐会为音乐节带来了一个更为炽热的小高潮。

 

中国故事+世界交响

叶小纲写意音乐大同


 

当晚,由杭州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杨洋携手乐团带来的《消失的银杏》——叶小纲交响作品音乐会在杭州大剧院的歌剧院举行。本场音乐会共呈现由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三部作品:管弦乐《消失的银杏》、小提琴协奏曲《玉观音随想曲》、歌剧《咏别》无词版。其中,由杭州爱乐乐团委约的《玉观音随想曲》则通过此次音乐节正式面向世界进行了首演。


 

叶小纲

 

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叶小纲,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涉及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剧、影视音乐等多体裁作品,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影响。他以中华文化为灵感源泉,将西方古典音乐、当代音乐的创作技巧与中国的音乐元素、审美意趣创新融合,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创新精神,推出了一系列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精品。

音乐会以《消失的银杏》——为乐队而作(作品92号)开场。该作品以独具风格的和声技巧、微妙的乐队音色变化,变现了新时代人类对古老神秘的事物的探究与好奇,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杨洋

 

随后,小提琴演奏家黎雨荷在杨洋的指挥下,与杭州爱乐乐团一同带来《玉观音随想曲》的世界首演。这部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协奏曲,是叶小纲在电视剧《玉观音》的配乐基础上再度创作。这部全新的作品在黎雨荷和杭州爱乐乐团的演绎下,生动呈现了旋律中蕴含的情感和故事,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下半场上演的是歌剧《咏别》无词版(作品61号B)。无词版《咏别》保留了原歌剧的四幕标题《相遇》《应诺》《流离》和《诀别》作为四个乐章,以管弦乐队为主要表现手段,融合了琵琶、笛子、京胡等民族乐器和戏曲打击乐的元素,再现了歌剧的情节和气氛。琵琶演奏家于源春、笛子演奏家陈泓璇、京胡演奏家宋显慧以及戏曲打击乐的鼓师谢光荣、大锣王庆荣、铙钹曹荣平、小锣陈树民等一众民族乐器演奏家,同杭州爱乐乐团一起将中国文化与西方交响相融合,为观众传递了独一无二的音乐表达与艺术诠释,让世界听到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打动世界。

 

(来源:橄榄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