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西洋乐 > 最新资讯 > 正文
音乐与光影的互补体验——独家专访大提琴演奏家杨一晨
2022-05-20 12:51:0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琥珀四重奏 Amber Quartet,中国杰出古典音乐组合,创立于2005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广泛活跃于国际舞台,第一组获得国际职业室内乐比赛最高奖的中国组合,多次创造中国室内乐历史。成员:宁方亮、苏雅菁、戚望、杨一晨、马魏家(特邀)


 

 

“摄影让时间凝固,音乐让时间歌唱。”

——杨一晨

 

大家好,本期对话主题是“音乐家的业余爱好”,堂堂特别邀请到了热爱编曲和摄影的大提琴演奏家杨一晨老师;6月19日,他将与琥珀四重奏登台中山音乐堂,带领听众走进门德尔松弦乐四重奏艺术的璀璨世界,敬请期待。

 


 

 

独家专访 大提琴演奏家杨一

 

堂堂:您是大提琴演奏家和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同时也是编曲和摄影爱好者,这些爱好对您的音乐工作有怎样的影响?

杨一晨:编曲和摄影都是我的爱好,它们对于我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帮助,先说编曲再说摄影吧。

在我编曲以前,我看待音乐的角度来自于演奏者和听众两个角度。但是当我编曲以后,我就不得不像作曲者一样去想:为什么作曲家要这么写?为什么他要用这样的配器?为什么是这个调性?当我把一部作品改编成为弦乐四重奏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去想:作曲家如果用弦乐四重奏创作这部作品将会是什么样子?

举个例子,在之前我们演奏的贝多芬专场当中,我改编了一部作品,是贝多芬的艺术歌曲《我爱你》。改编这部作品时,我很自然地想:如果贝多芬要将这个旋律写成弦乐四重奏他会如何写?我演奏过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里,有很多歌唱性的段落,贝多芬是如何写作的?其实,当我开始这样想象的时候,我所看待音乐的角度就已经不一样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再回看我演奏的弦乐四重奏以及贝多芬奏鸣曲,就能感受到贝多芬的很多作品中的艺术思维是相通的,只是用不一样的乐器去表达,可能是大提琴,可能是钢琴,可能是声乐,可能是弦乐四重奏,也可能是交响乐等等;因此,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从某种形式中跳出来,站得更高一些,从创作的角度去思考音乐。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当然,这背后也意味着我需要大量地去学习,学习跟作曲有关的技巧,同时也要更好地了解弦乐四重奏,了解每一个弦乐器的极限在哪里。同时,我也特别感谢我的伙伴们,能够陪着我一次次地去试我改编的作品,经常是第一版不满意,我再去改第二版,很多作品是改了七八版之后,才逐渐找到了这个作品该有的样子,所以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说完编曲这个爱好,再说另一个:摄影。

我想摄影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帮助来自于它给予我的视角。说实话,摄影对于我来说是一项纯粹的爱好,所以我在摄影的过程中从来不会感到有压力,也不会去想摄影中的那些条条框框,这真的是一件很快乐事情。

在古典音乐圈里的人常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摄影圈里的人则说“摄影是凝固的瞬间”,音乐是时间的延展,摄影则是时间的定格,一个是听的,一个是看的,这两种艺术本身就是很好的互补。

当然,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我记得在最初接触摄影的日子里,自己买了不少书去学习摄影大师的作品,去研究摄影中的各种参数,还要一点点培养自己对于光影、明暗,色彩、构图,景深等方面的判断力。在摄影中最大的收获我认为是一点点去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平淡生活在观察中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堂堂:疫情结束后,如果有机会,您最想去哪个国家(哪个地方)摄影?

杨一晨:我想去摄影的地方真的是太多了。不过从国家和地域上来说,其实我想去摄影的地方,都是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地方,我还想再去一次,换一个角度去记录我之前没看到的东西,比如意大利、西班牙,是我马上就想象到的国家,在中国境内,我还想再去一次西藏,再去一次海边。

 

当然,在我的理想中,如果说一定要实现打卡愿望的地方,那一定是要去一次南极,再去一次沙漠,这两个地方是我最想去的;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毕竟,在忙碌的工作、教学中,能够长时间离开北京、不带乐器的旅行是一个奢望,希望等以后生活更从容的时候,可以再到全世界走一走,但是不能带乐器哈。

堂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音乐家们与听众朋友们也很久没有现场见面了,您想对听众朋友们说些什么?

杨一晨:今天是521,也是一个适合告白的日子,我想就用我们的音乐来表达这份爱意吧~

 


 

2022年6月19日 周日 19:30

直视骄阳

琥珀四重奏·门德尔松仲夏夜音乐会

演出:琥珀四重奏

第一小提琴:宁方亮

第二小提琴:马魏家

中提琴:戚望

大提琴:杨一晨

曲目:

门德尔松 杨一晨改编:问 Op.9 No.1

门德尔松:a小调第2弦乐四重奏 Op.13

门德尔松:f小调第6弦乐四重奏 Op.80

票价:50 100 180 280 380 580 元

购票二维码


 

 

关于演奏者

琥珀四重奏 Amber Quartet

不断创造中国古典音乐历史的荣耀组合

 

· 第一组在国际职业室内乐比赛中获得首奖的中国组合

琥珀四重奏曾在"墨尔本亚太国际室内乐比赛”(ASIA-PACIFIC Chamber Music Competition)包揽了“比赛最高奖”、“弦乐四重奏第一名”与“最佳现代作品诠释”三项大奖,实现中国室内乐历史在国际大赛中“零的突破”

 

· 迄今唯一获得“G.亨乐·弦乐四重奏大使”称号的中国弦乐四重奏

2022年,琥珀四重奏受邀担任世界著名乐谱出版社 G.亨乐出版社“中国弦乐四重奏大使”与“亨乐音乐图书馆使者“,成为迄今唯一获得这项荣誉的中国弦乐四重奏团,由此琥珀四重奏正式进入当代国际顶尖弦乐四重奏行列。

 

· 广泛活跃于世界舞台

琥珀四重奏的演出足迹遍布国际30余个国家与地区,受邀参加了多个国内外著名音乐节,如“德国波恩贝多芬音乐节”;”MISQA“国际弦乐四重奏音乐节;欧洲线上古典音乐节等。舞台包括西班牙国家音乐厅,丹麦皇家音乐厅,奥地利林茨市政厅、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上交音乐厅、孤独图书馆等等。不仅如此,他们多次代表中国古典音乐最高水平,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级演出任务。

 

·备受国际乐坛赞誉

“琥珀四重奏,卓越的组合” —— 指挥大师 洛林·马泽尔

“他们是当今国际室内乐的引领者之一” —— 室内乐大师 Günter Pichler

“琥珀四重奏...余音绕梁“——作家莫言

“琥珀四重奏的音乐光彩夺目“——法新社

“琥珀四重奏的音乐是令人幸福的演奏艺术”—— 奥地利著名乐谱人 C. Grubauer

“他们是真正懂得古典音乐的组合“ —— Wolf-Dieter Seiffert(G. Henle Verlag)

 

· 教育研究同样出众

琥珀四重奏的成员们在音乐教育领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培养了一批学生在国内外室内乐比赛与独奏比赛中获奖,这些比赛包括勋菲尔德国际音乐比赛、新加坡独奏与室内乐比赛、美国旧金山创新音乐比赛、普罗科夫耶夫国际音乐比赛、香港国际室内乐比赛、蜂鸟音乐奖等。琥珀四重奏凭借卓越的艺术水准,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团的高度认可,入选 「中国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资助项目。琥珀四重奏将传统音乐会与音乐公开课融合呈现,他们完成的《听弦乐四重奏·知古典音乐史》讲演音乐会收录于国家图书馆与“学习强国”平台,受邀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栏目中央电视台《音乐公开课》开讲。

 

 

  

 

关于作品

感受门德尔松的璀璨光辉

Op.13:传奇故事|Op.80:最后时刻

撰文:杨一晨

 

· 了不起的门德尔松

我们都知道门德尔松(1809-1847)是一位作曲家,他生于德国汉堡,在莱比锡逝世。但是门德尔松光辉灿烂的人生并不仅仅围绕作曲展开,他还在以下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是非凡的小提琴演奏家、管风琴和钢琴演奏家;出色的指挥家、音乐学者,作家;门德尔松拥有精湛的棋艺和球艺,是一位勇敢的骑手,还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游泳健将。不仅如此,他还是卓越的社会活动家、画家和诗人。

 

·音乐会上半场 |令人着迷的“传奇故事”

实际上,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令人惊叹的神童。年仅十二岁就凭借出色的音乐天赋成为文坛巨匠歌德的忘年交,十四岁被称为“钢琴王子”,十七岁完成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随后,门德尔松开始尝试创作室内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四重奏。在那时,弦乐四重奏是作曲家创作水平的试金石,在此之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已经非常完美,特别是贝多芬生命末期谱写的六部《晚期弦乐四重奏》已经将这种艺术形式推向人类音乐审美的“终极状态”。

如何成为自己?这是每个时代、每个作曲家都无法逃避的问题。在由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构建的、几乎不可超越的古典主义时代之后,十八岁的门德尔松谱写出了令人惊叹的《a小调弦乐四重奏 Op.13》。这部作品不可思议地集合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音乐形式的关键要素,重奏、独奏、协奏、主奏、齐奏快速交替。不仅如此,门德尔松还借助完全抽象的音乐刻画了多个场景:史诗般的叙事、英雄式的角色、教堂中的圣咏、歌剧中的宣叙调、游吟诗人的歌唱等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Op.13”时,我们才能理解保罗·亨利朗对于门德尔松的评价:“他成为了一位解决了古典与浪漫时代不协调的大艺术家”。

门德尔松“Op.13”无与伦比的音乐构思,考验着弦乐四重奏组合的想象力、团队默契与演奏技艺。令人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在中国舞台上很少上演,在音乐会中,琥珀四重奏会以讲演结合的方式带领听众走进这部作品。

 

·音乐会下半场|聆听门德尔松的最后时刻

在音乐会的上半场中,我们将与18岁的门德尔松同行,下半场,我们则要目睹他生命的最后时刻。1847年,门德尔松留下了他的最后一部弦乐四重奏 “f小调,Op.80”。此时,38岁的门德尔松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音乐家,然而亲人的离别给予了他沉重的打击,悲痛与过度劳累让他身患重病,门德尔松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实际上,对于生命本质的探索一直是音乐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而每个生命的最终形态总与死亡相伴。在门德尔松之前,莫扎特在临终前写下庄严圣洁的《安魂曲》,贝多芬写下神秘又令人费解的《晚期四重奏》。现在轮到门德尔松了,他会以何种姿态面对自己生命的终点?

至今我都清晰地记得,当我与“琥珀”的同伴们在2015年第一次面对这部作品时的记忆——我们完全被这部作品展现出的巨大能量所征服了,它与我们所认识的那个优雅的门德尔松大相径庭。这部作品展现出了门德尔松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它既具有毁灭性的力量,也具有不朽的顽强意志。我意识到,如果我们想要开始这部作品,我们就需要去感受门德尔松那一刻所处的生命体验是什么样子,很显然这很难。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问,我开始阅读相关的音乐资料,后来我又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然而我很快意识到,门德尔松的音乐已经成为彻底超越文字的存在,它源于心灵深处。最后,我在一本关于研究生命终极问题的心理学著作中,阅读了很多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不同记录后,我找到了开始这部作品的切入点,我将它称为:直视骄阳。

期待6月19日,在中山音乐堂与你相见。

 

 

 

琥珀四重奏出品

放心买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