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西洋乐 > 最新资讯 > 正文
钢琴大师拉杜·鲁普去世 | 他不相信言辞,只信任音乐
2022-04-19 12:06:37 发表 | 来源:搜狐

 

Radu Lupu


 


 

2022年4月17日晚,在长期患病后,罗马尼亚钢琴大师拉杜·鲁普(Radu Lupu)告别了人世。罗马尼亚埃内斯库音乐节首先宣布了这一消息,后得到鲁普经纪人的证实。

卢普在三年前退出舞台。在所有的艺术家中,他属于最稀有的那种。他很少露面,不接受采访。他“不相信言辞,只信任音乐”。几十年的演出生涯中,录制的唱片也寥寥。然而,每一张都是独特的存在。他的舒伯特是超凡的,他的贝多芬则始终如一地深刻。



 


 

 

钢琴家生平
 

学生时代

鲁普于 1945 年 11 月 30 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加拉兹,是律师迈耶·鲁普和语言学家安娜加博的儿子。从早年开始,鲁普就“总是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并在5岁时得到了他的第一架钢琴。他于 1951 年开始学习钢琴,当时他 6 岁。1957 年,年仅 12 岁的他在一场以他自己的作品为特色的音乐会上首次公开亮相。

1960年,鲁普获奖学金赴莫斯科留学,那时还小满15岁。到莫斯科学习两年后被推荐给著名的钢琴大师海因利希·涅高兹。这对一位年轻的钢琴学生来说绝对是最高的褒奖了。因为涅高兹的门下曾经出过举世闻名的里赫特和吉列尔斯这样的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

 



 

拿奖拿到手软

1965年,鲁普在维也纳国际贝多芬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五名。次年,他在第二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还因委托作品的最佳表演和亚伦·科普兰钢琴奏鸣曲的最佳演奏而获得特别奖。1967 年,在克莱本比赛获胜一年后,卢普获得了乔治·埃内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的一等奖。两年后,1969 年 10 ,他赢得了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录制唱片

1970 年 4 月,鲁普为 Decca Records 录制了他的第一张唱片:勃拉姆斯的 B 小调狂想曲(作品 79 第 1 )和三段间奏曲(作品 117),以及舒伯特的 A 小调钢琴奏鸣曲(D.784)。在接下来的 23 年里,他继续为唱片公司录制唱片。

1970 年 8 月,这位 24 岁的钢琴家在逍遥音乐节首次亮相,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与BBC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Op. 15)。

1970 年 11 月,他与劳伦斯·福斯特(Lawrence Foster)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为 Decca 录制了他的第一张协奏曲唱片;他还录制了贝多芬的 C 小调 32 变奏曲。

 

宣告隐退

2019年6月,鲁普的经纪人宣布,钢琴家将告别舞台。

大师经典演绎

他好像使钢琴这个庞然大物隐形了,听众好像不是面对演奏,而是直接面对音乐本身。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性的体验。
 


 


 

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 第一乐章

鲁普的音乐,是从心底流露出来的声音,真挚纯真。听鲁普的音乐,是不必看他的钢琴键盘的,只需闭上眼睛,他的心和听众的心靠在一起,就能感受到鲁普从音乐里传达的情感。他的音乐不须看,只须听。这样吸引人的音乐,把听众带入鲁普的音乐世界,久久不能出来。

在这首曲子,鲁普强调五度和八度和弦的低音。而再现部开始处,他又将和弦向下移一个八度,制造出的效果,竟宛如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这就营造了一种层次感,线条分明,交织在一起。

有记载称,施纳贝尔的诠释是根据泰尔所著的权威传记中对贝多芬人格的理解。那么,想必鲁普在此的演奏应该是精神分析式的,是对贝多芬潜在的感情世界的深刻把握。个人觉得这首曲子表面上非常平静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但却掩饰不住内心深刻的痛苦,是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也是鲁普要传达的乐思。

我只选择那些令我自己满意的作品,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考虑。 ——鲁普

 


 

舒伯特即兴曲D.899

作品D.899 0p.90第一首更像是教堂的合唱,如果说主题是独唱与合唱的对答,那么鲁普将第一变奏处理得像“天使的歌声”。

第二首,他演奏得生动活泼、甘醇细腻。在A段,“金手指”的魅力在此展现无余:精妙的指法,优美而流畅的分句,稳健的速度和节奏控制。中段乐曲各声部层次分明,色彩的明暗给人营造出一派北欧的大自然风情的诗画意境。每次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力度对比明显,音色变化微妙,平静中带有内心的起伏动感。整首乐曲的演绎充分表达了作曲家的意图。

第三首,鲁普弹得从容不迫,悠然之至。尤其是第五变奏,独特的触键使清秀圆滑的音质有些朦胧。串串音粒在空中飘落,每颗音粒都被赋予具有透明度的阴影感,自由挥洒出浪漫的晶莹色彩,使整首作品的抒情性得到完美的表现。

第四首的演奏,平静中带有内心的起伏动感。三声中部,在他的手下营造出梦幻般的感觉。此曲中表现出拉杜·鲁普刚柔相济、诗意盎然、音色清晰和稳健朴实的触键特点。

这位面容粗豪的大胡子钢琴家,有细腻精准的思维与表现力,他的演奏风格不以极度抒发个人色彩而取胜,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表达音乐本身固有的内涵特质上。他的乐曲处理细致、周到,触键音色圆润而富有光泽,节奏拿捏也比较自由。

或许有的乐迷会认为他的协奏曲演出不如炫技派钢琴家那么奔放、够味,但是不容怀疑的是他这样的诠释风格用在室内乐或独奏曲目上再适合不过。尤其是听他诠释的贝多芬和舒伯特,我们处处能感受到音乐中那种自然流露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