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西洋乐 > 最新资讯 > 正文
“探索 实践”——中国钢琴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圆满落下帷幕
2016-05-10 04:23:0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学院
    2016年5月6日19点30分,“探索 实践”——中国钢琴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顺利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到场的嘉宾有: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韩立萍、党委副书记吴武,研究生院院长沈诚,研究生院副院长黄虎,党委组织部部长胡涌,人事处处长胡心印,宣传部部长田雪梅,学生处处长马磊,科研处副处长王萃,艺术实践副处长、国音堂副总经理何鹏飞,音乐教育系主任余峰,音乐教育系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陶黎明,音乐教育系副主任傅利民,作曲系主任高佳佳,作曲系副主任禹永一,作曲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高缨,国乐系主任张尊连,管弦系主任侯俊侠,声乐歌剧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杨帆等领导,以及校内外的学术专家、老师们共同欣赏了这场颇具创新意味和探索精神的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是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和人事处共同主办,项目负责人为音乐教育系韩佩君副教授。音乐会开始由组织部的马楠老师对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音乐学系系主任赵晓楠副教授作为学术主持,对每首作品进行了深层解读,帮助听众更好地领略中国钢琴室内乐的内涵及魅力。

 
当晚音乐会开场由赵绅、李心曲共同演奏了《和平进行曲》(主题变奏)——为双钢琴而作,使这部我国公开发表的第一首钢琴作品,在诞辰百周年之际,演绎为具有六个变奏,从速度、节奏、调性等方面不断发展与延伸,两位演奏者很好的将音乐形象和色彩展现出来。
IMG_8590
随后,伍君瑜、王猛、赵思颖演奏了念致妤为古筝、笛子与钢琴而作的《雙生》。作品中的核心概念“雙”,不仅体现在一个全音阶结构音调和一段取材于云南花灯旋律的共生发展,也表现在有两个素材交织衍生出的两种不同的色彩意境,哀与喜的两种情绪,追思和祈愿的功能,也体现在该曲两部分的述说结构。三位演奏者将内敛而深入人心的音乐色彩和情感,逐渐推向了急促和复杂的情感表达,古筝、钢琴与笛子的对比和呼应恰到好处,听众的情绪被演奏者一路带领,引发内在的思考和感动。
IMG_8593
第三首作品是许恩敬创作的《Ong Heiya》——为古筝、杖鼓、钢琴而作,由伍君瑜、郑瑀、李媛婧演奏。源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三件乐器在融合中传递着从恬静悠远到灵动狂野的情绪主线,作品的尾声在三位演奏者心有灵犀的配合下,极大地渲染出迎接丰收的狂欢氛围,也诠释了饱满而灵动的音乐情绪。
IMG_8597
紧接着,青年作曲家罗麦朔与古琴演奏家黄梅共同演绎了《琴曲》。作曲家力图在作品中以新的方式解读古琴这一最具中国文化代表性的载体,使其在当下时代性和人文性的大背景中继续发展,并融入了西方与当今人文思想与审美意识的特点。在非常规的创作和演奏手法背后,演奏者运用作曲家在音乐律动上预留的自由性和偶然性的发挥空间,使观众们感受到了中西音乐文化碰撞下产生的不同的音乐效果。
IMG_8605
李媛婧和赵思颖成功演绎了作曲家高平的《谷应》(四手联弹)。这首作品旋律沉浮不定,犹如山中雾气和浮云,又似万物之声的空谷传响。演奏者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作曲家心目中的人在山中所能体验到的空灵和神秘,音乐表达内敛、意味深长,平淡而暗含波澜,回味隽永。
IMG_8602
随后,韩佩君亲自登台,与古筝演奏家邱霁共同演绎了作曲家刘青所作的古筝与钢琴二重奏《点轨迹》。作品所展现的点、线、面、体加上时间的复合维度,用音乐展现了对多维空间中延展出的大千世界的哲学思考和音乐写意。作品运用中西方乐器的点状发声,使乐器间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音色特性在似像非像中逐渐发展,并最终展露出一幅空灵的中国水墨画,犹如中国绘画中渲染、留白、点染的艺术表达,其背后传递出浓厚的中国艺术精神和审美追求。
IMG_8609
在音乐会的尾声部分,郑瑀、赵绅、韩佩君共同演奏了作曲家罗麦朔创作的《夜·律》——为双钢琴与打击乐而作。作品以彝族民族音调为基础,表现彝家节日时,青年男女夜晚幽会的场景。演奏者很好地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动静两个方面展现了彝族音乐的特色以及彝族年轻男女活泼、直率的个性。演奏者们的音乐诠释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双钢琴与打击乐之间的配合细腻而灵动,充满画面感。
IMG_8617
音乐会最后,韩佩君对当晚到场的院系领导、师生们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同时对三年项目研究过程中给予支持与帮助的所有专家、老师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以“感恩”一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IMG_8628
的确,这是一场好听而有意义的音乐会。其中涉及的中国钢琴室内乐作品,体现出由中国人创作、展现中国人生活、表达中国人情感的主体思路。本场音乐会呈现了中国钢琴室内乐作品的音响、技巧和效果,也氤氲着探索和实践的精神,为我们探求“中国钢琴作品”的形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