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曲艺戏剧 > 曲艺戏剧评论 > 正文
走市场的曲艺人也要坚持正确的艺术观
2017-01-09 00:36:24 发表 | 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崔 凯

  曲艺艺术,因为简便灵活、生命力强、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在文化体制改革初期,全国绝大多数曲艺团队就进入了文化演出市场。

  不是所有的艺术形式都适合走进市场,有些大型综合性艺术进入市场会入不敷出、“生活不能自理”,容易迷失方向,被动地成为“市场的奴隶”。曲艺艺术适应性强,进入市场以后,大多数从业者都有用武之地,部分民营说唱团队和曲艺艺人还会大显身手,收入不菲,在培育了曲艺演出市场和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是,进入市场的曲艺发展也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发展方向不能偏

  艺术与市场不是冰火不同炉的矛盾关系,大多数艺术作品是靠市场传播于世的。当然,有些带有一定的导向性、宣传性的文艺作品和一小部分属于小众的精雅艺术,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生存与发展。但是,不管是商业性的、艺术性的、还是带有宣传任务的文艺,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人民性。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进入市场的曲艺,不是卖普通商品,而是通过文化服务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仍然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入市场的曲艺也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不能因为进入市场而改变。

  在曲艺圈内,经常有人强调自己是“体制外、非主流”的曲艺艺人,好像身处体制外,就可以不受约束,就可以背离崇德尚艺的优秀传统,回归到“卖艺赚钱”的江湖旧路。有些艺人演出内容庸俗不堪、低级下流,甚至以自我矮化换取廉价的笑声;有些常年在小剧场从事商演的职业艺人,不思进取,缺少追求,或借用传统形式的老套路,加上一点儿时尚的笑料取悦观众,或拼凑一些网络笑话碎片式表达,哗众取宠,造成了当下曲艺有演出缺作品,有娱乐缺内容,有市场缺美誉的不正常境况;也有少数艺人赚到些钱便自我膨胀,以为自己是江湖好汉,台上台下毫无约束,口无遮拦随意宣泄不良情绪;甚至有个别颇具才气的中青年艺人胸无大志,自轻自贱、自暴自弃,滑向了涉黄、涉赌、涉毒违法乱纪的泥沼,严重损害了曲艺工作者的声誉,令人惋惜。出现这些不如人意之事,并非市场之过,而是因为一些曲艺从业者在自我价值的认知上产生了误区,放弃了正确的价值追求所致。“体制内”与“体制外”不过是现行体制下人事管理制度的一种区别,实在与艺术追求和艺术水准无关,“体制内”也有“吃货”、“菜鸟”,混饭吃的不在少数。“体制外”也有许多优秀的从业者和曲艺的后备人才。什么样的体制不能代表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属性。就演艺从业者的本质而言,无论是工作在国营和民营艺术团体的,还是自由从业者,都是从事现代服务业的文艺工作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不能代表艺术水准的优劣。作为观众的审美对象,所有演艺人员都要树立正确的文化担当意识,都有责任和义务向观众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正趣味,这既是对艺术负责,对社会文明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进入市场的曲艺从业者也要自觉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正道直行才能够持久地健康发展。

  观众至上的优秀传统不能丢

  我国的说唱表演艺术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倾情关爱和支持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无数民间艺人在贫困交加没有尊严的境遇中行走江湖,卖艺求生,但是他们懂得“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和“观众是艺人衣食父母”的生存之道,优秀的艺人总是以敬畏之心面对观众、面对艺术,无论本事多大上台表演都会放下身段,不摆架子,恭恭敬敬地为观众献艺。他们尊重观众不仅仅表现在态度上,在表演内容上也从不含糊,严格按照人民群众的道德尺度和审美标准打造曲目(作品),歌颂英雄,赞美清官,以抑恶扬善的精神宣扬民族的传统美德,用生动鲜活的说唱艺术传递正能量的思想内容,以寓教于乐的正趣味愉悦观众。于是,才有无数经典书曲目,经过几代艺人的不断加工完善,成为传世佳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及时组织民间艺人学习提高,进行自我改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众多从旧社会过来的说唱艺人成为了受人尊重的文艺工作者,极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他们投身生活,说新唱新,深入基层为工农兵演出,为新时代留下了一批精美的曲艺佳作,涌现出一批大师级的曲艺家。这些优秀的曲艺家们没有把“卖艺赚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把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热情讴歌新时代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坚持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为社会留下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曲艺人怎么能为了赚钱而丢掉优良的曲艺传统,放弃文以载道和以文化人的艺术追求,而把“笑的艺术”消解成了“可笑的艺术”?把人民艺术家的光荣身份退化成了“下九流”的卖艺者?

  我们要深刻理解习总书记指出的:“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的艺术判断标准。要懂得,卖艺赚钱,一定不能不择手段,即便当上了“土豪”也不值得炫耀,只有心系人民、为人民说唱,成为人民的曲艺家,才能受到人民尊重和喜爱。
 

山东琴书《振超传艺》 张生福 摄

  坚持正确的艺术观

  曲艺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进入市场就属于特殊消费品,既有商品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进入市场从事商业性演出的曲艺演员一定要具备吸引观众和征服观众的精湛技艺,更要有令人尊重的高尚品德,要自觉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缺德少才或有才无德都难以在文化市场中长期驻足。而那些视艺术为生命、重荣誉、有尊严、德艺双馨的曲艺家才能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凡是优秀的曲艺家不但在修养、素养和学养方面出类拔萃,更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人民不会忘记,在革命战争时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艰难时刻,那些优秀的曲艺家都冲在了最前沿,发挥了文艺排头兵的作用。正所谓“千金难买人民一笑”,当国家有难、人民有难的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用艺术鼓舞人民同心同德战胜困难的曲艺家必定会受到人民的敬重。无数曲艺前辈在为时代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闪光的高尚品格。当下,进入文化市场的曲艺工作者要以老一辈曲艺家为楷模,克服拜金主义,追求以德为本,正道直行,才能够成长为新一代的优秀曲艺家。

  进入市场的曲艺人,更要在艺术上花气力,要用真功夫、大本事赢得观众的青睐。在文化多元化的语境下,多媒体、自媒体、新媒体,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时尚的东西接踵而来,传统的曲艺表现形式面临着严峻挑战。新形势下的曲艺创作和曲艺表演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求新求变,又不能跟风、模仿、克隆,离开了说唱表演艺术的本体,以庸俗搞笑、单纯娱乐应对市场,坚持不了长久。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强调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缺少原创能力,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无论如何走红,都是匠人。真正的曲艺家,既要有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还要着力艺术创新。艺术创新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的指示,认真遵循对传统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科学论断。继承和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设定在以人民为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上来。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曲艺工作者都要努力追求时代主旋律和人民喜闻乐见的一致性,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通过市场演出和媒体传播让曲艺艺术更好地传承发展。

  曲艺走进市场,不是重归江湖。曲艺人会赚钱、能赚钱、赚大钱,是好事。但是,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如果只有一些有钱的艺人、匠人,而没有出类拔萃的艺术家,缺少能够传世的曲艺佳作,将是曲艺界的悲哀。所有的曲艺工作者都要深刻理解习总书记指出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精辟论述,争做德艺双馨的优秀曲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