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民乐古曲 > 最新资讯 > 正文
天上飘来一支曲,宇宙无敌超级棒!
2022-02-22 15:07:38 发表 | 来源:中国文艺网

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春日行》中写道: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今天,这首诗里描绘的“天上筝音”,

真的变成了现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元宵晚会》开场

民族乐器的创意交响《齐天乐》中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

在空间站用古筝演奏了经典旋律《茉莉花》

来自太空的音乐祝福

和现场演奏的民族音乐巧妙融合,

创造出穿梭宇宙、天地合鸣的神奇效果。 网友称赞王亚平的表演为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而这份属于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也收获了古筝艺术家们的点赞!


 

王中山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

“神州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用筝乐向世界发出中国的曼妙之声,经央视元宵晚会传播后惊艳了世界,真可谓 “亚平飞天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她用最纯粹的中国声音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祝福,既推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展示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是一次古代华夏文明和新时代中国尖端科学技术最为美丽的邂逅。

作为文艺工作者和古筝专业艺术工作者,我们更应当不遗余力地向全球传播中国古筝艺术,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民族器乐文化,向世界 讲好中国音乐故事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出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任洁 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古筝演奏家
 

朋友圈被“来自天上的筝音”刷屏了,美好而浪漫。我们中国有首古曲《月儿高》,又名《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明皇梦中夜游月宫的闻记之音;而今天,在2022年中国宇航员奏响了面向世界、面向宇宙的民族之音,《茉莉花》响彻太空,为无数古筝艺术工作者带来了感动,这是 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仙乐飘飘新时代”,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霓裳羽衣曲》!这,就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程皓如 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青年古筝演奏家
 

当听到《茉莉花》的旋律在太空中响起,又是以“筝”传情的方式,我感到非常激动。航天女英雄王亚平能以一种最质朴的方式在太空中用古筝把茉莉花的旋律奏响,就是一种华夏文明独有的“中国人的浪漫”。最令我感动的是,她的演奏中没有过多技巧加持的质朴,像是意味着更多的留白,又像是和世界其他文明 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各美其美。

在众多关于“茉莉花”的花语祝福中,我依稀记得其中一种是“送给家人的祝福与爱”。或许这也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吧——无论梦想是多么的“星辰大海”,却始终抱有一颗有容乃大的心,为“天下一家”的梦想不断探索着。衷心祝愿每一个“追梦人”都能梦想成真,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2021年10月15日,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在“神舟十三号”

开启了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

因为此次“出差”的时间较长,

航天员在出发前,

都安排好了在太空的“业余时间”。

 


 

在采访中,

王亚平曾表示自己带了乐器上太空,

并透露自己带的乐器“比较大”,

计划在太空展示中华文化。



 

无独有偶,

另一位航天员叶光富

也带着乐器“出差”太空,

并在空间站使用葫芦丝

演奏了《月光下的凤尾竹》。

听完叶光富在空间站里的葫芦丝演奏,

网友评论:

“听着美妙的歌曲想到了美丽的七彩云南。”

“‘诗的远方 梦的故乡’,说的就是云南!”

 

自古以来,

“天”在中国文化中, 是未知、是力量、是时间、是星辰......

这个字形本身就是

人与自然关系的象征。

 

在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看来:

“我们中国人,

要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名字,

我们就叫‘天’。”

所以诞生了

专属于我们中国的航天员;

对我们而言, “航天”,是一种科学的表达,

更是一种中国人的浪漫。

 

绕地飞行四个月,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每天会经历十六次日出星落,

而陪伴他们的除了宇宙星河外,

还有带在身边的“中国式浪漫”。

航天员们的演奏,

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影响力、感染力。

 

让我们共同为

“太空出差三人组”加油鼓劲,

期待他们的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