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民乐古曲 > 拉弦乐 > 正文
南国胡琴声——评「南国之境」陈璧沁胡琴演奏会
2015-10-28 02:22:03 发表 | 来源:中国民乐杂志

胡琴家族在南方百花齐放。乡土味浓的椰胡、音色鲜明的二弦、以及上世纪20年代面世的高胡,都在华南地区大放异彩。香港占尽地利,自然传承了这些瑰宝,10月16日,年轻的胡琴演奏家陈璧沁假香港大会堂剧院举办「南国之境」胡琴演奏会,展现南方音韵的独有魅力。
 
 
在缺少娱乐的旧香港,大众爱在剧院看「大戏」,即以粤语入词的传统戏剧。无独有偶,以粤乐为主题的「南国之境」亦在「剧院」上演,可谓一美丽的巧合。首乐曲是南音《叹五更》选段,音乐在漆黑中泛起,正切合曲中深夜独叹的意景。陈璧沁手中音色苦闷的椰胡,与秦琴伴奏杜泳及演唱者张国颖组成「椰胡架头」。其中秦琴的衬托作用应记一功,不绝的声音恰如主角喃喃细语、轻轻细诉;而作为一个业余者,张国颖演唱是有板有眼,准备功夫可见一斑。
 
音乐会中多次出现由陈璧沁、杨伟杰及马诗恩组成的三人小组,后两者或是替主角伴奏,或是以「三架头」平分秋色。陈氏高胡的音色非常突出,在《鸟投林》中,那快要摸到琴筒的上下滑音绘声绘色。上述的《鸟投林》由高胡奏出属于「软弓」;《荫华山上凤凰台》则为「硬弓」,以二弦演奏。这个胡琴正如其名,音色利落有力,比高胡有着更加鲜明的个性,尤体现在快速的节奏上,独奏者每一个音也是很结实。
 
 
高胡大师余其伟在香港演艺学院任教,主张「双肩挑」的理念,新旧并重,承上启下。作为其高足,陈璧沁亦贯彻这理念。当晚,名曲《平湖秋月》以钢琴及高胡协奏的形式上演。钢琴部份虽然沿用原来曲调,但陈隽骞的钢琴声听起上来绝非硬砌上去的五声音阶,反而是欧洲浪漫时期的风味,有着行云流水的平静,音色悦耳。如将这个版本先入为主地以高胡独奏曲看待,或不明所以,因为钢琴反而成为了主角;但正如主持人所言,陈璧沁以'Jam'重新演绎,令旧曲披上了新的华彩。这个新尝试,呼应了「双肩挑」思想。
 
《病中吟》的改编,以无伴奏合唱组合「一铺清唱」与二胡同台,非常有创意。这个团体是香港著名的专业组合,过去多次跨界演出,与中乐有一定的合作经验。在技巧上,「一铺清唱」的口技几可乱真,跟二胡的声音一模一样;骚灵音乐虽然跟这首30年代独奏曲的思想一样,同是呻吟苦痛,惟突然进入一段快板,有少许煞风景,在意景上,不免牵走了一些「愁」的思绪。

 
不过,同样的组合、改编者(作曲家)在《南国之境》的效果却又是可喜的。这首世界首演的委约作品由伍卓贤谱写,在乐谱中流露了对乌托邦的向往:「没有极权,没有商业霸权,人人安居乐业」。这从演奏中也反映出来,开始的旋律朴素,二胡与无伴奏合唱以简单的和弦互相呼应;进入小快板后出现舞蹈性节拍,二胡音色充满张力,急速的琴弓牵动着观众眼球,可见这位年青演奏家的乐器技巧非常扎实。乐曲却在回归主题后突然收结,这手法的巧妙在于「想象空间」。音符虽霎时完结,观众仍然在回味着自己心田里的南国之境。
 
当晚展示了南方音乐的传统魅力,而且亦见新猷,是一个成功的尝试。香港今年有关这个主题的音乐会不少,从余其伟的「粤乐情怀」、到杨伟杰的「粤竹」,乃至「南国之境」,一脉相承。传统音乐能继往开来,实有赖音乐家的赤子之心。
 
文/李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