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民乐古曲 > 正文
深切哀悼当代山东筝派大师——— 赵登山 老师
2021-02-26 00:42:36 发表 | 来源:中国潮筝

讣  告

 

中国古筝艺术大家,山东派古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原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赵登山先生于2021年2月25日上午因病逝世,享年89岁。

赵登山先生是当代山东筝派的代表人物,享誉海内外。他不但继承发扬了山东筝乐,而且在筝曲创作、人才培养上硕果累累,为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国古筝艺术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传世流芳《铁马吟》,殊勋茂绩万古存!他的不幸离去是中国筝界的重大损失,他为中国民族音乐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赵登山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21年2月27日上午7.30在长春市殡仪馆颐安苑B座153房间举行。
 


 

作为筝界大家的赵登山先生,一直对潮州筝学会关爱有加,早在筝会成立之际,赵先生就为我会题字祝贺。

去年更作为山东筝派顾问专家率领多位山东筝传承人、古筝演奏名家参加由潮州筝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南北传统筝派网上音乐会。

对于这位筝坛泰斗、山东筝大师的不幸离去,我会全体会员深感痛惜,特此表示深切的哀悼!

 

2021年2月25日

 



-------艺术生涯-------

民族音乐是华夏民族的艺术瑰宝。由于在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年过古稀的赵登山被授予了吉林省第九届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赵登山是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中国音协古筝学会副会长,古筝“山东派”演奏技法的杰出传承人,在国内享有盛誉。他曾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古筝名曲,中国唱片社曾出版他的演奏专辑。在舞台实践之外,他还创作了古筝高胡二重奏以及古筝独奏曲数十首,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曲目。

赵登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弦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古筝专业委员会(中国’筝会)副会长,中国北国古筝学会副会长。赵登山是当代山东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79年已被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赵先生不但继承了民间艺术家能弹擅演的传统,还创作和改编了许多充满乡土乞息的作品。 

赵登山自幼酷爱民间音乐,大自然中的风啸、雨声、虫鸣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和奇想。八岁入学,同年向老艺人杨安字学习曲艺《道清》,初登音乐殿堂的台阶,十四岁向民间老艺人王登吉学习坠琴,同时向梁衍义学习软弓胡。翌年师承中国民间艺术家樊西雨、张应易、李大邦、王邦贵等前辈学习古筝。1950年拜师于享有“中国筝王”之称的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革新家赵玉斋先生专攻古筝,1953年奔赴东北音乐专科学校继续深造音乐理论兼习擂琴,同时受校方聘任教山东琴书课。1954年初到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参加工作,同年调入吉林省歌舞团,1954年参加了“中国古典音乐民间巡回演出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公演,并先后参加了东三省联合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及“长春、沈阳音乐周”等大型演出,演奏古筝、坠琴独奏、均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赵登山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演出,数次赴朝访问、演出,更得到了朝鲜音乐界的高度赞扬。1985年曾任中国民族展演团副团长,代表国家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打击乐艺术节”,此次演出受到各国音乐家的首肯和称誉。1987年在长春举办了“赵登山独奏音乐会”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1989年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的“全国民族乐器邀请赛”评委。1993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南京艺术学院合办的“全国民族乐器邀请赛”评委,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5年在洛阳举办的“95国际华夏器乐展演年”独奏音乐会,同时参加了中国南北古筝名家演奏会的演出。先后担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艺委会、任组委会员及副主任。1992年被扬州师范大学启座教授。1997年应邀赴台湾和香港演出、讲学。历年来风尘仆仆地到全国各地讲学,并在国家、省、市举办的民族乐器及古筝大赛中担任副主任和评委,2001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香港龙音制作者有限公司主办第一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评委。2002年任中国南京国际古筝艺术研讨会艺委员会主任。2002年10月应韩国散调伽椰琴学派的邀请赴韩汉城演出,并在韩国中央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讲学受到极热烈欢迎。2005年8月,文化部群众文化协会主办的全国古筝新筝大赛隆重举行。大赛评委会主任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曲张殿英担任,副主任由中国古筝大师赵登山担任,评委由全国各个音乐学院的教授专家组成。为弘扬中华民族音乐艺术,造就古筝音乐人才,赵登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给大众演出和繁荣音乐创作,他的足迹遍及城市、乡村、工厂、田间。祖国的山山水水,沸腾的生活景象陶冶了他的胸怀,启迪了他的灵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以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像,精巧的构思,创作了几十首独奏,合奏筝曲,1958年开始创作,他创编了古筝独奏曲《春到田间》、《欢庆节日》、《松花湖池歌》、《山谷回声》、《茨儿山》、《云湖天河》,坠琴独奏曲《坠子小调》、《欢乐的日子》、《琴书二板》等,软弓胡独奏《笛笛歌》、《村话》等,与他人合作古筝、高胡重奏曲《春来早》、《浏阳河》、《油海战歌》、《唱起洪湖水怀念周总理》,朝鲜民谣变奏曲《清津浦船歌》等,广为流传;古筝独奏曲《铁马吟》由中国文化部,中国广电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中荣获三等奖。古筝独奏曲《岁》在1986年第一次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上引起轰动,又创编了古筝独奏曲《凤求凰》、《广陵行》,古筝合奏曲《洛阳春》等。其作品在海内外广泛出版发行,部分曲目在香港灌制《赵登山妙异之音》盒式带及光盘。  

2007年10月31日,国乐大师赵登山先生从艺60周年音乐会在菏泽学院体育馆多功能厅举行。音乐会上,赵登山先生不仅领衔表演了筝合奏《汉宫秋月》、弦索乐《碰八板》等经典曲目,还亲身向到场观众展示了自己坠琴独奏、软弓胡独奏等拿手技艺。赵登山先生的几名亲朋好友、部分弟子及菏泽学院音乐系师生也纷纷登台献艺,为观众送上了一台精彩的听觉盛宴。

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努力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音乐传统,追求古筝艺术的致臻完美,呕心沥血培育民族音乐人才,他为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荣获国际、国家、省、市大奖,他的名字被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及《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他的艺术成就闻名遐迩享誉中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着先哲的启示,在有生之年,他将为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继续奋斗,一往直前。

赵登山先生潜心育人,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家或省级大赛中获奖。他还多次来往于祖国大陆和朝鲜、韩国、香港、台湾之间,进行讲学或交流演出,并多次担任全国或国际古筝比赛评委,对推动古筝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使他在全国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作为菏泽学院的客座教授,赵登山先生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关注菏泽学院的发展,多次莅临学校指导音乐教学工作,培养古筝人才。

 

-----------相关阅读-------------

传统为根 韵为魂 ——赵登山先生与山东筝派 


赵登山

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山东筝派第六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筝艺术(山东古筝乐)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第一次见到赵登山老师是在今年六月,在一场以传承和保护当代国乐前辈学术思想、艺术感悟与心路历程的大型国乐文化访谈活动“国乐谈往”的新闻发布会上。已进入仗朝之年的赵登山老先生身穿白色唐装,依旧精神矍铄。台上的他侃侃而谈,容光焕发,丝毫不见年事已高所带来的种种不便与劳倦。当时便十分佩服这位老先生的精神状态与缜密谈吐,岁月沧桑使人面容苍老,但却无法击败人心。也许,这是筝带给了老先生一份笃定,让他以温厚平和的心态面对风风雨雨的人生。

赵登山先生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离传统还有多远?”不知这个问题在赵登山先生心中是否已有答案,但在我们心中,赵登山先生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德才兼备走上学艺道路

赵登山出生于山东郓城,这里蕴藏着道情、花鼓、坠子、琴书等诸多民间曲艺形式,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赵登山自然就有着对民间音乐的敏感和热爱,他热爱家乡的各种音乐,听到入迷时可废寝忘食。十三岁时,赵登山便开始学习道情,后来又开始接触琴书,拜师王登吉,学习坠琴。当时老师挑选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在技艺和道德素养等方面须进行两年的考察期,而赵登山在品德上的正直以及在音乐方面展现出来的天赋让老师十分欣慰,最终收下赵登山。从此,他正式拜入王登吉老师门下,由坠琴敲开了学习筝,学习音乐的大门。

由于赵登山的刻苦学习和不懈努力,王登吉将他引荐给他的老师,这时赵登山才开始接触筝。后来,在古筝老前辈樊西雨先生、张应易先生、李大邦先生,以及王邦贵先生的指导下,赵登山的古筝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1950年,赵登山拜赵玉斋先生为师;1953年,赵登山前往东北音美专科学校(沈阳音乐学院前身)跟随赵玉斋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古筝以及擂琴,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他还兼任所学的山东琴书的教学工作。从东北音专毕业后,赵登山曾在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吉林省歌舞团等机构工作,由于赵登山是独奏演员,因此少不了在一些在重要场合的演出活动,他曾经在一些外交活动和国家大型活动上演奏,得到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宾的认可和赞许。可以说,在东北的这些年让赵登山的古筝演奏更加成熟。同时,赵登山对东北的古筝人才培养和古筝建设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传承筝派传统革新发展开拓

山东筝派是中国当代古筝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山东琴书、道情等曲艺因素,这些多元的音乐文化丰富充实着山东筝派的音乐内涵与表达方式,而每一次的改革发展都离不开一代代山东筝派传承人所作的贡献。他们对山东筝派的改革都是对山东筝派切实推动,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延伸、前进。而山东筝派在各个阶段的发展也备受筝人关注。赵登山的老师赵玉斋先生继承了山东筝派弹奏时能够使音色通透柔和的右手演奏技法,开创了筝“双手交替弹奏和弦”的弹奏方式,继而又传授给赵登山。

在承袭赵玉斋打破传统,对山东筝派关键性的改革上,赵登山尊重传统,吸收借鉴有益因素,如吸收了古琴的律动韵味以及“吟”“揉”等技巧,突破性地创作了左手食指压弦演奏方式,更是发明了左手分指、揉弦泛音(右手弹奏与左手压弦紧密衔接,模仿出独弦琴颤音的效果)等技术,如“筝声鲁韵”便说明了山东筝派是很讲究音乐中的“韵”味儿的,自然也就给古筝弹奏时左手的技能(如揉弦、上下滑音、回滑揉)的提升带来了挑战。如果说赵玉斋老师首先跳出传统、改革创新,那么赵登山可谓是紧跟着老师步伐,进一步探索了山东筝派发展的可能。



 

赵登山着重强调“学艺先学德”、 “以德为准,德艺双馨”,要求学员们应认真学习,敬重非遗文化。山东筝曲分为大板筝曲和小板筝曲两类。大板筝曲属于八板体乐曲,小板筝曲是琴筝清曲的牌子曲或民间小调演变而成的乐曲。菏泽弦索乐“碰八板”是山东地区流行的一种丝弦合奏音乐,主要乐器为筝、扬琴、胡琴和琵琶等。这类乐曲由调式一致,曲调、曲名均不相同的八板体乐曲组成。赵登山指出,传统山东筝弹奏时最突出的技法是以真指甲演奏,右手大指小关节极富颗粒性与爆发力的快速托劈,使得音色效果浑厚富有弹性。
 



 

创作成为自我更新的有效渠道

赵登山在赵玉斋的指引下,从1958年开始创作。赵登山说:“演奏家要更新自己,创作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在赵登山创作的诸多作品中,《春到田间》是其处女作。这首作品创作于1958年,音乐素材来源于民间,再配以山东筝派的演奏技法以及西方作曲技法——复调的使用。此曲一经面世,影响甚广,该曲后来在港台出版后深受港台同胞喜爱;1959年,赵登山又创作了《欢庆节日》,这首作品欢快愉悦,对古筝演奏在速度表现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有一首作品是赵登山于1985年创作的《铁马吟》。这一年,赵登山有幸前往印度参加在印度举办的国际音乐节,文化部的同事告诉赵登山,希望他能够创作一首佛教作品带到音乐节演出。于是,从小生长在信佛家庭、熟悉佛教文化的赵登山在这样一个机遇中创作了《铁马吟》这部在其创作中最受人们喜爱的经典古筝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赵登山特别注重对作品演奏风格和特点的定位、段落的构思以及宏观的布局;左右手配合得当,左手微揉,营造意境,右手奏音,直击人心。其中有不少段落借鉴了古琴的演奏手法。而这部作品的最终成功离不开赵登山先生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对艺术审美、音乐语言、古筝演奏的准确把握。


 




 

 

欲盖艺术魏巍大厦必先夯实传统根基

随着山东筝派以及中国古筝的日益壮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古筝、学习古筝。与此同时,西方音乐的大肆“入侵”也给民族器乐的学习带来了“干扰”。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山东筝派代表人的赵登山先生也有着对学筝人的谆言嘱托,他讲道:“我希望筝可以继承传统,韵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魂,它最可贵,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洋为中用固然好,但不能崇洋媚外。我认为筝的学习要继承传统,没有传统的基础,我们的音乐就不能深,不能透,不能感人,也不能深奥。学艺先学德,才能很好地继承传统。传统是基础,只有夯实了基础,楼才能盖得高、稳。”


 

 

小结

多年来,山东筝派的发展我们有目共睹,而赵登山先生对于山东筝派的意义更是不言自明。在这一次次的发展中,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山东筝派对传人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如赵登山先生所说,多少年来,山东筝派秉承先辈“学艺先学德”的传承理念。德行是一个人立世的标准,更是考察和衡量学艺之人是否能够立身的根本。这一理念正是山东筝派多年来延绵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具备多种乐器演奏能力。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或音乐形式的发展走的都是一条多渠道支撑的路子,而不是将其简单化、单一化,对于筝的学习演奏更是如此。只有掌握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能,融会贯通,并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能来完善筝的演奏体系,才能让筝有所发展。

(三)重视民间本土的各种音乐文化及曲艺形式。同一地域内的音乐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得益于这块土地的广博深厚造就了所蕴藏的音乐文化丰富而多样。任何一种音乐文化能够生根发芽正是基于民间这块沃土的滋养与哺育,而各种音乐类型能够在民间生存并开枝散叶,离不开多种音乐文化的共生性与交叉性。

(四)在创作上,可以洋为中用而不能崇洋媚外。我们承认西方作曲某些技能的先进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去照搬套用,让我们中华民族音乐失去本来面目。切记传统是民间音乐发展的根本,我们的传统中蕴含着中国音乐的韵。不能丢了韵、失去根,让传统之脉中断。洋为中用可以锦上添花,崇洋媚外却只会穷途末路、自断前程。

传统,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藏在宫商角徵羽中的美妙,就是丝弦之音外的一份留白,就是前人在历史的一次次变迁中深远思考,就是一次次传承中化作文脉的缕缕气息,就是传承人讲述的一个个故事和他们踏入这片民间土壤时脚下那湿漉漉的泥土的芳香……

来源:国音艺术  文章首发于《中国民乐杂志》2017年第10期


 

 

【赵登山先生《拉弹》专辑欣赏】

1. 《二进宫》 擂琴 选自京剧《二进宫》 此乐器模仿的人声维妙维肖,表现丰富,叹其妙韵。

2. 《智斗》 擂琴 选自京剧《沙家浜》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角色互换,妙趣横生。

3. 《花木兰》 擂琴 选自豫剧《花木兰》 用擂琴模仿常香玉唱腔,形象逼真,豫韵十足。

4. 《拷红》擂琴 选自豫剧《西厢记》 模仿红娘的唱腔,形象、生动,听来饶有趣味。

5. 《笛笛歌》 软弓胡 赵登山编曲 充满了乡土气息的民谣,独特的音色,别具一格。

6. 《坠子小调》坠胡 民间音乐 发挥坠胡诙谐仿唱的技法,渲染民间小调的情趣,

7. 《二板》坠胡 赵登山编曲 歌唱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民歌,借此满足我的乡亲们。

8. 《欢庆节日》古筝 赵登山编曲 此曲作于1959年,十年国庆,表现全国人民欢庆节日的场面。

9. 《汉宫秋月》古筝 古曲 曲中处处流露发自宫女内心之哀怨。

10. 《渔舟唱晚》古筝 娄树华编曲 赵登山演奏谱 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乐曲清新流畅。

11. 《曲牌联奏》钢丝筝 赵玉斋编曲 几段简单民间音乐经巧妙组合,曲意引人入胜。

12. 《高山流水》 古筝与乐队 古曲 依据琴曲改编,采琴之优雅,寓筝之宏伟,创新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