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曲艺戏剧 > 名家新秀 > 正文
巴金侄儿追念“川剧皇后”许倩云:她把毕生精力献给艺术
2022-06-09 14:14:02 发表 |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6月9日早上,一则消息传来:有“川剧皇后”美誉的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许倩云,于6月8日夜里在成都病逝,享年94岁。

您老一定保重!”。

许倩云、李致(李致供图)

在电话里,李致向封面新闻记者回忆自己上一次见许倩云的情形,当时是在疫情前,“我们去看她的时候,她住在一个带有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里。我在崔光丽的陪伴下,去那家机构探望许倩云,去过两次。她身体虚弱,睡在床上,但见到我们,她很高兴。”

2018年,当时90岁的许倩云,因上厕所时摔跤导致骨折,做了手术后在家卧床休养。除了许倩云的学生崔光丽忙前忙后找养老机构,李致虽然当时已年近90岁,也心急如焚地为许倩云张罗相关事宜。


许倩云、崔光丽、李致(李致供图)

李致曾经担任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对川剧艺术事业发展很支持。198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出“振兴川剧”的号召。因工作原因,李致与包括许倩云、陈书舫在内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有很多接触,结交下了很深厚的友谊。对于许倩云,李致写道,“我既是她的戏迷,也是她的朋友。”

许多青年演员亲切称她为“许妈”

在李致撰写的“往事随笔”系列之《铭记在心》中,收录了一篇写于2008年5月的文章《我们爱倩云——在许倩云舞台艺术生涯六十五周年座谈会的讲话》。在文中,李致说,“引领我喜欢川剧艺术的,许倩云是其中之一。我童年时代看川剧,只喜欢看武打。真正爱川剧,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看了《柳荫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看了《柳荫记》,从此爱川剧。 这里说的《柳荫记》,是一个代表。它既包涵了《柳荫记》,又包涵了当时受观众欢迎的一批戏。其中,我特别喜欢《评雪辨踪》。这是个可列入世界戏剧的精品。两位主演之一,就是许倩云。倩云把一个不顾父亲反对,爱上满腹诗书的穷秀才、酸秀才,既能与之共患难、又能在生活中取乐的中国妇女,演得淋漓尽致,使人终生难忘。”


许倩云(摄影:朱建国)
 

李致还写道,“活跃在川剧界的许倩云,无论是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和有关座谈会上,她总是向领导和媒体陈述川剧的处境,呼吁领导和社会重视川剧这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川剧能摆脱困境。活跃在川剧界的许倩云,长期认真地教学生,帮助青年演员提高表演艺术水平。许多青年演员亲切称她为许妈。她一生教过或指点过的学生难以计数,其中获全国梅花奖川剧演员就有六位。这次从西安特意赶来清唱的《芙蓉花仙·冷泉山》的“第一代花仙”张宁佳(现在已是西安音乐学院音乐系教授)也是她的学生。坐在对面的喻海燕,是《芙蓉花仙》的“第二代花仙”,梅花奖得主,也是她的学生。热心教学和指点,使许倩云长期积累下来的川剧表演艺术得以继承。……作为川剧人,为川剧艺术做一些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坚守阵地,无论在顺境或困境,都能把自己的精力献给川剧艺术。许倩云正是一生坚守阵地,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川剧艺术的人。这样的倩云,值得人尊敬和热爱。愿更多的川剧人能像倩云这样。这是川剧能否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
 

卧病在床后仍念念不忘川剧

2018年7月2日,封面新闻记者前往许倩云家中探访。她没有自己的房产,住所是租来的。爱人离世多年,她投身热爱的川剧之中。从幼龄小女到耄耋老人,学川剧,演川剧,教川剧,培养川剧人才,到如今年事已高,卧病在床,依然心心念念川剧,令人感喟不已。

躺在病床上的许倩云,情绪上难免显得脆弱而感伤,甚至落泪。但谈起自己的川剧一生,谈到对川剧的热爱,依然炽烈、纯粹而投入。一个书法家来看望他,问她想要幅什么字。她回答:“就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我伤病好了,我还要继续教学生。 ”她收获过鲜花、掌声、欢乐、荣誉,也品尝过痛苦,感受过孤独。一个人一生有所热爱,并且全身心付出,这就是美好、值得的一生。说一句“她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川剧”是毫不夸张的。



 

许倩云,艺名飞琼,192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川剧演员,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许倩云凭借她在川剧《柜中缘》和《评雪辨踪》中的出色表演荣获演员二等奖。20世纪50年代,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并握手合影留念。1959年,许倩云随团赴东欧访问演出,用精湛的川剧表演艺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她与陈书舫、竞华、杨淑英一起被誉为“川剧四大名旦”,人称“川剧皇后”。历任西南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演员,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院长。除了自己演出,几十年来,许倩云为川剧艺术事业培养了近百名川剧弟子,其中包括蒋淑梅、沈铁梅、崔光丽、喻海燕等数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