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论文 > 正文
琵琶演奏家李贵昕:琵琶演奏技巧练习索要
2017-10-01 11:20:00 发表 | 来源:小演奏家
 
 琵琶演奏技巧练习索要

    李贵昕/文

对于任何乐器演奏而言,演奏者对技巧的学习与训练,无疑是艺术表现的最重要的基础方面。因此,演奏者必须重视有关演奏技巧的学习与训练。以下是关于琵琶演奏技巧的练习综述,以便于学习者对此有一个条分缕析的了解与认识,而更为能动和全面掌握相关的琵琶演奏方法与要领。

一、 科学安排练琴时间

在学习琵琶过程中,科学练琴是一个重要环节,他即是上课的继续,又是自我检查指导的过程。根据上课时老师提出的要求、问题和所留作业的情况,学生下课后要制定一周内完成作业的计划和方案。练琴时要养成精力集中、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训练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纠正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练琴的效率和质量。

1、每日练琴的时间。一般最好每天安排两个练琴时间。(无论专业和业余,最佳练琴时间为早晨)按45分钟为一堂课计算,每个练琴时间为两节课,也就是一堂课90分钟,中间休息5至10分钟。练琴时一定在精力充足的情况下进行,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大脑的敏锐、辨析和指挥能力,保证练琴的质量和效果

2、每日练琴的内容。其一是练习基本技法——主要是右手弹挑、轮指、换把、跳吧、扫拂等。其二是练习新学曲子的技巧,包括:练习曲和乐曲中的难点等。其三是练习乐曲,包括琵琶独奏曲、自己喜欢的乐曲等等,可参照本文作者编著出版的《名家教琵琶》中的音阶练习曲。其四是练习保留曲目。这一点分厂重要,学生不要养成学新曲、丢旧曲、边学边网的坏习惯。要经常复习和完善保留曲目。这样才做到温故而知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琵琶演奏水平。

二、基本功练习类型

主要从纵、横两各方面练习。纵的方面以练习左手的把位为主。先从第一把位练起,练好基本的按指音位、指序和弦序。然后再练习第一把位、第二把位、第三把位、第四把位和相把位。在此基础上练习换把、跳把等技巧。横的方面以练习右手的基本技巧及各种手法为主。如在练习左手把位的同时,右手练习弹挑、轮指,再练习滚、扫、摇、半轮等技巧。综上所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活指练习。以把位活指为主,固定基本的手型与按指方法,继而练习耐力和手指的潜在能力。

2、音阶与换把练习。在熟练了各个把位的基础上,再进行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的练习。然后进行各种换把和跳把练习。

3、弹挑练习。要注意掌握右手的基本技巧、力度和灵活度,食指和大指成呈弯曲状,手虎口成龙眼状,两指间的指肚靠在一起,如拈一粒黄豆。这样两指肚间距离小、节奏快,有利于提高弹挑速度。,

4、过弦练习。掌握了弹挑的方法后,要进行弹挑正反组合练习及各种节奏型练习。

5、轮指练习。要单独进行分解轮指练习、半轮练习、长轮练习等技巧,提高手指的独立性和发音的颗粒性。

6、揉弦练习。琵琶揉弦必须进行单独的专门练习,先练单音揉弦,再练长音揉弦。

7、左右手技巧综合练习。包括弹挑、轮指、摇指和会组指法以及其他左手指法练习。

8、快速练习。要练习左右手在进行快速演奏中的密切配合,锻炼提高演奏各种旋律曲调的适应能力。

9、综合练习。加强左右手各种技巧的配合,以练习琵琶练习曲和琵琶独奏曲为主。注意培养自己处理乐曲的演奏能力。包括乐曲的力度、速度、表情、音色的表现等等。

10、分解练习。要学会对曲子分段分句,每个曲子的结构也都像一篇文章一样,文章有段落,有句号、逗号。曲子有乐段、乐句。要有针对性的练习重点乐段乐句,对难度较大的乐段乐句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待熟练后再与乐曲连起来练习。其次是分解练习,就是放慢速度,一个音一个音地炼习,一小节一小节的联系。尤其对速度较快的十六分音符的乐句,或在一个半轮中多个音符为一拍的音型,一定将它们分解开来练习,也就是拆开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攻破难点乐段和乐句困难。

三、音色变化的处理

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是琵琶演奏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演奏中采取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可是演奏乐曲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效果。

其音色的主要变化表现为:柔和与刚劲、圆润与干涩、浑厚于单薄、结实与虚飘、粗犷与细腻、明亮与暗淡、松弛与紧张等等。

 琵琶的音色变化主要是通过各种演奏技巧的也能用而产生。其中右手指法对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右手指尖触弦点、指甲触弦的面与锋,指甲触弦时与弦构成的角度,运动的速度和触弦时对弦的作用力的改变等,都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

四、调控触弦点音质

触弦点击右手指尖触弦的部位。触弦的部位不同,导致弦的张力不同,泛音震动也不同。触弦点一般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部位。“中”为靠近复手处5公分处为最佳触弦点,是最长用的触弦点。弹奏此处弦的张力适中,发音洪亮,音质良好,颗粒性强,松硬感适度。初学者必须把握好这部位,手指不要上下移动。

一般地说,“上”和“下”是对比性的变化,以常用的触弦点为中心,根据需要可以上下移动触弦位置。向上移动到品位处,弦的张力就小,产生谐和的泛音则比较多,余音延续的长,音色圆润柔和,但点的感觉减弱;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音色变化的幅度越大,触弦点在第二把位时(即弦身的二分之一处),产生谐和的泛音也就越多,音色则飘浮,其余音则延续的更长。点的感觉更弱,如:《彝族舞曲》结尾的琶音出触弦点就在上边,恰当使用能给人以遥远或逐渐消失的感觉。

触弦点向下移动到复手处,显得张力大,导致弦的振动频率加快,产生清脆而单薄的音色。触弦点过分靠下(到复手处时),其音色尖锐、干瘪、生硬,一般很少使用。但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可使乐曲产生明显的音乐对比色彩。如:《狼牙山五壮士》第二段描写日寇主题的音乐,触弦点就是在靠近复手处模仿小号加弱音器的效果,是音乐表现出灰暗、干枯、阴冷的音乐特点。

 




五、指甲触弦的面与锋

触弦的面与锋就是右手指甲与弦的接触部位。一般地说指甲触弦的大小与入弦的深浅成正比,即入弦接触面就大。其发音饱满、厚实。入弦浅接触面就小,其发音轻柔,圆润。因此,接触面大小,决定音响效果不同,在演奏过程中,触弦面的变化要取决于弦的粗细,音的强弱及乐句的情绪而定。如弹一、二弦时,应当缩小接触面;弹三四弦时,应当扩大接触面;弹清晰活泼的乐句时,要适当缩小接触面;弹强音时,要适当扩大接触面;弹弱音时,要适当缩小接触面;渐强时,要逐渐扩大接触面;减弱时,要逐渐缩小接触面。用以扩大和缩小接触面的形式和方法演奏,是右手演奏琵琶出现面的最基本方法。

为了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好接触面的方法,取得完美准确的音色变化,我们可以将指甲的用锋分为中锋、偏锋、侧锋三类指锋。              1、侧锋。所谓侧锋就是指甲的上下(左右)边沿。侧锋触弦面最小,其音色刚健结实,,遥指大多用侧锋。如要求音色比较柔和或弱奏时,要用侧峰的偏上部位,入弦要浅。如果要获得明亮、浑厚的音色,就要使用上侧锋或下侧锋,弹得方向要斜。

2、偏锋。即指甲面的左右面。由于指甲面呈弧形,偏锋接触弦的面积较大,它的音色浑厚,柔润,一般多用于慢速弹跳、扫弦等指法。慢速弹跳多用于演奏文曲和慢节奏的曲调,使用偏锋指甲经过弦的速度慢,再辅以手腕和小臂动作的演奏,可获得极深沉、柔和的银色。扫弦也多采用偏锋,因为它接触面大,作用于弦上的时间长,力量大,故音色刚劲有力,强而不暴。

3、中锋。就是指甲中间的面。中锋接触弦的面积较大,所以中锋发音具有明亮清晰饱满的音色效果。中锋是我们常用的指法,前边说的基本接触面就是中锋。

因此,指甲的用锋不但与音色有关,而且与演奏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轮指,一种是腕部运动的方向法,其手心顺时针方向略向外翻转,因此它的手指适用偏锋,这种用峰其音色柔和、暗淡。另一种轮指是腕部不动,只要靠每个手指运动。它的每个手指的用锋都是中锋,其音色明亮、结实。这些指锋的运用要与其他的手法配合运用,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掌握触弦的角度

     触弦角度,(又称吃弦深度)及右手指甲与弦所构成的角度。我们演奏琵琶经常用的触弦角度为45独角,因为这种角度便于发挥手指向前运动的冲力,又便于手指对弦施加一定的压力,也就是说“冲力”和“压力”结合的比较好。所以它的音色既有厚度有亮度。如果指甲触弦在30度以下,甚至接近平行,指甲就会从弦上一划而过,造成击弦无力,这样因为指甲触弦的面过大,导致杂音较大。如果指甲触弦角度再110度以上,弦身上方得不到指甲的压力,而造成音色淡薄、漂浮,缺乏共鸣。因此,只有也能用45度的触弦角度,才能更好的发挥演奏技巧。

45度角是我们成用的角度。根据音乐情绪而变换触弦角度,就会出现多种层次音色变化。以轮指为例:如满轮,轮双弦时,击弦的角度接近90度,手指伸的较直,银色钢劲有力,适合演奏气势磅礡的音乐形象。如五指长轮时,击弦角度45度,手指基本成拳型,其发音肉和肉圆润,适合表现优美抒情的旋律。长轮渐长时,角度由原来的45度逐渐增大到接近90度,同时指甲面由原来的倾斜逐渐变成垂直面板,目的是增加指甲与弦的对抗度,音色由厚、软变成脆、硬。渐弱时反之。

在实际演奏中,角度与音色的强、弱、坚、柔、厚、薄关系极大,反应也特别灵敏。因此,必须练好各种不同的角度的控制能力,并形成习惯。尤其在进行连续演奏时,并能随时做到对各种不同角度的控制,使之变换自如。

七、触弦的速度与力度

指甲经过弦时,有快速中速慢速之分,(也就是指甲在弦上停留的时间有长有短)之别。

1、速度变化。由于速度层次的不同,而带来力度层次的变化。实际上指甲经过线上的速度快,冲力就大,弦的振幅增大,头音也大,音色刚健。

反之,指甲经过弦的速度慢,冲力就小,弦身的变化较缓慢,弦的振幅平稳,音头圆润,音色纯正柔和。所以指甲经过弦的速度、力度不同,产生的音色就不同。

2、力度变化。速度快,力度就大;速度慢,力度就小。指甲经过弦上的速度快,作用力短,其音色就薄;指甲经过弦上的速度慢,作用力长,其音色就厚。

3、压力变化。指甲对弦的压力大,发音就深沉、厚实;压力小,发音就纤细、柔和。指甲经过弦的速度快,压力小,发音则跳跃、短促。由于压力的大小变化,使乐曲中的乐句形成了鲜明的音色对比,从而使音乐更具感染力。

八、用力与放松的关系

在琵琶演奏中,用利于放松是两者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手指的运动是由于肌肉的伸缩引起的,每一个音的奏出,都经过过对琴弦的用力与放松的过程,演奏中要求手指在触弦的一刹那间用力,离线后立即放松。没有用力无所放松,不会放松就谈不上用力。我们在演奏过程中的用力与放松,实际运作是:用力——放松——再用力——在放松的交替过程。用利于放松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强调用力,只强调用力就会造成紧张生硬;只强调放松,手指就会松懈无力,达不到灵活生动的演奏效果。

九、音乐作品的演奏

我们拿到一首乐曲,首先要进行如写步骤:

1、认真了解乐曲的内容、主题、风格、产生年代、创作意图等等。有些乐曲标题与内容一致。我们可以通过标题来了解乐曲内容。也可以用听录音磁带的形式帮助我们掌握和熟悉乐曲内容、背景、主题和风格。

2、要养成先唱后弹得好习惯。要成功的演奏好一首乐曲,必须先掌握曲子节奏、打好拍子。把各段节奏唱准,然后在演奏乐曲。因为节奏的准确入否,是演奏好乐曲的关键一步。

3、要学会分段分句。演奏乐曲之前,先搞清楚乐曲的段落之后,再逐段逐句进行练习。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分析、想象和情感,对乐曲分段分句的进行处理,这就叫二度创作。乐段乐句的处理,主要是对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选择变化手段的有机结合而完成的。同时演奏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法还要符合乐曲作品内在的情感要求。

4、要单独练好乐曲中的难点。一首完整的乐曲,无论程度高低,都都有演奏的难点乐段和乐句。一是要把乐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独练习,在熟练后再连贯起来练习;二是要放慢速度进行练习。因为慢速练习有利于进行思考、调整和改进动作。熟悉后逐渐加快速度。这样可以检查演奏的指法的灵活性和连贯性,通过这种从慢到快、精雕细刻的练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要有整体布局的演奏观念。打好以上基础后,再将全曲连续起来演奏。要明确每个段落在整首曲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认为只弹好标注的指法就行的思想,众多的指法是为音乐形象服务的,不同的演奏指法是用来揭示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手段。同学们不要顾此失彼,使曲子演奏的支离破碎。

十、舞台演奏与表演

     学习琵琶的演奏目的是为了舞台表演。演奏者进行舞台表演时,除了熟悉运用乐曲中的各种技法外,还要贴切的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这一点是琵琶演奏最难把握的课题。

1、演奏时要自然、得体、大方。首先要注意外在的仪表和正确的演奏姿势;其次要保持精神焕发,镇镇定自若,做到得心应手,心理平衡稳定。过于兴奋会使演奏失控,过于压抑又会失去演奏激情,这就涉及到舞台演奏的感觉问题,由于心情紧张,一旦在舞台上找不到满意的感觉,就会努力的寻找平时练琴时的表现来稳定情绪。所以,平时练琴的状态如何,对舞台演出的成败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平时练琴时就要认真锻炼自己的良好心态,学会控制情绪,无论练琴和演出,都要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处理好每一个乐段和乐句,将音乐表现和技巧有机的统一结合,达到“心手合一”、“声情并茂”的艺术表现程度。

2、要把握好乐曲风格。乐曲风格的把握,是舞台表现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诸多技术因素的综合体现,演奏风格可分为两种:      

一是乐曲本身风格。就是乐曲本身所带来的旋律、节奏等一系列的特点,如王惠然的《天山之春》和《彝族舞曲》,音乐本身的风格就截然不同,前者是新疆民族风格,后者是云南地方风格。其次,音阶、调式、节奏等都不一样。要演奏好一首乐曲,首先要熟悉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作曲家的个性等等,从整体上对乐曲有所把握。

二是表演者自身的音乐素质和气质。演奏着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把握乐曲风格的粗细、高低、文野等等。首先技术上要弄懂所奏乐曲的创作方法、旋律与节奏的特征所在。个人演奏风格设计方面较多,走的表现在明亮、清脆的银色;有的则喜欢浑厚、响亮的音色;有的细腻者从小处着眼;有的粗犷者从大处着手;有的喜欢力度与速度的较大对比;有的喜欢自然稳妥的节奏变化等。这是由每个人的不同气质所决定的,是学不到的东西,只能学习各种流派的演奏手段、方法、技巧等技法。

3、要学习各种流派的演奏风格。主要包括地方风格和演奏者个人气质特点。演奏风格问题,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奏者本人,没有相当的音乐修养,就谈不上演奏风格。因此,初学者不存在把我乐曲风格问题,只有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之后,风格问题才能提到训练日程上来。因此,我们我们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及音乐鉴赏能力。厚积薄出,成为一名出色的琵琶演奏者。(本文连载在《小演奏家》2011第7、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