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活动 > 考级 > 正文
钢琴考级评审告别手写时代 考官只需在手机上勾选评价
2015-10-02 06:16:34 发表 | 来源:厦门晚报
考生演奏完毕,考官只需在手机APP上勾选,就能完成评审。昨天,业界公认的、最权威的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业余考级在五缘湾的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拉开今夏的考级大幕。今年的考级,考官告别纸质版评审,无需再手写评价。

  上周,考官张卓就已经“欢呼雀跃”了。考级现场节奏紧凑,考生一个接一个,考官总是想多写一些对考生有帮助的评语,但手写速度慢,时间又太紧张。现在可以告别“手写时代”了,考官只要“基本练习”“练习曲”等选项上,选择“好”“较好”“尚可”“较差”,就完成了评审。因此,张卓很喜欢评审的软件。

  担任音乐基础乐理考级考官的孟老师几天前就开始熟悉软件的操作,她说其实很多考生存在的问题都是相似的,而软件里附带的“常用建议”就很方便。这些建议都是往年考官经常写的,如“双手较齐,指法正确,手指跑动较平均”“能够较好地表达乐曲的力度变化”“演奏较熟练、平均,能较好地掌握该练习曲所要求的音乐技巧”等,现在如果考官需要,就只要调用即可,省去大量书写时间。

  据介绍,不仅是在厦门,今年,中国音协在全国各地举办的钢琴考级都采用了无纸化考评。

  直击

  考级“就像上课,背谱弹一遍就是了”

  考级从昨天上午8点开始,7点时就有家长带着考生来到考场,到了7点半,考场外的人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了。昨天进行的是初级至中高级(1至7级)考试,共有上千名考生接受考核。

  考级现场,有个小姑娘穿着雪白公主裙,还盘了头发,“盛装”考5级。但她自信地说,自己不紧张,因为去年已经考过3级,还参加过比赛,拿过二等奖。小姑娘的妈妈说,登台经验很重要,女儿曾在商业广场中庭表演,也在音乐厅参加过正式比赛,考级就像“上钢琴课,背谱弹一遍就是了”。

  不过,不是所有考生都能像这个小姑娘那样淡定发挥。有的考生很紧张,弹得飞快;有的弹得不连贯、错音多、节奏乱,连琴谱都背不完整;有的甚至边弹边发抖。考官还发现,有的考生练习数月后,居然连自己弹的是什么曲子都不知道。有的考生倒是知道曲名,可一追问是哪位作曲家的,又不知道了。

  头疼

  连续10个考生弹同一套曲目应试

  昨天的考级现场出现了一个让考官有些“头疼”的现象——连续10个考生都弹同一套曲目。考官分析,现在市场上有太多的培训机构,琴童在练习时,老师要么选择最简单的曲目,要么就给机构内所有孩子都选择同样的曲目,方便培训,结果“因材施教”就被弱化了。

  而很多琴童学琴、考级也并非出于兴趣。考官在考生弹完后问他是否喜欢弹琴,考生回答:妈妈一定要他考级,以后可能用于加分或考试照顾。这样的考生并非个例,他们弹琴时,就像是在完成任务,“自己都听不见在弹什么,只有手指一直往前冲”。

  昨天的考试结束后,考官评价情况喜忧参半。有的考生基本功扎实,心态良好,考级就像是来登台表演的,“甚至能做录音范本”。而有的考生弹得结结巴巴、七零八碎,即使能弹下来,也只是机械地完成,表达音乐的能力欠佳,无法表达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所有的曲子都弹成一个味道,也就是把音符堆砌完毕而已。

  准确、完整、流畅,是考级的基本要求,若是达不到,考官就很难让考生通过。

  记者手记

  明明只有四级水平

  却非要考六级不可

  记者 林晓云

  如果同一套曲目听十遍,还不一定是准确的或者美好的,而是木讷的,紧张的,机械化的,你是什么感受?是不是像听锤子千百次敲击在同一个钉子上?这种时候,音乐的魅力值降到了最低。有人笑言,如果想让好好的钢琴曲,让人弹到吐,听到吐,把它列入考级曲即可。

  现在,无论是初入门的一级、二级,还是高级别的八级、十级,只要琴童去考级,就要从考级书里的基础练习、练习曲、奏鸣曲到大型乐曲,挑出几首狂练。明明是四级水平,非要考六级,一年只练三四首曲目,大有人在。试问,如果让你每天都吃一样的菜,坚持吃一年试试?就算吃的是山珍海味,恐怕到后来也会想着清粥小菜。于是又有人笑言,如果要让孩子讨厌弹琴,让他只练考级曲就行。

  音乐本不该是这样。曾经的音乐人为了让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有一个表达的渠道,他们十指飞舞、人琴合一,只为让他人感同身受。上世纪,鼓浪屿人家学琴,没有考级,却有自发的家庭音乐会,有与音乐最妙不可言的互动。

  钢琴考级已经在厦门走过20多年的历史。一开始,是为让弹琴人给自己阶段性肯定,然而学琴的人越来越多,却忘记了音乐的初衷,更多时候却是关心“邻居家小孩考几级了?我孩子哪年能十级?考级加分吗?十级后招生有照顾吗?”一不小心,钢琴不再是琴童创造力、想象力、表达力翱翔的助力搭档,而是硬性指标。“今年六级,明年八级,后年十级”,不管是拔苗助长,还是练到吐,反正最后考级不输人就行。

  只怕这样的家长,或许还有配合这样战术的老师,会让孩子远离音乐的美好。当稚嫩的手指触琴时,还没开始就想着结束,那些音乐,也恐怕在绽放前,就已凋谢。

  可是,如果一切与音乐无关,那还学琴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