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活动 > 活动讲座 > 正文
执着追求 发出时代最强音——记2016北京现代音乐节
2016-07-05 20:27:00 发表 |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又一个缤纷绚烂的五月,2016北京现代音乐节如期而至。5月22日至31日,这一汇聚了国内外杰出当代音乐家和音乐团体的音乐节,以11场精品音乐会、7场学术交流活动以及中美作曲家计划作曲比赛等系列板块,为广大观众开启了高水准、高强度的现代音乐之旅。
 
  北京现代音乐节以普及现代音乐、促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以及为青年音乐家提供优质发展平台为主要内容,经过13载的历练,已经成为一个颇具规模和国内外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延续之前的办节理念,此次音乐节在保持学术性与前瞻性的同时,将艺术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逐步面向大众,以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现代音乐精神。
 
 
   


 
 
  接轨国际  中西交融
 
  北京现代音乐节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推介当代作曲家极具特色的音乐新作。作为本届音乐节的重头戏,22日的开幕式音乐会共演绎了4首风格各异的作品:梁雷的《潇湘》中带有浓郁地域风格的萨克斯风,如泣如诉;叶国辉的《望大陆》通过女高音与管弦乐队的对话,直抒心意、感人至深;作曲家兼指挥家何塞·塞雷布里埃的小提琴协奏曲《冬之旅》突破传统,表现了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的生命的冬天;约翰·科瑞里亚诺的《单簧管协奏曲》颇具前卫意味,散落在观众席不同位置的演奏者与舞台上的乐队交相辉映,从而带来立体、多维的听觉体验。跨越太平洋,中美两国作曲家的音乐,汇聚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展现出现代音乐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关注高端、引领时代强音,已经成为北京现代音乐节的一大特色,本届音乐节不仅邀请到指挥家迈克尔·库斯托(法)和何塞·塞雷布里埃(美)、钢琴家陈宏宽和邹翔、小提琴家陆威等多位世界知名演奏家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国内著名交响乐团,还集聚了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哈莱茵乐团、法国Ensemble Utopik、德国现代室内乐团和中国的艺境室内乐团、“茉莉花”扬琴重奏团、袁莎筝乐团、琥珀四重奏等众多活跃在国际前沿的顶尖室内乐团。他们轮番登场,为观众带来各种不同的现代音乐体验。这些室内乐团的成立大多基于演奏、推广、发扬现代音乐的热情和理想,如法国Ensemble Utopik演出了现代音乐大师布列兹的《偏移Ⅰ》和《无主之锤》以及胡瑞尔和聂伯纳的作品;德国现代室内乐团选取了多位与其合作密切的作曲家的作品,既基于本土特色又兼具多元、实验的特点;哈莱茵乐团则青睐于演奏该院作曲系师生的新作品。音乐会前,7位来自该院的作曲家,还与我院作曲系师生进行了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作曲经历与创作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代室内乐作品的演绎可谓本届音乐节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我院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承办的“敛步随音”——中西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以具有跨文化特色的9首新作品为中国音乐发声。其中既有将中西乐器加以创造性组合的作品《莫言》《千年》《风之旅》《水样》;又有着力挖掘中国传统器乐之现代精神的作品,如扬琴五重奏《彼岸花》、古筝九重奏《月儿高》(古曲)以及《醉影婆娑》;还有我院音乐教育学院附中少年合唱团带来的精彩无伴奏合唱,以及“琥珀四重奏”演奏的当代俄罗斯作曲家施尼特凯的作品《第三弦乐四重奏》。表演者的演绎细腻精准,让观众们感受到了跨文化的融合之美和现代之声。
 
 
 






 
  多元对话  奇光异彩
 
  作为本届现代音乐节的特邀项目,钢琴家陈宏宽的独奏音乐会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位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有着学贯中西的艺术文化背景,对作品的诠释更是有独到之处。其演奏的曲目既有贝多芬《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等古典精品,也有现代意味的巴托克《在户外》与斯克里亚宾的两首奏鸣曲。近2个小时的音乐会,没有浮夸的炫技,一切都是发自内心而诉诸于指尖的独白,超凡脱俗、内敛沉静,带领观众开启又一次“朝圣之旅”。
 
  从某种角度来说,优秀的现代音乐都是其所处时代的“流行音乐”,经过时间与历史的沉淀,它们将会成为艺术音乐新的传统与经典。与陈宏宽偏“古典”特质的独奏音乐会不同,青年钢琴家邹翔则以精心设计的“浮光掠影”为主题,对8首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中外现代钢琴作品进行精湛演绎。长期以来邹翔一直热衷于中国现代钢琴作品的推广,音乐会上半场他精选了4首中国作品——高平的《第一奏鸣曲“浮影”》(世界首演)、盛宗亮的《我的旁歌》、叶小纲的《纳木错》(问世十周年纪念演出)和周龙的《五魁》。下半场,他将目光转向20世纪西方作曲家的创作,从斯特拉文斯基、科里利亚诺到梅西安。不论对待传统音乐还是现代音乐,他都以同样严肃的态度去处理和诠释,同时他也呼吁观众要用审美的眼光而非一些特定的概念,来看待、欣赏现代音乐。




 
 
 
  紧跟时代潮流,挖掘民族特色是现代音乐节一贯所倡导的。围绕国家新近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28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主题音乐会,通过6部作品体现了音乐艺术领域对这一国家战略的践行。作曲家关峡应约将歌剧《木兰诗篇》编纂成管弦乐集成曲,河南地域音乐风格在作品中淋漓展现;叶小纲的《拉姆拉错》(为小提琴和室内乐而作)曾于2014年北京现代音乐节成功首演,此番再度上演,已被修改成管弦乐版,充满灵性、精致飘逸的音乐形象呈现出作曲家心目中神圣的拉姆拉错;赵季平的《丝绸之路音乐瞬间》3首音乐会小品,以鲜明的西部异域风情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一场响应“丝绸之路”主题的中国新作品音乐会也颇受青睐。我院“丝绸之路的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项目的6位作曲家,通过重走古丝路,把对丝绸之路的记忆、理解和感悟化为音符记录下来。这6部作品曾于2015年1月在我院音乐厅首演。此次音乐节借助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具有历史纵深感与高度文化融合性的人类交流事实,旨在进一步促进多元民族音乐文化的对话与融合。
 
  此外,音乐节还邀请到来自印度沙罗德琴世家的阿玛安·阿里·汗和阿亚安·阿里·汗。两位沙罗德琴著名演奏家以“春天的音乐庆典”为题,即兴演奏独特的拉格旋律,以表达他们对春天及生命的感受与热爱。每个拉格的演奏都以缓慢、悠扬的情绪进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快、热烈起来。整场音乐会高潮迭起,让人心潮澎湃。
 
  
 



 
  关注青年  放眼未来
 
  国际大师课及讲座可谓是现代音乐节的一个特色板块,它为青年作曲学子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下音乐创作技术与发展趋势的重要平台。本届音乐节上,约翰·科瑞里亚诺(美国)、齐格蒙·克劳兹(法国)、尼古拉·巴克利(法国)、卡洛斯·格德斯(葡萄牙)等多位世界著名作曲家,分别结合具体作品就自己的创作方式、构思理念等与青年学子进行交流。而德国现代室内乐团的工作坊,则希望通过演奏家的实际演奏与近距离深入探讨,给予青年作曲家以及广大观众关于现代音乐更多的启发。
 
  
  
 
  此外,上演青年作曲家的新作也是北京现代音乐节出作品、出人才的一大举措。自2010年起,音乐节专门设立“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希望帮助有才华的年轻作曲家走上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延续这一理念,今年的一大亮点莫过于音乐节携手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Earshot项目,正式启动第一届中美作曲家计划——青年作曲家作曲比赛,并由叶小纲、陈怡、高为杰、王黎光、秦文琛等著名作曲家担任评委。毋庸置疑,这一比赛的设立为引领青年作曲家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经过前期的投稿与遴选,最终有7人入围31日晚的专场音乐会。组织者还特意公开这7部作品的乐队排练,旨在为青年作曲家提供最为直接的演奏效果反馈。音乐会上,青年指挥家焦阳指挥我院EOS交响文献乐团对入选作品进行了现场演奏,最终罗杰·扎尔的《不规则碎片的画饰》脱颖而出获得头奖。该作品将由美国作曲家交响乐团在美国演出,作曲家本人也将受邀随中国作曲家代表团赴纽约参加音乐节。相信这一计划将会继续激励一批批有才华的青年作曲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现代音乐作品。







 
 
  纵观本届北京现代音乐节,每场演出和活动,从音乐家、演奏家到观众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其所呈现的火爆场面也成为五月天的一道靓丽风景。经过多年的耕耘与积累,“北京现代音乐节”已然成为一个高水准的艺术品牌。正是执着于对现代音乐的纯粹追求,它才能不断发出时代的最强音。正如音乐节艺术总监叶小纲所言,“我们时代的音乐是历史意志的化身,今天我们在这里听到的,一定是为将来更新、更有力、更广阔的文化发展方向做出的努力,这是北京现代音乐节的价值所在。”   
 

   作者:董瑞 文/ 谭宇辰 许瑞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