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民乐古曲 > 管乐 > 正文
中唱民樂大碟推送MP3 《吴音粤韵》
2015-10-28 02:06:49 发表 | 来源:中国民乐杂志

【中唱民樂大碟推送MP3•《吴音粤韵》】主张创新,极力挖掘笛乐创作与演奏的可能性
 
 
该专辑由著名竹笛演奏家张维良担任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竹笛演奏专业讲师张健担任独奏,国家一级指挥张列执棒,广东民族乐团协奏,李大康先生录音。收录了包括张维良、张健,以及著名作曲家杨青、崔权的七首作品。
 
“吴音”、“粤韵”组合在一起,让人觉得很新鲜。据了解,最初这个创意的产生其实也蛮单纯,仅仅因为张健是苏州人,出身吴文化;他的妻子是广东人,出身粤文化。但在定制一台音乐会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并不只是私人化的地域代表那么简单,吴、粤两种文化,竟有很多相通、交汇之处。
 
这七首作品分别是2014年创作的《乐春》(崔权、张维良作曲),2013年创作的《粤之海》(张维良作曲)、《幻》(张健作曲)、《竹雨》(杨青作曲);2012年的《梦境》(张维良作曲);和90年代初张维良创作的两首经典笛曲《行云流水》《花泣》。其中,《粤之海》《乐春》《幻》《竹雨》都是首演,不难看出,大量的新作品呈现是这张专辑的一个亮点,其实也是张维良和他的团队一贯极力主张的那种推陈出新,从而不断挖掘民乐最佳创作和表现力的呈现。
 
在这张专辑中,吴文化、粤文化的融合,证明了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包容很多元素的概念是对的。张维良和张健本身都是苏州人,对于音乐中吴文化的体现毋庸多说,但广东风格的音乐,让外来作曲家来写是很难的,因为他们缺少当地语言系统的感悟,很难去融入到那个音乐中,用广东音乐去创作,尤其是采用岭南音乐素材去创作更是难上加难。但从整体音乐效果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尤其是《粤之海》,为岭南音乐注入了新活力。而对演奏家来说,最大的挑战也是如何吹出广东音乐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张维良团队找了很多当地专家一起反复研究,这给了他们很多启发和帮助。
 
很少有人开这种全场都是原创的笛子协奏曲的音乐会,这在创作上是一种考验,对演奏家个人体力与技术也绝对是种考验。本场音乐会曲目跟传统作品相比时间更长,几乎每首都在七八分钟左右,最后一首《粤之海》更是长达14多分钟,能这样整场近一个半小时的持续演奏,是演奏家扎实的功底的体现。可能由于张健平时听的音乐非常广泛,又和作曲家张维良、崔权、杨青非常熟悉,使得他很容易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且得心应手的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演奏当中。在与广东民族乐团的合作过程中,陈佐辉团长、张列指挥、所有乐队队员的全力支持、配合,以及广东民族乐团作为职业乐团所具备的掌握各种演奏风格的超强能力,也是这场音乐会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
 


 
长久以来,总是有人感慨民族音乐的节目单上总是传统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可贵之处无可厚非。然而,仅仅是抱着固有的那些“宝贝”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的演奏家甚至听众了。在与世界沟通的过程中,他们非常渴望能够表达当代人所见所思所感和审美观念、演奏技术的新作品。这张专辑,无疑是在向前辈学习的基础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探索,他们在挖掘民族器乐新的可能性方面,在民族管弦乐配器与编配方面,运用民族民间音乐语言方面都做了一定的新的尝试,运用了一些较为现代的综合技术手段,从他们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那种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对技术求新的渴望与追求。希望多年以后,这仍然是能够流传的属于当代民族音乐的一种声音。
 
当然,新鲜的东西总会带来肯定与质疑两种结果。至于音乐究竟如何?希望能分享您听过之后的真实感受!
 
文/李美玲
 
【主创团队介绍】
 
音乐总监  张维良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竹笛学会会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中国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2015年荣获北京“高层次创新人才”;2014年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荣获北京“教学名师”称号;2011年荣获北京“教学名师”称号;2010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荣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民族器乐教学团队”带头人称号;2010年《花泣》荣获文化部全国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优秀奖;2003年创作的《竹梦》音乐获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2002年古筝与电子音乐《沧浪秋吟》获中央电视台“新光奖”一等奖;2002年荣获北京市“德艺双馨”奖;2001年舞蹈《缘》获俄罗斯世界舞蹈比赛金奖(担任音乐创作);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获中国电视舞蹈比赛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箫的世界》荣获中国唱片金唱片奖;笛子独奏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1987年参加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获一等奖;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比赛(笛子组)第一名;2008年担任29届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创作。发表专著:《竹笛艺术研究》、《竹笛教程——五声音阶训练》、《竹笛教程——圆滑音训练》、《笛子演奏》、《笛箫演奏法》、《箫曲集》、《笛箫与筝曲谱20首》、《二十世纪笛子名曲集》、《笛子考级教材》。发表论文:《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张维良谈中国音乐发展》、《笛子呼吸理论及实践》、《冯子存的笛子艺术及风格》、《关于艺术院校改革的思考》等十余篇。
 
 
独奏  张健
现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竹笛演奏专业讲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竹笛乐团副团长。2009年5月荣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竹笛邀请赛优秀教师奖;2010年10月荣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并于 2011年5月在京成功举办个人竹笛独奏音乐会;2012年出访法国参加“世界一百位笛家大会”并在巴黎音乐学院举办专场音乐会;2014年与中国竹笛乐团在英国伊丽莎白音乐厅成功举办专场音乐会。在教学之外,同时还积极参与作曲及竹笛在电子音乐中的运用等相关研究,担任德国best service中国民族音乐音色库yellowriversound系列制作人;2008年担任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音乐主创,创作的太极主题“自然”音乐让人印象深刻;2010年创作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开幕式音乐;2014年创作《荣誉的管理》电影音乐,此部影片更是获得了2014年第6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
 

 
作曲  杨青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1978年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理论作曲系学习作曲。1983年毕业后入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工作,任作曲、配器课教师。2002年6月调入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兼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音乐创作》编辑委员会委员;曾任全国艺术硕士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理论著作:《作曲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及各种音乐评论、音乐随感等。主要音乐作品:《苍》(笛子与交响乐队)、《觅》(扬琴与打击乐)、《竹影》(民族室内乐)、《倾杯乐》(民族室内乐)、《伊人》(舞蹈音乐)、《招魂》(混合室内乐)、《潇湘风情》(民族管弦乐队音诗)、《水中的舞蹈》(女高音与交响乐队)、《悠远的回应》(古筝独奏)、《雨.竹》(民族管弦乐队)、《兰花花》(舞剧音乐)、《白鹿原》(舞剧音乐、与张大龙教授合作)、《长恨歌》(舞剧音乐)、《北京述说》(交响诗)、《伏羲:一画开天》(舞剧音乐)、《嫦娥奔月》(舞剧音乐)等数十部作品。主要影视音乐作品:《大磨坊》、《国歌》、《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等二十余部。其主要音乐作品在北京、上海、巴黎、东京、香港、新加坡、台北等地进行首演,获得广泛好评。曾经获得过中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选奖、北京建国四十周年作品征集奖、台湾“新原人”世界华人音乐作品征集奖、中国“黑龙杯”管弦作曲大赛奖、台北市第六届中国乐器大赛“指定曲目”奖、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和国五十年”优秀作品奖、台湾“2002世界华人民族音乐创作奖”、中国音乐家协会2003年第2届“金钟奖”、2004年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荣誉奖”与“佳作奖”、2013年“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评选“经典作品奖”。2000年12月,被中国文联、国音协评选为“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2007年,被北京文联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作曲  崔权
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乡音》、《乐春》(此曲受凤凰卫视委约)、《嘉年华》(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而作)、《瑰丽三章》(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而作)、《梦幻星岛》(为中国竹笛、电子音乐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而作)、《远古回音》(为中国竹笛、电子音乐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而作)、小提琴协奏曲《蝉》、三弦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一线天》、《唐代敦煌琵琶谱改编》、《弦思》、《御园》(为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与打击乐而作)、弦乐四重奏《弦体I》、英国管与弦乐四重奏《弦体 II》、《被点缀的空间》(为民族室内乐队而作)等。获奖经历:2013年─《四方》(为四把三弦而作)荣获“华乐联盟”首届国际华乐室内乐乐团(队)比赛优秀新作品奖;《凤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而作)荣获同年广东省艺术节金奖;《猎户座随想》(为钢琴独奏而作)2002年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三等奖;《天焰》(为六位女高音与马林巴而作)此曲荣获中国音乐学院合唱作品比赛优秀奖;《三重奏》(为二胡、大提琴与钢琴而作)荣获台湾普音文化公司举办的“新原人音乐创作徵选”室内乐作品奖。
 
 
指挥  张列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及指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指挥。现任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及乐团创作研究室作曲。受聘为广东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和中央音乐学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香港演艺学院等团体的艺术指导和客座指挥。1984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深造。在德国指挥大师班里得到了鲍姆教授的悉心指导与热情肯定。先后出访欧亚美及港澳台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作了管弦乐、舞剧、影视音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声乐等近百首作品并多次获奖。打击乐协奏曲《关山随想》成为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大陆民族乐团的演出曲目。近年来创作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舞剧《大风歌》、《长恨歌》;影《哑姑》、《酸枣坡》;民族管弦乐《放飞》、《小巴郎幻想曲》和组合打击乐《黄河纤夫》、《杨门女将》等作品。其中《小巴郎幻想曲》和《黄河纤夫》分别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和金奖。张列的指挥风格细致清晰,深沉而富有激情,善于准确地把握并具创造力地展现作品的内涵。一位英国评论家称:“中国指挥家张列先生不但对中国乐器的格调与性能有很深入的了解,他对音乐的诠释也有独到之处。在现场指挥时他不仅是平衡音乐、掌握全场气氛的灵魂人物,也让观众随着音乐的默契,进入一个丰富多变、深不可测的感觉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