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教育 > 正文
校考到联考,艺考转方向了?
2021-04-14 01:38:55 发表 | 来源:音乐周报



文 | 徐丽梅

 

1月7日,贵州、广东等省区的音乐与舞蹈学本科生招生术科联考陆续开场,2021年艺考拉开大幕。据统计,每年艺考报名人数都呈上升趋势,2020年已达50万人次,其中绝大多数学生要参加各省组织的联考,联考已成为影响艺术生命运的大事。 

 

牵动着众多学生与家长神经的同时,联考也关系到近200所高校、数十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招生大计。如何让联考制度更为合理、完善?如何让联考真正有助于各院校选拔符合自己要求的优秀人才?音乐教育专家们积极探索,献计献策。


校考减少,联考成大势所趋

 

 

今年艺考,一些拥有独立校考权的高校开始分地区、分专业地承认省统考成绩,减少校考。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今年在北京地区招生沿用校考,在北京以外的省区招生开始使用当地的联考成绩,明年起,该校在北京市以及外地招生将全部采用联考成绩;山东艺术学院今年对联考覆盖的部分专业取消校考,在联考成绩达到该校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考生高考文化成绩择优录取。


这些学校招生方式的调整,是根据去年10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2021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2020]13号)要求而相应作出的。该通知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在省级招委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国家教育考试组考防疫工作的有关部署,统筹考虑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科学制定特殊类型考试工作方案,包括招生专业、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和方式、考试科目、防疫措施等有关要求。要为考生提供更多考试便利,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科类,鼓励省际间联合组织省级统考,扩大省级统考专业范围。鼓励高校进一步减少艺术类校考专业范围。”


“校考有其自身的优点,主要在于个性化,即学校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目标与具体的教学要求来设计考试形式与内容,保证及时招进自己学院所需要的人才,例如,本校交响乐团、民乐团中哪些乐器声部急缺人,就可以优先招收这些专业的学生。”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在肯定校考优势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弊端——容易因人为因素产生不公平。如果没有强有力和有效的监督,负责招生的老师容易滋生腐败,这是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行联考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校考招生面比较窄,不能全面铺开。


据了解,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已从去年开始面向联考合格生源招生,要求考生首先参加本省联考,联考成绩合格者才有机会参加校考;联考没有覆盖的专业可以直接参加校考。目前,已有15所校考院校明确部分专业招生方式依据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达到院校划定的初选合格标准的考生方可参加校考。独立校考的艺术院校正在减少,联考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争议】

现行联考的四大弊端

 

 

实行二十多年来,联考的优势与弊端都显现出来,参与联考的各院校有深切体会。


首先,联考使得各院招生对象的比例受到制约,专业分配不均衡。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晓平举例,各省分配指标,往往造成一个分数段内某一个专业分布过多,超过了这个学校的需求。而学校需要的某些专业人数又不够,无法统筹安排各个专业小方向的录取比例,特别是舞蹈专业学生还存在男女生比例的问题。


其次,评委的质量不易把控。华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梁军总结,由于报考人数多导致联考的战线过长,评委老师很难做到在所有时间段内精神都高度集中;评委教师数量庞大,但其水准在甄选过程中很难把握。


第三,联考逐渐将艺术性考试变成了纯技术方面的考核。河南一所高校音乐专业负责人认为,联考由各省的考务行政部门来组织,考试科目的多少、取舍不是从专业角度而是从操作程序的简便方面来设计的,尽量减少有争议的专业科目、采用容易标准化的科目,考核结果可能并不客观。


第四,全省统一的标准及考试内容与各学校的实际需求脱节。田耀农表示,表演类专业需要体现个性,而教育类专业要求的综合素质高,很难用统一标准。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蔡梦进一步分析,“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定位,选拔人才的标准也不同。比如,我们学校招生有三个不同侧重点:针对音乐表演专业,看重考生的演奏或演唱能力;针对音乐师范考生的考察,钢琴与声乐并重,无论对基础还是发展潜力,要求都比较高;选拔优质美育教师也有一整套不同于前两者的标准。而有的省份联考只考察声乐或者器乐(钢琴或其他某一门器乐都可以)其中一项技能,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选拔方法,很难选拔到理想人才。”


【建议一】

探索分层分类的新联考模式

 

联考虽然有不少缺点,但同时也有一些校考所不具备的优点。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郭克俭总结,联考的优点在于:外请其他省份的评委,教考分离,程序比较严密、规范;评委们集体打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之后计算平均分,之后有两级复查保证公正;考试科目比较全面,对于选拔综合素质好的同学有优势,适合师范大学音乐教育、舞蹈专业的考生;一次省联考成绩可以使用很多次,考生可以一考多选,不需要到自己报考的各个学校依次去赶考,大大降低了考试成本。


由于关系到大多数艺考生的命运,如何通过改革让联考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成为焦点问题。


“无论是校考还是联考,关键在于抓住择优录取的本质,变革机制,使其更合理。联考也曾经被利益熏染,后来考试全程使用录音、录像,之后评委听音打分就规避了风险。”不过,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徐元勇也表示,对于一些专业,艺术考试的校考应该坚持,重点是建立人们无法逾越的制度、健全规避人性弱点的考试规则。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孙伟建议,不能固定评委群体,每年应该在不同城市、不同大学随机抽掉老师担任联考招生的评委,以免滋生腐败;对于表现好的评委老师要给予表扬。


蔡梦建议,根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的结果,将全国院校分为若干层次来设置考点,例如,处于A级、B+级的学校形成一个考点,中等层次的学校形成一个考点,C级的学校形成一个考点。这样,考生可以去符合自己水平的考点参加考试,目标准确,避免跑冤枉路。


梁军建议,将招生学校分为专业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非师范类综合大学三类,进行相同类别的校际联考招生;每一类院校可以按行政片区进行联合考试,评委由另一片区的专业教师担任评委。不过,区域联合招生的组织管理比较困难,场地、费用的承担、分摊协调起来较为复杂。

 

【建议二】
联考科目分级别、多样化


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段岭认为,联考的形式和内容都应与时俱进。比如,有些省联考的声乐考试,常年考核那几首固定曲目,如果是为了便于比较不同考生对同一首曲目的演唱水平,那每年的固定曲目也可以更新一下;音乐表演专业招生需要面对面,而一些省联考面试要拉帘,让老师无法对学生的演唱以及形象是否适合作出评判。

 

田耀农建议,扩大联考科目,使之更加多样化。例如声乐、钢琴等每一种专业都要单独设置考试项目,提供可供挑选的目录,学校各取所需——专业音乐学院的声歌系选择声乐科目的成绩,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可加选其他项目;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设置多个等级,专业院校作曲系可以选择第三级的成绩,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可以选择第一级的成绩。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康瑞军认为,借鉴独立院校2020年校考的成功经验,对专业主科初试可实行远程线上遴选,提高复试入围要求;在人数合理、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开展线下面试,进一步加强对考生品德、表达、临场表现等综合能力的考察,学生只要到自己通过初试的学校或省份参加复试即可,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建议三】
建立省际、校际联考平台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鸥介绍,近两年,山东师大尝试建立省际联考平台,去年有23所高校参加这一平台,除了山东本省的高校,还有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提高了录取率。今年将有135所高校参加山东师大的平台联考,网上报名从1月15日开始。


康瑞军分析,按照([2020]13号)文件精神,“鼓励省际间联合组织省级统考”,意味着教育管理部门也注意到了省统考机制自身的局限,因而鼓励省际联考,将上述科目设置及评分起伏过大的问题控制在一个较好的水平线上。这对于相邻省份高校或办学层次较为接近的院校来说,既是指导性文件也是一条可探索的出路。去年10月,6所部属师大音乐院系的负责人经多次研讨,并形成了一个倡议性的方案,希望今后有机会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复试行。

 

康瑞军建议,还可以尝试校际联考,通过跟各省招生管理部门协商沟通,在评委互派、试题库(包括乐理、视唱练耳等科目)共享等方面密切协作,规避招生评分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熊小玉建议,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学校可以就这一专业向全国招生,将统一考试定在某一天。例如,全国报考江西师大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都于特定日期到该校参加考试;其他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可以在本省内联考或者举行校考。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方能充分发挥出选拔各校所需优秀人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