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教育 > 正文
聚焦两会|美育纳入硬指标,艺术教育的新台阶!
2021-03-17 22:27:00 发表 | 来源:国家乐器信息中心

聚焦两会 · 关注教育
 
3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体育、美育的高度重视,不少省份已经宣布将体育、美育纳入中考范畴,提升美育教育的相关话题及政策备受人们关注。
 
 
 
建议提高素质教育课程占比
许进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应提高素质教育课程占比。在当前的社会中,学校的美育课和体育课往往或有或无,家长们也都更重视孩子主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兴趣爱好和审美方面的培养,殊不知德智体美劳“五育”共同发展,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才得以提升。
近年来美育已成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是否具有创造性、创新能力
宋亚平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
 

加强美育,对于基础教育初期的儿童尤为重要。相比其他艺术门类,美术是唯一可以由儿童开始就作为原创主体,几乎覆盖所有视觉图像的学科。如能正确引导,不仅有助儿童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也关系到整个国家未来是否具有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
 
发达国家都将艺术文化教育看作是国家的软实力,儿童美术教学更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领域受到普遍重视。研究表明: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艺术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动力。只有尊重儿童天性并加以引导,他们将来才能在自然、生活和艺术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并能够在核心科技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按硬指标硬任务的方法促进学校美育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个阶段非常有必要
   范迪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将美育纳入中考,在国家层面上按照硬指标硬任务的方法,来促进学校美育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个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美育不仅仅是艺术门类的教育,也是对人类审美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素养的教育,不能简单用艺术技巧技法课来代替美育。
 
美育课程不再仅仅只是兴趣,而将成为必修,美育在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少年儿童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
 
美育进中考,到底考些什么?
学校该怎么教?
学生该怎么学?
 
将艺术素质测评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刘月宁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美育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结果、分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对美的培育,对心灵的塑造,不应是变成分数、分值后给家庭和学生增加更大的负担。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要通过艺术测评考试形式的多样性,提升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建议将艺术素质测评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以测促效、以测促教、以测促学和以测促研,最大化撬动艺术教育资源,达到以教化育,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与表达能力以及艺术探索、合作等综合能力的目标,同时也化解考试内容变化可能带给家庭的压力,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真正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调整艺术课中“理论”与“实践”的比重
  王 苏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调整艺术课中“理论”与“实践”的比重,增加实践训练课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将“大艺术”观念融入课程体系,把戏剧、影视、舞蹈等内容与现有的音乐、美术课整合为“艺术课”;
 
加强艺术教师培训力度、拓宽渠道,完善其职称序列和考核机制,目前中小学教师职称序列里只有“音乐”“美术”两个编制名称而无“艺术”教师序列名称,建议及早调整;
 
开辟艺术家驻校制度等路径,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美育的社会资源;
 
改革和完善艺术课成果的评估标准,引导学生运用艺术表现力参与促进人际和谐的各类社会活动。
 
将戏曲纳入学校美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
   曾小敏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现了丰厚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加大力度传承和弘扬中国戏曲,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将戏曲纳入美育中考的可选考试科目,可先在北京、广东等具备戏曲普及教学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
 
支持各地根据地方剧种特色编撰系统化、规范化的戏曲普及教程,培养专业化师资团队,把戏曲纳入高中小学美育教育课堂,并作为初高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科目之一。
 
把具备教学及推广普及的地区作为试点,把戏曲纳入美育中考的可选考试科目,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
 
美育进中考,是否会增加学校、学生、家长的负担?
社会又应该为美育水平的提高做些什么?  
 
关于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缓解学生压力,应让社会资源多参与
吴为山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
 

 美育教育不应是加在学生和家长肩上的重担,也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社会资源的参与能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
全国各地的美术馆已有1000多家,应当鼓励中小学生的美术课程与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相结合。在一个月中,学校可以有一节美术课在这些场馆进行,这样既保证美育教育不是闭门造车,也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机构。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廖昌永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上海音乐学院将继续保持卓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着力建设2~3个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新增1个国家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积极实现国际联合办学项目在长三角区域落地。将“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院”“上音-汉堡高级演奏家文凭项目”“上音-中欧三校联盟”“上音-维也纳室内乐联合培养”等国际联合办学项目引领长三角,打造“长三角音乐常春藤”,吸引区域内生源,一体化提升联盟内各学校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的能级。
 
建设“未成年人美育博物馆”
 刘 广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国家一级美术师
 

 在公立博物馆中设立未成年人美育博物馆,激发博物馆的分享精神,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未成年人美育教育的资源功能;
刘广建议,博物馆界和美术教育界要加大合作力度,深化合作层次,设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未成年人美育博物馆课程开设、人员培训、教材编写以及合作活动的筹备和开展,杜绝让美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
 
将美育纳入考核是否会舍本逐末?
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兴趣?
音乐美术类考级是否应该取消?
少儿艺术班该不该报?
 
少儿艺术班该不该报?不能千篇一律
 杨晓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儿童美术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兴趣教育、启发智慧,使儿童懂得欣赏美、热爱美,发挥自己的优势,无限制地创造,不是把它规模化、程式化、甚至成人化,而这个现象普遍存在。
从事儿童美育教育的老师虽然受过专业教育,但对儿童美育教育在这个年龄段应该怎么教怎么学,并不一定熟悉,以致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等,对待儿童往往采取简单的专业教育,13岁之前如果进行专业教育往往适得其反。少儿艺术班该不该报?不能千篇一律,因材施教在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
 
音乐类考级,建议调整或取消
 李心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
 

 “学琴为考级,考级为拿证”是绝大多数的琴童和家长抱有的学习原则,至于是否真正热爱音乐、是否能在音乐中获得某些思想等等,似乎并不重要。教师们的日常教学也常常存在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现象。
有关部门和专家应认真讨论、研究、论证考级的教学大纲制定、曲目制定以及最后的考试方式制定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加进一些辅助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真正的认识、培养对音乐真正的兴趣。而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变现状,不如取消考级。
 
整理|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网、中国美术报、广州日报、北京日报、吉林日报等
参考|第一教育
图片|整理于网络